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借兵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08-10 16:24      字數:2401
  第二天一大早,竇儀跟著張貞衝先行出發。

  趙玗等到天大亮,跟李重吉會合後,去找了趙德鈞。

  趙德鈞還算是一個相對勤政的人,要是換作其他人,這麽早還真不一定開始辦公了。

  李重吉領著趙玗進來,趙德鈞親自起身迎接。

  “李公子快裏麵請。”

  官方的消息還沒到,大家明麵上還是按照老規矩來。

  李重吉不敢托大,畢竟麵前的人是自己的上級,趕緊回禮。

  “不瞞趙相公,下官這次來,實在是有事相求。”

  “哦?李公子有什麽事,盡管說。本王一定幫你管到底。”身為幽州地區的土皇帝,趙德鈞還真有底氣說這話。

  李重吉道:“下官遙領新州刺史也有日子了,一直未能赴任,心中實在是愧疚。昨日聽說新州契丹人防守空虛,下官想請帶領一支兵馬前去收複新州,替大王分憂。”

  趙德鈞沒有馬上答應,也沒有拒絕,而是招呼李重吉坐下,岔開話題慢慢說。

  新州的歸屬,本來就是在契丹和幽州之間反複易手。今年歸契丹管,明年歸幽州管,後年可能又歸了契丹管。大家都宣城對新州有法理上的管轄權。具體歸誰,就看誰拳頭硬。

  當年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的時候,其實有好幾個州原本就在契丹人的實際控製之下。當然,這隻是稱述一個事實,咱也沒必要給石敬瑭洗白。

  趙德鈞之所以猶豫,是因為他沒搞清楚李重吉為什麽要拿下新州?

  他知道李從珂當了皇帝,他也知道李重吉知道李從珂當了皇帝,他更知道李重吉知道他知道李從珂當了皇帝。

  那麽,李重吉馬上就會調回洛陽,那麽他為什麽要打新州?

  就算拿下新州,培植了自己的勢力,可新州跟中原也不接壤,也無法實現直接統治,還不是要寄管在他幽州的管轄之下?

  那他忙活這一場,到底是為了什麽?

  趙德鈞打算先試探一下:“李公子打算領多少兵馬去攻占新州呢?”

  李重吉大馬金刀的一座,說道:“新州守備空虛,沒幾個契丹人。我覺得咱們隻要領上一千人去,契丹人定會望風而逃,新州唾手可得。”

  李重吉這番話倒也不算吹牛逼。契丹人乃是遊牧民族,雖然是被農耕文明滲透最深的遊牧民族,依然保持了遊牧民族的特性,那就是冬季消停。

  就像漢人喜歡在秋收之後再打仗,匈奴人的侵略戰爭一般都在春季。

  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打仗也是有風險的,搞不好就把自己的小命給搭進去。所以,隻有冬季遭了災,春季沒吃的時候,才會選擇侵略。

  漢人打仗常常會選擇秋季,是因為秋季收獲糧食後,便不再有農事。其他時間打仗的話,會耽擱農事。

  不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戰爭成為了一個沒有規則,沒有下限的遊戲,才會變出違反常理的那麽多爾虞我詐。

  趙德鈞知道李重吉分析得很有道理,他隻是在糾結李重吉為什麽要拿新州,一直在那裏支支吾吾拖延時間。

  李重吉見狀,臉色微微一沉:“大王可是有什麽難處,不願意幫下官這個忙嗎?”

  俗話說先禮後兵,李重吉先放低姿態,見趙德鈞不買賬,幹脆給他施加點壓力。

  他爹當了皇帝,他對人尊敬是自己的素質,可不代表自己軟弱。他知道趙德鈞知道李從珂當了皇帝,他也知道趙德鈞知道他知道趙德鈞知道李從珂當了皇帝。

  隻是大家都沒有說破而已。

  趙德鈞見李從珂不悅,也不願意真得罪新皇室。

  雖然這個皇帝還不知道能當幾天,但是隻要當一天皇帝,能不招惹就不招惹,萬一對方瞧自己不順眼,給自己找個麻煩,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兒麽。

  拿新州就拿新州吧,反正是從契丹人手裏拿回來的,自己也不心疼。再說了,一千兵馬,就算失敗了,自己也賠得起。

  趙德鈞道:“那就給李公子調一千五百州兵吧。戰場上刀槍無言,李公子一定要小心。”

  言下之意是說,兵我給你了,能不能拿下新州就看你的本事。你要是在戰場上有個三長兩短,你們老李家可別來找我麻煩。當然了,你們來找我麻煩,我也不怕你們。

  最精銳的牙兵是不可能給你們,一千五百州兵你就湊合著用吧。

  李重吉拱手拜謝:“多謝大王。”

  趙玗心裏也樂開了花,跟著拜謝一番,二人離開了幽州府。

  對趙玗來說,給多少兵都無所謂,他想要的,隻是趙德鈞的同意。隻要幽州官府同意這次軍事行動,那麽他拿下新州便是一次合法行動,日後當了新州通判,也是經過各方勢力認可的合法政權。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較量,雖總是在利益的趨勢下產生,但道義這層表麵的麵具,卻是誰也不敢輕易地揭下來。

  蠻橫如川者,哪怕找不到任何借口,都依然要強行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去製裁別家小弟。哪怕那層偽善的麵具已經透明了,卻依然不要。

  這就相當於是趙玗的一張護身符。

  至於拿新州,他從來沒想過趙德鈞的幽州兵會給他賣力。

  等待幽州集結軍隊還需要幾天,趙玗打算先回河灘看看。

  回到竇府的時候,那群跟著趙玗學識字的窮人家孩子,全都聚集在竇府門口。

  “你們這是怎麽了?怎麽不去學堂?”

  “趙夫子,我們聽說你要走了。”

  “我們舍不得你走。”

  “趙夫子,我們好好讀書,你別走行不行?”

  “是啊趙夫子,我以後不往家裏帶了,我也少吃幾個燒餅,你還教我們識字行不行?”

  趙玗鼻子一酸,感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刨除掉物質獎勵,這些孩子還是很喜歡學習知識的。下一步,趙玗打算增加一些數學和科學的內容。

  “我有些事,需要離開一段時間。學堂還會繼續開,教書先生也會繼續教書。我不在的時候,還有老竇在呢。你們敞開了吃,學的好了給你們加肉!”

  孩子們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但是還有幾個孩子有點不開心。

  “趙夫子,我們就想跟著你一起。”

  “可是我要去做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不能帶上你們。”

  “我們不怕危險!”

  為父親報仇的那個小家夥站出來:“就是,我們不怕危險。我殺過人,我能給你幫忙!”

  “趙夫子,我們不怕危險,我們能給你幫忙!”

  趙玗的眼淚終於忍不住,流了下來。

  這一刻,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兒時看的電影裏麵,那些與鬼子和偽軍鬥智鬥勇的小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