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橢圓形礁石
作者:楊允勇      更新:2020-12-28 08:47      字數:4584
  春天退大潮。柳曉楠外雇了十幾個人,動用了各種工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海裏那塊活動的橢圓形的礁石抬上岸來,裝進他的皮卡車後車廂裏。

  他把那塊礁石拉到山崖上,用水泥固定,立在二樓對麵的鬆樹林裏。

  褐色的礁石上長滿了海草和牡蠣,風吹日曬,隻幾天的功夫,海草枯幹,死亡的牡蠣張來了外殼。大家進出二樓,都能聞到一股腥臭味,幸好天氣還冷,沒有蒼蠅。

  柳曉楠不讓任何人清理,更讓大家覺得不可思議。想立塊石碑,寫上養殖場的名字,也不用花錢雇人從海裏去撈,隨便到山上弄一塊大青石不也一樣嗎?

  隻有沙萬裏沙柳想到了,或許跟曉楠原先的那個漂亮的對象有關,這個秘密可不能說出去。

  星期天,孟想想帶著孩子跟著柳曉楠來到養殖場,下車後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一眼便注意到了那塊長滿牡蠣的礁石。

  柳曉楠對於過往的一切,並沒有對她隱瞞。她猜測到,這有可能是柳曉楠被海浪抬起、摔在上麵的那塊礁石。

  可為什麽要立在那裏?難道是像那一木箱子的小人書、馬海毛白圍脖雞心領毛衣一樣,作為愛的紀念?

  不可能!孟想想樂觀地朝另一個角度去想。這塊礁石差點摔折他的腰,礁石上的牡蠣殼割得他鮮血淋漓。他把礁石立在目光可及之處,是在提醒自己,他的心同樣被割得支離破碎。

  她想,如果把這件有趣的事兒,通過郵件告訴嶽雪蓮,嶽雪蓮會有什麽反應?可理智告訴她,不管柳曉楠出於什麽目的,都不能把這件事兒告訴嶽雪蓮。

  想明白了便不再去想,更不必多嘴去問,曉楠想告訴自己的自然會告訴,不想告訴的自然會有多種托詞。

  孟想想帶著兩個孩子,走進柳曉楠的辦公室。

  柳曉楠已經把二樓一層走廊西側的房間,改造成他的專屬辦公室。外間作為會客室,順牆擺放著三張長條木質沙發和茶幾;裏間擺放著一張單人床,一張辦公桌,一個保險櫃;辦公桌上擺放著一部電話和一台電腦。

  孟想想參觀了一遍笑道:“不是什麽好東西的東西,怎麽擺到桌子上了?”

  柳曉楠說:“我是利用電腦查資料學習統計賬目,絕不會用電腦打字寫作。”

  另有一點他沒有說,在電腦上也能炒股,不必親自往證券交易大廳跑。他又拿出一部分資金炒股,他覺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賭的心理。適當地炒炒股,也能調節一下心情。

  再說,如果不是當初勇敢地走進股市,也不會挖到第一桶金。

  孟想想坐在辦公桌前的椅子上,很隨意地向窗外望了一眼,這才發覺鬆林裏的那塊橢圓形礁石,正對著柳曉楠的辦公桌。明白了,他果然是為了提醒自己什麽。

  她說:“你弄上來的那塊礁石,也不把牡蠣殼清理掉,氣味怪難聞的。”

  柳曉楠把爬到窗台上的兒子抱下來說:“我當年就是摔在那塊礁石上的。如果沒有那一摔,我可能會跟龍王塘無緣,也不會有勇氣承包下這片海域。那塊礁石在冥冥之中給了我一股力量,立在那裏,會讓我想起關先生留給我的那塊石碑。”

