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西遊訪聖(4)
作者:雲中遊魚      更新:2021-03-20 23:35      字數:2121
  靈山,和天庭不同,靈山就在這大地之上,隻是因為法陣的緣故,普通人並不能直接進入靈山。

  所謂有難莫向靈山求,靈山隻在汝心頭。不過是和尚們用來忽悠信眾的說辭而已。對於那些虔誠的信徒來說,不到靈山,如何解脫?

  靈山法陣隻是用來隔絕普通人的窺視,對於修行者,並無太大的作用。杜冷秋和蝶舞兩人灑然邁步,越過法陣,步入靈山境內,遠遠的便看見那雷音古刹。

  就在此時,釋迦牟尼正在大雄寶殿內講經說法。隻說的天花亂墜,地湧金蓮,檀香飄飄讓眾僧聽的如癡如醉。

  忽然,佛祖停止說法,立刻慌的八菩薩、四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麵麵相覷不知所措。

  片刻後,佛祖笑道“貴客原來,當有人迎接。”說著,他目光轉向了觀音菩薩。作為靈山對外聯絡的代表,觀世音義不容辭,步出隊列道“弟子願往,但不知貴客何人?如今何在?”

  “貴客來自域外,就在靈山。”

  此時,杜冷秋和蝶舞正對靈山擊節讚歎,果真是好去處。

  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犧鬆立枝頭,渾如煙捧玉。彩鳳雙雙,青鸞對對。

  彩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青鸞對對,迎風耀舞世間稀。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

  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

  浮屠塔顯,優缽花香、正是地勝疑天別,雲閑覺晝長。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堂。

  兩人逍逍遙遙,走上靈山之巔,又見青鬆林下列優婆,翠柏叢中排善士。

  這些人都是沒有資格進入大雄寶殿聽講的人。就如當日紫霄宮鴻鈞開講,同樣不是什麽人都可以來聽的。

  佛門雖說廣大,普度眾生,可廣告用語不可盡信。

  正棲息林中的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僧、比丘尼都正詫異的盯著杜冷秋兩人時,不明白這兩人是何方神聖時,忽見觀世音菩薩飄然而至。

  觀世音菩薩一身白衣勝雪,神色慈悲無雙,合掌道“貴客原來,不克迎接,恕罪恕罪!”

  杜冷秋笑道“不請自來,本是我等二人太過唐突了。菩薩言重了。”

  “請!”觀音不苟言笑,說完後當先而行,翩翩而走。

  蝶舞看觀音如此風姿,不由得讚道“公子,我見無盡眾生,如這位菩薩者希矣。”

  杜冷秋並不言語,隻是心中道“你當開玩笑呢,四大菩薩的名號可不是耍的。整個靈山,除了佛祖之外,沒人敢說能夠道行比觀音更高。”

  有菩薩領路,一路暢通無阻,直至雷音寺山門之外。那廂有四大金剛迎住道“貴客來耶?”

  觀音道“是。”

  那金剛著一個轉山門報與二門上四大金剛,說貴客到了;二門上又傳入三門上,說貴客到了;三山門又急至大雄殿下,報與如來至尊釋迦牟尼文佛說“貴客已至。”

  釋迦牟尼在蓮花寶座不動,卻對旁邊的一眾僧侶道“此來貴客貴不可言。汝等當如禮敬我一般禮敬他們。”

  眾僧侶一陣慌亂後麵麵相覷,心中不得不吐槽道“說好的眾生平等咧。”

  這時,觀世音菩薩已經和杜冷秋二人登上了大雄寶殿。

  甫一入內,杜冷秋便看到了高坐蓮花台的釋迦牟尼。和電視《西遊記》上表演的不同。佛祖並沒有顯得特別高大,旁邊的僧侶也不會顯得特別渺小。

  他就是一個和尚,隻是雙耳垂肩,麵容更加慈祥可親,如此而已。

  杜冷秋稽首道“外域散人杜冷秋,見過佛祖。”

  “蝶舞見過佛祖。”

  釋迦牟尼從蓮花座上站起身來,雙掌合十,道“釋迦牟尼見過兩位道友。道友原來辛苦!”

  這一下子讓周圍的菩薩羅漢震驚異常。自從佛祖得道之後,就再沒有像今天這樣對任何一個存在行禮。

  尤其是蝶舞一個女子竟也的佛祖如此謹慎行禮,實在是不可思議。在佛教中,女子的地位要遠遠低於男子。不要聽佛教經義說什麽眾生平等,其實看佛教故事便可以看出,佛教不平的的要死。

  總之,這一日,西天的僧侶們三觀經曆了一場暴風雨的洗禮。

  見禮過後,杜冷秋也不廢話,更不等佛祖給什麽座位,直截了當的道“佛祖,我此前先去見了玉帝陛下,詢問造化之上的道路。玉帝不能答,不知佛祖可有以教我。”

  杜冷秋此言又是讓一種菩薩、羅漢、比丘尼目瞪口呆,杜冷秋說的每一個字他們都知道,但連在一起卻是直接懵逼。

  什麽是造化?什麽又是造化之上?道路又是什麽?

  這些僧侶或者在長生苦海中掙紮,或者連長生也為成就,故此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是造化。這再正常不過了。若是那個菩薩、羅漢能造化開天,早就自己開辟一方天地,自去逍遙做創世神,不比待在西方看人臉色痛快多了嗎?

  這些人既然不懂,便對懂行的人更加尊敬。所有人都大氣不出一口,生怕驚擾了佛祖和杜冷秋的思路。

  他們目光炯炯盯著雙方,一舉一動都不放過,對他們來說,這可是難得的機會。

  佛祖沉默了片刻,道“我的道路是空,但口說無憑,可憑經義解釋。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

  “三藏經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遍讀經書,自可認識我沙門之奧旨。明白何為空,何為無,何為放下,何為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