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改革是要流血的
作者:唐曉非      更新:2021-02-06 21:40      字數:2262
  李岩夫婦在北京待了大半年,這大半年兩人將北京城徹徹底底逛了一遍。

  李岩得出了一個結論:當今皇帝絕對是一個有作為的好皇帝。

  再一次見到皇帝的時候,李岩的心情已經變了,連他那桀驁不馴的妻子紅娘子的態度也變了。

  “學生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李岩是舉人,自稱學生也算是合情合理。

  崇禎走過去,親自將李岩攙扶起來:“兩位快快請起。”

  如果周延儒和畢自嚴還在場,必然會驚掉大牙。

  先前還在發飆的皇帝,轉眼已經變得和藹可親了。

  “在北京待得還習慣嗎?”

  “承蒙陛下關心,一切都很好。”

  “這位紅娘子,也還習慣?”

  “承蒙陛下掛念,草民也慢慢習慣了。”

  “習慣就好,習慣就好。”崇禎目光收回到李岩身上,“對新政有何看法?”

  李岩沒想到皇帝會問自己這種問題,朝廷新政,應該是皇帝與大臣之間的討論,他不過是個舉人,而且是個造過反的舉人。

  “你們二人深入到過民間,對民間疾苦甚是了解,而朕的新政,旨在解決民生問題,說說你們的看法,大膽的說,暢所欲言,朕不會因言而降罪。”

  李岩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新政自然是好的新政,例如新的農稅政策,乃是朝廷之幸,萬民之福,恩澤四海,百姓無不擁戴。”

  “隻是……”

  “隻是什麽?”

  李岩沉默片刻,一邊的紅娘子率先道:“隻是朝廷司法不嚴,天威不顯,官風敗壞……”

  紅娘子正說了兩句,被李岩給拉住了。

  “李郎,怕什麽,你平日裏就是這個跟我說的,難道現在陛下問起來,就不敢說了嗎!”

  李岩是讀書人,有勇也有謀,但他不了解崇禎的性格,當然不敢敞開了說。

  但是紅娘子卻不同,天不怕地不怕。

  “李岩,你這是作甚,讓她繼續說,將所有的想法全部說出來,朕就是要你們暢所欲言。”

  紅娘子繼續道:“貪官橫行,欺壓百姓,魚肉鄉裏,再好的新政,亦無作為,陛下之新政,也僅僅在順天府略有成效,出了順天府,一切照舊。”

  “那你們有何良策?”崇禎一臉的溫和,仿佛是在請教高人一般。

  但實際上他真的是在請教嗎?

  他是在引導人進入他的套路中。

  這些問題,他心裏清楚得很。

  問題是需要人來做,任何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要執行。

  萬事執行難,要找到合適的人去執行也難。

  一定要那個人從心裏認可這樣做,才會在未來遇到萬般困難的時候,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紅娘子道:“當然是殺貪官!”

  李岩連忙補充道:“嚴律法,則百官莫敢不從。”

  “好,說得好。”崇禎重新走上去,“但是說歸說,做歸做,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朕不僅需要你李岩知道,還需要你能做到。”皇帝的語氣突然變得鋒利起來。

  “朕也知道,天下官員皆在喝大明的血,剮百姓的肉!”

  “懲治天下貪官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

  “朕先來表決心,向天下人表決心。”

  “朕現在就設立一個反貪總府衙門,朕就是要將反貪二字說出來,讓天下人知道!”

  崇禎一把拿起手中劍,轉身走下去,遞給了李岩:“李岩聽旨。”

  李岩愣了一下,連忙拉著紅娘子,跪在地上:“學生在!”

  “朕命你為反貪總府衙門樞府,持尚方寶劍,代朕巡查南直隸新政,你可敢?”

  李岩心頭一震,猛地抬起頭看著皇帝,隨後連忙又低下頭。

  他內心已經驚濤駭浪了。

  “這個反貪總府衙門的樞府,正二品官職,位列六部九卿,這柄尚方寶劍是為了給你立威。”

  “南直隸也有六部九卿,還有國朝勳貴,你可敢?”

  李岩深吸了一口氣,定了定神,隻感覺手心瞬間冒冷汗,他斬釘截鐵道:“臣領旨,必不負陛下重托!”

  “好!你盡管放手去辦,捅破天了朕來給你擔著!”

  “是!”

  “方正化。”

  “奴婢在。”

  “你帶著李岩去吏部領官印,一切速辦。”

  “是。”

  “反貪總府的官員從神武衛的軍官裏挑選,要讀過書,識的字的,殺過人的。”

  “是。”

  李岩與紅娘子告退之後,崇禎看著前麵那張大地圖,他看了很久,才說道:“看你們的頭硬,還是朕的刀子鋒利!”

  喀喇沁部易主,目前大明和萬丹偉征的合作趨向穩定。

  大淩河守住了,遼東的邊防暫時穩定住。

  天雄軍也在錦州駐紮下來,遼人守遼土帶來的風險也在慢慢被弱化。

  林丹汗也已經快速東進,雙方約定的是,林丹汗遷往科爾沁部西邊,也就是金國的西垂。

  這是為了對皇太極在西邊形成軍事威懾。

  條件就是明朝每年給他50萬兩,並且開互市。

  現在北線的局麵就是這麽個局麵。

  這個局麵相當於已經完成了一部分對皇太極的包圍。

  不過這個包圍還是比較脆弱的,皇太極隨時可以突破防線。

  總體來說,邊境的壓力必張晨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小了不少。

  這個時候,他才終於有精力騰出手來,開始大力整頓內部。

  新的農稅政策已經推行出來一年多,他自己心裏清楚在各地執行的情況是什麽鳥樣。

  所以,接下來,是大刀闊斧解決內部矛盾的時候了。

  這個內部,不僅僅隻是順天府這麽簡單,而是整個大明朝都要動刀子。

  前方必然是萬般險阻。

  畢竟幾百年的積弊,在華夏大地形成了一條條堅固的枷鎖,將這片土地牢牢束縛住。

  一座座大山,將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死死壓住。

  那些匍匐在這片土地上的官老爺、鄉紳、勳貴等權力階層,貪婪地吸食著大明朝的血肉和骨髓。

  腐朽、扭曲、惡臭,無處不在。

  萬民皆在泥澤中苟活。

  接下來,就是他張晨與天下的利益既得集團的戰爭了。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

  改革,是要流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