  勤勉克己,知禮守法......但願這不是托詞。孟想想從包裏拿出舊衣服,給自己和兩個孩子換上,跟著柳曉楠下海了。

  據沙石沙山潛水觀察得出的結論,海域中海參的數量很可觀。可是,成品海參的數量並不多,中等個頭和海參苗倒是很密,這應該是一年多來休養生息、自然繁殖的結果。

  柳曉楠決定今年暫不捕撈,再繁殖一年。

  海灘上的花蜆子和文蛤卻是可以有計劃地捕撈的。柳曉楠自己也是沒有想到,不起眼的花蜆子文蛤也會給他帶來不錯的收益。

  海灘上每天都會捕撈上兩三千斤的花蜆子和四五百斤的文蛤,已經持續了一個星期。按照海灘上的麵積,還有一少半沒有收獲。

  柳曉楠跟大家一樣,手持帶兜的鐵耙在海灘上忙碌著,篩去小的,保留下大的。

  孟想想手持鐵鍬塑料桶,帶著兩個孩子去挖海腸。這陣子大家都很累,她想利用下午的時間,為大家包上一頓三鮮餡的餃子。

  孟想想已經跟柳曉楠學會了挖海腸,方法跟挖蟶子差不多,隻不過不需要有人在海灘上蹦蹦跳跳。

  海腸的洞口有很多小貝殼,粘接在一起,像一根細細的管子挺立在海灘上。用鐵鍬從旁邊猛地挖下去,便會挖出一根蠕動的紅紅的海腸。

  她把塑料桶交給兒子,她隻管挖,讓兩個孩子去撿海腸。

  女兒不敢用手去抓軟綿綿的海腸,自己跑到一邊挖沙坑堆沙包。兒子撿了一會兒也失去興趣,幫著妹妹挖沙坑去了。

  漲潮時,孟想想已經挖了一塑料桶的海腸。帶著兩個孩子上岸,把孩子交給柳曉楠,她留在海邊處理海腸。

  用剪子剪去海腸的頭部和尾部,擠出海腸的內髒。海腸隻剩下薄薄的一層皮,和韭菜豬肉包餃子卻是無比的鮮美。

  處理好海腸,孟想想拎著塑料桶扛著鐵鍬,順著緩坡路走上山崖。她停下腳步四下望望,看見柳曉楠帶著兩個孩子走向海灣深處的池塘,歡快的笑聲隱隱地傳來。

  海風吹拂著她的長發,撩起她的心緒。曉楠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已經走出最為困難的時期,自己的夢想呢?

  孟想想走回養殖場的辦公樓,再次望了一眼立在鬆樹林中的那塊橢圓形的礁石。

  攀附在礁石上的水草和牡蠣,換了一個環境便會立即死亡。而礁石,不管是立著還是躺著,都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形象與重量的存在。

  花蜆子和文蛤捕撈告一段落後,柳曉楠組織人馬捕撈海螺海膽,給海參騰出更廣闊更適宜的生長空間。

  進入六月份,投放的河蟹苗已經適應了新的生長壞境,進入快速生長期。三個養殖河蟹的池塘修上了排水的閘門,用細孔鐵絲網攔著,再也不怕暴風雨了。

  這陣子柳曉楠很輕鬆,隻要養殖場裏沒什麽事,他都會早早地開車回家。先把皮卡車開進車庫裏,再去幼兒園裏接孩子,一個肩膀馱著一個孩子,一路上歡聲笑語的。

  這天,他提前接到孟想想的電話,孩子由她去接,讓他直接回家。

  柳曉楠回到家中,見孟想想早早地做好了晚飯,頗感意外:“這麽早回家,今天學校沒事啊?”

  孟想想正往飯桌子上布置著飯菜,笑吟吟地說:“我辭職了。”

  “不可能!”每天晚上認真地批改學生的作業,把教育當成一生的事業,怎麽可能辭職?柳曉楠猜測著:“要去進修了?”

  孟想想笑著回道:“怎麽不可能?你一個人在外打拚,怪累的,我在家做一個賢妻良母也挺好的。”

  柳曉楠從孟想想的笑容中,捕捉到一股難以抑製的興奮勁兒,什麽事兒能讓她高興成這樣?難道......她可一直沒有放鬆過學習,而且,她完全有能力做得到。

  他故意說:“辭職就辭職吧,反正我能養活你們娘仨。又要教學又要照顧孩子,也是挺累的。”

  “什麽呀!”孟想想自己按耐不住了,如果不是孩子在場,她會跳到柳曉楠的身上去。她語速極快地說:“我考上了咱們母校的研究生,我要重新走回校園了。”

  果不其然!柳曉楠把兒子女兒抱到椅子上,對孩子們說:“你們的媽媽要多厲害有多厲害,別說是一個研究生,讀個博士都沒問題,我跟你們媽媽的差距越來越大了。對了......”他抬頭認真地對孟想想說:“有沒有讀博的打算?現在有條件了,我全力支持。”

  孟想想坐下來說:“我不想讀博了。孩子們長大了,你也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我讀研正是時候。等我研究生畢業,孩子們也該上學了,家裏孩子我都能照顧得到。博士留給孩子們去讀吧,我不能把什麽都占全了。”

  柳曉楠說:“既然沒有教學任務了,你帶著孩子們回姥姥家多住些日子,又是一年多沒有回去了。”

  孟想想說:“我想等幼兒園放假以後,再帶孩子們回去。”

  柳曉楠說:“把孩子放到幼兒園,還不如讓孩子們漫山遍野地去跑。多帶幾件衣服幾雙鞋,讓孩子們像你小時候一樣,從大自然中汲取天地精華。”

  兩個孩子聽到爸爸這樣說,吵吵嚷嚷著要去姥姥家,摘山花騎小羊的。孟想想含笑答應。

  吃過晚飯,柳曉楠往養殖場打電話,對沙萬裏說:“大哥,明天一早你去買隻羊回來,咱們喝羊湯烤羊排包羊肉包子。”

  沙萬裏停了停才說:“我問了你嫂子,明天也不是什麽節日,殺羊幹什麽?”

