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172章 和親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9-18 12:22      字數:4448
  芳期這天在午睡。<r />

  <r />

  然後她就被係統上線的聲音給吵醒了。<r />

  <r />

  起床氣還沒暴漲起來就被小壹通報的喜訊給平息下去——很好,主線任務的進度條就隻剩兩點了,她再努一把力就能贏得一大筆本金加致富方法,等她有了錢,足夠自立,還已經跟晏遲建交,翁翁不急著替她擇婚她也完全不發愁了,最多讓翁翁答應她自己買宅子立戶,婚事不再受父母親長把控,不嫁人就不嫁人。<r />

  <r />

  為此她還特意打聽了以女子之名另立戶籍的事。<r />

  <r />

  這種事雖少,卻也並非沒有先例,隻要祖父這大家長認同,出麵往官衙操辦妥當,立文書為憑就萬事大吉。這樣一來她今後的婚嫁肯定是艱難的,因為這樣的特例無疑就是告之於眾家中閨秀不宜嫁,且還難為高堂所容,是祖父慈愛才讓她的生活有所保障。<r />

  <r />

  可是等她有了錢,還有堂堂國師做靠山,不嫁人也不操心衣食活計,自由自在過小日子,隔三岔五跟阿皎、阿霓、阿辛聚上一聚並不會覺得寂寞,她還不用發愁沒人繼承她的財富,她不嫁人是沒有子女,但眼看著就能抱上侄兒或者侄女了,加上四妹妹所生的外甥外甥女,二堂哥日後的孩子……她的晚輩可多了,她還得努力積攢財富才能晚輩們受益。<r />

  <r />

  芳期覺得“終生有靠”,成日間就越發遊手好閑。<r />

  <r />

  這天她聽臘月說王夫人又大發了一場脾氣。<r />

  <r />

  “大夫人一腔怒火沒處發,就打算奪回中饋大權,朝早時把鄔娘子叫去明宇軒,公然下令讓鄔娘子做假帳目陷害二夫人虧匿公中錢款,鄔娘子沒同意,當場拒絕了,大夫人下令讓蔣嫗掌摑鄔娘子,怒斥鄔娘子狼心狗肺不知知恩圖報,鄔娘子就寫了辭書,但聽說苗娘子壓著沒呈給二夫人。”<r />

  <r />

  芳期還記得鄔氏是王夫人心腹錢氏推薦,相當擅長賬記,曾經助著王夫人力挫苗五嬸,有一度幾乎逼得苗五嬸“丟盔棄甲”進退兩難,她於是就不大理解苗五嬸何故不趁這時機幹脆許了鄔氏的請辭,本著日後自己得“當家立戶”的誌向,芳期決定請教苗五嬸如此束管仆婢是什麽套路。<r />

  <r />

  “鄔娘子確然是賬記的好手。”苗娘子很樂意點撥芳期:“且她行事極有準則,她受雇於相邸,當初是大夫人管家,她便遵大夫人令從,但也堅持不肯做陷謗之事,察賬察出的漏洞虧空都是確實存在的,經她建議改進的賬記方法,還的確能杜範紕漏。後來是二夫人執掌中饋,鄔娘子當然不肯再聽從大夫人囑令。<r />

  <r />

  我還察實鄔娘子過去處世為人,確然如她所言是忠從於雇主,她從前替大夫人察賬,大夫人給她的賞金她不肯收受,稱是本份之事,所以不受份外之錢。<r />

  <r />

  鄔娘子才幹,品行還好,這樣的雇工換哪一家都是求之不得,所以我才挽留,三娘現在明白應該怎麽管理仆嫗人事了?”<r />

  <r />

  芳期頷首:“賞罰分明,待下公允。”<r />

  <r />

  苗娘子沒說她之以挽留鄔娘子,實則是族伯的交待,儼然族伯是為芳期留下這麽個能人——日後三娘出閣,陪嫁丫鬟不愁,但秋涼館一直還缺著個管事仆婦,三娘是必會高嫁的,她身邊的管事就必須得忠心強幹,鄔娘子是個十分適合的人選。<r />

  <r />

  但王夫人卻把鄔娘子給恨得咬牙切齒,且連錢氏這心腹也遷怒上了,隻恨她如今痛失中饋大權,竟然連兩個仆婦都收拾不了,於是奪回中饋大權再度成為王夫人的執念,當然,她更加不會放過芳期。<r />

  <r />

  王夫人跟黃氏、塗氏再次在外碰頭。<r />

  <r />

  轉眼,又是一年夏季。<r />

  <r />

  這一年的夏季來得溫和,五月了日頭還未變毒辣,隻風裏漸漸透著些濕熱的氣息,冰盆還不用往屋裏擺,一把團扇搖晃著,就能緩和濕悶。<r />

  <r />

  芳期也沒光想著偷懶,這天她去無情苑給晏遲改善餐桌,企圖把進度條還差的兩小點一鼓作氣漲滿,怎知晏遲卻不在家,這天可是休沐日,天子居然還能把晏大國師給召進宮裏去,連徐娘都拿不準晏遲晚飯時能不能趕回,不過她見芳期來都來了,幹脆就留了芳期下來吃午飯。<r />

