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七部落逼宮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12-22 06:18      字數:2255
  耶律阮說自己有辦法去除海鹽的苦澀味,著實讓人有些驚訝。

  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麽對於契丹來說,將是一件天大的功勞。到底什麽樣的技術,不隻耶律德光和述律平感興趣,其他七個部落的首領也很感興趣。甚至可以說,誰掌握了海鹽改良生產工藝,誰在接下來的契丹國中,將擁有更大的威望。想要染指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述律平說道:“那你倒是說說看,怎麽就能除去海鹽裏的苦澀味道?”

  述律太後畢竟執政經驗豐富一些,一瞬間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

  她直接詢問方法,讓耶律阮在大帳之內把方法說出來,就是要讓大家都知道這個方法。

  一個秘密之所以是秘密,是因為知道的人少。一旦大家全都知道了,就不是秘密了。

  既然這個秘密這麽重要,那麽就說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了,也就不會有人憑借這個秘密崛起。

  你說為啥述律平不借著這個秘密,讓自己的實力更進一步?

  因為不需要。

  述律平家族已經是契丹國最有權勢的家族,他們所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保住現有的狀態,而不是為了發展去博一把。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那是窮人才會有的想法。

  耶律阮說道:“這個辦法不在孫兒也隻是知道一個大概,具體的細節還在別人手上。需要到了海邊,孫兒跟那人一起試驗一番,才能製造出沒有苦澀味道的海鹽。”

  這時,耶律德光的臉色變得有些不快。

  大家也終於明白,耶律阮為什麽那麽扭捏了。

  契丹國在這個時候,還不是那個東亞霸主,她隻是蜷縮在蒙古高原東麵,占據著大興安嶺山脈,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而已。

  要說哪裏臨海,隻有東丹國,也就是原來的渤海國。海,就是渤海。

  讓耶律阮去渤海國,這是一個政治問題,一個很嚴肅的政治問題。

  大家都知道,耶律阿保機在世的時候,契丹國的皇儲是耶律倍,也就是原來的東丹國國王。

  是耶律德光使了手段,才從耶律倍手中奪得了皇位。

  而耶律阮,正是耶律倍的兒子。不僅如此,他的母親端順皇後,現在就在東丹國攝政。

  如果把耶律阮放去了東丹國,天知道會發生什麽事。

  耶律德光在那裏權衡著利弊,不敢貿然作決定。

  然而,大帳之中卻有人坐不住了。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烏隗部落的首領:“食鹽是我們草原部落的命根子,小王子既然能把海鹽變得沒有雜味,就應該讓他放手去幹。依我看,不如讓耶律阮現在就出發去渤海國做試驗,說不定到了上元節的時候,咱們就能吃著上好的海鹽了。是不是啊,夥計們?”

  烏隗部落跟耶律德光所在的迭剌部落一直不合,這時候起哄,純粹是為了給耶律德光難堪。

  烏隗部落一起哄,馬上就有人跟著一起叫嚷:“對啊,如果把這麽好的辦法放過,咱們就是我契丹國的罪人,日後去了地下,怎麽有臉見列祖列宗!”

  契丹國總共有八個部落,反對耶律德光的迭剌部落的,就有七個。

  這麽一來,這個倡議變成了一呼百應,讓耶律德光有些下不來台。

  述律平麵色不善地盯著在場的眾人,卻無從發作,說道:“辦法管用不管用,還是兩說呢,你們瞎起什麽哄?”

  她想拿出殺神的氣勢去壓迫別人,不過沒什麽效果。

  經受了大唐漢文化的洗禮,契丹國同樣以禮儀之邦自居,不可能亂殺人。

  上一次述律平大開殺戒,鏟除異己,也找了個“殉葬”的理由才行,並且自己還賠上了一隻手。

  像耶律李胡那種殺人不找借口的夯貨,在契丹算是個另類。

  今天的場麵,述律平顯然沒有殺人的借口。

  另外七個部落的首領,也正是拿準了這一點,才敢如此肆無忌憚地把話題擴大。

  麵對眾人氣勢洶洶的逼宮,述律平和耶律德光最終不得不妥協。

  耶律德光和述律平交換了一下目光,說道:“耶律阮當然可以去東丹國。正好他們母子也有些日子沒見了,讓他們團聚一下也好。”

  耶律阮大喜過望,手捂著胸口點頭致敬:“謝陛下。”

  述律平又補充道:“耶律阮此行關係重大,又路途艱險,不如精選一些皮室軍隨行,路上也好有個照應。皇帝,你說呢?”

  這就是明目張膽地要派人監視耶律阮。

  耶律德光也正有此意,說道:“母後說得是,我這就去安排。”

  述律平抬手製止,說道:“這麽點小事,哪裏還用你這個當皇帝的親自操勞。我看就交給耶律李胡吧,讓他親自領著人,陪耶律阮走這一趟。順便也去看看東丹國現在是什麽樣子。”

  領導者安排工作,向來都是通盤考慮,權衡整體利益。

  既然耶律阮去東丹國勢在必行,那就不妨多安排點活兒,別白跑這一趟。

  耶律德光雖然心中有點不高興,但也沒有發作,隻得同意。

  耶律李胡是述律平的小兒子,雖然是最殘暴昏庸的一個,但是最得述律平喜愛。述律平想讓耶律李胡當皇儲不是什麽秘密,所以耶律德光一直防著自己的親弟弟。

  這次派耶律李胡走這趟差事,述律平肯定有著自己的打算。

  政治鬥爭就是如此,單個的個人隻能發起鬥爭,至於鬥爭會朝哪個方向發展,最後停在什麽地方,誰也不知道。

  七部落的首領也都傻了眼,原本想攛掇耶律阮去東丹國跟他母親匯合,以便惡心惡心述律平和耶律德光。沒想到一轉眼,反倒成了人家進一步控製東丹國的契機。

  這一波操作,算是一次小小的反敗為勝,述律平心情大好,問道:“耶律阮,你說的那個懂得製鹽之術的人是誰啊?”

  耶律阮朝著旁邊一指,說道:“趙玗。”

  這次大家反倒是沒什麽太驚訝的反應,好多人甚至小聲對身邊人說道:“我早就猜到是這家夥了。”

  趙玗實在是給大家帶來的驚喜太多了,以至於大家覺得不是他,都顯得有些不可思議。

  顯然,述律平也預料到了這個情況,說道:“那你們隻能上元節之後再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