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4      字數:5569
  蘇偉睡到了日上三竿,才勉勉強強地爬起來。

  小英子端著臉盤走到床前,一邊遞毛巾一邊道,“王爺派傅鼐大人去西來順了,現在肯定都談好了,師父今天哪兒都不用去,乖乖呆在東小院就行了。”

  “不用你提醒,我本來也哪都不想去!”蘇偉把毛巾扔回盆子裏,大字型往床上一躺,“去把早飯端來,再端一盤臭豆腐乳,我就在床上吃了。誰讓他折騰我來著,今晚上熏死他!”

  小英子聞言翻了個白眼,對自家師父越來越弱智的報複方法不予置評。

  “蘇公公,蘇公公,”張起麟匆匆而入,看著床上的蘇偉氣急敗壞地道,“你怎麽還躺著啊?福晉派人過來了,指名讓你過去。”

  “啊?”蘇偉一個翻身坐起來,“有沒有說是什麽事兒啊?”

  “沒有,”張起麟撓了撓額頭,“王爺剛往內閣去了,一時半會回不來,要不然派庫魁去通知一聲?”

  “不用,不用,”蘇偉挪到床邊穿靴子,“福晉總不能無緣無故地把我怎麽地了吧?我且去看看,說不定真有什麽事兒呢。”

  “師父,我跟你一起去吧,”小英子幫蘇偉拿過外袍,“到時我在外麵等著,萬一——”

  “行啦,行啦,”蘇偉揮揮手,穿好袍子往外走,“我是去福晉院裏,又不是去什麽龍潭虎穴,你們都給我消停點兒。”

  福晉院內

  蘇偉邁進屋門,衝坐在正堂上的福晉行禮道,“奴才蘇培盛給王妃請安。”

  “起來吧,”福晉手裏握著枚玉如意,神色平和,“我病了這幾日,突然想起來王爺去年重病時,蘇公公莊子王府的兩頭忙活,立了不小的功勞。可王爺那兒,似乎沒見什麽獎賞。”

  蘇偉略一征愣,連忙俯身道,“那都是奴才該做的,不敢求什麽獎賞。”

  “那怎麽行呢,”福晉莞爾一笑,“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蘇公公既然有功,就該賞,來人啊!”

  “奴婢在,”詩瑤從內室端了一個托盤出來,放到蘇偉身前,“這是王妃特地賞賜給蘇公公的,咱們看了都眼饞呢,蘇公公快謝恩吧。”

  蘇偉也算鍛煉出一些眼力見來,從紅布上的印子一描就知道大概有五十兩銀子,福晉一貫不是大手大腳的人,如此賞賜也是極少見的了。

  “奴才謝王妃賞賜,”蘇偉打了千兒後,接過托盤。

  福晉微微笑了笑,一手捏著帕子掩了掩唇角,“我聽前頭的奴才說,蘇公公最近常出門辦事,那王爺身邊慣常都是誰伺候著?”

  “貼身的多是張保、張起麟、小英子、庫魁幾個,”蘇偉低下頭恭恭敬敬地答道。

  福晉略滿意地點了點頭,轉而又道,“近來天氣熱了些,王爺胃口可好?廚房送去的飯菜,可都滿意?”

  “王爺在吃食上並不挑剔,”蘇偉有點奇怪地答道,“隻要食材新鮮應季,王爺都愛嚐嚐,胃口倒是一直很好。”

  “那就好,”福晉有些尷尬地笑了笑,“我這倒是進了兩個點心師傅,王爺平時幾點用夜宵?點心喜歡吃鹹的,還是甜的?”

  蘇偉眨了眨眼睛,這才有些明白過來,“回王妃的話,王爺吃點心並不定時,處理完事物多會用一些,書房、臥房裏的點心都是一直備著的。口味的話,王爺喜歡奶香足一些的,鹹的基本不沾,甜的不能太甜。”

  “原來是這樣……”福晉彎了彎唇角,腦中的理智怎麽也壓抑不住心頭湧上的酸澀,沉默了片刻開口道,“今天就到這裏,你先下去吧。”

  “是,奴才告退,”蘇偉端了自己的賞銀,退出小院。

  屋內的福晉長長地歎了口氣,一旁的詩瑤還想張口勸些什麽,可話在嘴邊溜了幾圈,終究咽了回去。

  傍晚,東小院

  四阿哥聽蘇偉說了白天的事兒,眉心輕蹙。

  蘇偉盤在榻子上,翻著賬本道,“福晉多也是為著孩子,你便多多少少地應著,就當是給別人看也好。”

  四阿哥橫了蘇偉一眼,靠在軟墊上,“爺又不是沒應過,當初爺也想就算做不成夫妻,好歹能做家人,可是結果呢?”

