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一〇三 大諲撰的授權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12-22 06:18      字數:2421
  趙玗說道:“契丹太強大了。我雖然贏了他們一仗,但是終究還是實力相差太大。契丹就像在我頭上的一座大山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大諲撰點了點頭,他也有同感。

  趙玗繼續道:“咱們兩家合作,互相照應。契丹欺負你,我就在新州搞點動作。契丹欺負我,你們就在通遼搞點動作。以契丹的實力,同時在兩個地方開戰,恐怕勝算也不大吧。”

  大諲撰抿著嘴唇,仿佛在下一個很大的決定。

  這個決定當然很大了,趙玗決定再加一把勁兒:“你若答應,咱們以後還能富貴一生。若是不答應,恐怕用不了幾年,我也要搬來這裏給你當鄰居咯。”

  趙玗為什麽要來臨潢府給大諲撰當鄰居?當然是兵敗被俘了。

  大諲撰聞言,哈哈大笑:“趙公子真是個妙人兒。說吧,需要老夫如何配合?”

  趙玗正色道:“還請老國王給我一個信物,讓大光顯和烈萬華暫時都聽我調度。隻有團結一心才能成事,這樣的道理,老國王應該曉得吧。”

  大光顯和烈萬華有些不合,經常互相拆台,這讓大諲撰很鬱悶。聽趙玗這麽說,他也有些意動。

  大諲撰掏出一塊玉佩,說道:“信物我可以給你。但是如何讓他們團結起來,趙公子說不得還得自己再用一些手段才行。”

  “多謝老國王了!”

  跟大諲撰道了別,趙玗心情大好,哼著小曲就出來了。

  趙思溫一本正經地好奇,問道:“公子真的能在遼東苦寒之地種水稻?”

  趙玗認真地答道:“水稻水稻,靠得是水。遼東水係縱橫,正適合種水稻。至於趙公說得苦寒,也不是問題。遼東苦寒隻在冬季,而春秋之際溫度尚可,夏季也同樣炎熱。這三季,剛好可以長出一季水稻,又有何不可呢?”

  水稻的生長,最主要的是要有水。不同於耐旱的小麥,適合在華北地區種植,在東北地區反倒是不適合種植。

  在太原,北京以北,小麥種植麵積幾乎為零,在這些既寒冷又幹燥的地方,更多的是種植蕎麥和燕麥。

  而水係發達的東北,雖然寒冷了一些,但是種植一季水稻,綽綽有餘。

  這件事在之前沒人幹過,所以誰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趙玗雖然也沒幹過,但是他知道東北地區的大米可是享譽全國,口感比南方的都要好。

  隻要水稻在東北可以種植成功,肥沃的黑土地就會成為華北地區的大糧倉,不再受製於南方。這一步棋,其實是在為自己日後入住幽州提早謀劃。

  ……

  一番交談非常愉快,大家各取所需,暫時形成了多贏的格局。

  出到外麵,趙玗好奇地問起趙思溫懷中書信的問題:“趙公的權力,可以隨意調閱契丹的文檔嗎?”

  能傳到大諲撰手中的書信,一定是被契丹國嚴格管控的文檔,屬於保密範疇。趙思溫雖然位置很高,但是畢竟是漢人,契丹人對他們依然有著一些防範。

  就比如契丹的政府建製,一直分成南北兩大塊。南北兩塊的設置一模一樣,官職名稱也都一樣。不同的是,北府官員由契丹人擔任,南府官員由漢人擔任。不論任何事情,北府官員事實上要比南府官員高上一級。

  契丹人可以擔任南府官員,而漢人不能擔任北府官員。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數十年後,大遼國出了另外一個著名的太後,蕭燕燕。她的情夫韓德讓,就當了北府丞相。

  話分兩頭說,那韓德讓雖然是一個漢人,但是他的爺爺跟韓延徽是同僚,按說他都已經算是遼三代,土生土長的遼國人了。

  趙思溫笑了笑,說道:“我哪裏有權力看這些機密的東西。”

  說著,掏出了懷中的信,遞給了趙玗:“不過是臨摹的字罷了。”

  趙玗打開信封,抽出裏麵的信紙,分明就是一張白紙。

  看來國人仿造的本事,真的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自古就是“看一眼就能懷孕”的水準。自古以來,華夏數得著名字的書法家是有數的,但是能把書法家的字模仿得一模一樣的人,猶如過江之卿,數不勝數。

  在宋朝的時候,就有皇帝自己懶得批閱奏章,讓書吏模仿自己的字體批閱奏章,竟然連宰執大臣都分辨不出真偽。

  沒錯,說得就是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

  強如宋徽宗趙佶的字,書吏都可以模仿得以假亂真,更別說大光顯的字了,模仿起來大光顯自己都分不出真假。

  辦好了這件事,趙玗新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有了大諲撰的信物,自己的東丹國之行便有了更多可調動的資源,實現自己的抱負,也就有了更多的保障。不然的話,自己單槍匹馬地區東丹國,好多事情還真不好辦。

  從大諲撰的宅院出來的時候,已經到了下午。

  耶律質古和大祭司去采買物資,也都趕了回來。她們倆買東西,從來沒有過錢的概念,看到什麽喜歡的,也不問價格,直接就買了。好在耶律李胡一直跟在身邊,倒也沒花多少錢。

  看著滿滿兩大車的物資,趙玗有些哭笑不得。

  咱們去東丹國的主線是逃跑去了,又不是去開荒,用的著帶這麽多東西嗎?

  萬一真逮住個機會要溜,放著這麽多東西可就都成了累贅。

  帶又帶不走,扔又舍不得,到時候糾結的還是自己。

  二芳卻不以為意,看著滿滿的兩大車的東西,仿佛那就是自己的戰利品。

  眾人碰頭之後,在趙思溫的招待下吃了最後一頓大餐,各自歇息去了。

  席間,趙玗著重跟趙思溫商討了一下契丹國手工業發展的過程。

  說是商討,其實是趙玗想著辦法給趙思溫灌輸各種觀念。

  趙玗不是超人,無法一個人帶領全天下的人進入新時代。工業化,也不是他憑借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甚至不是他憑借新州之力可以完成。

  事實證明,想要進入快速發展的時代,一定要形成各方勢力競爭的格局。

  戰爭,才是促進科技和製度改革最大的動力。試想,如果不是八國,聯軍,泱泱中華也不會進入到救亡圖存的宏偉運動中去。

  趙玗幫助契丹國,也是想借此給漢人政權一點壓力,讓他們發展得更快一些,改革得更大膽一些。

  第二天一早,趙思溫將趙玗一行人送出臨潢府。

  趙玗道:“送君千裏終須一別,趙公就在此止步吧。臨別之時,我有一問想問趙公。”

  趙思溫深色肅然,說道:“公子請將。”

  這句話趙玗原本昨晚就想說,但是一直沒有下定決心。今日要分別了,才知道這話必須要說:“不知趙公以為,秦國何以可以滅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