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為什麽,為什麽總有人喜歡作死?
作者:唐曉非      更新:2021-05-27 00:04      字數:2323
  當然,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

  並不是說不在南京設立六部九卿就算廢除南京首都地位了。

  這件事的唯一處置方式就隻有一個字:拖。

  沒錯,就是拖。

  崇禎說道:“兩位先下去吧,容朕想想。”

  王永光和周延儒道:“臣告退。”

  兩人離去後,崇禎便將南京六部九卿官員填充之事扔到一邊了。

  現在這種時候,哪有心思去扯南京的六部九卿那些破事。

  南京以後隻能有知府衙門和總督衙門。

  這事讓周延儒提了一嘴,明天那些人的嘴炮基本上就都往周延儒那邊開噴了。

  明朝內閣和六部的摩擦是一直存在的,誰上任內閣誰被噴。

  周延儒既然做了首輔,就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

  等拖久了,也就沒有人再提了。

  兩日後,果然噴子們的目標轉移到了周延儒那裏。

  這事就是王永光捅出去的,王永光說周延儒建議皇帝廢除南京,不要在設立六部九卿了。

  周延儒表示很冤枉,我隻是說了不要設立六部九卿,沒說要廢除南京,而且這些意思都是皇帝的意思,我隻是個工具人而已。

  他冤枉歸冤枉,就算心裏再委屈,那也得擔當著。

  將那些聲音暫時屏蔽後,崇禎開始專心解決眼前的幾件重要事情。

  眼下關外的局麵他暫時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動靜,還是隻能從內部著手。

  九月二十日一大早,崇禎帶著人一路出了北京城,朝大興縣趕去。

  首輔周延儒也帶上了,順天府知府邱禾嘉也帶上了,農務院的宋應星也帶上了。

  那裏甲的改製開始在順天府試點了,崇禎想看看效果如何。

  到了上午10點鍾的時候,崇禎一行人低調地抵達了大興縣辛店村。

  裏甲製度也不是說完全被取消了,而是從權力上做了調控。

  裏甲製度為什麽不能直接被取消掉?

  肯定不能。

  裏甲製度關乎到戶籍統計、稅收等大事。

  現在的改製,其實是在裏甲上加一個村。

  明朝最低級別的行政是縣,沒有村這一級,相當於農村人大部分是地主鄉紳的裏長在管。

  而裏甲中,又有無數家族組成。

  家族裏有家規,族長管理整個家族。

  實際上,底層的生產力,就是掌握在裏長和族長手裏的。

  張晨如果後期要在大明朝推起工業革命,就必須要有生產力,而生產力被束縛在一層層依附關係上。

  所以基層的權力架構是必須要改的。

  現在村這個級別的被推出來後,各個裏甲被村統一管理。

  一個村下麵管理8個裏甲,村長由朝廷指派,屬於朝廷的官員,官階是正九品。

  不僅僅配置了村,8個村為一個鎮,鎮有設立鎮長,官階正八品。

  這就是後世的標配了。

  這套行政製度其實是要將權力深入到基層。

  那麽勤學好問的讀者問題又來了。

  古人真的這麽蠢,不知道這麽設置?

  要知道,中國的古代行政,是世界上最精細化的行政了,這個時代的歐洲和中東,在行政管理上,都被中國碾成渣渣。

  舉個例子,大明朝的南京城有一百七十萬人口。

  要管理這麽多人,不出問題,就得在行政、文化上非常精細化。

  而同時代的歐洲,佛羅倫薩、巴黎這樣的大城市,也就十來萬人口,這已經到他們的管理極限了。

  如果歐洲某個城市人口突然到了南京城那個級別,會直接爆發戰爭,讓戰爭做人口重置。

  既然中國古代的管理已經那麽精致了,為何古人不設置鎮長和村長?

  答案隻有一個:生產力的局限。

  沒錯,是生產力的局限。

  生產力的局限主要體現在交通上麵。

  此話怎講?

  明朝有1427個縣,每個縣配置8個鎮長,就需要11416個鎮長,每個鎮配置8個村長,村長人數要達到91328個。

  這隻是村鎮的基層官員,這個數目,基本上和目前大明朝所有行政官員人數要持平了。

  如果真的這樣配置,相當於官員人數直接翻倍。

  這還不算村鎮裏日後其他的編製,例如所長一類的。

  最重要的還不是人數問題,而交通的局限,導致縣裏和各鎮各村的溝通會非常慢。

  設了等同於沒有設。

  所以,無論是唐還是宋,還是明,都是沒有鎮長,也沒有村長的。

  因為開國皇帝在設立製度的時候,都是算過賬的,設了之後等於沒設,還要發工資,這不是自己找罪受嗎?

  那為什麽穿越者跑來要設置呢?

  難道他數學不合格?

  數學勉強還是合格的。

  這不是在鋪設水泥路了麽?

  這不是在整蒸汽機了麽?

  這不是在大量擴充馬場了麽?

  這不是剛在順天府試點麽?

  什麽叫權力架構的閉環?

  就是最高領導到最基層領導,能否掌控住最基層的民眾,這才是閉環,大明朝以前的那叫大片的權力真空地帶。

  權力真空地帶想要調動生產力,動員人民入伍保家衛國?

  這顯然不可能。

  南京案就是最好的教訓。

  設立鎮長和村長,改善交通,就是皇權下鄉最基礎的條件。

  雖說官員會變得臃腫,但那也是沒辦法的啊,中國太大了,人太多了,想要精細化管理如此龐大的國家,還不想要太多人,怎麽什麽好事都要占呢?

  崇禎他一路上看到田地裏不少農民都在勞作,有的在收紅薯,有的在收蔬菜,還有一些人在收水果。

  順天府在好幾次稅務整頓中,是對地主進行過大規模的整頓的,地主在順天府的影響力已經持續走弱。

  眼下田裏那些農民可都是自由農,正兒八經的有自己田的,掌握了生產資料的。

  周延儒說道:“公子,這辛店村的第一人村長叫徐正清,是剛從國立北京大學卒業的學生,五天前到的這裏。”

  “他是農業學院的學生。”

  “他人在何處?”

  “此時應該在村裏頭。”

  “走,去瞅瞅。”

  眾人剛進村,隔得老遠,就看到一群人圍在那裏。

  “你就是徐正清啊!我還以為是誰!就你還村長?你也配!”說話的是一個約莫十八歲的少年,穿著一身長衣,一看就是個讀書人。

  他不僅僅是讀書人,他還是國子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