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舍得
作者:楊允勇      更新:2020-12-28 08:47      字數:5195
  送走父母叔叔一行人,柳曉楠和孟想想姐妹倆回到家裏,把所有的家當重新整理布置了一下。

  門廳裏一側擺放著一條長沙發,對麵是一台彩色電視機;稍大的一個房間裏,擺放著一張一米九的大床——家具城所能買到的最大的床,孩子小的時候,一家四口擠吧擠吧也能睡下。

  一張書桌,一個小書架,一個四開門的衣櫃L字排開,房間裏隻剩下一長條的空間;另外一個稍小的房間裏,擺放著他們小窩裏的那張一米三的小床,一個衣櫃一張書桌。

  收拾好了,柳曉楠去菜市場采購,今晚家裏正式開火。父母叔叔給他帶來自家產的大米小米,他隻需買點魚肉青菜。

  母親反複叮囑過他,搬進新家的第一頓飯,必須有魚,他因此買了一條大偏口魚。回來後,他親自上灶,讓孟多多給他打下手,他要讓姐妹倆嚐嚐他的手藝。

  清燉偏口魚、清蒸飛蟹、蘿卜燉牛肉、涼拌海帶絲。四個菜端上桌,就著高壓鍋燜出來的二米飯,孟想想大快朵頤,吃起飛蟹來手撕嘴啃,毫不在意吃相。

  她沒有想到柳曉楠做飯做菜這麽熟練,更沒有想到做出來的飯菜還這麽好吃。她想起來,這很有可能是他跟她的嶽老師,在共同生活的那段期間,從她的嶽老師那裏自願學來的、或是嶽老師逼他學的手藝。

  孟想想此時騰不出嘴來說話,因此也不想多問。

  柳曉楠把一塊剝好的蟹腿肉放到孟想想的碗裏,笑著對孟多多說:“你看看你姐姐,有橫掃一切的氣勢。是不是我做的菜太好吃了?”

  一句玩笑話,讓孟多多很意外很不適應,她看著柳曉楠說:“我姐姐那是一個人吃三個人的飯。”

  柳曉楠拿起一隻飛蟹遞給孟多多:“你也嚐嚐,別幹看著。以後嘴饞了,來姐姐家裏改善一下生活,姐夫給你做好吃的。”

  孟多多孟想想同時看向柳曉楠,孟多多說:“姐夫,你今天對我可有點反常,是不是有事想求我?你放心,你要走對久都沒關係,我一定會照顧好姐姐的。”

  柳曉楠說:“孟多多,以前我是沒給過你好臉色,這是有原因的。跟我一同進廠的那批農民輪換工中,有一個很快樂很漂亮的女孩子,就為了一個城市戶口,被人欺騙**。我見你膽子大,怕你也做出同樣的事情來,這將會毀了你的一生,所以我要讓你有所懼怕。你是我帶進廠子的,我要對你的一切負責。”

  “原來是這樣。”孟多多長出了一口氣:“姐夫,你也太小看我了,孟想想的妹妹會目光短淺?現在對我放心了?”

  “也不是完全放心。”柳曉楠看看孟想想,對孟多多說:“不過,現在我可以跟你交個實底。這裏也是你的家,給姐夫一點時間,隻要有機會,我會讓你在這座城市裏紮下根來。”

  吃過晚飯,孟多多搶著收拾桌子刷碗筷。她將所有的碗碟放進水槽裏,放水泡上,擦完桌子再刷碗。

  柳曉楠看見了,皺了皺眉,對孟多多說:“咱不能把農村的一些生活習慣帶進城裏來,吃完飯把碗碟摞在一起放進鍋裏用水泡上,什麽都是油膩膩的。鍋碗菜碟筷子要分開刷,各是各的,不油膩也衛生。”

  孟想想看到了聽見了,暗自慶幸,幸好有孟多多在,不然挨批評的就是自己。

  聯想到他日常的一些生活習慣,包括每天都要擦一遍地板,家裏的每一件物品都要擺放有序,她覺得這些都是嶽老師灌輸影響的結果。

  不能不說這些都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也由此可見嶽老師對他的改造是多麽的成功。

  孟想想努力適應著有了自己的房子後,柳曉楠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帶有顯著特點、根深蒂固的生活習慣,她分不清是幸運還是悲哀。

  柳曉楠以前的那些女人,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成功地把他打造成一個不同尋常的男人,而她隻是個撿現成的。

  散步回來,孟想想坐到書桌前備課。

  柳曉楠看著她那別扭的樣子,心疼地說:“穀雨要休長假安心養胎,要不你也請長假,咱家不差你那幾個月的工資。”

  孟想想回過頭來說:“不行的,我怎麽能中途放下我的教學規劃?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也是對我自己的不負責,不是掙工資的問題。”

  “難道你還要堅持到期末?你別忘了,到那時離預產期還有不到倆個月的時間。”

  “我是想堅持到期末,把我帶的這批學生送到初二。”

  “我的小孟想,咱能不能不逞強?我知道你好強,可也得分是什麽時候。”

