第727章 廢了“一環”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2-02-11 21:37      字數:3452
  “官家將汴王遣離,實則已經篤定湘王意圖謀逆,隻可惜沒有證鑿,要處殺湘王,隻能坐實其害殺汴王子,欲圖讓汴王返還臨安再行後計的罪行,張氏在你看來,官家對穆清簫的信任就當真遠勝於我這嫡親舅父了?!”

  興國公見威壓無效,隻好略作解釋。

  “可即便汴王二字遇害,卑職在逃,又哪有證鑿坐實卑職乃是為湘王指使?”

  “你不是在逃,你是已經為湘王滅口!故而你隻能在湘王府動手,隻要你想辦法出了湘王府,我便能助你脫身,之後如何,你大不必擔憂,官家自有辦法證實湘王的罪行。”

  見好容易才說服了張氏,這人不再犯疑,興國公才又細細說明了計劃。

  於是原本已經好轉的兩個幼兒,又開始哭泣不服乳汁了。

  張氏便勸閔妃:“也不知小郎君是病症仍有反複,抑或根本就是染了時疫,這可大意不得,如今汴王府中,雖說等閑人不能接觸小郎君,可要在殿苑裏散播濁疫是防不勝防,王妃與湘王妃交好,且湘王府中,無論是湘王還是付長史都通醫術,王妃何不往湘王府小住一陣,直至小郎君徹底好轉。”

  閔妃也佯作慌了手腳,果然信了張氏的勸言,跟她一人抱一個孩子,心急火燎就往湘王府去。

  張氏當然不會在此時就下毒。

  因為若就下毒,湘王必會察覺,那就打草驚蛇了。

  兩個孩子哭泣,是因為腹餓,而之所以不服乳汁,是因張氏在自己的身體上抹了椒汁,即便孩子的脈息其實已經平穩,可這樣的啼哭不止,任何人都會相信仍是疾症未愈——汴王妃本就沒有母乳,而湘王府,因為嬋兒已經斷了奶,她的奶姆也早沒了乳汁,汴王子年幼,雖已經開始輔以羹粥,可一貫不喜輔食,仍以哺乳為主,張氏這點小手段,其實不易被發覺。

  而她下毒,不是直接下在兩個孩子身上。

  有一種秘毒,名為砒香,是以砒/霜製成,卻是落在衣物之上,汁液揮發後,著衣的人難以察覺,可懷抱著幼兒,塗抹在襟領處的砒香就會直接被孩子吸入鼻腔,幼兒體弱,吸入毒香後隻消半個時辰,便將毒發,七竅流血而亡。

  張氏自然無法在湘王妃的衣裳上落毒,但她卻能在汴王妃的衣物上落毒。

  汴王妃因不放心別的仆婢,這回隻帶了她來湘王府,總不能將衣物交給湘王府的仆婢浣洗,橫豎兩個幼兒,不肯服乳汁,張氏“沒有用武之地”,做些雜務合情合理,汴王妃心憂孩子的病症,倒是自己照顧時多,而且湘王妃又很樂意幫一把手。

  孩子毒發之前,張氏必需脫身。

  她下毒之後,眼看著汴王妃和湘王妃一人抱個孩子逗哄著讓服下湯藥,就開始尋思脫身之計,但,不能驚動汴王妃。

  張氏大模大樣闖門禁。

  “昨日我家王妃來得急,隻記著帶自己的換洗衣裳,卻忘了準備二位小郎君的貼身衣物,所以使我回一趟汴王府取來。”

  這借口,合情合理,湘王府的門房自然沒有阻攔的理由,事後雖然可以作證她毫發無損的出了湘王府後才不知所蹤,然而湘王府的下人作證,證辭本就可疑,輕易就能被駁倒。

  張氏出了湘王府,便去了興國公給她準備的住處,打算著在這裏偷藏幾日,再離開臨安,去別處換個名籍繼續替朝廷效命,然而當她自己動手,打了一桶水上來灌水壺裏燒沸,放得半溫,才喝了一碗水……

  腹如刀絞。

  這是要被殺人滅口了!!!

  張氏頓時醒覺中了計,但為時已晚,她最後的意識,品嚐到的是彌漫在口腔裏一股子血腥味,她見過不少身中劇毒的人死時的慘狀,她知道她也會七竅流血、麵目黑脹,敢做內察衛的人其實多數不怕死,也有橫死的準備,可真的死到臨頭……

  還是恐慌,還是不甘。

  司馬權,算你狠!!!

  張氏再睜眼時,以為自己看到的是地獄。

  但地獄怎能是這樣一種環境?軟枕柔衾也就罷了,也不用去管床邊上青衫紅裙的女子是否鬼差,怎麽地獄裏還有照進陽光來!!!

  直到見到湘王,張氏才醒悟過來自己是死裏逃生了。

  雖然,湘王看上去也像極了閻王。

  晏遲一身的黑衣,過來隻掃了眼張氏的氣色:“恩,不枉我廢了兩株靈芝強灌著你吃喝下去,看來人是活過來了,腦子也並沒被毒壞,應該聽得懂人話,也說得出人話吧,你的話,我也懶得聽,一陣間等見了官家的麵,你再說不遲。”

  張氏不僅見著了皇帝,還見著了汴王妃。

  “外子剛動身,犬子便啼哭拒食,妾身已然動疑,張氏提出往湘王府時,妾身佯作慌亂從其所願,等見了湘王妃,妾身才道出心中疑惑,正好湘王妃從前有個婢女,也是生產不久,尚有母乳,王妃便悄悄讓婢女入府試著哺乳,妾身兩個小兒立時不再啼哭,也根本不拒服乳,妾身料定張氏不懷好意,見她替妾身浣衣,妾身就告知了湘王殿下,殿下才道有砒香這種秘毒,於是乎妾身便備了一套同樣的衣衫,用以迷惑張氏,果然,張氏以為得逞意圖脫身,竟差點自己也被毒害,多虧湘王殿下及時替她解毒,才留下了這一活口,還望官家替妾身作主,審出究竟張氏為誰所指使,意圖謀害犬子嫁害湘王、湘王妃!”