  “這事兒一個巴掌拍不響,”蘇偉扁了扁嘴,“反正我不要做夾心餅……”

  四阿哥一聲輕笑,往蘇偉身邊挪了挪道,“爺倒是不知道,你對爺的日常習慣了解的那麽清楚,再跟爺說一遍,爺喜歡吃什麽樣的點心?”

  蘇偉翹著眉梢瞥了四阿哥一眼,“我才沒關注你喜歡吃什麽樣的點心呢,我說的是我平時喜歡吃什麽樣的點心。反正,你跟我差不了多少,我給你拿什麽你都能吃……”

  屋內一時沉默,片刻後,響起了蘇大公公的尖叫聲。

  門外廊下,小英子緩緩地吐出口氣,一手拄著下巴,懶洋洋地看著滿天繁星。這樣安靜平和的日子,要是能一直過下去就好了……

  第291章 天下大同

  康熙四十六年

  二月末,鑾駕進了江南。

  江寧織造曹寅與蘇州織造李煦奉旨接駕,康熙爺一如往前,帶著隨駕諸人,住進了江寧織造府。

  傍晚,太子院中,侍衛得麟避開眾人眼線,進到內廳。

  “外麵怎麽樣了?”太子伏在案上,抄著一卷華嚴經。

  得麟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的安排沒有白費,民間又漸起朱三太子之言,尤其在江南一地,複明之聲日甚。”

  太子點了點頭,將抄好的一頁經書遞給書桌旁伺候的小初子,“皇阿瑪這幾日就要往明孝陵祭拜明太祖,這次的祭祀準備的尤其盛大,可見百姓中的流言已經頗讓皇阿瑪忌諱。不過,此事切忌過猶不及,你要派人多盯著些,別讓那些亂臣賊子借此起事。”

  “屬下明白,”得麟俯身。

  太子接過小初子遞來的布巾擦了擦手,將桌上的一封折子遞給得麟,“讓兵部派人遞上去,大理寺按下了景熙的彈劾,老四那兒咱們也不能沒個交代。”

  “是,”得麟接過奏折,又低下頭道,“京中傳來消息,托合齊、齊世武幾位大人倒很安分,但也常派人往江南而來,不知是打聽南巡的消息,還是另有所圖。”

  太子端起桌上的茶,冷冷一哼,“這些人的膽子是當真縮不回去了。你今晚就派人解決掉衛敏,把屍體給托合齊送去,讓他們知道知道對本殿陽奉陰違的下場!”

  “屬下遵命,”得麟俯身行禮,領命而退。

  二月二十七,京城

  尹勝容跟著掌櫃杜宏進了吉盛堂後院,蘇偉正扒拉著算盤珠子與慕辭對賬。

  “蘇財東,”尹勝容淺笑著走進院內,“這幾天還有些涼,怎麽好坐在外頭算賬,當心受寒。”

  “是尹公子啊,”蘇偉抬起頭,“我沒覺得冷,坐在屋裏悶得慌。尹公子今日怎麽有空過來了?餘掌櫃府上都安頓完了?”

  尹勝容彎了彎唇角,坐在了石桌一側,隻對慕辭點了點頭,又轉身衝蘇偉道,“蘇財東太客氣了,咱們以後都是自己人了,這麽公子、財東的叫多見外?不如,小弟稱您一聲蘇大哥,您就叫小弟勝容好了。”

  “額,”蘇偉有點感慨自己大哥的輩分,又想起了他的大哥王相卿,恍惚了一會兒點點頭道,“也好……對了,這位是慕辭,吉盛堂的賬房先生。”

  尹勝容轉頭衝慕辭一笑,“慕先生好,一早聽說慕先生彈得一手好箏,不知哪日可與勝容切磋一二呢?”