  “我身體好,能堅持住的,你不用為我擔心。我娘生我的前一天,還上山幹活哪。”

  柳曉楠說服不了孟想想,隻能在營養上下些功夫。

  早晨定了牛奶,一杯熱牛奶兩個煎雞蛋外加幾片麵包;中午管不了了,她在學校食堂愛吃什麽就吃些什麽;晚上換著花樣做,讓她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坐到桌前品嚐著營養美味。臨睡前,吃一個發泡好的海參,增強免疫力。

  孟想想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過上了大小姐闊太太的生活。”

  柳曉楠說:“我還沒看到過哪個大小姐闊太太,挺著大肚子擠公交車,晚上備課白天講課。”

  半過月後,家裏安裝上了電話。電話剛剛走進普通百姓家,還是屬於奢侈品,且不說座機費通話費,從申請號端到安裝手續費,需要將近一萬塊錢。

  柳曉楠覺察到時代正邁向信息大爆炸的前沿,高效率的電話將取代延續了上千年的信件,率先走出這一步是值得的。

  這些日子,兩家走動頻繁,王艾青經常帶著兒子來找孟想想輔導功課,柳曉楠也經常找農村大哥嘮嗑。

  農村大哥闖蕩了這麽多年,社會見聞頗多,柳曉楠從中能得到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農村大哥進城後的最大願望,是能為王艾青買上一所大房子,柳曉楠跟他透露,市裏首批商品住宅將會在今年出售。

  農村大哥現在的想法卻有所改變。他說住著小瓦房也挺好,買房子也是為兒子買的,如果他手裏有充足的資金,他會去買門市房,自己做生意,不再給別人打工。

  柳曉楠驚詫於農村大哥觀念上的轉變。農村大哥解釋說,在送貨運貨的過程中,他接觸過跟多外地來濱城從事個體經營的老板,人家已不局限於戶口和住宅。

  一處門市房養三代,即使自己不做生意,出租也是有利可圖的。

  農村大哥的一番話,給了柳曉楠很大的啟發,他開始留意相關的信息,並很快鎖定了目標。

  在他和孟想想的母校省師範附近,正在建一大片教師公寓。大部分已接近完工,屬於集資建房,外人是買不到的,而臨街的門市房卻是麵向社會出售的。

  教師公寓附近有幾所高校,這裏的人口流動性和購買力是毋庸置疑的,從門市房的銷售價格便可見一斑。

  孟想想手裏的存款不夠也不能動,那是她們母子三人的生活保障,股票全部拋出也實在可惜,因此柳曉楠也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他信奉順其自然,是自己的終歸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也強求不來。

  嶽雪蓮的學姐打來電話通知他,他的長篇小說《那一聲長號》已經出版發行。他到新華書店買了十本自己的書,首先拿出五本送到榮譽軍人光榮院,跟那些老兵們分享屬於他們的崢嶸歲月。

  剩下的五本書全部帶到廠子裏,分送給幾位主要領導。看不看是一碼事,尊不尊重領導、給不給領導撐門麵又是一碼事。

  穀雨自然也得到了一本,她說她要拿回家給老爺子看看。柳曉楠心想,你給誰看都跟我無關了。

  幾天後,學姐再次打來電話,高興地說頭版很快銷售一空,正在印刷發行二版,可見讀者的認可和喜愛。並鼓勵他寫出更多更好的的作品來。

  不久,柳曉楠拿到了一筆可觀的稿費,買一間門市房是綽綽有餘的,可他又猶豫了。是買門市房,還是買住宅?買了門市房能租出去嗎?

  直覺上傾向於買門市房,股票市場風雲變幻,應該做點實體投資,不能把所有的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裏。

  理性上覺得應該跟孟想想商量一下,聽聽她的意見。晚上,柳曉楠把現金支票交給孟想想,講了自己的想法和憂慮,是買房還是用於投資,讓她做個決斷。

  孟想想把現金支票還給柳曉楠,她說:“你所說的這些我不懂,可我相信我男人。在你還是我的大師兄、決定資助我讀完大學的時候,你就跟我說過,錢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但可以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我相信我的大師兄沒有改變初衷,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你拿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

  “謝謝你的提醒!”柳曉楠擁抱著孟想想,頗為感慨:“人走著走著,稍微走偏一步,便會脫離原先的軌跡”

  他把手放在孟想想的肚皮上,輕輕撫摸著,對他未出生的孩子說:“你們的媽媽,是山穀裏的清風,時時刻刻能讓你們的爸爸保持頭腦清醒冷靜。”

  孟想想自豪地腆著肚子說:“你們的爸爸,是山穀中的清流,絕不會被世俗的塵埃所汙染。”

