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
作者:一尺秋      更新:2020-07-15 06:16      字數:3446
  無涯書院乃是天下文道之首,無涯先生自創立文道兩萬年以來,使得文道在修真界大興,下轄的凡人國度逾百,庇護凡人百姓不受戰爭和妖邪的侵害者以萬萬計。

  從某種程度而言,天下文道出無涯,這絕不是自吹自擂的,然而如今一個區區的南國書院敢這般耍心眼,惡心無涯書院這一方文道聖地,實在是登不得大雅之堂。

  “無禮小兒,我無涯書院乃是天下文道發源的聖地,豈容他人輕辱。”重筆院的莫如聞和莫如是兩位夫子當即大怒,拍案而起怒叱道,同時一股絕強的氣勢爆發出來,直逼這不知深淺的小女子。

  子芩被兩尊夫子的威壓臨身,悶哼一聲臉色煞白,身體搖搖欲墜眼看就要從銅鍾上跌落下來。

  沐長卿老神在在的摸著胡子,仿佛沒有看見重筆院的兩位夫子在以大欺小一般。

  南國書院仗著幾萬年前的一點淵源,這些年一直不講無涯書院放在眼中,若非是念著祖師爺的一點情誼,沐長卿早就親自往南國書院走上一遭了。

  看到這一幕,顧邈頓時急了,眼前這如花似玉的小姑娘豈能被這群老幫菜給蹂躪了,若是這樣誰來幫他摘掉這所謂的聖師的名頭。

  “來者是客,咱們無涯書院的待客之道向來都是以理服人。”

  顧邈眼看這子芩就快撐不住了,連忙開口解圍道。

  顧邈這話說出,兩名重筆院的夫子連忙對視一眼,紛紛收回氣勢,對顧邈行了個禮再坐下。

  子芩感受到壓迫感褪去,這才深吸一口氣,將目光轉向顧邈道:“閣下就是那位號稱文道聖師的無涯書院小師叔祖,那晚輩敢問小師叔祖有何經典傳於人間,與百姓有何功德,與文道有何貢獻足以封禪聖師之號。”

  這個叫子芩的女子不可謂不狠,這誅心三連問氣得眾夫子吹胡子瞪眼,不過顧邈心裏可樂開了花,不怕你狠就怕你慫啊,那位創立南國書院的先輩不愧是敢和無涯先生甩臉的奇女子,培養出的女學生也是如此大膽敢和整個無涯書院叫板。

  不過這個子芩似乎非常了解無涯書院,開口全中無涯書院的軟肋,再加上她是小輩的身份,逼得無涯書院不能對她以大欺小,實在是精心策劃的陽謀。

  不過越是這樣顧邈就越喜歡,這一次顧邈絕不會再錯過機會,待會無論這女子怎麽說,他都要順著這子芩的話說下去,這樣一來必然能摘掉自己頭上所謂聖師的帽子,而無涯書院和丹陽子的怒火卻都由南國書院承擔,這簡直是送上門來的一石二鳥之計。

  一旁的大夫子魏玄卻是冷哼一聲怒懟道:“小師叔祖有永字八法傳世,更胸懷經論天下的大道理能引得天地共鳴,聖言四句更是對天地蒼生都發下了宏願,如今更是當著諸多大能的麵作出這浩然正氣歌,此等人物為何當不得聖師。”

  “況且天下文道出無涯,我無涯書院為天下文道魁首,能令無涯書院內外折服之人,如何當不得聖師,若有不服可站出來與小師叔祖論道,我無涯書院以理服人絕不以武力壓人,但倘若有人無理取鬧,我無涯書院也不是泥捏的。”

  魏玄這番話不可謂不周到,先是闡述了顧邈的才華和發下宏願的上等品德,最後又表明了無涯書院的地位和態度,雖是以理服人,卻又以勢壓人。

  子芩卻是避重就輕,再度持禮開口道:“小女子並沒有否定無涯書院小師叔祖才華能力的意思,更沒有輕視無涯書院文道聖地地位意思,隻不過小女子覺得自古先賢哪一位不是大功德者,哪一位不是品德高潔者為天下百姓所敬仰,現如今無涯書院擅自封禪一位天下都識不得的聖師,這恐怕......”

  這句話不可謂不狠,顧邈的才華與經義確實是無涯書院的人都能親身感受,但是天下人不知道,子芩就是抓住了這點不依不饒,讓無涯書院確實無言辯駁。

  顧邈看到這一幕,心中頓時笑開了花,不過他卻沒有著急應和這女子的話,此刻還不到時機,必須等無涯書院的人辯無可辯為止。

  “百姓心中並無文道聖人,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才是百姓心中的聖人,我文道創立的目的是要在紅塵萬丈中教化眾生存天理滅人欲,而並非於人心中立聖賢,如今有天地承認的大才大德在眼前,卻告訴我要拘泥虛名,這是哪位先賢的道理。”

  沐長卿沉默片刻,這才開口,巧妙的化解了子芩的話鋒,並將天下人識得歸咎為虛名,反將對方一軍,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

  子芩心中一凜,不由暗道無涯書院不愧文道聖地,若比巧舌如簧十個她也拍馬難及這些活了上千年的老怪物,不過一計不成她又心生一計。

  “沐山長乃人間大賢可以看破虛名小女子佩服,但小女子看無涯書院中也並不是人人齊心吧,至少這些即將被逐出書院的肄業學子們,難道就沒什麽話想要問一問你們的這位聖師嗎?”

