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朕這裏剛好有一份認罪書
作者:唐曉非      更新:2021-04-13 09:42      字數:2477
  深夜,大雪紛飛。

  兵部主事張朔急匆匆趕到了兵部郎中李光甫府中。

  “開門,快開門,我有緊急事情要見李大人。”

  門開了,準備睡覺的李光甫換了一身衣服出來。

  李光甫拿起一杯茶,慢條斯理送到嘴邊,道:“這麽晚了,你來我這裏作甚?”

  張朔顯得十分緊張,甚至有些慌亂:“大人,半個時辰前,大內中官王承恩到兵部,將順天府這一次的撫恤金發放名錄取走了。”

  李光甫手一抖,茶杯摔落在地上。

  他卻渾然不覺,而是猛然站起來:“你說什麽!”

  “皇帝陛下的近侍王承恩在半個時辰前,將順天府這一次的撫恤金名錄取走了!”

  “他取撫恤金名錄做什麽?”

  “下官去北鎮撫司衙門那裏打聽過,說是今天北鎮撫司衙門抓了守城的把總劉仁德,據說劉仁德在城門口毆打一個民婦,被出城打獵回來的皇帝抓住了,帶到昭獄裏去審問了。”

  “陛下親自審問一個把總?審問出什麽了?”

  “聽說那個民婦的丈夫在遼東從軍,戰死在遼東,說沒有發撫恤金,便來北京來狀告。”

  “壞了!快!快去兵部一趟,將所有備案一把火燒了。”

  張朔下了一大跳:“大人,燒兵部,這可是殺頭的大罪。”

  “現在哪裏還管這麽多!趕緊派人去辦,要不然大家都得死!”

  “您的意思是?”

  “皇帝陛下肯定已經知道了,所以才派王承恩來取。”

  張朔瞬間臉色蒼白如紙,其實他心裏也已經猜到一二,所以才慌慌忙忙來找李光甫。

  他起身道:“燒兵部,這找誰去?”

  “北京城街頭那麽多快要餓死凍死的乞丐,快去!”

  “是!”

  這一夜,有些人睡不著了。

  第二天大一早,崇禎剛剛起來,更完衣,正在用早膳,駱養性來了。

  “什麽!”聽完駱養性說的,崇禎眉頭立刻皺了起來,“有人要火燒兵部!”

  “是的,陛下,是北京城的幾個無業遊民,臣已經抓住了,嚴刑拷打,但並不能描述清楚背後指使的人。”

  崇禎放下筷子,站起來,沉思起來,過了一會兒才說道:“沒有任何蛛絲馬跡?”

  “沒有。”

  “好,你下去吧,兵部守好了,沒有朕的命令,一隻蒼蠅都不能飛進去。”

  “是!”

  第二天一大早,兵部尚書王洽發現自己進不去兵部了,兵部被錦衣衛圍成了鐵桶。

  兵部被圍的消息立刻傳開,引起了廣泛的議論。

  但大臣們依然還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

  三天後,樞密院派下去調查的結果回來了。

  一共調查了三十家殉國的,結果就是,都沒有發撫恤金。

  而兵部的備案上卻記載著已經發放。

  不僅僅順天府的記載了發放,連真定府、保定府的也記載了全部發放。

  又過了兩天,保定府的調查也回來了。

  同樣的結果!

  明末是一個兵變高發的時代,隻有你想不到的兵變,沒有不可能發生的兵變。

  為什麽會兵變?

  因為不發錢,不給軍餉。

  也就是說大家免費賣命,還要挨餓。

  張晨現在最敏感的就是軍隊的軍餉和軍糧!

  這關乎到軍隊的穩定,更準確的來說,是軍隊對朝廷的信任。

  新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了信任和威信。

  現在兵部突然來了這麽一手,如果不嚴懲,會有什麽後果?

  告訴你,皇帝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朝廷威望和信任會快速崩塌,尤其是在新軍中崩塌。

  所以這件事沒有任何需要思考的,直接處理就行了。

  他現在已經不想知道是誰打算燒了兵部了,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些發放文件上有簽名的,有蓋章的,全部都要抓起來。

  十一月二十二日,早朝。

  皇帝坐在龍椅上,群臣們在下麵。

  “兵部武選清吏司郎中李光甫!”

  李光甫心頭一沉,出列道:“臣在!”

  “朕心中有一疑惑,你來給朕說說。”

  “請陛下明示。”

  “崇禎元年,遼東兵變,遼東巡撫畢自肅自殺身亡,你來告訴朕,這件事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何處?”

  李光甫硬著頭皮說道:“陛下,自唐以來,武人跋扈、驕躁,不聽調遣,此等事多有發生,臣以為根本原因是治軍不嚴。”

  “那畢自肅因何而自殺?”

  “士兵嘩變,他自覺無顏再見陛下聖顏,遂自裁謝罪。”

  “李邦華。”

  “臣在。”

  “你來說說,遼東當年為何有嘩變?”

  “因朝廷欠餉,又因軍餉補給不足。”

  “韓爌,你呢?說說!”

  韓爌已經聞到了最近的風聲,不過他還是如實說道:“臣也以為當年是朝廷欠餉所致。”

  “還有沒有不同意見?”

  無人作答。

  皇帝道:“諸位都認為,拖欠軍餉久矣,則導致軍隊嘩變?”

  “好,既然諸位都這麽認為,看來朕的朝堂還沒有到無藥可救的地步。”

  他隨手拿起桌上的一張名單:“駱養性。”

  “臣在。”

  “這些人,全部抓起來,帶到昭獄裏好好審問,朕不允許有一個漏網之魚。”

  駱養性連忙接過那份名單:“臣領旨。”

  駱養性轉身道:“來人!”

  外麵立刻有一隊大漢將軍進來了。

  駱養性開始一個個念名字,其中包括兵部郎中李光甫,兵部主事張朔,戶部郎中李瑞清,戶部主事張朝安等等。

  兵部郎中李光甫道:“陛下這是為何,臣等不知所犯何事!”

  他心中當然知道原因,但他已經做好了打死不承認的準備了。

  這事也不是沒有回旋的餘地,不承認。

  “不知道?”皇帝語氣瞬間鋒利起來,眼神仿佛也化作了一柄鋒利的劍,“順天府的撫恤金現在在何處?”

  “自然是在運輸的路上。”

  “何時運出?”

  “十一月十八日運出。”

  嗬,好家夥!

  崇禎抬起眉頭來,到了這個時候,還能狡辯。

  這貨大概就是準備說,文檔流程全部先走了一遍,但是具體的執行還沒有開始。

  不是臣不發錢,是臣剛開始執行,陛下您不要急。

  “那這些文書上寫的十月十五日是為何?難道是朕看錯了?”

  “陛下沒有看錯,隻是銀子籌備需要時間,臣等先走完流程,再開始籌備銀子發錢。”

  你不得不承認,能站在朝堂上來的官員,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到了這個關頭,還能麵不改色心不跳的狡辯。

  隻要還有一點點希望,就絕對不承認,將狡辯進行到底。

  崇禎從桌案上抽出一張供書:“李大人是不打算承認麽?好好好,朕這裏倒是有一份認罪書,你要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