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唐王的煩惱
作者:火爆魷魚      更新:2020-07-18 04:56      字數:2235
  唐王府,坐落於後世的西安。

  不過,這個時候,還叫做長安。

  當初,他得到這處封地的時候,內心狂喜。

  長安又被稱之為六朝古都,曆史上,曾經數次被確立為皇都的所在。

  他被冊封於此地,自以為是上上大吉。

  到了這裏以後,他的實力也確實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先後收服了數股匈奴勢力,得到了幾員大將,縱然和幾位雄才大略的兄弟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或許,在朝廷百官之中,依舊有大多數人認為,諸位皇叔之中,勢力最為強盛之人,乃是秦王、漢王、明王等人。

  可是,倘若仔細分析一下,就能夠看出,他這位唐王的實力,也並不亞於上麵的幾位。

  隻不過,唐王朱淵一向低調,不如他的那幾位兄弟張揚,這才給人以實力不如別人的錯覺。

  到了長安以後,唐王勵精圖治,將整個封地打理得風生水起。

  看著身邊人才濟濟,兵強馬壯,他自以為再發展十年,自己就有了逐鹿天下,一統大明的資本。

  誰料,就在這時,大明疆域亂軍迭起,邊疆之處,戰火連連。

  最初的時候,他還以為這還是老天也在幫他。

  且看那山海關處,女真族人接連攻城,把秦王兵馬牽扯得死死的,使之無法南征。

  苗疆之處,苗人、狼人部落,等一些蠻夷之輩,侵犯大明,更是叫漢王焦頭爛額。…愛奇文學iqiwxm¥¥最快更新

  其他幾位王爺雖然沒有太多外地入侵,可是封地之內,反軍四起,也是一團糟。

  唯獨他唐王封地之內,一派太平盛世,正是雄起之相。

  誰料,就在這時,原本已經臣服於他的匈奴部落,突然就不聽話起來,竟然直接造反!

  唐王的封地不小,東起陝西,西至新疆,皆是他的勢力範圍。

  當然了,其中,西邊的大幅疆域,都是依靠他手下兒郎征戰得來。

  實際上,匈奴隻是一個泛稱,涵蓋了十幾個種族和勢力集團。

  據傳,匈奴人的先祖,乃是夏王朝的遺民,在向西遷移的過程中,又融合了月氏、樓蘭、烏孫等二十六個大小國度的子民。

  其中,還包括苗裔。

  這些種族又分為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每個部落的風俗文化,又有不同。

  整個匈奴,就好像是一個多國聯盟。

  唐王部署征戰的匈奴,隻是這個巨大的匈奴集團的一小部分。

  就在大明境內戰亂迭起之際,從這諸多匈奴國家之中,崛起了一位雄才大略之輩。

  此人名為冒頓單於,先後統一了數個匈奴國家,逐漸發展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他起初的崛起之地,在後世的西伯利亞一帶。

  十幾年間,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終於建造出強大的軍事集團。

  原本,按照他的計劃,是要繼續北上,攻克了女真部落,徹底統

  一了東北三省地區。

  隻是,最近幾年,女真部落之中,也同樣出現了一位曠世大才,努爾哈赤。

  後來,又聽聞努爾哈赤一統關外,將四大女真部落合而為一,實力無比強盛。

  他便不再向北方發展,不願意和同樣為遊牧民族的女真部落發生衝突,該而南征。

  如此一來,冒頓單於率領大軍,橫掃天山、陰山,一路向著新疆、蒙古殺來,逐漸和唐王的封地有了摩擦。

  那些原本臣服於唐王的匈奴國度,見到冒頓單於兵強馬壯,就生出反心,私下裏派兵前去聯絡。

  冒頓單於心中明白,唐王同樣也是一塊硬石頭,並不見得比努爾哈赤好對付。

  隻是,要成就皇圖霸業,少不得征戰四方。

  現如今他所有兵馬,皆在新疆、蒙古,天山、陰山一帶,距離唐王封地占據地利,自然不可舍近求遠。

  於是,冒頓單於集結五十萬大軍陳兵於西域,氣勢洶洶向著唐王封地殺來。

  得到這個消息,唐王麾下將士大怒,當即,世子朱世民親率十萬大軍趕赴過去。

  唐王朱淵擔心自己兒子安危,又連下三道命令,總共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再次向著前線進發。

  今日,正是第三路大軍的出發之日,唐王親自訓話,做戰前準備。

  十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站在軍營中,等候著這位王爺的到來。

  唐王兵多將廣那是不錯,可是,在短短兩三個月,征集四十萬大軍,也已經到了極限。

  連同世子朱世民率領的十萬大軍,總共四路大軍,四十萬兵馬,也幾乎耗盡了朱淵的能量。

  除了維護封地安全的必要留守人員以外,幾乎所有能夠動用的兵馬,盡數被他派遣出去。

  這四路兵馬的率軍之將,依次分別是世子朱世民,大將尉遲恭,朱元吉和朱建成,最後一人是柴紹。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四路大軍,怎麽冒出來五個領軍之人?

  實際上並不古怪,也沒有錯誤,這第三路大軍的領軍人物,乃是兩人。

  正是唐王的大兒子和三兒子。

  至於,第四路大軍的領軍之人,也就是此時站在唐王朱淵旁邊的微胖之人,柴紹。

  柴紹是誰呐?

  對於唐王朱淵來說,也不是外人,乃是他的女婿。

  此次大戰,他動用之人,幾乎全是他的兒子、女婿,唯獨第二路大軍,交給大將尉遲恭率領。

  正所謂,戰前愁將少。

  以往沒有大戰的時候,唐王朱淵,也自詡身邊良將如雲。

  如今,當真有戰事來到,他就發現了,自己身邊可堪大用之人不多。

  他身邊多的是將才,可是,真正能夠統帥一軍的人才,那是需要帥才。

  將才一得,一帥難求!

  能夠統籌全局,照應首尾的大帥之才,實在是太難得了。

  無奈之下,

  他也隻好把自己的三個親生孩兒全都打發到戰場上去了。

  三子之中,他最是寵愛二兒子,朱世民。

  朱世民年紀幼小之時,就展現出極強的軍事天賦,一眾兄弟無人能及。

  所以,他將第三路大軍,交給大兒子和三兒子兩人執掌,而把第一路大軍,最先和匈奴將士交鋒的人物,交到了二兒子朱世民的頭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