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二百七十二章西北節度使
作者:愛吃糖蟲子      更新:2020-12-25 23:58      字數:4561
  時間如水,轉眼之間又是五年。

  此時的任太虛站在大梁西北的宛城的城牆之上,感受到來自漠北的風沙不由得有些唏噓。

  五年的時間能改變很多東西,五年前任太虛還是剛剛高中探花的士子。

  在外人眼中前途無可限量。

  這五年過去,任太虛卻是憑借著自己的手段,加著外部的助力,成為了鎮守西北三郡的西北節度使。

  從文臣到武職,從一個小小的探花到今天的西北節度使,這個變化可是大的沒有邊了!

  五年之前,任太虛金榜題名之後也是順順利利的成功的入選翰林院,看似平步青雲!

  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書機構,主官為翰林學士,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修撰、編修、檢討等官,另有作為翰林官預備資格的庶吉士。

  通常而言,庶吉士在資深的翰林指導下經過三年學習,期滿後要經散館之試,然後按成績授職。優者一般留翰林,次者則出為中央及地方官,一般是知府之類的職位。

  翰林院也就成了重要的人才庫,這就是文臣集團最是核心的底盤。

  朝中諸多的文臣集團大佬,都是翰林出身。

  在前朝的時候甚至是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局麵,凡經館選而成為庶吉士的進士均被認為是儲相。

  正因為前朝的內閣輔臣,多半都是庶吉士出身,所以庶吉士雖晚三年授官,隻要不犯過錯,日後必進閣拜相,為朝廷棟梁,許多進士都樂於此道。

  雖然今朝已經是廢棄了內閣製度,但是這翰林卻是沒有被廢棄,依舊被視作文臣的儲蓄之地

  殿試的前三名都是得以順利進入翰林院,其中“狀元”的官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個從六品官,修撰的工作主要是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而“榜眼”、“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

  而任太虛這個探花則是被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接下來任太虛隻要是兢兢業業的積累資曆,不犯錯,即便是沒有太多的功勳,幾十年之後當一個三品的文臣大員也是不難!

  要是多有功勳,加上任太虛的年紀優勢,幾十年之後任太虛甚至是能順利的成為朝中的文臣集團大佬!

  甚至是有機會成為朝中的文臣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隻是這條看似是前途似錦的路卻不是任太虛所求的,同時時間的問題也是任太虛所要憂慮的一件事。

  根據李化元所說,上界的老祖傳下來法旨——大梁國運七十載。

  對於這個演算結果,任太虛雖不說是全信,但是也不可不防!

  要是真的不到十年之後,大梁就亡了,任太虛可能還在翰林院積累資曆,到時候可是失了先機。

  同時一旦是走正統的文臣道路,慢慢的在翰林院發展,任太虛也不得麵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地域的問題!

  在翰林院發展,在汴梁城,這是京官,在外人看來固然是好的,畢竟是常有京官一律大一級,同樣是七品,一般的縣令如何能和任太虛比?

  甚至是一郡太守、一府知府也不一定比得任太虛的清貴?

  但是翰林院,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或許是除了外調鍍金,任太虛就是一直不得出汴梁城,這樣的情況之下任太虛如何在暗中積累力量?

  圖謀大事?

  所以在任太虛看來,翰林院固然是一個更高的起點,但是隻能是當做踏板,接下來任太虛必須要想著外調,成為地方官!

  當然,雖然是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任太虛卻是沒有與其餘人說,更是沒有主動的求著往外調,隻因為這實在是引人注目!

  畢竟誰都是知道外調之後,便是失去了前途似錦,正常人絕對是不會這樣選擇的,未免有些掩耳盜鈴了!

  甚至是會讓人懷疑任太虛是不是有其餘的目的!

  接下來的一年之中,任太虛都是在翰林院之中安心的做好自己的職位,可能是因為任太虛的出身的緣故,任太虛很得皇帝的看重。

  這一年之中,任太虛也是沒有辜負皇帝的看重,接連提出了六七個意見,都是對時政有所增益的,得到了皇帝的采納。

  短短的一年便是連升兩級,成為了侍講學士,一時間朝內外都是知曉了任太虛這個皇帝身邊的紅人。

  同時這一年來,任太虛的收獲也不單單的如此,這一年來,他基本上已經是融入了文臣集團,得到了丞相李濟世的看重,有著文臣集團做後盾。

  一年之中,任太虛在翰林院之中,多聽多看,基本上也是知道了朝中形式,已經黨爭的程度、局勢。

  終於任太虛也是感覺到世間已經是夠了,直接上書一封《定軍策》,這一封奏言,基本上是得到了整個文臣集團的認同!

