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翻轉的態度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2-04 05:37      字數:3410
  冬至節還沒到,芳期打算逛一趟街,給她的閨交們準備新歲禮,又正好是這天龔夫人來約她一同逛街買辦年貨,芳期隨口也就答應了。龔夫人的市儈精明氣,在官眷圈子裏其實頗顯得別樹一幟,芳期倒覺得和龔夫人交道心裏覺得不累,雖然說自從她那回確定了周途疏和龔大娘間的關係,就沒再糾纏一看就不怎麽喜歡她的龔大娘了,再沒去鎮江侯府串過門,可這回既是龔夫人主動邀約,她也不好拒絕。

  沒矛沒盾的,原本還算友好的交誼,說斷就斷很不自然,是個人都能品過來她之前交好龔夫人是另有企圖了。

  若說來冬至還沒到,離新歲還遠著呢,買辦年貨慢說不用急在此時,就講貴族門戶買辦年貨,其實大可不必主母親力親為,各家都有舊例,便是有所增減,交給管事們去采買也就是了,但官眷們嘛,十有**其實都存在購物的樂趣,大衛也並沒有拘束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教條,打著買辦年貨的旗號出門逛街,挑些衣料首飾胭脂水粉,再找個茶館坐下來閑話一陣兒,吃幾樣點心煎蜜,就混過去半晝。

  也確然今日是入冬以來難得的晴天,陽光金燦燦明晃晃的籠罩臨安城,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是個逛街的好天氣,鎮江侯府距離國師府也就隔著兩條街而已,龔夫人順路邀約芳期一同,芳期並不覺得奇怪。

  隻是當那幾回接觸,說話還算爽利的龔夫人今天卻明顯有些支支吾吾,又明顯更加刻意的迎合,這就很讓芳期提防了。

  像剛才在那間首飾鋪子裏,芳期眼瞅著一支發簪,金絲掐成的花樣極其碩大,那花蕊還像是一砣實金鑲嵌,大有別於如今時興的精巧雅致的簪釵風格,她好奇地揀出來看了兩眼,還沒詢問是不是臨安城忽然又刮起了一種異詭的風潮,龔夫人就忙不迭地誇讚她好眼光,說隻有國師夫人才配得上如此華貴大方的釵簪……

  搞得芳期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多虧得八月機靈鬼,說了句“款式差不多的釵簪夫人已經有了”,這才解了圍。

  現在嘛,她們已經找了家茶館坐下,芳期點的幾樣煎蜜,龔夫人吃一樣就讚一樣,連聲的讚歎“國師夫人就是講究”,芳期都覺得有些如坐針氈了,頗有些忌憚龔夫人的企圖心。

  龔夫人可是周途疏的嫡母呢,怕這時也多半知道了周途疏疑似惑主的男色,別不是企圖讓晏國師出麵,化解周途疏麵臨的禍殃吧?

  這事當然不能答應。

  芳期正想法子脫身,就見茶閣子底下,那方小小的院落裏像忽起了騷亂,好些人跑進跑出的,臉上既震驚又興奮,交頭接耳熱切討論,依稀聽得幾個詞,什麽“刺殺”“重傷”“追捕”,芳期剛好能夠打斷龔夫人的奉承,讓她看底下,又交待八月:“讓辛生打聽打聽,外頭出了什麽亂子。”

  龔夫人也忙交待自家的仆從出去打聽。

  經這一打岔,芳期還刻意凝重嚴肅下來,龔夫人自然也不好再專注於奉承諂媚,安靜下來。

  是八月先回來稟報:“不是茶館裏生事,是離這兩個街口處,有個官員居然被暗箭射中,好在是突的有個人衝出來拉了那官員一把,官員肩膀中了箭,卻避開了另一支往心窩處射的箭,那箭上還有毒,官員現在也不知是死是活……”

  “啊!”龔夫人一聲驚呼:“這可是內城,皇城左近,居然有匪徒膽敢刺殺朝廷命官!!!”

  芳期也蹙起了眉頭,大覺這事怕會又再掀發新一起的風波了。

  “辛生還打聽得,有個刺客仿佛被巡衛逮拿,還有那被刺的官員是個禦史。”

  倒是鎮江侯府的仆從連那禦史姓甚名誰都打聽清楚了。

  程鍾南!!!

  芳期又聽見龔夫人驚呼一聲。

  程鍾南最近可很出風頭,因為他盯著周途疏彈劾,不怕死的指明了周途疏就是造成社稷必崩的禍水,主張把禍水處死以正朝綱,天子把程鍾南恨得那叫一個咬牙切齒,奈何大衛自來有不殺言官的傳統,且程鍾南背後還有丁九山等等官員支持,天子下令將其貶黜,這一禦令竟然都被銀台司封駁。

  因為程鍾南身為禦史,風聞劾奏乃是他的職責,哪怕劾奏不實,皇帝可以不采納他的主張,卻不能將其治罪,銀台司若不封駁天子這一不合理的詔書,那麽銀台司的官員就是瀆職。

  別管銀台司官員是否真的不在意觸怒天子,但士大夫們絕大多數都還是要臉的,擔著瀆職的惡議,官做得再大怕也會遺臭萬年,所以銀台司的官員盡管不是周全的黨徒,這個時候也必需阻止皇帝不合法理的詔令。

  程鍾南像螞蝗一樣叮著周途疏咬,鎮江侯當然不會忽視這麽個人,龔夫人大抵也知道了程鍾南是他們家的政敵,這時突然聽聞程鍾南遇刺,能不震驚。

  芳期卻裝作沒聽過程鍾南的名姓一樣:“夫人可認識這位程禦史?”