  <r />

  芳期這時已經知道了常映是徐娘的幹女兒。<r />

  <r />

  “常映原名叫什麽?要不還是改回去吧。”芳期這時可念常映的恩義了,覺得自己不能再把常映當作下人看待。<r />

  <r />

  “叫司南。”常映自己回應了:“我過去的養父姓司,說是在城外南郊揀到的我,就給取名為南,但養父待我不好,我並不喜歡司南這名,我願意叫做常映。”<r />

  <r />

  “今後你幹脆跟我姓好了。”徐娘也道。<r />

  <r />

  “徐常映日後就是我的姓名。”常映很滿意自己的新姓名。<r />

  <r />

  徐娘和芳期是她在這世上最喜歡的兩個人,一個給了她姓,一個給了她名,她真是太幸福了。<r />

  <r />

  “晏郎自從成了國師,比過去忙碌多了啊。”芳期搖著團扇,喝一口荔枝涼水,悠悠閑閑跟徐娘閑聊。<r />

  <r />

  “也不是多忙碌,隻不過近一段西夏國的王子使衛,因西夏王子極為尊信道家,郎主才時常被召入宮與西夏王子談論。”徐娘道:“那西夏王子還來過一趟無情苑呢,他竟是穿著道袍,個子又高又瘦,別說還真有幾分仙風道骨的氣態。”<r />

  <r />

  西夏王子使衛的事,芳期也聽過一耳朵,但她並不怎麽關注,倒是小壹爬上線來有的沒的給她科普了一大堆。<r />

  <r />

  西夏國與遼國一直是同盟,曾經跟衛國是敵對的關係,但現今遼、衛二國修好,衛與西夏之間的關係也跟著緩和,簽訂罷戰盟約眼見有如水到渠成的事,西夏王子這回使衛,天子當然要促成和約。<r />

  <r />

  係統告訴芳期,這位西夏王子嵬好川,日後會是西夏國主,且如果遼國沒有西夏國主的鼎力支持,沒有那麽容易徹底征服中華。<r />

  <r />

  此時芳期聽徐娘繼續閑聊:“西夏王子這回使衛,甚至有姻聯的想法。”<r />

  <r />

  “是求娶柔淑公主麽?”芳期問,她覺得周皇後恐怕並不樂意讓柔淑公主遠嫁西夏。<r />

  <r />

  “不是,是求娶萬儀長公主。”<r />

  <r />

  芳期:“竟是萬儀長公主?!”<r />

  <r />

  萬儀長公主都已經年過三旬了,芳期並不是對年過三旬的女子懷有什麽成見,但世上確然多是求娶青春少艾的男子,除非是……<r />

  <r />

  “西夏王子與長公主是舊識麽?”<r />

  <r />

  “長公主在遼國時,曾與西夏王子有過數麵之緣,西夏王子比長公主還小上四、五歲,聽郎主講,這位王子看上去雖說弱不經風,但足智多謀不說,其實騎射也頗為出色,更難得的是這位西夏王子還未娶妻呢,對官家一再強調,他對萬儀長公主十分仰慕,是在遼國時就一見傾心,但那時因為西夏與衛交惡,他不能迎娶敵國的公主,於是他堅持不肯另娶他人,現今終於是盼得有了轉機,這回是真心實意求娶長公主的。”<r />

  <r />

  “官家想與西夏國和談,應當讚同這門婚事吧,就是長公主剛剛回國又將遠嫁,不知心裏是否樂意。”芳期猜測著。<r />

  <r />

  “隻要官家下了旨,長公主便是不情不願也不能抗旨了,隻是仆聽郎主說,長公主雖心如死灰隻盼著能安閑渡日,但到底不忘身為宗室女的責任,官家才讓周聖人打聽長公主的口風,長公主就答應了和親。”<r />

  <r />

  芳期默了一默,把她自己跟長公主換身處地的一琢磨,頷首道:“要西夏王子真是對長公主非卿不娶,日後必定會善待發妻,官家雖是長公主的兄長,但兄妹之間其實根本論不上手足情深,長公主在臨安其實也並沒有拋舍不下的親人,雖是遠嫁和親,但真得個終生有靠的歸宿,其實勝過形隻影單孤寂終生。”<r />

  <r />

  世間最難得的就是幸遇有情郎,關鍵是西夏王子得真是個有情郎才成。<r />

  <r />

  “郎主說西夏王子風儀出眾,在西夏國確然贏獲不少貴女傾心,但西夏王子一直堅稱心有所屬,拒絕了西夏國主幾回賜婚,西夏王子對萬儀長公主確然是真情摯意。說是那年他在遼國,偶然去長公主寄居廟庵所在的山林遊玩,與長公主敘談道哲,覺得長公主不少理念都與他的參悟契合,這是確確實實的同道中人,自那之後他就對長公主念念不忘。<r />

  <r />

  郎主還說,西夏國主更寵愛這位小王子,若聯姻達成,待這位王子日後成為西夏國主,遼國要想滅衛就更加艱難了,甚至大衛有望爭取西夏為盟友,滅遼,征複失土。”<r />

  <r />

  芳期對晏國師的“先知”相當的心悅誠服,難怪那位呂博士認定晏遲是改變亡國之禍的關鍵人物呢,晏遲看中這位西夏王子,可不就成了日後的西夏國君?<r />

  <r />

  可是結果遼國還是滅了大衛,不知這當中又發生了什麽變故。<r />

  <r />

  這回無情苑之行未幾日,長公主和親西夏王子的事就成了定局,小壹安安靜靜的沒有上線騷擾,芳期也就懶得問在原生世界為什麽這場聯姻沒能保得衛國長治久安了,君國大事可不是她這樣的小女子能夠幹涉的,橫豎當有隱患時,係統會以發布任務的方式指示她如何行動,她就按著呂博士的規劃想方設法達成任務好了,現在重要的是怎麽把建交晏遲的任務努力達成,就隻有兩小點了,隻要兩小點漲上去,她就能獲得人生的第一桶金。<r />

  <r />

  隻是西夏王子仍在臨安,晏遲應是不得空的,芳期也隻有耐著性子等晏國師空閑下來再去獻殷勤,而突的一日,李夫人來秋涼館尋她,說是要帶她回一趟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