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改進建議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12-22 06:18      字數:2217
  唐代的州官,設刺史一名,下麵有別駕,司馬,長史等等,不同時期叫法不同,但基本上都相當於是沒有實權的高官。

  再之下,設有判司。判司共分六個部門,分別對應著朝廷的六部。此外還有錄事參軍,負責檢察之責。

  王樸之前在儒州,擔任的便是六參軍之一的司兵參軍。

  這六司參軍,業務上受中央朝廷指導,日常工作受刺史直接領導,與現代的政府架構基本一樣,條塊並行。

  所謂條,指的是中央的某一個部門直接管理地方,比如海關,稅務便是如此,地方政府很少有話語權。

  所謂塊,便是地方全權負責,中央極少能插手。

  這一點上,跟秦漢時期有很大的不同。秦漢時期,州長官叫太守,地方事務基本上是太守全權負責,極少有條管的部門。

  到了縣一級,跟秦代便沒有太大的區別。

  比較大的縣,長官縣令;比較小的縣,長官縣長。

  縣令之下,有兩大副手,一個是縣尉,一個是縣丞。縣丞管“文”,縣尉管“武”,這一製度,從秦漢開始,一直執行到而來清末。

  ……

  王樸設計的製度,大體沒有超出這樣的範圍。除了理政團代替了皇帝之外,大體上算是中規中矩。

  沒有創新,並不代表不厲害。其實王樸非常地厲害。

  想當年劉邦第一次入鹹陽,蕭何首先衝進皇宮,把秦朝的典章製度收攏起來,為日後的“漢承秦製”奠定了基礎。

  而王樸,能把大唐的典章製度裝在腦子裏,憑自己的印象寫出個七七八八,甚至還能有所改進,足以當得起其宰相之才。

  在坐的眾理政,看著王樸製定的規章製度,猶如看天書一般。

  讓他們統轄一支萬人的部隊,他們能說出好多道道來。可是如何治理一個國家,一圈人全都傻了眼。

  陳間威還好一點,畢竟是搞內政的出身。向杜陶這樣的人,沒看幾頁就打起了瞌睡。

  至於耶律質古,更是看得一頭霧水。這樣的製度比之契丹人的製度不知先進了多少。憑借她的政治見識,還真看不出什麽好壞。

  最終,眾人的目光又重新落回了趙玗這裏。

  趙玗說道:“三省六部雖然好,但是這套製度已經跟不上咱們發展的腳步了。”

  這話一出,眾人紛紛來了精神。他們知道趙玗從來不廢話,說出來的句句是考點。

  趙玗繼續說道:“就拿科學院來說,歸哪個部都不合適,不如直接成立一個科學部。還有那九寺五監,該撤的撤,該合並的合並。三省的架構可以保留,但是六部不必拘泥,可以加到十部,十六部,甚至二十部,也不是不可以。”

  這樣的設置很簡單,王樸也認可,說道:“至於怎麽加,怎麽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看是不是開一場理政擴大會議?”

  他們現在開的小會,是理政腸胃會。王樸所說的擴大會議,指的是全會。

  一說要開全會,杜陶趕緊舉手讚同。

  他對政務上的事情,一點都提不起興趣。如果讓他提建議,比殺了他都難受。擴大會議就不一樣了,到時候室昉,竇儀這些人都會參加。這兩個小家夥可了不得,做事井井有條,治理個州縣根本不成問題。這是陳間威和張貞衝對他們二人的一致評價。

  召開擴大會議的提議,很快就全票通過。

  趙玗說道:“不過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咱們今天需要敲定一下。”

  趙玗平時隨口說的事,已經是很重要的事了。到底是多重要的事,能讓他如此重視?

  理政團的眾人紛紛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聚精會神地聽著,就差每人拿一個小本本記筆記了。

  王樸就拿了一個小本本。

  趙玗說道:“刺史跟陳友關係重大,乃是軍餉該如何發放的事。”

  “軍餉?”眾人有些不解。

  從銀槍軍開始,到威塞軍,再到種花軍,軍餉發放一直承襲舊的慣例,有各州自行籌措。如果遇到戰事,那麽由節度使先給一筆賞錢。打完仗以後,再論功行賞。

  趙玗在成立種花軍之初,便把打仗之前的賞錢給廢除了。不僅廢除了這個,還把自唐代以來名目繁多的賞錢,全都給廢除了。

  好在趙公子武州一戰,戰後的賞錢給的充足,大家這才沒有反對意見。

  要不然按照這幫驕兵悍將的尿性,怕不是早就造反了。

  當士兵們造反的時候,即便是李興他們,也照樣彈壓不住。說不定造反的時候,還會順道把他們給殺掉。

  趙玗說道:“自從先唐玄宗皇帝開始,藩鎮割據就成了國家的痼疾,曆經數百年無法根治,諸位可知是為什麽?”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麵相覷。他們要是知道為什麽,大唐也不至於能被禍亂成那個樣子了。

  事實上,不僅他們不知道,就連他們之後的宋朝三百年,也沒人能想明白這個問題。或者偶爾有人想明白了,卻說不上話。

  宋朝雖然解決了唐朝藩鎮割據的問題,但是卻是用了一個更差的辦法。

  唐代的藩鎮割據雖然各自為政,但好歹戰力還在,還能保證中原不被外族入侵。隨便拿出一個藩鎮來,戰力都是響當當的世界一流。

  宋朝的辦法,就是拚命地閹割藩鎮,把藩鎮閹割到連流寇都打不過,這才放心地在皇宮裏醉生夢死。

  於是乎,大宋就變成了大慫。

  這也導致了宋朝的曆史,讓人感覺非常地憋屈。明明能打過對方,甚至打對方跟玩兒似的,最後卻是自己一敗塗地,一潰千裏,割地賠款。因為他們從骨子裏慫。

  而趙玗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就是軍餉。

  趙玗說道:“從今往後,所有繳獲必須上繳,所有軍餉必須有總後勤部發放,而中後勤部,直屬於理政團。”

  這樣的問題,說白了,就是當指揮槍,還是槍指揮當的問題。

  士兵們都很單純,誰給他們發錢,誰就可以指揮他們。

  所以,想要握住這群大頭兵,一定要親自發軍餉。

  PS:實在是怕和諧,不得已才起了這麽多別扭的名字,看官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