  第二天上午,柳曉楠來到售樓處,買下了一處上下兩層一百平的門市房。

  現場辦理完所有的手續,他剛把一張出租的告示貼到門玻璃上,一對四十歲上下的中年夫婦便走進門來。中年夫婦自稱是南方人,來濱城發展,做裝潢設計的,想租下他的房子。

  雙方驗證了身份信息,開始談租金和期限。中年男人姓李,他想連租三年,保持生意的連續性,給出三年租金的總價。

  柳曉楠沒有討價還價,隻要能一次性付清租金,他願意接受這個價格。李姓男人一口答應,雙方很快簽了租賃合同。

  李姓男人把合同交給女人,跟柳曉楠握手說:“兄弟不是生意人。門市房的租金每年都會上漲,一般都是一年一簽,連簽三年租金是要往上加碼的。實事求是地講,我占了兄弟的一點小便宜了。”

  柳曉楠說:“謝謝李哥告訴我實情。我的確不是生意人,可也不是不知道租金的行情。我剛買下房子,李哥李嫂便走進門來,我覺得這是一種緣分。李哥遠道而來到濱城創業發展,想必有著不凡的經曆,因此想跟李哥交個朋友,時常聆聽李哥的人生經驗之談。”

  李哥說:“恕我眼拙,柳兄弟原來是性情中人,慚愧慚愧。柳兄弟一表人才,談吐不凡,不介意的話,能否透露一下從事什麽工作?”

  柳曉楠說:“在濱城紡織廠做宣傳工作,業餘時間寫寫小說當個作家。”

  李哥說:“佩服、佩服。”

  佩服的背後其實是不佩服,是根本不相信。給自己冠以響亮光鮮唬人的頭銜,其實是為了掩蓋真實身份、一無是處誇誇其談的人,他見得多了。

  兩個人說話的功夫,一旁小巧玲瓏的白皙女人,一直覺得柳曉楠這個名字很熟悉,好像在哪裏見到過。想了一想,想到了又覺得不可能,從包裏拿出一本新書,看看簡介,看看作者的照片,比對著。

  確認後,她擠到柳曉楠的麵前,擎著書驚訝道:“這本書果真是你寫的,這也太巧了。”

  柳曉楠看了一眼書,正是他那本新出版的《那一聲長號》,他說:“還請嫂子多提寶貴意見。”

  李嫂說:“這可不敢當。我是你的忠實讀者,已經在讀第二遍。想不到你這麽年輕,給我簽個名吧。”

  柳曉楠用鋼筆,在書的扉頁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李嫂再次說:“想不到你寫的字,也是這麽剛勁有力。”

  李哥這才相信柳曉楠所言不虛,他再次握著柳曉楠的手說:“幸會幸會!像兄弟這樣實誠的人不多見了。作為回報,我願為兄弟提供一個重要信息。北方相對與南方發展滯後了,還處於初始階段,如果有實力,投資房產,不出五年必定有較大的升值空間。我剛剛創業,手上沒有那麽多的資金,如果我是你,再買一處門市房用於投資,越早投資收益越大。”

  柳曉楠完全相信李哥的話。六年前,不是有幾個南方人,帶著十萬元的現金來廠買布匹,震撼了全廠的人嗎?

  每個月拿著三百多塊錢工資的人,當然難以想象得到,幹什麽工作能掙下十萬塊錢。當時,隻有於智勇意識到了這是觀念的問題。

  他說:“李哥,很遺憾,我家裏還住著小瓦房,手裏這點餘錢還想著買一處住宅,改善一下住房條件。”

  李哥想想說:“我是有眼不識泰山,初來濱城結識兄弟這樣的朋友,實屬三生有幸。我有一個朋友,是專營家具地板的,他也在四處租房子。兄弟如果有意,也肯相信我,我從中牽線搭橋,讓他預付給你房租,你再投入一部分,再買下一處門市房。”

  等於是空手套白狼,這有點刺激了,柳曉楠表示可行。

  李哥打傳呼叫來他的王姓朋友,中午他請客,大家邊吃邊談。談來談去,原來大家都是農村人。

  李哥李嫂從農村考上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事業部門工作,因為超生二胎被雙雙開除,這才走上創業的道路。那位王哥原是個小木匠,先打工後創業,慢慢發展起來的。

  柳曉楠為李哥李嫂感到惋惜。李哥振振有辭:“什麽是財富?孩子才是最大的財富。如果我是你,我早就辭職了,邊做生意邊寫書,做一個文化商人。紡織廠的那個虛職如同雞肋,沒有多大的價值。”

  柳曉楠說:“這裏麵有感情的因素,是廠子送我讀的大學。不過,我沒有李哥那樣的困擾,我愛人懷著龍鳳胎,一次性完成全部任務。”

  李嫂笑道:“這才是你最成功的作品。”

  久逢知己,陌生人之間打開心扉,自然一見如故。

  這是一次實力對等的談話,這次交流,對柳曉楠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開始思考一些深層次的東西。

  那位王哥聽從朋友的意見,也是有心結交文化名人,預付給柳曉楠三年的房租,指定他買下相鄰的那間同等大小的門市房。

  在售樓員驚駭的目光下,柳曉楠又買下一處門市房。

  辦理好所有的手續,跟王哥簽了一個房屋租賃合同,柳曉楠帶著兩本房產證告辭而去。一路上,他並沒有完全沉浸在投資成功的喜悅當中,而是反複琢磨著舍得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