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節
作者:千秋尺      更新:2020-07-11 14:51      字數:4288
  婧怡還沒有等來沈青雲,卻有一個意料之外的客人造訪。

  “侄兒給四嬸嬸請安。”沈則嵐揖手為禮,舉止有度、神情謙恭。

  雖然年紀尚輕,卻已有了親王的氣派。

  婧怡坐在上首,表情很溫和:“王爺不必多禮。”

  沈則嵐直起身子,微笑道:“不敢當嬸嬸這樣稱呼,咱們是一家人,您往後叫侄兒少謙就是了。”

  少謙是沈則嵐的表字。

  婧怡和袁氏不是一條道上的人,又牽扯著爵位之爭,向來是敵非友,婧怡對沈則嵐的了解相對也就很少。

  從前隻覺得他文弱秀氣、沉默寡言,府中雖有傳言說他極其早慧,也隻是在讀書一條上。

  今日見他,卻不僅落落大方,竟也十分健談。

  隻聽他同婧怡寒暄:“嬸嬸一向都好?”注意到她手上紗布,露出滿臉關切,“這是受了什麽傷,要不要緊?”

  說句實在話,婧怡自己正年輕,下頭並設什麽子侄輩,今兒還是頭一遭感受到晚輩如此殷切的“關懷”。

  因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一點小傷,沒什麽大礙。”

  沈則嵐卻一臉的鄭重其事:“嬸嬸還是要保重身子,”頓了頓,語帶誠懇,“也請您準許侄兒每日來向您請安。”

  婧怡很驚訝:“武英王府同這裏隔著小半座城,來回一趟要個把時辰,哪裏經得起日日這樣折騰,你有這個心也就是了。”

  沈則嵐探過半個身子,微笑道:“從前雖然不常與嬸嬸說話,卻總覺得您溫柔可親,總想和您多多親近。咱們如今雖然住得遠,侄兒心裏看您卻像是母親一樣,隻盼著能日日在您麵前盡孝,還請嬸嬸不要拒絕才好。”

  這話說得就有些意思了……沈則嵐又不是無父無母的孤兒,袁氏才是他正兒八經的母親,更何況婧怡隻比他大了兩歲而已。

  放著親生母親不孝敬,卻巴巴兒要來給個大不了幾歲的小嬸嬸盡孝。

  這個沈則嵐不簡單。

  沈穆是先帝的大舅子,又是朝廷的肱骨之臣,領著沈家軍的虎符,是武官中的頭一把交椅,武英王的爵位不過是錦上添花,真正叫人忌憚是他滔天的權勢。

  可到了沈則嵐手裏,情況就大大不同了,一則他不過是崇德帝的姑表侄兒,二則尚未入朝為官,唯一還留在身邊的三叔沈青羽還是個白身。

  說到底,武英王府如今隻剩一個空架子,早已不複當年輝煌。

  而年紀輕輕就承襲爵位的沈則嵐卻似乎並不甘就此落沒……同四叔沈青雲修複關係是關鍵的一步。

  而他聰明就聰明在沒有直接去找沈青雲,卻來走了婧怡的路子。

  不過婧怡並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兒不嫌母醜,不論袁氏如何惡毒殘忍,其目的都是助兒子上位。

  而且,婧怡聽說袁氏親自教養沈則嵐長大,對兒子一向嗬護備至,已然是溺愛得過分了。

  袁氏此人或許並非好妻子、並非好人,但稱一句好母親應當並不為過。

  想到此處,她收起麵上笑容,淡淡道:“我這裏一切都好,不用你日日過來,你還是多在你母親麵前盡孝罷。”

  沈則嵐的笑容凝住了。

  半晌,他緩緩站起身來:“嬸嬸,侄兒今日來,其實就是想告訴您一件事,”頓了頓,表情變得沉重肅穆,“自父親去後,母親受到了極大打擊,前兩日已決定去家廟修行,青燈古佛一生以為父親超度。”

  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

  婧怡秀眉漸漸蹙起,並未立刻接口,過了良久方道:“逝者已矣,她大可不必如此,你應當多加規勸才是。”

  沈則嵐點頭應是,過了片刻卻又忽然抬起頭,低聲道:“父親去世那日,我就在家中。”

  婧怡一驚,這是什麽意思?

