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一〇九 約見大光顯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12-22 06:18      字數:2447
  薛廷番在這段時間裏,並沒有跟在趙玗身邊陪著喝酒,而是城裏城外地來回跑。

  耶律李胡起初還派人跟著薛廷番,看看他到底去了哪裏。結果跟了兩天,影子都跟不上。

  不僅跟不上,到了後麵,甚至連薛廷番什麽時候出的城,什麽時候進的城,都搞不清楚。

  好在趙玗一直在城中沒有出去,耶律李胡也就不再糾結,仍由薛廷番隨便折騰。隻要趙玗一直在眼皮子底下就行了。

  但是今天,趙玗要親自出城打獵,耶律李胡不能再坐視不理。

  盡管連續幾天的醉酒,道現在還是一副醉醺醺的狀態,耶律李胡依然強打著精神,跟著趙玗一起騎馬出城。

  一行眾人,依然是原班人馬。

  趙玗領著耶律質古,耶律阮三人一行,薛廷番,大祭司和裴璆三人跟在後麵。耶律李胡領著自己的部下,跟在趙玗的後麵。

  還有幾個人,是營口城中的官員,今日專門出來給大家帶路。

  “公子這邊走,這邊的山上應該還有些野物。其他地方怕是不好打了。”官員一邊引路,一邊介紹。

  耶律李胡說道:“你們這是什麽鳥地方?山上難道連一隻兔子都沒有嗎?”

  那官員說道:“好叫大元帥知道,咱這裏原本山上野物倒也不少。怎奈到了冬季,城裏的閑人多,慢慢地就給打沒了。有些行商的客人,因為錯過了返程的日期,便滯留在了營口城內。到了冬季無所事事,於是便隔三差五地出城打獵。”

  眾人相視一笑,可不就是這樣麽,自己這一幫子人,今天也算是閑得無聊,這才出來打獵。

  出了營口往東,便是茫茫山區,這也是此後一千餘年,女真人的根據地。

  想要能打到獵物,就得進山區才行。

  進了山區,龐大的隊伍隻能排成一列,緩緩行走。

  按照貴族們打獵的習慣,一般都是派士兵們先進行圍獵,在目標打獵的地點畫一個大圈,士兵們沿著這個大圈開始追趕獵物,把獵物們慢慢地往中間趕。

  然後貴族們就可以對著漫山遍野的獵物,縱情地發揮自己高超的射術了。

  但是今天,耶律李胡的士兵們,顯然不會陪趙玗玩這種無聊的遊戲。

  想要打中獵物,那得自己親自去找,親自去射。

  耶律李胡的士兵們,不僅沒有給趙玗去圍獵物,甚至出來開路的都沒有,全都跟在屁股後,就像一條長長的尾巴一樣。

  好在趙玗有兩個優秀的向導,才不至於被淹沒在滿山的大雪和樹木中。

  營口的官員自然是認識路的,薛廷番對這一帶也頗為熟悉。

  趙玗陪著耶律李胡喝酒吃肉的六天裏,他可是一天都沒有閑著。

  蜿蜿蜒蜒地走了有三四十裏,薛廷番壓低了聲音,在趙玗耳邊說道:“就是這裏了。”

  趙玗朝左右使了個眼色,低聲道:“走!”

  說罷,猛地一夾胯下的戰馬,飛奔了起來。

  身邊的幾個人,耶律阮,薛廷番,耶律質古,大祭司,裴璆,全都跟著加速跑了起來。

  耶律李胡見勢不對,趕緊下令追上去。

  但是山間路滑,倉促間速度很難加起來。

  更可氣的是,追著追著,繞過了前麵的山坳,竟然遇到了絆馬索。耶律李胡的騎兵稀裏嘩啦地被絆倒了一大片,擋住了去路。

  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趙玗一行人,逐漸地消失在了視線之中。

  好在雪地上能留下不少痕跡,耶律李胡倒也不急。隻要跟著腳印慢慢追上去就行了,他們總不能憑空消失吧。

  耶律李胡帶來的騎兵可都是軍中精銳,參軍之前也都是優秀的牧,追蹤的功夫非常好。

  在雪地裏追蹤,這麽簡單的事,對他們來說易如反掌。

  所以,一開始吃了點虧,倒也沒人慌張。慢慢地扶起摔倒的人,大家穩住了陣腳,按部就班地追擊起來。那姿態,仿佛把趙玗一行人當做了自己的獵物。

  獵人的經驗是豐富的,尤其是他們提高警惕之後,山上的異常狀況完全逃不出他們的眼睛。

  在第一道絆馬索之後,他們又陸續遇到了好幾處的陷阱,有套索,有絆馬索,有地坑,全都被耶律李胡的部下一一排解。

  趙玗當然不需要排除這些陷阱,因為薛廷番知道哪裏有陷阱,陷阱是如何布置,而哪裏又可以安全通行。

  這些陷阱原本也沒打算要人性命,設置的目的,完全是為了遲滯追兵的行進速度。

  隻要稍微謹慎一些,這種簡單粗淺的陷阱,根本不致命。

  七轉八轉地又走了二三十裏地,來到了一處山坡處,薛廷番說道:“公子,到了。”

  趙玗環視了一周,端地是好地方。

  從這裏繼續往前走,是一塊難得的開闊地,有利於隨時撤退。往回看的時候,由於地勢高,視線非常地好,甚至能看到兩重山背後的山路。隻要安排一個人在這裏放哨,至少能提前半個時辰發現追兵。

  趙玗讚道:“能選中這個地方的人,打仗必然是一把好手啊。若是在這裏設置一支伏兵,總是千軍萬馬,也休想從這裏通過。老薛,這個地方叫什麽名字?”

  薛廷番沒有回話,旁邊的林子裏傳來一陣掌聲:“趙公子果然見識不凡。這裏叫作鴿子山,正如公子所說,不少英雄好漢在這裏吃過虧啊。”

  又是一口標準流利的長安話,一點方言口音都沒有,一聽就是外國人。

  趙玗回頭一看,說道:“想必這位就是渤海國王子,大光顯殿下了吧。”

  隻見來人穿著一身粗布衣服,身上披著一身豬皮甲,背後背著一張長弓,手上握著一把長刀,一副精明幹練的樣子,頗為英武,正是大諲撰的兒子,大光顯。

  大光顯說道:“趙公子好眼力,在下乃是亡國之臣,焉敢再稱王子殿下。倒是趙公子興師動眾,來見在下,不知有何指教?”

  趙玗說道:“渤海國雖然變成了東丹國,但是東丹國不過隻占據了你們一半的土地,還有一半土地在你們手上,怎麽就成亡國之臣了呢?”

  趙玗說著話,掏出了大諲撰給他的玉佩,遞給了大光顯。

  大光顯一眼便看出了玉佩的來曆,拿在手中仔細端詳了一陣,還著重檢查了幾個防偽點,確定這是父親的那塊玉佩無誤,將玉佩還給了趙玗,說道:“不知父王有何吩咐?”

  大光顯還沒有收到大諲撰的回信,因此不知道趙玗和大諲撰達成了什麽樣的約定。

  趙玗說道:“這塊玉佩代表著什麽,我也不知道。但是令尊告訴我,隻要拿著這塊玉佩,你們都得聽我的安排。”

  大光顯麵色有些不悅,左右看了看,說道:“正是如此。”

  趙玗把玉佩遞給大光顯,說道:“那就好辦了,玉佩給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