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作者:高清歡      更新:2020-07-16 07:09      字數:2727
  太監們把皇帝的屍體運了出來,劉如問道為什麽這麽久?太監隻好隨便找個借口糊弄過去,說什麽屍體太沉了或者離的太遠了之類的話。總之,這些皇室成員和文武大臣們也看不到殿內的景像,他們隨便編一個就是了。

  而此時,已經關閉了七天的大明宮終於將宮門打開。不久之後長安城的城門也被打開,皇帝的墳墓在鹹陽城的附近,是一座不像皇帝墳墓的墳墓。

  李希在二十五歲就登基為皇帝,按照大唐的規矩,皇帝無論多少歲登基,都應該從登基的那一天起開始修建墳墓。李希自然也不例外,從他登基那一天起皇室就找了一個道士,為他挑選了一塊好地。道士最後選在了鹹陽城郊外,在選完以後墳墓也立刻開始了修建。

  就這樣平平安安的修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李希登基第二年的時候,遼國與大唐發生了一次不大的戰爭。雖然不大,但是大唐此時國庫幾乎已經被貪官汙吏掏空,根本就沒有什麽錢來對付遼軍。

  為了節省開支,李希停止了對自己墳墓的修建,他將這些省下來的錢全部用在了軍費上,本以為可以贏得這場戰爭。但是沒想到的是,最終還是失敗了!

  而那時候的大唐,本來就沒什麽錢打仗了,再加上又吃了個敗仗。這讓大唐徹底的不複當年,國內也變的一窮二白。

  戰爭失敗了,沒錢了,打不過人家了。就必須要同人家議和,議和自然是要條件的,不是金銀就是土地。隻有給別人這些,別人才會不打你,否則就得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別人打,自己也無能為力。

  李希本想著多收一些稅,用這樣錢來作為議和的條件,能不割地就不割地。但是仔細一想,幾十年前的那場內亂就是因為稅收太重又恰好趕上了饑荒才導致的。

  而現在,大唐才剛有穩定下來的跡象,自然不能加大稅收,否則剛剛獲得的一點點民心也就全都不見了,那時候,大唐必定會再一次的亂起來,而遼國也必定會趁勢把大唐一舉拿下。

  劉如當時對此事是持堅決反對的態度,雖然劉如是一個權傾朝野,殺害多名大臣的奸臣,但是如果大唐沒有他,可能早就不存在了。

  李希當時也依了劉如的建議,就是不增加任何的稅收,作好談判的工作,盡量不要割地。

  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既賠了錢,又割了地,還差一點向遼國稱了臣。不過好在有劉如在場,大唐才避免了向遼國稱臣。

  那一仗過後,大唐向遼國割讓了大片的土地,許多忠臣因為接受不了而自殺,倘若多一些這樣的忠臣,大唐也不至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後來李希的墳墓就一直閑置在鹹陽的郊別,直到九百零四年二月,李希突然下令繼續修建自己的墳墓,其實從那時候起,李希就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

  工程不是很大,隻動用了一千多人很快便將墳墓修建而成。

  墳墓位於鹹陽城的郊外,墳墓的前方是一座小山,需要從那裏經過才能抵達墳墓,小山不是很高,沿著小山的周圍有一條彎彎的山路,也是僅此一條的山路。山路大概有五米寬,長度也是達到了近四千米!走過山路,也就到達了墳墓。這條山條是專為這座墳墓而修的。

  墳墓的後麵剛是一片小樹林,樹是人種的。在十年前修建這座墳墓時便種下,十年過去了,曾經的樹苗早已經長成了大樹。一片樹林中,大概有幾千顆樹,從山上看下去,那些樹的形狀是正方形的。

  墳墓位於小山和樹林的中間,在墳墓的左右兩方擺放著許多石雕,那些石雕中有獅子、士兵、大臣、老虎、蛇、馬車、馬匹、劍、金元寶……各種各樣的石雕幾乎全部都有。

  李希的墳墓並不是很大,也沒有皇帝該有的氣派,但是卻足夠細致。

  墳墓看起來像一個長方形,建有幾處宮殿,但是規模要小很多。地上建的這些當然都是假的,是為了不讓盜墓者找到真正的墳墓。

  真正的墳墓位於那些小樹林的地下,在樹林中間的一個不起眼的一個小房子中,正是這墳墓的入口。那座房子很小,而且是用普通的木頭建造而成的,沒人會認為那是墓的入口。

  把小房子內的石磚地板全部打開,下麵有一層層的黃沙,黃沙大概有一米左右,需要把黃沙清理幹淨,然後會發現層木板,這些木權力打開以後,下麵有一層深達十米左右的水,把這些水全部抽幹以後,還會有一層封閉的地磚,這些地磚沒有任何的縫隙,但是仍然可以打開。

  因為那層地磚是向下推的,必須要有夠大的力氣,至少需要上百個人的力量才可以。力量達到以後,這層石板才會下降到十米以下,這樣才能到達真正的墳墓。但這僅僅隻是第一關,因為既便進入了裏麵也有各種各樣的機關等待著盜墓者。

  更可怕的是,裏麵有各種有毒的氣體,進入者沒有可以活著出來的。

  進入墳墓之後,可以看到一條長長的走廊,那走廊大約長達一百米寬約兩米,走過那走廊之後會有一個大廳,那個大廳非常的大,足足有幾千平方平,而皇帝的棺材則需要放在大廳的正中間。

  大廳的左右以及前方各有一道,這些都是暗門,難以發現。左麵的一道門裏放的是金銀財寶,右邊的門裏放的是各

  種各樣的兵器,上方的的那道門裏放的是皇帝生前所使用過的東西。

  整個墳墓不是很大,不符合皇帝該有的樣子,但是也已經足夠的大了。

  ……

  丹鳳門打開之時,皇帝的棺材正放在丹鳳門的一個門洞之中。棺材是早上運來的。

  棺材是用純金打造而成的,非常的沉重,需要放在一個平板車之上,十幾匹馬才可以拉的動。

  除此之外,在丹鳳門前還守著兩萬餘名士兵,這些士兵都是前來送皇帝的最後一程。還有十幾輛馬車運著無數的金銀財寶,這些都會隨著皇帝一起下葬。

  不僅僅有這些皇室成員、文臣武將和士兵們為皇帝送行,普通的百姓也可以加入到送葬的隊伍之中。

  三名太監將李希的屍體從宣政殿內扛了出來,劉成手中拿著一塊白布走了過來。隨後劉成將布鋪在了地上,另外三名太監將李希的屍體放在那塊白布上。隨後那三名太監跪在了皇帝左右以及前麵這三個地方,劉成則站在那裏。

  “退!”劉成大喊一聲。

  隻見皇室成員和文武大臣們聽到以後紛紛走下了宣政殿的台階,人人表情都很嚴肅,沒人說一句話,大明宮內所有的人都聚集在了宣政殿廣場。

  皇室成員和丞相站在最前方,大概有兩百多人,文臣和武將則站在第二排,左麵是文臣右麵是武將。太監和宮女們則站在最後麵,人人紛紛低著頭看著地磚。

  停頓了片刻,劉成大喊道:“跪!”

  皇室成員、文武大臣、宮女太監們聽到以後立刻跪了下來。

  “一叩首!”

  所有人開始磕頭。

  “再叩首!”

  ……

  “三叩首!”

  ……

  “起!”

  所有人重新又站了起來。

  “跪!”

  “一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起!”

  又站了起來。

  “跪!”

  又跪了下去。

  “一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起!”

  所以人站了起來。

  持續了三次向跪拜結束了,皇帝下葬的日子與登基的日子需要一樣的跪拜方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