  “尹公子謬讚了,”慕辭微一低頭,神色清淡,“慕辭彈箏隻是聊以慰藉,不敢與人切磋……”

  尹勝容狀似無趣地撇了撇嘴,又轉頭衝蘇偉道,“蘇大哥今日可有空?我們餘掌櫃的府上都安頓完了,想請蘇大哥過去吃一頓遷徙宴呢。到時候,就算慕公子不肯賞光,勝容的琴也多多少少能添些趣味兒。”

  “這個……”蘇偉困窘地撓了撓後腦勺,眼前閃過他家四爺近來頻頻吃醋發飆的畫麵,後脖頸頓時一涼。

  慕辭看了看蘇偉,又看了看尹勝容,輕揚眉梢道,“財東,這幾日往蒙古的商隊就要發了,吳老板送來的綢緞都還沒有清點呢。哪些留在京城,哪些發往大漠,恐怕都得蘇財東做主才是啊。”

  “對對對,”蘇偉一拍巴掌,“我這幾天走不開,餘掌櫃那兒我會備上厚禮送過去的,再說,隆盛商號與吉盛堂內在的關係還是不要讓太多人注意到為好。”

  “好吧,”尹勝容抿了抿唇,若有若無地瞥了慕辭一眼,“雖說過幾日,餘掌櫃就要南下為貴主跟蘇財東效勞去了,但勝容暫時是要留在京城的。我看中了城西的一間鋪子,準備開間琴行。到時,蘇大哥可一定要來給我捧場哦。”

  “額,好……”蘇大財東又摸了摸發涼的脖頸,僵硬地點了點頭。

  傍晚,雍親王府

  蘇偉晃蕩進東小院時,四阿哥正窩在書房的軟榻上看書,一旁的炕桌上擺了兩碟奶皮酥餅,一碗還冒著熱氣的銀耳蛋羹。

  “這又是福晉送來的?”蘇偉蹬了靴子,爬到四阿哥身邊,“你怎麽不吃呢?我看那酥餅都煎得金黃了,肯定外酥裏脆的。”

  “你想吃你吃吧,”四阿哥掀眉斜了蘇偉一眼,“這幾天爺一聞到奶味兒就想吐。”

  “嘿嘿……”蘇偉傻笑兩聲,撿起一塊酥餅就著蛋羹吃了起來,“餘嘉和吳雪鬆的親眷都安頓好了,這兩人打算不日就南下,主子要不要他們在江南額外注意些什麽?”

  “江南的情況太過複雜,爺暫時不想過多接觸,”四阿哥放下書冊,看著蘇偉咬著酥餅,把兩頰塞得鼓鼓的,“最近京城內外又傳起了朱三太子的謠言,一些埋伏在皇城附近的前明餘孽開始借機蠱惑人心。爺總覺得這事出的蹊蹺,皇阿瑪一向最重視籠絡漢心,自三十八年太湖金和尚一案後,這些年天下清平,怎地無緣無故地又傳出前明的流言來?”

  蘇偉眨巴眨巴眼睛,咽下一口酥餅道,“我從前一直以為朱三太子是一個人,後來才知道所謂朱三太子指的是崇禎皇帝自縊後,流落民間的三個皇子。難道,現在那三個皇子還沒抓到嗎?為什麽一直有人出來冒充?”

  四阿哥抿了抿唇,沉默了片刻,吐出口氣道,“這些事兒你隻自己心下有數就好,千萬不要在外麵說。其實,當初崇禎皇帝遺留下的三個兒子,如今已經隻剩了一個。民間之所以還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是因為那兩位皇子被抓住後,都是以假冒的名義處決的,所有知道真相的人,一個活口都沒有留下。”

  蘇偉咽了口唾沫,默默地打了個寒戰,“改朝換代的事兒也不是第一次,既然要處置前朝的人,又何必偷偷摸摸的呢?把消息公告天下,不也省的再有人打著旗號鬧事嗎?”

  “改朝換代是曆來就有,”四阿哥往後靠了靠,“但滿漢之別卻是第一次如此突兀。當初元世祖忽必烈率著蒙古鐵騎橫掃天下,甚至一路打到了西海之濱,開拓疆土比秦皇漢武更甚。可是到了最後,還是敵不過朱元璋的一句驅逐胡虜、複我中華。從大清入關以來,滿蒙八旗的心中就一直懼怕什麽時候民間再出一個朱元璋,再被趕回山海關外的蒼茫草原去。所以,無論是先皇,還是我皇阿瑪都尤為注重拉攏民心,削弱滿漢之別,不再走元朝的老路。如此,怎樣處置明朝皇子就是一大關鍵,若是公開論處,肯定會引起民憤。可若置之不理,民間反清之聲就再難消弭幹淨。”

