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出兵北上
作者:唐曉非      更新:2020-12-29 08:46      字數:2687
  二月二十八日,天晴,無風。

  咱們的溫部長從四川回來了,回來後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去皇帝那裏打小報告,順便呈遞一份蜀王在封地裏的各種惡劣行跡的匯總。

  蜀王!

  有錢啊!

  霸占了成都府70%的良田!

  兩百多年的財富積累!

  而成都又是天府之國!

  把蜀王抄了,估計又能發一筆橫財。

  三月初的時候,蜀王的事情就開始在北京傳起來。

  最開始是在官員們當中傳。

  蜀王的什麽事呢?

  一、霸占良田百萬畝。

  二、草菅人命,現任蜀王在位朱奉銓期間,縱容手下肆意殺人,藐視王法。

  三、蜀王好男童,與自己女兒有染,還睡了自己兒媳婦。

  這三條若是隻有前麵兩條,必然不會掀起什麽大的風浪,畢竟這檔子事,在明末也不是什麽秘密了。

  兼並霸占良田,縱容手下殺幾個人,那都是在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了。

  畢竟大家都在做。

  可是,與自己女兒有染,睡了自己兒媳婦,這檔子事,可就立刻觸碰到了士大夫們最敏感的道德話題上了。

  明末的政治正確、意識形態,那都是極端扭曲的。

  為了所謂的皿煮……啊呸!為了所謂的道德,那是什麽事都幹得出來的。

  就這第三條,簡直立刻點燃了無數官員的小暴脾氣。

  看他們聚集在一起義憤填膺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了。

  崇禎呢?

  他就假裝不知道這件事,絕口不提,不僅不提,還順便催促戶部,讓戶部將去年宗室的俸祿趕緊發了。

  結果這個事,就在三月初三,被禮部的一個小主事在朝堂給捅了出來。

  本來大家還私下在那裏議論,現在好了,朝堂上撕開了。

  這下大家也都不忍了。

  如果朝堂上有100個官員,那麽,眼下就有99個已經跪在下麵,要求皇帝立刻將蜀王拿到北京來審問。

  還一把鼻涕一把淚,痛罵著蜀王不要臉,玷汙了聖道,若是不嚴懲,有亡國之危。

  皇帝麵露為難之色。

  大臣:陛下,臣等知道陛下念及宗室血脈之情,心有不忍,然則茲事體大,危及社稷,不可不察,否則綱常崩壞,天下大亂也!

  皇帝:卿等以為當如何?

  大臣:立刻捉拿回北京審問,廢爵,再關押鳳陽。

  皇帝神色更加為難,眼中似有淚水。

  大臣們連忙又是動之以情,又是曉之以理,苦口婆心。

  皇帝最終隻能歎了口氣,痛心疾首道:諸位真乃大明的忠臣也!

  大臣一聽皇帝鬆口了,也都鬆了那一口。

  那樣子仿佛是在說服一個妹子今晚和自己出去開房,妹子就是不答應,最後在自己真情流露之後終於被自己感動,於是便答應了一樣。

  接下來,禮部就成了大家的焦點。

  為啥?

  因為宗室歸禮部管啊!

  拿人!拿人!拿人!

  如果明末有互聯網,恐怕這事要被貼到頭條,被大臣們排隊痛罵。

  例如:人在吏部,萬曆年間狀元,剛下馬車,最近這事挺火的,本官也簡單說說,本官就笑了,到現在居然還有人給蜀王洗白的,這種人真的是我大明朝的敗類,十年寒窗的漏網之魚。當年本官從成都府路過,就聽聞蜀王每頓飯要吃三碗?本官從這一點就推斷出他日後必出妖!你想想啊,誰沒事每頓吃三碗飯?這是要幹什麽?這是要積攢體內的精氣,為日後**做準備,你們別不信,這人吃飽了就……

  再例如:我從未見過如蜀王這般行為出眾之人,中年人也不講聖德了嗎?