  其中的內容簡單,就是對任太虛自己的會試之中的政策的具體化使用,用來改善目前的地方軍隊製度,達到強兵的效果!

  同時也是能得到消減勳貴們手上的兵權的效果!

  不同於之前的會試之中的建言,任太虛的這一封《定軍策》不但是將政策更是具體化了,更是寫出了更是詳細請的實行計劃。

  隻要是依照著計劃施行,絕對是能完成強兵的計劃,完成建設軍隊製度,同時又是能達到削減兵權的目的。

  隻要是知兵之人,看到這封策言,很快就是能明白這策言的價值!

  很明顯,弘治帝就是這樣的知兵之人,他一眼就是看出了這一份上書的價值。

  不過,弘治帝依舊是在猶豫,因為勳貴們依舊是鎮壓這南方的作亂。

  他不得不考慮勳貴們的反彈。

  那段時間,任太虛表現的十分的活躍,一度是成為了文臣集團衝鋒,得到了眾多文臣大佬的看好!

  同時,有著文臣集團的推動,終於,弘治帝也是接受了這一封策論!

  雖然是忌憚勳貴們的反彈,但是這樣優秀的策論,絕對是值得的,也是能抵消這樣的反彈的。

  當然弘治帝業不是全盤接納,隻是拿著汴梁城為試點,對於汴梁城弘治帝的掌控力度很強,完全不懼勳貴的反彈。

  被弘治帝接受之後,有著文臣集團的配合,政策很快就是在汴梁城之中開始推動起來,並且短短數月又是取得了成效!

  不但是提升了京營的士卒積極性,更是削減了開支。

  勳貴們的反彈完全來不及發動便是水到渠成,同時實打實成效,不由得那些勳貴承認雖然自己手上的兵權減少了,但是這次軍隊改革的卻是大有成效!

  當然對弘治帝而言,最是值得的慶賀的事情卻是借助這次改革,徹底的掌控了京營。

  同時削減了汴梁城之中的勳貴們的兵權,讓皇帝多了許些的安全感!

  由於獻策有功加上後麵有著文臣集團的推動,似乎是想要把任太虛打造成黨爭時候,可以為整個集團衝鋒陷陣的頭麵人物。

  任太虛又是被擢升為侍讀學士,同時在禮部掛職郎中,僅在左右侍郎,尚書之下。

  同時任太虛的年紀,這樣的情況下,任太虛在朝中簡直是如日中天!

  無數的文臣大佬很是看好任太虛的未來。

  就在這時,任太虛第二封策論《種豆法》的也是上書了。

  任太虛這這一次是土地改革,若是說前一次任太虛的攻擊對象僅僅是勳貴,那這一次土地改革攻擊的對象不但是有著勳貴,更是有著許多世家出身的文臣!

  甚至說,紮根於地方的世家麵對著這樣的改革,絕對是深惡痛絕!

  這對於他們的利益損失遠遠大於勳貴的損失,畢竟大多數勳貴僅僅是在汴梁城圈地,這能圈地多少?

  他們之中有些家族直接就是將一縣、一郡、甚至是一府大半的土地圈在自己的家族名下!

  這一土地改革,絕對是傷及到他們的核心利益!

  隨著這一封《種豆法》,朝中又是一場軒然大坡!

  同時來自勳貴的反噬也是到來了!

  這一次有著文臣大佬們的庇護,但是這一次卻是沒有!

  受到文武兩派的排斥,就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便是弘治帝也是保不了任太虛,或者借助著任太虛他已經是達到了削減勳貴兵權的目的,任太虛這個靶子也是沒有利用價值,索性丟給勳貴們出出氣!

  這不正就是靶子的效果嗎?

  最後任太虛隻能是灰溜溜的離開汴梁城,徹底的離開這個大梁的政治中心!

