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朝廷的賞賜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12-22 06:18      字數:2261
  賞賜當然有。

  李重吉之所以不先說,顯然是為了端住架子。

  重頭戲當然要放到最後麵,這樣才能突顯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戰馬五千匹,絹五萬匹,金銀珠寶各有封賞。

  最重要的,是朝廷徹底承認了趙玗對威塞軍的絕對領導權。

  錢財都是身外之物,隻有權力才是真實的。

  隻要手握重拳,錢財唾手可得。

  再說,李從珂賞賜的財物,那可一點都不少。

  且不說那金銀,就拿戰馬來說,那是戰略物資,絕對的硬通貨。

  在戰爭高頻發動的時期,一匹戰馬能換十匹駑馬。就這,還是有市無價,想換都不一定能換得到。

  五萬匹絹同樣不是個小數目。作為生活必需品,絹也是可以直接當做貨幣使用,參與商品流通。

  要知道,後來北宋給契丹的歲幣,不過三十萬匹絹而已。

  李從珂出手就是五萬匹絹,賞賜不可謂不豐厚。

  不管趙玗眼熱與否,耶律李胡是十分眼熱。

  這些物資要是放在契丹,簡直堪稱富可敵國了。可放在漢人的中原,好像大家都不覺得有多了不起。

  你看那幾個節度使,對於趙玗可以得到這樣的賞賜,仿佛都覺得理所當然似的,一點驚訝的表情都沒有,隻顧著自己喝酒吃菜。

  趙玗才當了幾天的節度使,對物價還沒有一個多麽深刻的認識。

  在趙玗的記憶中,打仗都是動輒幾十萬的大軍,還得一人雙馬才行。五千匹戰馬,貌似還不夠塞牙縫。

  至於那五萬匹絹,不過就是一些做衣服的東西,好像也沒多大用。

  趙玗淡定的表情,落在其他人的眼中,卻有了不一樣的意味。

  有城府,能成事。

  成了眾人貼在趙玗身上,新的標簽。

  之後的宴會,成了大家互相攀交情的場所。刺史府中原有的樂妓還未遣散,她們在趙玗金錢的激勵下賣力地演出,讓幾位節度使們十分滿意,一個個都喝得大醉倒地,很是給趙玗掙了不少麵子。

  幽州團練在倒地的那一刻,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真想就這樣永遠地醉下去,不用回去見趙德鈞。

  宴會散去,趙玗竟然沒有醉倒。

  除了因為他是主人,需要來回張羅宴會之外,耶律質古替他擋了不少酒。

  趙玗幫著仆役們收拾殘局,也順便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醒醒酒。

  等到範延光身邊時,範延光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握住趙玗的手,問道:“你既然不想當皇帝,有為何要打下這偌大的一份家業?”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威塞軍已經算是半獨立的一方諸侯,算是趙玗的私產了。

  隻不過他鎮守邊疆,隻要他不主動招惹別人,也沒人會去找他的麻煩罷了。

  輕輕鬆鬆就掙下這麽大的基業,說自己沒野心,恐怕沒人相信。

  趙玗說道:“想必範公對我這裏,也有所了解了?”顯然範延光來之前,做了不少有關趙玗的功課。他既然聽說了自己不當皇帝的話,那麽想必也聽到了更多的傳言。

  範延光說道:“你說的人人平等,確實是上古賢人治國之策。但那隻是空口之言,當不得真。”

  趙玗搖了搖頭,說道:“那可不是空話。不如範公先回答我一個問題,為何治國非要有皇帝?”

  範延光這麽關心國家大事,讓趙玗非常敬佩,不自覺地把他當成了長者,以範公稱呼之。

  範延光說道:“為國之大,必綱常有序。如果沒有皇帝,那豈不是成了蠻族亂來,天下必將大亂嗎?”

  說來有趣,華夏自從大禹將權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夏啟之後,最高權力的傳承便成了世襲製。

  經過數千年的經驗教訓,古人總結出了“嫡長子”繼承製,是最好的權力傳承製度。

  不隻是皇權,也包括王公貴族也是如此。

  嫡子,便是正妻之子。長子,便是最年長之子。

  沒有嫡長子的時候,才會從別的子弟裏麵選擇繼承人。

  這個製度肯定不是最好的製度,但是卻是最穩當的製度。所謂穩定壓倒一切,權力交接的平穩,是一個家族能夠長久興盛,屹立千年而不倒的秘訣之一。

  反倒是北方的滿足,從匈奴到契丹,都是選舉製。

  比如跟秦漢對打數百年的匈奴人,他們的領導人出自皇族,且必須是成年人。不允許未成年人繼位,有效地避免了主少國疑的缺陷。

  再比如當今的契丹人,首領是由契丹的八大部落共同推舉出來。

  不僅是選舉,還有任期限製,任期到了就得換,頗有一種美國兩讜製選舉的意味。隻不過契丹時八讜製而已。

  趙玗懶得在這上麵跟範延光辯,說道:“試問範公,天下是誰的天下?”

  範延光這下沒有急著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嗎?顯然不是。就像李從珂,雖然貴為天子皇帝,但是卻有太多的節度使不聽他的號令。

  那麽天下是節度使的天下嗎?顯然就更加不是了。連李從珂都號令不了天下,個別節度使就更不可能了。

  趙玗等了一會,給了範延光思考的時間,見範延光表情越來越糾結,說道:“範公,這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

  範延光緩緩點了點頭,說道:“太宗與魏征曾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為水,這麽說道也沒錯。”

  沒想到範延光竟然這麽輕易就接受了這個觀點,趙玗還是有些出乎意料。隻不過範延光的理解,跟趙玗的意思,還是有一些差別。

  趙玗敞開了話題,拉著範延光邊說邊走,朝著大堂外走去:“既然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何要當皇帝的一人說了算?”

  範延光腳步一頓,思索了片刻,轉而又朝著院子走去,說道:“太宗救黎民於水火之中,英明神武,愛民如子。大家敬畏他,願意追隨他,願意聽他的,所以他說了算。”

  範延光繼續著剛才的話題,直接把皇帝的概念換成了唐太宗李世民。

  趙玗說道:“李世民說了算,自然沒有什麽問題。但大家為何要聽李世民兒子的?”

  範延光正要說話,趙玗搶白一句:“就算他的兒子也有功勞,也有威望,那麽大家為何要聽他孫子的?聽他重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