  柳曉楠說:“你弟妹考上了研究生,要重回大學校園學習了,咱們集體慶賀一下。”

  兩個孩子在各自的房間熟睡後,柳曉楠擁抱著孟想想,頗為感慨地說:“學校保研你不讀,偏偏憑實力再考一遍,也就是你有這個自信心有這個恒心。”

  孟想想喜不自勝:“這多好呀!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該有的都有了,我可以心無旁騖地去讀研。”

  “可惜呀,有計劃生育限製著,不然,我還想多要幾個孩子。”

  “一雙兒女還不夠呀?你還想要幾個孩子?”

  “多多益善。以前我爸跟我說過,一代好媳婦,三代賢子孫,我沒太在意,現在可有了切實的體會。以後兒子長大了,你長點精神頭,給兒子找一個像他媽媽一樣賢惠聰明善解人意、快樂活潑不畏艱難的好媳婦。”

  “你也要長點精神頭,給女兒找一個像她爸爸一樣有責任心有擔當的好丈夫。”

  “女兒長大了一定會像你一樣優秀,隻是不知道會便宜了哪個王八犢子。”

  “誰是王八犢子?”

  “誰娶了咱女兒,誰就是王八犢子。”

  孟想想捶了柳曉楠一拳,笑道:“哪有你這樣當爸爸的,現在就開始罵自己未來的女婿。”

  柳曉楠說:“將來女兒出嫁了就不能罵了,現在多罵幾句提前解解恨。”

  第二天上午,柳曉楠把四箱啤酒搬到車上,一家四口來到養殖場。沙萬裏早已殺好了羊,幾個女人協助他煮羊肉熬羊湯,廚房裏熱氣騰騰,肉香四溢。

  兩個孩子跟兩隻黑背玩到了一起,柳曉楠忙著搬啤酒,孟想想看了一眼鬆樹林中的那塊橢圓形的礁石。

  這才一春一夏,礁石上麵幹枯的水草早已蕩然無存,張開的牡蠣殼也已變得灰白,不再有生命的色彩。

  養殖場熱鬧了一整天,大家喝著啤酒喝著羊湯,吃著手抓肉烤羊排羊肉包子,酒足飯飽之餘,又不得不暗豎大拇指。兩個孩子的母親,這麽大的家業,還去讀研究生,也難怪人家能當老板娘。

  孟想想帶著孩子回娘家前,柳曉楠對她說:“回家問問你爹娘,兒女都在這邊,老兩口留在老家也挺孤單的。如果想來濱城,也不是沒有住的地方。”

  孟想想說:“怕是來不了,我爹娘還得留在老家照顧孫子孫女上學。”

  柳曉楠說:“我忘了這一點。這樣,你問問你兩個哥哥,想不想在這邊定居。龍王塘鎮也開發了一個樓盤,秋後現房出售,價格也不貴。如果想搬到這邊來,咱們給你哥一人買套房子,孩子也能在這邊上學。”

  孟想想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曉楠,我真不情願讓你這麽做。為了我們家,你付出了很多,快成了扶貧專業戶了。”

  柳曉楠雙手扶著孟想想的肩頭,安慰道:“你想多了。拋去親屬這一層不說,你哥嫂幫了咱們多少,你也不是沒有看到。他們和沙大哥一樣,都是我創業的功臣。我承包下這個養殖場,不單單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打造一個充滿愛的理想樂園。”

  孟想想點點頭。嶽雪蓮告訴過她,柳曉楠是個理想主義者,既有大刀闊斧勇闖潮頭的一麵,也有思想單純幼稚的一麵。他在一些人的眼裏,有可能是個永遠不會成熟永遠不會長大的男人。

  孟想想帶著孩子隻在娘家住了半個月便返回濱城,柳曉楠問她為什麽不多住些日子,她說她還沒學會遊泳。

  秋後,柳曉楠的養殖場獲得巨大的收益,他一口氣在龍王塘鎮買下五套房子。城市不斷向外擴張,人口逐漸稠密,汙染不斷加重,城郊一定會成為宜居的熱點。

  他把兩個房產證交給孟想想,讓她轉交給她的兩個哥哥。

  當著沙山沙石沙柳的麵,柳曉楠把一張房產證交到沙萬裏的手裏:“咱兄弟多餘的話不說,這是大哥應得的,找到兒子後留給兒子。”又對沙山沙石說:“工作滿五年,想在這裏安家,我負責提供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