  有著勳貴們的發力,任太虛很是榮幸的被丟到了西北這個邊塞之地。

  西北夠苦,夠遠,和汴梁城相距一千二百裏,和發配邊疆有什麽區別?

  這是勳貴們的報複!

  名義上,任太虛便是賢良恭順,多有功績,擢升西北節度使。

  從禮部郎中到西北節度使,也算是升官了!

  隻是明眼人都是知道這不過是明升暗調,甚至被丟到西北這個鬼地方,任太虛還能有什麽前途嗎?

  或許有著勳貴們的暗中報複,任太虛走不到一半的路程,就死在了半途之中。

  即便是到來了西北,還能希望一個文官能讓西北的那些匪兵聽令嗎?

  在外人看來任太虛不被玩死就是好的了。

  ……

  就這樣,任太虛帶著家人,收拾了行囊,朝著西北而去。

  一路上避過了數次暗殺,才是成功達到西北三郡!

  來到這西北邊塞之地,成為這西北三郡的節度使。

  任太虛也是有種萬般算計終於是成就的快感。

  帶著一頂官帽子離京的目的達到了,雖然是以政治失敗者的身份,但是也好,卻是不讓人注意。

  參加會試、殿試,搞政治,這兩年任太虛最後撈到的就是一個名頭——西北節度使!

  但是單單的是這個名頭,就已經是值得了,這叫做名正言順!

  任太虛或者是要感謝勳貴,因為這西北的卻是他最是希望前來的地域之一,在這裏他可以安心的發展,畢竟天高皇帝遠!

  任太虛可是記得清楚,天朝後期的時候,就是節度使結成藩鎮,直接或者是間接推動了唐王朝的解體

  至於說收拾西北三郡的這個匪兵,在任太虛看來不難。

  以他的手腕加上節度使這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如何不能成功?

  被西北這群匪兵搞得搞得焦頭爛額?

  不存在的!

  到達西北之後,任太虛便是發現自己被架空了!

  很明顯這些西北的本地官員、將領完全沒有把任太虛這個政治失敗者放在眼中。

  一連三月,任太虛都是沒有絲毫的動作,似乎是接受了被手下的人架空,然後被供起來的結局了!

  但是這些西北的驕兵悍將不知道,任太虛的劍雖然是在鞘中,但是出劍之後,絕對是一劍必殺!

  短短的三月,也是讓任太虛摸清楚了西北的局勢,西北三郡的矛盾點,知道如何解決當前的局勢

  知道了需要解決哪些人?收服哪些人可以被收服?哪些人有價值,可以被利用?

  從而徹底的掌控西北的軍政大權,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西北節度使!

  就在西北的一場月黑風高的夜晚,任太虛發動了一場政變!

  同行的有數百人,帶著這數百人,任太虛殺了一批該殺的人,收服了一批值得收服的人,很是容易的就徹徹底底的掌控了西北的局勢!

  殺一批人,拉攏、收服一批人,自古以來就是達到政治目的的最直接的辦法,李世民玄武門就是這樣幹的!

  短短的三月,在汴梁城之中的貴人都是不清楚的情況之下,任太虛就是徹底的掌控了西北三郡。

  不過,西北是苦寒之地不假,想要將這裏作為自己的基業,接下來畢竟圖謀發展!

  接下來的一年裏,任太虛都是在練兵、統兵之中過的,當然也不忘了兼顧民治!

  對於邊塞之地的發展,任太虛很有經驗。

  畢竟第二世的大燕王朝的洪氏一族發家的幽州便是在邊塞,這便是最好的可以借鑒的例子!

  邊塞之地想要發展,必須兩條腿一起走,燒殺劫掠、封關走私!

  燒殺劫掠的對象是外族,不但是可以發戰爭財,更是可以炫耀自己的威武,自己的力量,從而讓外族不敢入侵,從而保證自己的民治!

  當然必須是要打勝仗!

  封關走私的對象也是外族,通過貿易得到金銀,從而擴張實力,這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任太虛可是清楚,幽州洪氏政權的早期也是這樣發展起來的,一邊打著外族,一邊和外族做著生意!

  當然任太虛也沒有忘記,和外族作戰有一個最好的借口——擁兵自重的借口!

  這叫做養匪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