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第一次接觸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12-22 06:18      字數:2206
  討論完政務,趙玗又跟室昉談起了軍事。

  雖然趙玗早已用大預言術說出了未來劇情走向,但真當自己身臨其境時,依然會覺得局勢變化多端。

  趙玗問道:“太原的局勢,你如何看?”

  室昉坐在一旁,說道:“參謀部的意見是,張敬達必敗。”

  身為參謀,研判局勢本就是他的日課和基本功。所說的這些,正是參謀部這段時間的研判成果。

  趙玗好奇道:“哦?為何如此篤定?”

  不同於自己的大預言術,室昉得出張敬達必敗的結論,是經過縝密的分析得出的,趙玗很好奇他們的分析過程。

  室昉說道:“河東自古兵強馬壯,石敬瑭更是當世驍將,其實力不容小覷。然而石敬瑭十萬兵馬,竟然被張敬達六人混編部隊圍在城中,此事頗為蹊蹺,此為其一。其二,張敬達在雁門一帶並為設防,放契丹人長驅直入,一路暢通無阻抵達太原,實屬不該,此為其二。綜合來看,張敬達必是對自己的實力太過自負,自詡能夠輕鬆擊敗石敬瑭的契丹援軍,然後繼續將石敬瑭圍死在太原城中。”

  趙玗點了點頭,笑道:“難道不可以嗎?我覺得張敬達這個戰術挺不錯的。”

  室昉說道:“如果局勢按照張敬達的預料發展,那麽此計著實高明。可張敬達錯就錯在,他並沒有搞清楚石敬瑭和契丹人的依仗在哪裏,太過盲目樂觀。所謂驕兵必敗,張敬達已經犯此兵家大忌。”

  得出這樣的分析結果並不難,趙玗提出了一個更有難度的問題:“那麽你覺得,張敬達能支撐多久?”

  室昉說道:“如果僅僅說眼前的局勢,不出五天,太原之圍可解。但是要想徹底擊潰張敬達,恐怕三兩個月都未必能行。”

  “哦?”趙玗問道:“為何你們覺得張敬達必敗,卻又能夠堅守兩三個月呢?”

  室昉說道:“張敬達集合了三鎮兵力,在進攻的時候各自為政,各懷鬼胎,無法形成合力,自然無法跟石敬瑭和契丹人相比。石敬瑭已經麵臨絕境,唯有破釜沉舟拚死一戰才有活路。而契丹人更是孤軍深入,隻有勇往直前,不停地勝利才行,不然連或者回草原都不可能。兩相比較,張敬達士氣弱而石敬瑭和契丹聯軍士氣高,自然張敬達必敗。然而到了防守的時候,事關生死,張敬達手下的各個將軍們必將全力以赴。契丹騎兵隻擅長野戰,想要攻破晉安寨,絕非易事。”

  趙玗問道:“那豈不是要成拉鋸之勢嗎?”

  室昉說道:“後麵的戰況,參謀部還未能推演出來。不過老師早已預言過戰事的發展,我們順著老師的思路驗證一番,覺得那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最大。”

  趙玗大預言術隻給出了結果,室昉為他補上了論證過程。從結果倒推原因,是一項很重要的研究方法。如果倒推的方法得當,那麽隻需要記住觸發條件,等到下次滿足這些條件的時候,就可以膽大地預測局勢的發展。

  趙玗讓室昉的參謀部不停地分析研判,並不是閑著沒事給他們找事幹,而是想讓他們多積累些經驗,日後在戰場上少犯錯誤。

  ……

  戰事的第一天,就出乎了種花軍參謀們的意料。

  他們認為張敬達要圍點打援,趁契丹人立足未穩之際發動突襲,打契丹人一個措手不及。

  不料主動發起進攻的,竟然是契丹人。

  耶律德光親自率領著三千騎兵朝晉安寨發動了進攻,沒占到任何便宜。

  大家都把這當成了第一次試探。嚐試性地低烈度接觸一下,有助於大致了解一下對手的狀態,也順便讓戰士們進入戰鬥狀態,也算是冷兵器戰爭的常規套路。

  張敬達見契丹人竟然主動上門挑戰,點了一萬步騎兵出城迎戰。

  契丹人想試探,張敬達可沒想試探,打算直接把一步到位,把契丹人給打疼。

  可當張敬達看到了契丹騎兵的旗幟的時候,瞬間躁動了起來。

  那是耶律德光的旗幟。

  張敬達在寨中觀察著戰場局勢,隻見三千契丹騎兵還沒衝到唐軍的步騎混編軍陣前時,就被唐軍的弓弩射退。

  唐軍趁勢將陣線前推,契丹人被逼得步步後退,隻能利用自己強大的機動能力,不停地在唐軍側翼騷擾。

  看到契丹人敗退,張敬達又重新點了一萬步騎兵出城追擊。

  見前軍遲遲無法對契丹人實施有效地剿滅,張敬達打算親自率領騎兵部隊,對契丹人來一個斬首行動。

  要是能在太原城外將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陣斬馬下,等戰後朝廷封賞的時候,自己怎麽都能當個王爺吧。

  三千契丹騎兵中的耶律德光在張敬達眼中,仿佛就是一頂華麗的王冠,就等著張敬達去摘下來,戴在自己的腦袋上。

  為了盡快追上契丹人,張敬達拋棄了步兵,直接將兩軍的騎兵合在一處,朝著契丹人急速前進。

  契丹人且戰且退,一口氣逃出了二十裏地,漸漸地來到了汾河邊上。

  張敬達大喜,說道:“前麵就是汾河了,把契丹人趕到汾河邊,他們就再無處可逃。前麵的就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斬將奪旗就在今日,兒郎們隨我殺啊!”

  契丹人的機動能力讓張敬達非常惱火,就跟滑溜的泥鰍一樣,怎麽抓都抓不住。現在眼看著就要把契丹人趕入死路,焉能不喜。

  唐軍騎兵們在主將的帶領下,同樣也不把契丹人給放在眼裏。一個個契丹騎兵在他們眼裏,就是一個個的戰功。

  倒是留守在營中的楊光遠有點犯嘀咕:“契丹人這麽搞,不會是有埋伏吧?”

  高行周皺了皺眉頭,說道:“不可能吧!契丹人遠道而來,隻有咱們埋伏他們的份兒,哪有他們來埋伏咱們的?”

  楊光遠點了點頭,說道:“言之有理。看來殲滅契丹人的首功,跟咱們是沒關係咯。”

  高行周笑道:“你不是還有太原城麽?把太原攻下來,功勞也不小。”

  楊光遠苦笑一聲:“攻太原?給我百萬精兵,或許還能試一試。就我那一萬猴崽子們,插上翅膀也飛不進太原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