  蘇偉抿了抿唇,低下頭攪了攪碗裏的蛋羹,“其實,我覺得,滿族也好,漢族也好,蒙古族也好,都是中國人。隻要老百姓過得上好日子,沒必要爭什麽長短……”

  四阿哥慢慢彎起嘴角,輕聲一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是胤禛之願,蘇偉之心也……”

  轉眼間,三月初,京城漸有春色。

  八爺府,瑞珠扶著毛氏在花園裏慢慢走著,毛氏眼看就要臨產,走起路來愈發費力。

  “福晉也真是的,非要您沒事兒出來走這一趟,”瑞珠踢走路上的石子道,“怕您生產時沒有力氣,怎麽不怕您懷胎時遭罪啊?”

  “行啦,”毛氏瞪了瑞珠一眼,“我整日在屋子裏躺著也悶得慌,出來走走怕什麽的。以後不許再編排福晉,若讓旁人聽了去,我可保不住你——”

  “喲,姐姐怎麽挺著個大肚子在院子裏教訓起奴婢來啦?”嘉怡帶著繡香穿過拱花門而來,“我當初的院子,姐姐住的不舒服嗎?我記得那院子裏還有個涼棚來著。”

  毛氏一手扶著肚子冷笑一聲,“妹妹還真是好記性啊,一個院子都記得那麽清楚?無怪乎是烏喇那拉氏出來的千金小姐呢。”

  “多謝姐姐誇讚,”嘉怡並未靠近毛氏,隻遠遠地站在山石後頭,“嘉怡天分普通,就隻有記憶好些。什麽人對我做過什麽事兒,嘉怡都會事無巨細地一一記下,待能回報之日,一樣都不會差的。

  毛氏吸了口氣,腹部突然傳來一陣抽痛,額頭上漸漸滲出些冷汗,一手扶住瑞珠的手臂道,“我沒工夫陪格格說些閑話了,格格好好逛園子吧。瑞珠,咱們走。”

  “誒,姐姐就這麽走了?”嘉怡上前一步,“妹妹還想跟姐姐一起去看看張氏呢,畢竟你們都身懷六甲,彼此多相處些,說不定還能分些福分。”

  “不勞妹妹操心,”毛氏頭也沒回地向前走去,“誰的福分誰自己兜著,用不著別人來管。”

  “是啊,”嘉怡看著毛氏有些踉蹌的身影,揚起聲音道,“誰的福分誰兜著,這要是個沒福分的,再分也是分不來的。”

  正院,八福晉屋裏。

  金環給八福晉輕敲著小腿,看八福晉越加瘦削的臉龐道,“主子不要太操心了,鎮國公的折子遞上去,就如同泥牛入海,根本沒個音信。就算出事,也出不到咱們家來啊。”

  “唉,”八福晉輕歎了口氣,“你可知鎮國公參的都是誰?再說,憑著貝勒爺的性情,既然讓景熙舅舅上折了,這件事就必然不會簡單罷了。這要捅了天的變故,還在後頭呢——”

  “福晉,”守門的丫頭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後院過來稟報,毛氏要生產了!”

  “什麽?”福晉猛地坐起,“人抬進產房了嗎?接生嬤嬤呢?”

  “主子放心,”金環連忙伺候著福晉更衣,“產房和接生嬤嬤都是一早備下的,連茶房都一天燒三遍開水,毛氏又是足月足時的生產,肯定不會有事的。”

  福晉披上鬥篷站起了身,出門前先走到佛龕前上了柱香,“請菩薩保佑,讓信徒此番能夠心想事成。”

  毛氏的院裏一下子沸騰起來,嬤嬤丫頭們來來回回地進進出出,八福晉將庫裏年頭最久的人參都拿了出來,隻為毛氏能順順當當地生下孩子。

  “福晉還真是下了大工夫啊,”嘉怡陪著張氏慢慢往毛氏的院子走去,“左了也用不上咱們,咱們隻去丁個卯就是了,姐姐一會兒可離遠點兒,別讓血腥氣衝撞了。”

  張氏撫了撫微微凸起的小腹,抿著嘴角道,“妹妹放心吧,我知道這個孩子的分量。隻是不知,毛氏這一胎——”

  “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嘉怡接過張氏的話,“無論怎樣,咱們都是盡心了的,等有了結果時,總不至於後悔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