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這點貓膩朕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作者:唐曉非      更新:2021-08-23 17:34      字數:2205
  對於現在的崇禎來說,用求賢若渴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他的所有新政,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隻要是人才,他來者不拒,什麽科舉不科舉,能解決問題的人,就是人才!

  離開村子後,崇禎一路風馳電掣南下,他就打算將王敬文安排到農學院去工作。

  隻要王敬文能把《土硝肥料論》寫出來,他甚至可以讓他破格進格物院。

  遇到這樣肯自己思考、鑽研的人才,不要吝嗇。

  當然,這是後話。

  眼下崇禎一路疾行,趕路到半夜,在野外紮營休息,第二日天剛剛亮,又快速整理,繼續趕路。

  王敬文都驚呆了,這群人的行動力實在太強。

  數千人,說停下來很快就停下來,說要行動,很快就能行動。

  他不由得對張晨的身份感到困惑,張公子的保鏢,各個都身手了得啊,這些人若是出去打仗,恐怕都是精銳。

  數天之後,崇禎便進入淮安地界。

  南方的秋來得稍微晚一些,不像北京的清冷,此時的淮安還有些秋老虎的影子。

  烈陽炙烤著大地,農民們忙著在田裏挖紅薯,收稻穀。

  一進入淮安地界,整個京衛軍都嚴陣以待起來。

  據之前的情報,楚王派遣他的兒子沿江而下,從長江進入運河,據說是到了淮安。

  這件事傳到北京後,把一些人的蛋都快嚇爆。

  也不知道現在軍情如何?

  淮安這個地方,是漕運命門所在,牽扯到山東省、北直隸的商業,以及京師用度。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家天下時代,這條漕運線更多的職能是為皇家服務。

  一旦漕運受阻,牽動甚大,直接影響京師民生,皇家吃穿。

  關於叛軍跑到淮安這件事,崇禎倒是一點也不著急。

  而且現在看見那些若無其事在田裏秋收的農民,崇禎大致也推斷出,淮安一切並無大礙。

  畢竟南京案後,朝廷在南京成立新的軍政院,將北京新軍的那一套複製過來,對南直隸進行了軍政改製。

  其中包括淮安的守備。

  廢除了之前淮安所有衛所,從北京京衛軍軍營調人過來,組建新軍,扼守大運河的咽喉一帶。

  叛軍大多是烏合之眾,翻不起大浪。

  幾個月之內冒個頭,差不多也就可以領盒飯去見閻王了。

  既然無事,崇禎也就放心大膽往清江督造船廠奔去。

  下午的時候,他親自到了清江督造船廠。

  大明朝的清江督造船廠是赫赫有名的。

  據明代《漕船誌》記載,弘治三年至嘉靖二十三年,清江督造船廠每年實造船隻數量大體穩定,年均519艘。

  每一艘的造價大概是在100兩左右。

  船隻以內河淺船為主,船寬,載糧才能多。

  據史料估算,清江督造船廠一年的產值大概在8萬兩(約5200萬元)。

  這個數字可以說少得有些可憐。

  要知道,早在嘉靖年間,東南的揚州、蘇州就有不少大富商,他們經營鹽鐵,身價動則四五十萬兩。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清江督造船廠創造的價值是非常低的,它的作用也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

  價值創造雖低,可這地方的規模是真不小。

  沿著淮河而建,八十餘廠,延綿23裏。

  規模足夠大了吧!

  典型的國營商社僵化、老舊的那一套毛病。

  一路下來,崇禎看到清江上,商船如梭,延綿到遠處。

  這些商船都是河船,吃水淺,他們沿河而上,將南直隸的貨物運輸到北京通州,在那裏卸貨後,進入京師。

  大明造船技術還是很發達的。

  不過要指望這些船出海,肯定不行。

  清江督造船廠目前主要製造河船,已經不造海船了。

  當崇禎靠近清江督造船廠的時候,看到前麵有一隊隊人馬正在朝造船廠的方向走去。

  他感到奇怪,那些人驅趕著騾子,運輸著貨物。

  難道運輸的是造船的木材?

  看著也不像啊!

  崇禎帶著人過去的時候,被前麵的守衛攔了下來。

  值班的士兵見這一大群人奔了過來,連忙上前說道:“這裏是衙門重地,無關人等切勿靠近。”

  見崇禎人多,值班士兵的語氣還是很客氣禮貌。

  崇禎指著剛進去的那一隊人,問道:“他們運輸的是什麽?”

  “這與你們無關,還不快快離去!”

  錦衣衛上前,做了一個簡單的動作,掏出了腰牌,說道:“錦衣衛辦事。”

  那些個守衛頓時麵麵相覷,顯然有些不敢相信。

  “還不讓開!”

  守衛們離開讓了道。

  大明朝誰敢攔錦衣衛的路呢?

  崇禎便帶著人一路衝了進去。

  “老大,錦衣衛怎麽跑到咱這裏來了?”

  “我哪裏知道,不該問的不要多問,老老實實的,對了,晚上去喝兩杯。”

  “好好!”

  他們很快就追上了前麵的運輸隊。

  那運輸隊的人也發現了他們。

  崇禎仔細打量了幾眼,問道:“這車上是什麽?”

  其中一個人說道:“這是衙門的東西,你是何人,為何會在這裏?”

  “我是何人你先不用管,這車上是何物?”

  “這車上是糧食,船廠裏的人吃的。”說話的是一個青年,他大約二十七八歲的樣子,看起來是這群人的頭頭。

  “這個造船廠有多少人?”

  那青年說道:“這不管你的事吧?”

  “你最好是如實回答!”

  那青年微微一怔,心頭有些害怕,說道:“這個造船廠有70人。”

  “70人,吃得了這麽多嗎?”崇禎掃了一眼,這些糧食加起來,70人至少可以吃半年了!

  他也是算賬成精的人,這幾年每天都在國家的財政裏浸泡著。

  70人怎麽可能吃得了這麽多!

  “這和你無關!”

  崇禎說道:“你是哪個衙門的?”

  “我是淮安漕運總督衙門的,我們現在正奉命辦事,你們是何人?”

  “奉命辦事?奉誰的命令,這些糧食是誰讓你們運進來的,準備囤放到何處?”

  “這不關你的事……”

  他話音剛落,崇禎手裏的鞭子已經抽了過來。

  隻要眼睛不瞎,都知道這裏麵有貓膩了。

  隨行的王敬文嚇了一跳,張公子不僅闖進了衙門的造船廠,還敢對衙門的人動手?

  那青年被抽了一鞭子怪叫了一聲,不敢還手,其他人也不敢還手。

  “走!帶我去你們屯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