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安民政策
作者:七桃散人      更新:2020-07-22 13:56      字數:2354
  打定了主意,趙玗和李興二人,便在王樸的帶領下,去縣衙登記造冊。

  趙玗不知道銀槍軍的情況,而李興不識字,隻好他們倆搭檔,一起去。

  走在路上,趙玗跟王樸攀談了起來。

  “我看王參軍一表人才,日後當是治世之能臣,為何屈居在邊疆當一個小小的參軍?”趙玗率先發問。

  李興也附和道:“是啊,你去洛陽考個功名,入朝當官,總好過在這裏吃土。”

  五代時期雖然亂,但是科舉考試卻一直沒有停過。

  不僅沒停,科舉考試的錄取的人數更多,考試的科目比唐代更加實用。

  王樸微微一笑:“科舉哪有你說的那麽容易。”

  李興道:“也不難吧。以前就聽人說過,有些考中科舉的人,連字都認不全。”

  王樸眉頭一挑,問道:“你們可是從魏州逃難來的?”

  趙玗不敢接話,李興按住心中的驚訝,警惕道:“哦?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王樸道:“京城的科舉不會如你說的那般兒戲。能蒙混過關的,都是地方節度使自己組織的科舉。你們既然是逃難來的,肯定不是我幽州人。離著幽州近,又時長戰亂的地方,也就隻有魏州了。”

  李興讚道:“王參軍真是好算計。”

  王樸不以為然,說道:“但凡是個有心人,都能想得到。你放心,我不會追查你們的過去。隻要你們踏實種地,都是幽州的良民。”

  李興點頭稱是,不敢再多說話,生怕露出什麽馬腳。

  趙玗忽然說道:“我知道你為何在這裏了。想必要周遊天下,體察民情,然後再一舉考中科舉,再施展拳腳,是不是?”

  王樸眼中驚訝之色一閃而逝,說道:“也不盡然。”

  他確實是這麽想的,幽州是他換的第二個地方。等待一段時間,便打算去南方轉轉。

  “也不盡然……”趙玗喃喃地複述了一遍,思忖了片刻,說道:“那就是現在朝堂太過黑暗,前途不明,不值得你出山,對不對?”

  這次輪到王樸愕然了:“你還真看得起我啊……”

  趙玗忽然插道:“現在的朝堂確實不太穩,李從厚坐不了半年就得換皇帝。換來換去,怕不是又要改朝換代了。”

  王樸問道:“何以見得?先帝李嗣源勉強算得上一個明君,國力現在蒸蒸日上,比起朱溫篡唐的時候不知強上多少。”

  趙玗成功地勾起了王樸的興趣,心裏十分得意。

  王樸這樣的人,從小心中就裝著天下,無時不刻地思考著怎樣建設一個太平盛世。憑直覺,王樸覺得趙玗說的很有道理,是以想要一討究竟。

  趙玗道:“道理很簡單,大唐是如何滅亡的?”

  王樸道:“任用宦官,牛李黨爭,地方坐大。”

  這算是一套比較標準的亡國總結。然而想要吸引到王樸,得說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來。

  趙玗道:“沒那麽複雜,就一條,地方坐大!”

  王樸思忖了片刻,點頭道:“也是。宦官亂政,黨政禍國,但都不是亡國的根本原因。地方坐大才是最大的毒瘤。”

  趙玗道:“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嗎?不僅沒有解決,李嗣源、李從厚還不思進取,坐視地方割據成為既定事實。李從厚看不出明君之象,換一個皇帝恐怕更加差勁,到時候改朝換代,我看就該輪著石敬瑭當皇帝了。”

  不經意間展現自己的“大預言術”,也是在為日後積累資本。

  為了不被人當做神棍,趙玗特地想了一套說辭,來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推導”出來的。

  曆史這個事兒,很難說有什麽邏輯,因為相同的條件,不一定能催生出相同的結果,總是在不經意間走上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岔路。

  隻要結果發生了,就是有邏輯。沒發生的,就是沒邏輯。

  而趙玗這種從結果去逆推邏輯,更容易迷惑人。

  可以想見,幾個月之後李從厚倒台,趙玗就能憑借自己的“遠見”積累巨大的聲望。等到石敬瑭真的當了皇帝,趙玗憑借這兩句話就能載入史冊了。

  到時候,不管是招兵買馬,還是發展勢力,肯定比現在要順暢得多。

  ……

  一路走一路說,幾人來到了縣衙。

  “喲,王參軍這是又來巡視了?”縣衙裏一個老吏熟練地跟王樸打著招呼。

  王樸抱拳道:“趙縣丞在嗎。剛才巡視的時候接到鄉民舉報,說是有生人。我帶人去看了看,原來是流民想歸附。”

  老吏招呼了一聲,朝後去了。不一會,從裏麵出來個人,眯眼把趙玗和李興瞧了一通,問道:“你們是打算開荒呀,還是種熟地?”

  趙玗問道:“何為生地,何為熟地?”

  一路上沉默不語的李興尷尬地咳嗽了一聲:“公子,熟地就是直接能種的地。生地需要咱們自己開荒。”

  趙玗一副“我不懂我有理”,理直氣壯的公子模樣,問道:“招撫政策有什麽區別嗎?”

  那縣丞見趙玗的架勢,反而不敢怠慢了。說不定這家夥隻是暫時落魄,背後不定有什麽勢力呢。

  久居官場,察言觀色是基本功,一般人不會有趙玗這般氣質。這種人盡量不要得罪的好。

  縣丞道:“種熟地頭一年就得交稅,種生地三年不用交稅。”

  李興問道:“不是說流民來了,前三年都不用交稅嗎?”

  縣丞不耐煩道:“是不用交稅,但是得服勞役。流民剛來哪有時間去服勞役?就是把勞役折合成稅前而已,再花錢雇人去幹活兒。”

  這下輪到趙玗有些驚訝了。後世王安石和張居正變法都想要實現的事情,竟然在幽州一個小小縣丞的口中,這麽輕描淡寫地說了出來。

  那麽,阻礙他們變法成功的,究竟是什麽?

  心中在複盤北宋王安石和明代張居正變法的具體措施,仿佛抓住了一點靈感,又什麽都沒抓住,趙玗深思有些恍惚。

  李興見趙玗在發癔症,用胳膊肘捅了捅趙玗,問道:“公子,咱是包生地還是包熟地?”

  “啊?”趙玗一下回過神來,說道:“包生地吧。不知縣丞能否給我們多分一些?都是些精壯漢子,日後成了家,生了娃,需要養活的人更多。”

  縣丞道:“荒地你們隨便開,開出來都算你們的。”

  趙玗眼睛一亮,喜道:“真的嗎?”趙玗激動得以為自己跑馬圈地的機會來了。

  縣丞有些不悅道:“我堂堂縣丞還騙你不成!”

  ……

  事實上,趙玗大大低估了開荒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