  張氏根本不待天子審問,一五一十就說了實話。

  羿栩又再頭疼了。

  一個親娘已經半瘋,親舅舅難道也魔怔了不成?兩個乳臭未幹的小兒能成什麽妨礙?反而若是死了,才會再次授人以柄,舅舅隻想對付晏遲,竟不顧會將他這皇帝也架在火上燎烤!!!

  其實羿栩也不能全怨司馬權,誰讓他自己沒跟舅舅說他要對汴王下殺手呢?汴王死,則汴王子必需活著,否則人禍和天讖都合而為一,要如何收場?!

  但羿栩能將司馬權判罪麽?!

  斥責,隻能私下裏,明麵上必須遮掩,否則將來,他一但有了親兒子,廢太子的局折了沈炯明,親兒子必須依靠晏遲斷測禍福以保平安康泰,龔佑可以為太子太傅,政事堂除了興國公這親舅舅,拜托給誰都不合適。

  “我看這張氏,定是為遼間收買,意圖是挑撥離間無端與興國公,甚至想要坐實朕殘害親族的罪名,她的口供,根本就不能采信。”

  張氏:……

  得,到底是浪費了湘王的兩株靈芝,她多活了幾天,結果還是難逃一死,直娘賊,老娘若有來世,必要把羿姓、司馬氏一族斬盡殺絕!!!

  “官家還是讓張氏活著吧。”晏遲終於開了口。

  張氏:!!!

  “無端,你……”

  “她活著,汴王子才能保平安,不管她是為誰所指使,但她有這活口在,相信背後的人多少都有投鼠忌器之憂,不敢再加害汴王之子,相信汴王妃最期望的也是孩子能平安長大,並非非要讓興國公獲罪。”

  閔妃一臉的冷漠,直到芳期扯了扯她的袖子,她才忍著淚別過臉:“外子已有殺身之禍,留下我這個孀婦及兩個幼子,我也唯有指望著兩個孩子才能繼續活下去,妾身也隻好懇求官家,妾身的姻緣本是官家欽定,官家便容妾身及小兒一條活路吧,妾身定會叮囑孩子,感銘官家的恩德,他們既為羿姓骨肉,必效忠於官家,回報於社稷。”

  興國公大敗一局,險些沒把自己給折進去,挨了天子怒聲訓斥一聲都不敢吭。

  倒是金敏還沒有灰心喪誌,道:“晏無端逃過了這一環,卻逃不過一環接一環,汴王往嶺南,嶺南土族立即作亂,緊跟著賈高鬆會落網,他定會認罪,晏無端便脫不了通敵的罪名,且他竟然還為張氏求情,官家必會懷疑張氏原本就是為他唆使,上演的一出賊喊捉賊!”

  同一時刻,酒足飯飽的湘王殿下,終於抽空見了一見長跪不起的張氏。

  “你不用謝我,要謝得謝汴王子,相信汴王妃若不是為了兒子的安危,也不至於放過你,你可以安心在湘王府活下去。”

  這是白賺的一枚棋子。

  司馬權以為張氏是個任他粉飾的棋子,卻疏忽了張氏隸屬於內察衛,她可不是司馬儀招收進來的那些個靠著錢財行賄的廢物,她有名有籍,是正式錄入官冊的探子,她雖聽令於司馬權,可培教她成為探子的人,並非司馬權,張氏的身份隻有羿栩能夠粉飾,司馬權?他沒有那麽大的能耐。

  “你的孩子,為你的師長照濟,相信也不會有性命之憂,隻是你的夫婿……”

  “殿下容稟,卑職本是奉察衛之令,方才結婚生子,與外子並無情份,隻是外子非察衛之人,實乃平民百姓,卑職良知未泯,並不願誅連外子受無枉之災。”

  “罷了,汴王妃會轉告你之夫婿,言你暴病而終,汴王府可代為撫養你的孩子,並補償你夫婿一筆錢銀,讓他遠離臨安,另擇安身立命之地,且可另擇妻室。”

  晏遲其實打聽過張氏的丈夫。

  那男人是個孝子,因為奉養年邁多病的雙親,不能出外務工,家境一直貧困不說,他還為手足所詬病,說他圖的是孝名,實則懶惰成性,以為奉養雙親,就可以不斷向兄弟討要錢財。

  沒人願意嫁給男人。

  張氏為了成為汴王子的奶姆,主動求嫁,男人其實一直不知自己為何走了這桃花運。

  生下兒子後,張氏便入了汴王府,孩子丟給男人照顧,男人連張氏一麵都難見,反而因為多了一個兒子要養活,越發焦頭爛額。

  他的兄弟,開始質疑孩子根本不是男人親生。

  男人也漸漸動了疑。

  這要了結,男人可以得個衣食無憂,說不定真能遇著一個願意嫁他的女子,和他一同奉養雙親,而那個不被生父認同的孩子,也能另獲一條出路。

  晏遲覺得自己好像變得越來越仁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