  就在眾人對蜀王一頓口誅筆伐的時候,禮部的人出發了,為了配合禮部的審問,東廠的人也出發了。

  還是原來的人,還是原來的配方。

  晉王聽到了無語,秦王聽到後默默流淚。

  事實證明,領導者與下麵人的博弈,是有技巧的。

  例如你要搞人,一定得找理由,而且是大多數人都讚同的理由。

  隻要不觸犯大多數人的利益,最高領導者,是可以在一定程度內“為所欲為”的。

  這就是權力遊戲規則。

  當然,這事一出後,其他宗室親王肯定心裏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忌憚了。

  那麽,親王們接下來會幹什麽呢?

  膽小一點的當然是心驚膽顫,畢竟自己封地出了錢和田,啥都沒有,而且自己還不能出去。

  膽子肥一點的,就給皇帝呈遞奏疏彈劾溫體仁了。

  在這中國曆史上也是有前科的,例如漢代的主父偃。

  不過這事,顯然已經成了定局。

  接下來就輪到蜀王在家裏懵逼了。

  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時間飛逝,眼下轉眼已經三月。

  陽春三月,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寒風已經消失在華北平原,大地冒出了新綠。

  北方都進入了春耕的季節,新政之下,順天府的農耕比往年多了不少活力。

  不少農民一大早進城,去西城區的新街買肥料。

  一隊人馬快速出了城,向大興縣奔去。

  大明快報上最近刊登了一條吸引眼球的新聞,聽說朝廷推出了“開渠”的計劃,打算在順天府再開兩條水渠。

  這自然是惠澤農民的好事。

  順天府的農民在新政之下,身上的壓力明顯減輕了太多太多,一切看起來都太平美滿。

  但沒有人知道,有兩支運糧隊正悄悄將軍糧運抵張家口和古北口。

  這兩個地方離喀喇沁部都非常近。

  而北京城西北的京衛軍答應,有兩支騎兵隊伍,也快速集結,分頭出發。

  洪承疇的目標是抵達張家口。

  孫傳庭這是抵達古北口。

  他們都有同樣的一個任務,一旦喀喇沁部內部爆發內亂,則以王師平定內亂的名義出兵。

  而且必須盡一切可能快速結束戰爭。

  這一次,洪承疇和孫傳庭的軍隊各自都配備有火槍手、火炮手,還有新的戰甲,重裝騎兵,輕騎。

  幾乎是人人有鐵甲,重騎兵連戰馬都背上了甲胄。

  兩支軍隊行軍都非常快。

  調動他們,並不需要經過兵部,皇帝隻需要讓樞密院去籌備一切就可以了。

  所以,北京城的官員幾乎不知道,西北軍大營的軍隊被調走了。

  連糧草的運輸,也是絕密。

  洪承疇和孫傳庭各自持著皇帝的詔令,一路過關自然是暢通無阻。

  三月,喀喇沁內部的局勢也在加速惡化。

  李平來密報,萬丹偉征已經拜訪了喀喇沁部多個鄂托克,並且還秘密會見了永謝布部和阿蘇特部的人。

  而固魯思齊布則與建奴使者來往密切。

  有一個小道消息,皇太極可能會派3000八旗精銳前來。

  皇太極的行動,無疑是強迫一直左右逢源、兩邊都想要撈好處的束不的立刻站隊。

  事實上,束不的必然會果斷站在皇太極那一邊。

  而萬丹偉征,並不是說他要站在崇禎這一邊,而是他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固魯思齊布必須除掉他,以後才能繼承喀喇沁台吉之位。

  但局勢妙就妙在,張晨給過去糧食、香皂、洗發水、香水等等貨物,幫助萬丹偉征從去年到今年,在喀喇沁內部贏得了不少支持者。

  也就是說,這場內亂的最終結果到底傾向誰,還未知。

  在如此關鍵時期,崇禎自然要果斷派出自己的精銳之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