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索要牲畜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12-22 06:18      字數:2233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華夏大地上出現了一種奇妙的戰鬥方式——舌戰。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不僅僅是硬實力的比拚,還有各自謀士的機智表現,真正出現了一張嘴可以退敵百萬雄師的傳奇故事。

  藺相如的完璧歸趙如此,蘇秦配六國相印如此,張儀把楚國忽悠瘸了也是如此。

  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也能壞事,全看交談之時,雙方對尺度的把控,和時機的把握。

  大帳之內,趙玗和述律平的對話就是如此。

  趙玗是否能夠從此全身而退,離開契丹國回到新州,全看述律平如何應對。

  當他提出想回新州的時候,果不其然,被述律平以路途遙遠,道路難行給拒絕。

  但是趙玗毫不氣餒,說道:“沒事,我還年輕,身體好著呢。再說了,不是有我發明的毛衣嗎?穿上毛衣毛褲,外麵再穿上皮襖子,足夠禦寒了。”

  大帳之內燒著大火盆,非常溫暖。述律平坐了一會兒,把外麵的皮襖子脫掉,露出了裏麵的毛衣。

  毛衣和毛褲,不知不覺間已經在契丹貴族之間流傳開來。如果誰要是沒穿一件體麵的毛衣,都不好意思上別人家裏去作客。誰要是沒一條光潔的毛圍脖,都不好意思出門。

  不僅如此,契丹貴族所穿的毛衣,全都是出自漢人工匠之手。

  趙玗隻是演示了一下織毛衣時,正針和反針可以織出不同的花紋,這種技巧很快就被心靈手巧的漢人工匠們玩出了花兒。

  不僅可以織出明暗的花紋,甚至可以把錦緞刺繡的工藝融入到毛衣裏麵。

  一件有暗紋,有名家手稿圖案的毛衣,價格比一匹上好的駿馬都要高很多。

  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述律平對趙玗更加青睞。

  這樣的局麵,有可能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契丹人可以通過手工藝製品,拿去賺漢人的錢。

  所以對於趙玗,述律平既不能太過苛刻,但又必須要把他留下來。

  但趙玗找的理由,她好像也不太好拒絕。

  沉思了片刻,述律平露出了慈祥的微笑,說道:“趙公子今年貴庚啊?”

  “二十。”趙玗虛報了年齡,免得別人感覺自己未成年。但從相貌上來說,一米八九的魁梧大漢,任誰也不會覺得他不夠二十歲。

  述律平點了點頭,笑容更加慈祥了,說道:“那也到了婚配的年紀了。剛才大祭司來找我說媒,我答應了。皇帝,你覺得如何?”

  薩滿大祭司說媒?

  趙玗有些懵。

  他剛剛跟耶律阮了解了契丹人的婚俗,確實是打算要找耶律質古的師父當媒人。可這不還是計劃嗎?還沒找大祭司提這個事兒呢,怎麽述律平就已經答應了?

  耶律德光臉上露出了一絲錯愕,顯然事先並不知道這件事,但轉而又恢複了平靜,也帶上了一股長兄如父般的慈祥,說道:“質古年歲也不小了,如果能嫁給趙公子這般英雄才俊,也算是良配。再者,我們和趙節度聯姻,日後更加可以互幫互助,共禦外敵。”

  趙玗和耶律質古的事兒,早已不是什麽秘密,耶律德光內心早已接受這樣的事實。

  再者說,這樣的聯姻,確實對契丹有很大的好處。趙玗的新州四州占據著契丹國和後唐邊境線的中段,如果能和趙玗結盟,那麽契丹國入侵後唐的時候,就會少去很多後顧之憂。

  原本耶律質古是嫁給了述律平的弟弟蕭室魯,一來是親上加親,二來是為了更好地掌控薩滿教。

  現在為了更大的利益,述律平果斷地犧牲了弟弟的愛情。在她眼中,女人多的是,隨後再給他找幾個就是了。

  帝國權勢最高的兩個人都同意了這門親事,算是皆大歡喜。

  述律平說道:“上元節馬上就要到了,我看就把你們的婚禮,安排在上元節吧,也算是雙喜臨門。”

  上元節就是元宵節,乃是中華大地上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身處漢文化圈,不論是契丹,還是靺鞨,同樣把這個節日當做最重要的節日。

  這一提議,倒是有些出乎趙玗的意料之外。

  原本他是打算借著回新州的由頭,讓述律平和耶律德光同意自己去東丹國。

  先開一個大價碼才好還價。

  沒想到人家直接給了個大填頭。

  這個填頭大到,趙玗根本沒辦法拒絕。

  這樣的結果趙玗很高興,但是好像程序有一點不對。

  下一步應該是雙方家長,也就是述律平和大祭司會麵,然後商定婚禮的具體細節,怎麽現在就被述律平一言堂給包辦了?

  不過一件事的決定,往往就是當權者的一個念頭。至於程序流程,不過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趙玗說道:“能迎娶耶律質古,固我所願,聘禮也早已交給了太後。隻是不知陛下給我的獎賞,什麽時候能兌現?”

  當初耶律質古走失,耶律德光曾經下令,能把耶律質古找到並送回契丹的,獎賞牛馬羊各數萬隻不等。

  可當趙玗真的把耶律質古送回去之後,耶律德光卻找借口,說那麽多的牲口籌備起來需要不少時日,就這麽一直拖到了現在。

  眼瞅著倆月快要過去了,總不能一直拿這個借口去搪塞吧。

  契丹人是非常重視承諾的民族,這也是他們可以強盛的根本原因之一。就算真的可以找借口,耶律德光也不願意再拖了。

  兌現牲畜這件事,往小了說,是針對趙玗一個人的事。往大了說,周邊各少數民族可全都在看著呢。

  如果真的不給趙玗兌現,那麽當契丹國發布下一次的指令時,恐怕願意聽得人,不會太多。

  耶律德光說道:“牲畜全都籌備好了,不如等你回新州的時候,一並帶上如何?”

  趙玗說道:“這個不太好吧。”

  他可是打算從東丹國繞道幽州回新州,路途遙遠,還經過兩個勢力。一個人怎麽都好說,或者走官道,或者偷渡,可帶上幾萬的牲畜算怎麽回事。

  耶律德光不知趙玗什麽意思,問道:“那你認為該如何是好呢?”

  趙玗說道:“新州剛剛經曆戰亂,百姓今年秋糧不甚理想。請陛下可以即刻派人將牲畜趕到新州,就不必等我一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