  子芩話鋒一轉,這話一出顧邈頓時覺得後背一涼,不由得暗道這女子惡毒,居然用了挑撥離間之計,抓住了無涯書院多年來十年養不出文氣就要肄業的規定來攻擊整個無涯書院,順帶還捎上了顧邈。

  這要是處理不好,影響的將是整個無涯書院的聲望,甚至很可能影響其餘學子的道心。

  果不其然,此言一出原本同仇敵愾的無涯書院眾多學子也出現了議論之聲。

  這其中最為不安的就是今次即將肄業的上萬學子,這些人在無涯書院苦讀十年,卻都沒有韻養出文氣,顧邈繼承了顧還真的記憶,對這種羞愧的感覺記憶猶新。

  這是一種讀書人被折了傲骨的羞愧,身為讀書人誰沒幾分傲氣,而要被自己的宗門逐出,讀書人的顏麵頃刻間便會掃地,而等待著他們的還有更多的難處,那就是如何回去和親朋好友交待。

  麵對著這樣一群內心羞愧脆弱的肄業學子,顧邈絕不會為了摘到自己聖師的帽子就使得他們內心的傷痕雪上加霜。

  “誰說他們是被我無涯書院逐出山門的?”

  顧邈此刻開口,向前一步冷視子芩道。

  此言一出,無涯書院上萬即將肄業的學子們紛紛豁然抬頭,眼神中迸射出希望之光,直勾勾的盯著顧邈。

  子芩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哂笑道:“難不成你們無涯書院每年的肄業大典都是開來當茶話會的不成?”

  顧邈對子芩的嘲諷置若罔聞,而是轉頭看向眾多即將肄業的學子道:“我與諸位十年前一同入學,憶往昔崢嶸歲月,當年的諸生何等意氣風發,各自懷揣著理想抱負,一片丹心天地可鑒,怎麽在無涯書院讀了十年的書,反而將當初的理想抱負全都拋諸腦後,變成了功利心隻想要養出文氣?”

  “張榮張子由,我記得當年你入學,說家中遭了妖,禍害了好些鄉親的性命,你想學好本事護家鄉平安,如今你學成歸去一身本領,正是施展當年抱負的時候,緣何垂頭喪氣?”

  顧邈出言點出一個人來,後者渾身一震,向前一步拜倒在地,高聲哽咽道:“聖師在上,弟子......慚愧。”

  “黃闞黃天佑,你說你老家連年幹旱,想學了呼風喚雨的本事,回家造福鄉裏,使得百姓能享受風調雨順,人人都能吃飽,莫非忘記了?”

  “方元方有德,你生而水木雙靈根,雖未能養出文氣,但你曾言自己不喜看生死離別,顧立誌做一個能懸壺濟世的大醫者,弟子峰藏醫書三千餘冊,這十年你格了多少本?”

  ........

  ........

  顧邈一連點出了七八個名字,所言無不戳中人心,十年寒窗苦讀卻丟了本心,如今被人再提起,卻似乎不是當年那番滋味。

  顧邈看著這地上跪倒哽咽的幾人,突然激憤道:“一日是無涯人,終身是無涯人,如今你們學成歸去造福鄉裏,需要知道無涯書院最珍貴的不是覺醒文氣才能修行的文道神通,而是先賢百聖留下來的做人道理,隻要心中懷揣著先賢的道理,無論手持何種力量,腳下路通往何方,爾等始終是我無涯書院的驕傲,是我文道昌盛的希望。”

  顧邈的這一番慷慨激昂的巧辯,把六大聖地的來使都虎得一愣一愣的。

  而無涯書院那些即將肄業的學子們,更是激動得淚流滿麵,原來他們不是被逐出師門的廢物,他們是承載著聖人道理經典,匡扶世道的文道希望。

  這番話給這些即將肄業的學子內心帶來的轉變無疑是巨大的,此刻他們可以驕傲的回去告訴他們的長輩,他們是學成歸來,他們有能力造福鄉裏。

  沐長卿和幾個夫子交換了一下眼神,紛紛從其中發現了些許竊喜和欣慰。

  聖師不愧為聖師,境界就是與常人不同,肄業大典原本的含義是驅逐那些沒有文道天賦的人,將書院中的修行資源留待有用之人。

  這本身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但是在顧邈的口中,卻成為了無涯書院用心良苦之舉,並且給出的理由非常能說服人,也給無涯書院的形象上再添光輝一筆。

  顧邈心中暗自歎息,暗道自己是個白蓮花,開解了他人卻難為了自己,看著祭台下方無數重新煥發生機與朝氣的學子們,顧邈隻能好事做到底繼續開口道。

  “從今日起,肄業大典更名為滿師禮,意為學成聖人道理得以滿師,但我希望在紅塵萬丈之中,各位能謹守本心不要忘了聖人學以致用的教誨,贈諸君一句話,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