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辦成半件事
作者:耕田兄      更新:2020-07-22 08:23      字數:2980
  辭別焦集,獨孤蘭驅車趕回林樟村。找到了柯俊,讓他通知本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明天早上七點半準時到後山采摘荔枝。然後再趕到下樟村,找到柯建華,也是同樣的通知。然後叫上建華,一起驅車沿著村後去鄭厝村的土路慢慢走去。

  這條路是一條機耕路,也是一條曆史上的主幹道。原山後的幾個村子,都是走這條路出山來趕集的。後來由於進出山後的路改向,這條路就隻有機耕功用。鎮道口的集市也因為人流量的減少,集市也凋敝不成樣子。建華所說的集市,就是那種鄉村露天交易集市。村裏的貧困戶柯印章就在這個集市做生意。汽車到了山下,兩人棄車而行。上山的路基本上還是保持原來的路麵寬度,隻是由於雨水的衝刷,路麵上刻出了好些溝坎。一些拉山貨的拖拉機有時還走這條路。兩人一身大汗的爬到了坡頂上。望向山背麵的下坡路一目了然,基本上也是可以通拖拉機的。路麵都是堅硬的沙石紅土。獨孤蘭心想,這麽好的路基,建設水泥公路應該省了不少的事。這時獨孤蘭卻發現沿著路邊的水溝裏,流水潺潺。伸手捧起溝裏的水,清涼爽快。順著來水的方向望去,泉水就在不遠處的天然石縫中流出。雖然近來已連續幹旱了二周,但泉水還是不減。

  下坡的路走起來省力不少。獨孤蘭兩人走得很快,不久竟然走到了鄭厝村。獨孤蘭正想招呼柯建華往回走時,卻聽到建華向村口一老者打招呼道,姑丈,老人家這大熱天的,也不待在家,還出來幹活。難道哥哥姐姐們和侄子們都不理你了?那老人抬頭看到建華,麵露笑容道,是阿華來了,快請屋裏坐。同指著獨孤蘭問,這位是誰。聽了建華的介紹,老人家更是熱情。兩人進了建華姑丈家。寒宣遞煙和品茶這三步曲是少不了的。隻有這三步曲的開場,才有好戲在後頭。獨孤蘭聽完建華與他姑丈的談話,好像聽出來,眼前這位老人就是鄭厝村德高望重的老人組組長。為了確認一下,獨孤蘭還是不禮貌的插嘴問。當得到確認後,心裏別提有多高興,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陰。看來那麽難的人際關係,有時就是這麽簡單的搭上線。當建華與他姑丈聊完家族內的事後,獨孤蘭抓緊時間,與老人聊起來。

  獨孤蘭問起這路的曆史,老人道,以前山裏八個村都是走這路出山的,當時路上拉貨的、行人的、商販的絡繹不絕。這路廢棄的原因,主要是前麵集市的人對山裏人太凶,經常欺負勒索。山裏人對這個集市沒了信心,結合解放後修公路,山裏八個村的人一合計,決定另修一條路,就是出東北麵繞到鎮裏的集市去。其實這一繞,到集市要遠好多裏地。獨孤蘭抓住這一話題道,若現在重新把到林樟村的路修起來,這山裏的人喜歡不?老人道,那敢情好,有這等好事,高興還來不及。看來這位書記真是大好人,記著我們山裏人。一來就要修路,真是難得的好官。這話說得獨孤蘭麵紅耳赤,挻不好意思的。趕緊對老人道,老人家你搞錯了,我不是什麽官。隻是來做幫扶工作的,這書記是小得沒品的那種。對把這條路修起來,是有強烈的希望的。不過,要把這路修起來,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還要請你老人家出麵,說服一個人,隻要這個人答應了,問題就解決了。老人聽到獨孤蘭這麽說,疑惑的看著他,嘴巴張得大大的。獨孤蘭接著說明了其中的原由。

  現在縣裏主管GL局的鄭副縣長,就是村裏的人,隻要他開口,GL局會給個順水人情的,因為這本來就是應該完成的工程。隻要老人家以家鄉建設為名,以方便山裏八個村的人民為需要。鄭副縣長會開這個口的。老人聽完後,陷入沉思,他慢慢的吸著煙,不時的把煙灰打到一個破碗裏。熱烈的空氣突然凝固了,靜得讓人發冷。隻有建華洗茶杯時發出的叮當聲,在提醒趕緊思索,思索下一步的話該怎麽說好。獨孤蘭雖然見多識廣,不免也擔心起來。後悔這麽大的事,不應該就這個時點提出來。為了讓老人打消顧慮,趕緊補充道,前時我已找過GL局長商議過了,就差再加把力。還有就是我會聯係你村的第一書記,一起跑這事。道路的設計與預算等工作我們幹,你老人家就隻促成鄭副縣長開口。這話下來,老人終於點頭同意了。這讓獨孤蘭心裏的一塊石頭落地。大家在熱烈的品茶中,說起閑話。話題被獨孤蘭有意引到芹山上的金山寺。老人喝下一杯茶,長長的故事從胡子裏流了出來。