  沈青宏是中毒身亡,而那日沈則嵐就在家中。

  已經成為武英王府太夫人的袁氏忽然要去家廟修行。

  沈則嵐說“青燈古佛一生以為父親超度”。

  到底是袁氏想要出家,還是沈則嵐想要她出家?

  婧怡盯著眼前這位麵容尚且稚嫩的清秀少年,一時沒了言語。

  沈則嵐忽然雙膝彎曲,跪到了地上:“四嬸嬸,少謙願給您當兒子,承歡膝下,求您成全!”

  ……

  沈則嵐一到武英王府就徑直回了自己院子。

  袁氏正坐在他屋中的臨窗大炕上,看見兒子進來,露出一絲微微的笑意:“你回來了。”

  沈則嵐看了母親一眼,袁氏衣著素淨,頭發整整齊齊綰成一個圓髻,並未戴任何釵環,麵上脂粉未施,一眼之下隻覺鬢角銀絲暗生、眼皮暗黃鬆弛,老態已生,看著倒有五六十歲了。

  沈則嵐垂下眼,沒有接母親的話。

  袁氏盯著兒子看了一會,忽然嗬嗬嗬地笑起來:“怎樣,陳氏有沒有認你做兒子?”

  沈則嵐依然沒有說話,白皙修長的手卻在袖中漸漸攥緊。

  “她自己還是個小姑娘,會認你這麽大的兒子?笑話,她自己又不是不會生!”袁氏的話還在繼續,語聲中帶著對兒子的嘲諷,“你指著你四叔為你謀一門好婚事,也不看看人家搭不搭理你!更何況,他如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奸臣,你和他走得近又能有什麽好處!”

  “母親明日就要去家廟了,我去見四嬸嬸,就是把這個消息告訴她。”

  袁氏神情一陣扭曲:“我是你母親!”

  沈則嵐扭過頭沒有說話,表情倔強。

  袁氏深深吸了一口氣,勉強平靜下來:“嵐哥兒,我知道你心中怨我,可我也是為了你好啊……若沒有我這一搏,你又如何做得上武英王?況且你父親原本也是時日無多……”

  “住口!”沈則嵐大吼一聲,聲音都變了調,他嘴唇劇烈顫抖,“我說過,不要什麽事情都拿我做借口!”

  “好,我們不提這個,”袁氏放柔語氣,“單說你的婚事……你六表妹相貌出挑、性情柔順,和你年紀也相當,再是般配不過的。你舅舅是昌平侯,親上加親,對你的前程自然大有裨益,你又何必舍近求遠,去求那些不相幹的人呢?”

  沈則嵐聞言冷笑一聲:“親上加親?我好歹也是堂堂親王,舅舅卻塞了個庶女給我,還是青樓出身的外室之女,她如果當真進了門,叫我顏麵何存?”

  袁氏還想說話,沈則嵐卻已站起身來高聲道:“來人啊,送太夫人回屋歇息!”

  第145章 外放

  陳庭峰的喪禮辦得很風光,雖然他不過是一個五品小官,但滿京城誰不知道他是攝政王的老泰山?

  到陳府的白事上盡一盡禮數,也算是間接在攝政王麵前露上一回臉。

  也有那另辟蹊徑的,借著上門哀悼的由頭,送什麽白玉的佛像、碧璽的蓮台。

  一般來講,喪儀上的禮尚往來,送些金銀紙箔、沉香檀香之類才是正理,送貴重的玉器卻未免太過急功近利,有些難看了。

  王氏也不是個貪財的人,又猜到其中貓膩,等陳庭峰喪事一畢,便按照那些人家送來的禮物貴重,一一回了同等價值的東西過去,也算是表明了態度。

  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新帝登基開恩科,陳彥華就下了場,等到放榜那日,一大早王氏和劉氏便輪番派人去打探消息,直等到晌午時分,才有小廝氣喘籲籲地狂奔而歸:“中了,中了,咱們大爺中了二甲第三十二名!”

