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新軍製
作者:唐曉非      更新:2020-09-24 23:38      字數:2335
  明末的軍隊打敗仗是家常便飯。

  原因有許多。

  例如軍紀敗壞。

  例如外行指揮內行。

  例如皇帝自己的微操作。

  例如對大規模會戰的失控。

  再例如根本原因是沒錢。

  沒錢就會導致很多事情沒法做,普通士兵隻是普通人,普通人考慮問題首先是從自身出發。

  他們連飯都吃不飽,更別說敲鍵盤去靠朱家的封建主義理想去發電了。

  所以,練新軍的基礎是軍費跟得上,張晨的這一套的軍製構架,也是需要龐大的軍費開支的。

  例如增加參謀部的人,增加軍督府的人,還有軍政院。

  每一個人都要張口吃飯。

  再例如,現在天雄軍的訓練。

  關於這一點,李邦華就提出了一些異議。

  他說道:“陛下,關於新軍日常的訓練,臣以為三日一小操,十日一大操即可,不必每日操練,否則糧食恐怕是跟不上。”

  崇禎的圖紙上就明明白白寫了現在新軍要每日小操,三日大操,這將軍隊的操練強大的明顯提升起來了。

  軍隊裏都是人,如果無法增加士兵們的進食量,是無法完成皇帝的這個想法的。

  一般情況下,士兵每日進食2斤糧食,如果按照每日小操,三日大操,可能士兵們每日進的糧食要到4斤,這對軍糧供給的要求就非常高了。

  本身今年順天府已經受了災,如果新軍增加糧食意味著從外地購買的糧食要翻倍。

  購買的糧食翻倍,意味著路途的損耗也會增加,這個成本是看不見的在增長。

  “朕也是準備與各位探討一下關於新軍的進食問題的,想要有一支強軍,就必須加強平日的訓練,這一點無可厚非,諸位無非是擔心軍糧消耗增加,導致軍費增加。”

  “打不可不必擔心,軍費朕有的是,諸位隻管想著怎麽錘煉出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

  皇帝這麽一說,大家心裏也有底了,既然預算是夠的,也沒必要過多擔心。

  英國公張維賢道:“陛下,老臣以為,還是要多補充肉,人吃了肉,氣血十足,精力旺盛。”

  “英國公說得好,朕也是此意。”

  孫承宗接過話說道:“陛下,現在順天府的豬肉,一斤就需要40文錢,一斤麵食需要6文錢,天雄軍每人每天補充半斤豬肉和兩斤麵食,需要52文錢,一萬人僅僅是吃就需要至少520兩,一個月需要花費15600兩,一年要吃掉近20萬兩(約1.3億元)。若是將來養10萬京衛軍,一年吃掉200萬兩(約13億元)。這是一筆龐大的開支。”

  孫承宗這賬算得已經非常仔細了,崇禎也算了,他當然要算,連賬都不會算,還怎麽管這麽大一個國家?

  大明朝現在一年稅收上來折合成銀子,差不多也就不到400萬兩了。

  新軍的這種算法,還沒有算上軍餉、撫恤金、犒賞。

  如果不配置肉,或者隻放一些油水進去,就便宜多了。

  每人每天吃6文錢,十萬人一年也就才吃22萬兩。

  這兩個選擇放在一起,後者看起來顯然夠誘惑人,因為手裏花出去的錢是實打實的銀子啊,朝廷已經很困難了。

  孫承宗這賬一算出來後,其他人都沉默了。

  崇禎道:“就按照這個配置來,軍隊是國家的安全防線,在軍隊上節省出來的錢,在其他地方都要還回去的,咱們去年年底已經嚐試到教訓了,不可再在這上麵節約,錢朕會想辦法的,諸位不必擔心。”

  皇帝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大家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大家內心頗為感動。

  “那就這麽定了,以後新軍每日小操,三日大操,小操每日至少要跑二十裏,先這樣做測試,一個月時間,看大家每日半斤肉是否足夠,不夠再加。朕要一個月之後,軍政院能出一份標準。”

  李邦華道:“是!”

  “諸君切記,管理龐大的組織,需要豎立多項的標準,尤其是軍隊,不必須在各項上建立完善的標準,絕對不能出現模棱兩可的事情,朕需要的是一支指向哪裏就打向哪裏的鐵軍!”

  “臣等銘記於心!”

  “參謀部的人你們自己先內推,這項標準也要盡快建立起來,朕要定一個目標,三個月之後,七月一日,朕就要天雄軍和神武衛進行大規模實戰演練!”

  皇帝這話一出口,孫傳庭頓時感覺壓力暴漲起來,但他也沒有說什麽。

  真男人就是事情來了抗事情,哪怕山嶽從天而降,也要抗住!

  “臣等領旨!”

  “李愛卿,督察要加緊,每一個軍都必須要有督察,督察平日裏管理軍紀,戰時就不要幹預作戰了,但是軍紀渙散,朕第一個找督察,找你軍督府!”

  “是!”

  接下來,皇帝又解釋了一些其他方麵的細節。

  其實皇帝說的除了參謀部是新東西,其他的在中國古代都是有的。

  例如督察是文官,督察管理軍紀,這就是以文禦武。

  宋明兩代,都是軍政分離,以文禦武,這種做法本身沒有問題。

  的確不能把軍政裏的所有權力都給到武將那裏,那是非常危險的。

  督察這個角色和明朝軍隊裏的總督有些類似,但不同的地方是總督的權力極大,可以直接拍板這仗怎麽打。

  也就是說,明朝的仗都是文官說的算。

  這就是外行指揮內行了。

  有少數文官也能做到指揮得當,但那隻是少數啊,大多數都是坑爹貨。

  而新軍裏的督察呢?

  一旦進入戰爭狀態,他是沒有指揮權的,除非最高軍事統帥陣亡。

  督察平時對軍紀的管理,又能很好的遏製軍事統帥對軍隊的挾持,經過千年的戰爭,後世的中國,基本上是這樣來保持軍隊的忠誠和戰鬥力了的。

  等與眾人商定完新軍製後,崇禎便帶著眾人出了去。

  此時,徐光啟、畢懋康以及湯若望都在外麵的校場上。

  校場上準備了一些靶子。

  兩個月時間,畢懋康造出了二十把燧發槍,這個速度已經非常可觀了,畢竟這東西有,但量產還是有難度的。

  每一把燧發槍前麵都綁定了一根刺刀,這是崇禎要求的。

  這種燧發槍就是用來克製騎兵的,一旦真的成了氣候,空心方陣一出來,完全可以正麵與建奴打一波。

  若是運氣好,被崇禎研發出開花彈,那不必說了,皇太極跪到北京城來唱征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