  龔夫人方才回過神來,連忙解釋:“隻是在應酬時,也算與程家女眷有過接觸……說起來這位程禦史,可是號人物呢,他的嫡次子一回飲醉酒,奸/辱母婢,雖說那婢女是良籍,可若換別家發生這樣的事,肯定會想方設法阻止這件事鬧去衙堂上,但程禦史卻毫不猶豫把兒子扭送衙堂,他還強申需得從重處治,真的是大義滅親。”

  意思是因為程鍾南有這樣的傳奇,龔夫人才記住了這號人物。

  芳期眼見著龔夫人這會兒坐立難安,既震驚又憂愁,不像是知道程鍾南會被刺殺的模樣,鎮江侯多半就不是凶手了,那凶手是誰?

  她正猜疑呢,龔夫人卻強自鎮定下來:“出了這樣的事,外頭恐怕還得亂上一陣,咱們最好還是在這裏坐上些時候,等外頭真正安定下來再回去,更穩妥的是,讓仆從往家裏調集更多的護衛來。”

  芳期點了點頭,她可是也經受過伏殺的人,難保不會杯弓蛇影,雖說今日有常映、胡椒兩人同行,但暗箭難防,的確需要更多的護衛才能保證安全。

  就讓胡椒跑這趟腿。

  龔夫人不再說這起風波,漸漸又開始閑話家常了,也不知怎麽的就說起了龔大娘,而且跟過去不一樣的是這回顯然是為龔大娘說好話,讚一番琴棋書畫的才華,歎一番孤苦伶仃的身世,還說龔大娘雖然性情有些冷,但心腸卻熱,幼承庭訓端方賢良什麽的,口若懸河的一大篇話,總結道:“難怪連覃夫人都心疼那丫頭。”

  芳期:……

  她隻聽龔夫人繼續道:“原本有個道長,給大娘算個運數,我也一直打算的是替她尋個父母雙全福澤深厚的夫婿,也是看好了一家的,哪曉得那家人打算的竟然是與鎮江侯府聯姻,嫌棄大娘隻是和我家聯宗……這件事沒辦成,我是越發愧對大娘了,大娘反過來卻來安慰我呢,這孩子真真的可人疼。

  又因機緣巧合,上回我帶著她往安國寺燒香,安國寺的住持竟然開口說大娘福澤深厚,反是被父母給連累了,隻如今既然寄居在我家,就是因禍得福,日後定能夠平安順遂,旺夫興子,我就想再打聽,夫人本家的兄長……”

  芳期:?

  嗬嗬,龔夫人這截然不同的態度是為哪般?難道說終於知道了周途疏對鎮江侯府的重要性,連帶著把龔大娘也刮目相看了?可刮目相看是你家的事,多厚的臉皮才能把從前的話都吃回去,這個時候才想著和太師府聯姻啊。

  龔夫人見芳期不說話,她自己也覺得尷尬,幹笑著:“我知道大娘的身世,肯定是不能般配覃太師的嫡長孫,就是覺著覃夫人憐惜大娘,才有這等異想天開,唉,我是盼著覃夫人要能說服覃太師,這門婚事或許能有指望呢。

  夫人也是知道那孩子的,別的不說,刻薄妾室庶子的事她定是不會的,撇開家世的話,跟覃議郎倒也算是般配,我是真想再為那孩子爭取爭取這門良緣,今日才厚著臉皮跟夫人說這話。”

  芳期有點想扶腦袋:是,我確然對龔大娘沒有多麽反感,但實在也並不多麽喜歡她孤傲的性情,她確然不至於刻薄妾室庶子,但眼高過頂目下無塵的心性,怎麽看怎麽和我兄長不合適好不?龔夫人你真問過了令嬡她願意嫁給我家兄長?再說了,就算你們家願意,我們家還不願意呢,我明知龔大娘是周途疏的胞妹,周途疏也必走不脫晏國師的算計,兩家得結仇啊,這是什麽孽緣?

  好在她已經有了說法婉拒龔夫人:“家世什麽的倒不要緊,隻是家祖父對於家兄的婚事已經有了決斷,跟女方家都已經達成了口頭婚約,想的是等新歲後就行問名禮了……”

  這並不是芳期胡說八道,她家翁翁的確有了屬意的長孫媳——這婚事還是阿霓之母李夫人做的媒——阿霓二哥的未婚妻,是個小家碧玉,她的堂妹今年十六,待嫁閨閣,李夫人一見十分喜歡,心腸一熱就有了做媒的心思。

  隻是嘛,王老夫人覺得女方的家世太寒磣,配不上嫡長孫,覃太師所以還在攻堅。

  芳期問過兄長,覃澤對這門婚事沒有異議,他雖並沒見過那位董小娘子,不過很是信賴李夫人的眼光,瞅瞅鄂霓就知道了,能入李夫人眼的閨秀,肯定不會嬌柔造作,必定是落落大方率真明朗的。

  芳期覺得她家翁翁的“攻堅”也是大有勝算。

  幹脆就拿來拒絕龔夫人了。

  哪想到龔夫人偏還追問:“當真?覃太師相中了哪家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