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八方來助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08-10 09:07      字數:2250
  從李重吉的家裏出來,張貞衝情緒十分低落。趙玗寬慰道:“張大哥不必苦惱,李重吉自有李重吉的苦衷,咱們也別難為他。自己的仇,終究要自己去報。”

  張貞衝道:“唉,上位的人自然有上位者的考慮,我又何嚐不知。隻是報仇的機會就在眼前,明明就差那麽一點點,隻要李重吉一點頭就能大仇得報,卻不能如願,我心裏不甘啊。”

  趙玗道:“咱們當初定下的目標不就是自己發展壯大,親自把趙在禮抓回來祭在墓前的麽?現在咱們距離目標又進了一步。等咱們拿下新州,就算是徹底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到時候拉起幾萬人的精銳,就算皇帝的龍椅咱們也敢上去坐坐,看看它到底是軟的還是硬的。”

  張貞衝長籲了一口氣:“道理我都懂,就是覺得氣不順。”

  “不過話說回來,新州乃是四戰之地,北麵有契丹,西麵是河東,東麵是幽州,南麵是中原,想在那裏立足可不容易。公子可有良策?”張貞衝畢竟是銀槍軍的智囊,冷靜下來之後,迅速就把局勢分析清楚。

  新州就是現在的張家口地區,自古就是華夏北方的邊防重鎮,兵家必爭之地,也是重要的邊境商貿口岸,其地位可見一斑。

  趙玗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笑道:“張大哥可曾聽說過馬殷?”

  張貞衝問道:“你是說楚王馬殷?”

  “正是!”

  話說馬殷建立的楚國,曆史上稱之為南楚,是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割據一方的政權。

  馬殷出生苦寒,一開始跟著吃人禽獸秦宗權手下,後來在南楚這地方獨立,還取得了中央承認。

  南楚剛建國的時候,麵積狹小,大概僅僅相當於現在的武漢地區,也是典型的四戰之地。

  這種地方有利有弊,利處是交通方便,通商便利。弊端就是戰爭多,不易防守。

  馬殷極大地發揮了楚國的優勢,大肆鼓勵商業,左右逢源,艱難立足。

  在他旁邊的吳、蜀政權,還有中央王朝,恰好都需要一個中立的地方完成商業活動,再加上馬殷沒有多少開疆拓土的野心,也就樂得他占據那裏。

  直到二十年後,才被南唐的雄主李璟偷襲滅掉。

  要這麽說起來,新州和南楚的局勢,還真是有點相似。

  張貞衝道:“幽州就靠公子謀劃了,我這就回河灘,讓總理他們早做準備。”

  趙玗道:“不急,你等到明天一大早出發,路過儒州的時候知會王樸一聲,讓他們儒州也出點力。”

  儒州是幽州西北的藩籬,而新州是儒州西北的藩籬。自己替他們鎮守邊疆,怎麽得也得表示一下才行。

  張貞衝和王樸都是老熟人了,傳個話自然不在話下,相信王樸也一定會給這個麵子。

  ……

  不得不說,能在這世道混的有頭有臉的人,各個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等趙玗回到竇府的時候,竇禹鈞也得到了消息。

  從每個人獲得消息的速度,也能看出各自消息體係的效率。當然,趙玗這種自帶天眼的人除外。

  “賢弟這是準備要走了吧?”趙玗出行一直用著竇府的馬車和仆役,他的行蹤全在竇禹鈞的掌握之中。

  剛進門,竇禹鈞就和竇儀候在門口。

  趙玗道:“承蒙大哥這些日子的照拂,確實要回去了。”

  竇禹鈞道:“可是要用兵?”

  趙玗有些驚訝:“大哥是怎麽知道的?”

  竇禹鈞道:“我知道你絕對不是池中之物,這次遇到這麽好的機會,肯定不會放過。其實取新州是個好主意,大家都能看到。隻不過很少有人能有這個魄力而已。”

  趙玗點了點頭:“困難總要人去克服才行。如果事事想得周全才去幹,啥都幹不成。”

  竇儀激動地站了出來:“父親,我想跟世叔去新州!”

  “不可!”

  “不可!”

  趙玗和竇禹鈞同時出言阻止。

  竇禹鈞想讓兒子跟著趙玗學本事,可沒想著讓他上戰場。他培養孩子讀書,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入朝為官。見趙玗也在阻止,竇禹鈞對趙玗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趙玗說道:“戰場上刀槍無言。賢侄飽讀詩書,當在其他地方大有作為,不可在戰場上涉險。”

  竇儀說道:“現在朝堂昏暗,各地藩鎮林立,都是隻顧自己的利益。我就算讀再多的書,學再多的本事,將來一樣要屈居這些人之下,為他們賣命。與其如此,還不如現在就跟著世叔一起,去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來。

  我也知道,打仗不是我的強項,我也沒想著出頭。世叔看我能幹什麽就讓我幹什麽吧,再不濟,等拿下新州,我也能給世叔寫一榜安民告示。”

  趙玗其實特別希望竇儀能跟著自己走,之所以猶豫,是因為現在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勢力,擔心自己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

  竇家的四個兒子,在七年以後同時參加科舉,肯定不是學問做的不夠好的原因,一定是他們覺得那樣的時代不值得他們出仕。老竇的五個兒子,各個當做到了高官領導位置,能力絕對沒的說。

  趙玗不再拒絕,而是看向了竇禹鈞。

  竇禹鈞也在猶豫。他同樣很看好趙玗,知道兒子的選擇很明智。但是作為一個父親,卻有真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戰場去冒險。

  竇儀見二人不說話,有些著急:“父親,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現在正是世叔創業最艱難的時刻,孩兒自當鼎力相助。”

  竇禹鈞見兒子心意已決,自己也不是沒決斷的人,便應道:“好!我兒這麽有心,為父也不是小氣之人。你們先去,隨後我再送你們一萬擔糧食,一百斤生鐵,助賢弟一臂之力!”

  趙玗非常感動,鼻子有些酸酸的。

  自己何德何能,能得到這些人的鼎力相助?

  要知道,老竇贈送的這些東西,可不僅僅是一些錢財而已,這更是表明了一種態度,他竇家跟趙玗站在一起的態度。

  糧食暫且不說,生鐵可是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的貨物,曆來受到朝廷管製。換做一般人,都不見得有本事把生鐵給運出幽州城。

  但竇禹鈞乃是官商合一的幽州權貴,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在他那裏根本就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