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當我幹兒子吧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08-03 14:15      字數:2292
  趙玗跟儒州刺史達成了皮炎協議,一路上相談甚歡,反倒是讓陪同的李重吉和王樸有些尷尬。

  而坐在一旁的張貞衝,就更是糾結了一路,到底要不要跟李重吉相認。

  李重吉看了張貞衝幾眼,隻覺得眼熟,倒也沒多想,沒多問,反倒是閑暇之時,瞟了耶律質古好幾眼。

  耶律質古壓根不管一幫大男人的事兒,自顧自地考慮趙玗的神奇魔法,想著等到回了契丹以後,好好跟師傅請教一下。

  趁著儒州刺史的東風,一路上暢通無阻,直抵幽州刺史趙德鈞的府邸。

  看來是一次家宴。

  儒州刺史當先,李重吉跟在後麵,王樸跟趙玗結伴而行,再後麵便是張貞衝和耶律質古。

  原本不打算讓耶律質古出席,怎奈儒州刺史大手一揮,非要讓小公主陪同。

  酒量好的女性,曆來都是領導的最愛。

  眾人紛紛落座,竇禹鈞果然也在其中。

  儒州刺史上前跟自己的熟人打招呼,王樸在趙玗身邊一一做著介紹。

  等王樸介紹完,趙玗問道:“趙延壽不在?”

  王樸內心差點吐血。感情跟你介紹了這麽大半天,一點都不關心,反倒是關心一個沒參加宴席的人。

  “趙延壽與趙德鈞兩人,雖然是名義上的父子關係,事實上更像是同盟關係。真要比起地位來,還指不定誰的地位高,誰的地位低呢。”

  趙玗道:“趙延壽雖然地位不低,但是自己手上沒有兵權,哪怕領著兩鎮節度使,到底沒有幽州節度使這種軍事重鎮說話硬氣。”

  王樸說道:“這話不假。你不是說‘皇帝無非就是兵強馬壯者得之嗎?’,人家趙延壽也說過這樣的話。你倆意見一致,有機會去會會他?”

  趙玗心說還是算了吧,我們倆這不叫意見一致。這話原本就是人家趙延壽說的,我隻是抄襲了一下而已,沒想到人家早就說過這樣的話了。

  “你說趙德鈞想當皇帝嗎?”趙玗問道。

  王樸想了想,說道:“不好說。趙德鈞雖然有野心,有魄力,但總覺得差點意思。他更像是想當一個諸侯王。反倒是趙延壽,有點看不透。”

  趙玗道:“趙延壽是有當皇帝的心,也有當皇帝的膽子,卻沒有當皇帝的魄力。”

  這一番判斷,同樣是那曆史結局來反推。趙延壽在當年的晉唐大戰時,跟趙德鈞雙雙投靠了契丹人,謀取了幽州獨立。在往後的日子裏,兩個人地位日益隆盛,趙延壽甚至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提取了要當契丹太子的要求。

  理所當然地被耶律德光給拒絕了。耶律德光雖然拒絕得很果決,但是依然想依靠趙延壽來統治漢人,便給了他很多高官厚祿。可最後,趙延壽還是鬱鬱寡歡,最終客死他鄉。倒是他的兒子趙匡讚,跟著趙匡胤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最後為了避諱,把名字改成了趙讚,並封為衛國公。

  忽然之間,一聲清脆的鈴響,大殿安靜下來,迅速地各歸各位。

  一陣爽朗的笑聲傳來,趙德鈞來了。

  “哈哈哈,剛才有些瑣碎事,讓諸位久等了。”

  趙德鈞大馬金刀地在主位上一坐,旁邊的仆役們便忙碌了起來,流水價地上酒水和菜品。

  到了五代時期,富貴人家的餐桌已經十分豐盛。隻要是原生的食材,隻要現代人能吃到,古代人也能吃到。

  區別僅僅在於一些加工技法的改進。

  比如趙玗麵前桌案上的這道蜜汁白菜,就是平生第一次吃到。

  趙德鈞不愧為天下最有權勢的人之一,開口便豪氣萬丈:“想必諸位也知道,近日南下打草穀,被咱們儒州楊刺史迎頭痛擊,不僅活捉了幾十個俘虜,還重傷了契丹猛將耶律李胡,真是大快人心那!”

  主人家給宴會定了調子,底下的眾人紛紛朝著儒州刺史拱手道賀。

  儒州刺史一一還禮,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趙玗道不覺得刺史搶了自己的風頭,反倒是終於知道了,刺史姓楊。

  在趙德鈞的帶動下,大家一連幹了三杯酒。

  趙德鈞抬了抬手,大殿再度安靜下來。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這次咱們的大功臣,就是一位十七歲的少年郎。”

  “厲害厲害。”

  “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不知是哪家的小郎君,這麽有出息?”

  “老張,你家姑娘不是許配了人家了麽,怎麽也動了這個心思?”

  “我哪裏動心思了,我就是好奇問一下。倒是你家的姑娘長得五大三粗,恐怕人家也瞧不上。”

  不知怎麽地,眾人恭維的話,一下子就跑偏了方向。

  趙玗成為話題的中心,頗不自在,隻好自顧自地吃著瓜果遮掩。

  趙德鈞見眾人話題越說越不像話,便喊道:“趙玗!”

  趙德鈞嗓門大,聲音洪亮,威望又高。隻要他這邊一有什麽動靜,眾人便立馬息聲。

  趙玗被點名,趕忙出席應答:“在。”

  “大夥看看,這就是咱們的少年郎,果然英武不凡!賜酒!”

  仆役端著一杯酒,低著頭小跑過來,趙玗接過酒杯,仰頭一飲而盡:“多謝大王。”

  趙德鈞剛被封為北平王,稱呼人當然得朝著最高官職叫,這是在路上王樸告訴他的。

  “好!你說說,你是怎麽射傷耶律李胡的?大夥都想聽聽吧!”

  長官發話,眾人哪有說不想聽得?就算不想聽,也得說想聽。

  趙玗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將當日的情況一五一十地陳述了一遍。沒有添油加醋,話卻說得器宇軒昂。

  眾人聽完,紛紛低頭悄聲議論。

  他們雖然早已聽說了傳聞,但具體詳情還是第一次聽說。如果趙玗是敢打敢衝的猛將,他們無非也就是恭維一下而已。

  沒想到趙玗在戰場危急時刻,竟然可以這麽冷靜。

  在大殿之上也能這麽平淡地描述戰鬥過程,所展現出來的氣質,讓眾人不敢再對趙玗品頭論足。

  趙德鈞也眯著眼睛瞧了一會,才開口說道:“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就這麽有勇有謀,甚合本王口味。”

  “多謝大王誇讚。如果沒有楊刺史和大王坐後盾,我們也不敢跟契丹人正麵對陣。”

  趙德鈞笑著點了點頭:“小小年紀,還挺會說話的。本王便賞賜你當我的幹兒子吧!”

  一副不容置疑的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