  這金山寺原名就是芹山寺,因為要叫得好聽些和諧音的問題,改成現在這個名字。寺的曆史就不記得何時建的,隻記得自已還很小的時候就有這寺。後來寺廟廢了,房子改成了農場用房。再後來又複活了。來了不少的人,把這寺一天天修複,還很大規模的擴建,現在可說是高樓林立。我們村基本上都不去這寺上香的。這話讓獨孤蘭特別奇怪,一個大規模的寺,鄰近的人們不信仰它。老人接著說出了其中的原因。這寺開始的主持不錯,有公心有愛心,發動了周圍以至外地好多的善男信女到來支援。很快就把寺修複,可是那主持不久因年事高而去世。接手這寺的主持就搞笑了。是個三十來歲的男人,他除了在縣城裏購四套房子,養了三個女人外,時常在另一套房子裏亂搞女人,把四裏八鄉的好多去上香的糊塗女人騙去“通神”。後來還把寺裏的存款賭光。這些臭事被發現後,這人被寺裏僧眾清算驅趕。這寺很長時間隻有僧人卻沒有主持,香火隻能是外地來的香客。獨孤蘭聽到這裏,才明白送和尚上山時,看到的寺雖然很大,但是顯得冷冷清清的問題。同時也感歎,任何領導若是隻靠道德自律而沒有監督的,都是難以永遠保持其優良品質的。對於另一個係統的“幹部”來說,還要認真進行甄別。

  辭別老人,獨孤蘭與建華向鄭厝村村委會辦公樓走去。遠遠望到一座特別漂亮的三層小洋樓,那就是鄭家村的村政辦公樓。獨孤蘭不禁感歎,這大山裏的鄉村竟然能建成這麽漂亮的辦公樓。建華一邊小聲提醒道,要不是有的人隻要錢而不幹活,我們村也能建成這樣的辦公樓。這是前幾年上麵撥款給建的,哎,當時給錢也不去拿。可惜失掉了這麽好的機會。

  在村辦公樓裏,獨孤蘭見到了派駐這裏的第一書記胡闖。獨孤蘭雖然與他互不認識,但共同的戰線讓他們一見如故。相互學習怎麽開展工作的經驗。談話在輕鬆中進行著。獨孤蘭看談得差不多了,話題一轉,把主題又拉到了修路上來。胡闖歎氣道,都說要發財,先修路。可這出村的道路那麽長,村子又那長窮,這任務怎麽能夠完成得了。就是把我自己賣了也湊不起這個錢。獨孤蘭聽後哈哈一笑道,胡書記就不要賣了,估計你掛上去也沒人要你這樣的老男人。我看還是想別的辦法吧,到時候不賣第一書記也修好了路,那才顯示出你的真本事。胡闖苦著臉說道,獨孤書記說得輕鬆,能有這麽好的辦法你教授一下,到時候我請客。獨孤蘭正式對胡闖道,上麵我已走動過了,也打聽清楚了,雖然現在早已過了村村通公路的時期,但還是有一定的政策性資金可投入的。下麵的事也打聽過,我們的扶貧資金可以拿出一部分投入到這方麵,隻是數量不多。村如果能出一點是最好的,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進山的路改修向山前麵的林樟村,可少四公裏多,你村隻要負責七公裏左右,就到了林樟村的範圍。進入林樟村到鎮道那五公裏路麵就是我的事了。我初步估算過,你村這一段路麵需資金約350萬元。如果縣裏公路部門能出八成,你再從扶貧資金裏抽出70萬元,這缺額的二成不就補齊了?胡闖一聽,來了興趣道,敢情好,就看獨孤書記找上麵解決這二百多萬的問題啦。獨孤蘭道,有請胡書記你緊密配合村裏老人組的組長,就是建華兄弟的姑丈。作好村改道工作和找重要人物這兩項工作。需要我配合就告訴一聲。

  告別胡闖第一書記,獨孤蘭與建華匆匆趕回林樟村。因為獨孤蘭記起一件事,必需馬上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