  喜得劉氏當場淚如雨下,王氏雙手合十不停聲地念佛,又賞了那報信的小廝一錠十兩的雪花銀,滿府上下的丫鬟奴才一人一吊賞錢。

  陳彥華自己倒並未露出得色,過攝政王府找了一回沈青雲,郎舅兩個在書房中說了大半日的話,陳彥華最終決定,不參加庶吉士考試,而是選擇外放。

  本來,如果能考上庶吉士,得入翰林院,穩紮穩打地一步步升遷,入閣拜相也不是沒有可能……陳庭峰走得就是這條路。

  天下士子多是這樣做的。

  陳彥華卻有自己的考量,沈青雲如今貴為攝政王,行天子事,民間歌謠唱“真天子、假天子”,他和崇德帝之間誰才是實際意義上的天子,誰也說不清。

  有著這層關係,陳彥華的仕途本該順風順水,前途一片光明。

  “原先隻覺得他秉性純正,不失君子之風,與你父親大不相同。如今更見其氣節,實在令人敬重。”沈青雲這樣評價陳彥華。

  陳彥華之所以選擇外放,就是因為不想得到沈青雲的庇護,外放雖然升遷慢,但卻能真正察民情、做實事,造福一方百姓。

  他甚至還請沈青雲為他謀一貧寒之地為官。

  對此,沈青雲既讚同又讚賞:“雖然清苦一些,但容易出政績,到時候再回京,資曆自然大不相同。”

  別人也再不敢說他是靠沈青雲的關係上位。

  婧怡為能有這樣的兄長而驕傲。

  隻是如此一來,王氏也要跟著兒子去任上了。

  一念及此,婧怡心中未免就有些失落。

  而沈青雲心中又是另一番憂思。

  武英王府最近鬧得不可開交,不提蔣氏整日瘋瘋癲癲,沈則嵐一意孤行將生母送去家廟,袁氏大鬧一場,最後還是沒能逃過剃度,不過是平白叫外人看了一場笑話,多惹閑言碎語罷了。

  另外就是沈青羽上門來找沈青雲,開始隻說分出去單過。

  這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原先沈穆在時,下頭幾個都是親兄弟,父母在堂不分家乃是老規矩。而眼下武英王府掌家的是沈則嵐,沈青羽一個庶出的叔父怎麽看都不好再賴在王府。

  說來說去,還是想讓沈青雲為他謀一個官位,京官最好,若是外放,就要是富庶之地。

  至於蔣氏,沈青羽則隻字未提……沈青雲身為嫡子,尚且對瘋癲的母親不管不顧,何況他一個庶子?

  如此這般,也就心安理得了。

  這原本於沈青雲而言不過一句話的事,到底是兄弟,想要謀個官位再正常不過,沈青雲並沒有拒絕。

  偏方氏跑到婧怡麵前來,說她憐惜沈則嵐不過一個半大孩子,哪裏管得住偌大的武英王府?他母親既去了家廟,她作為三嬸,也該盡一份心才是。

  “三爺想要分出去單過,我自然理解他的苦心,可我心裏記掛著嵐哥兒,咱們做長輩的一個個離了府,叫他小小年紀怎樣支撐武英王府?都是自家孩子,我又怎麽忍心連親事都沒人給張羅!”說著,方氏拿帕子抹了抹眼角,“依我看,不若給三爺在京中謀個職位,我也好繼續幫嵐哥兒管著家,等他的媳婦進門,再叫她接過手去,也就好了。”

  婧怡曾短暫地接手過武英王府的中饋,對方氏管家的貓膩自然清清楚楚,從前有婆婆和妯娌們盯著還好些,往後還不得翻了天地撈油水?

  婧怡把方氏的話原樣告訴沈青雲,後者長眉緊鎖,冷聲道:“外放廣州有個縣令的缺,想留在京城,城門衛還少人,正好他去。”

  方氏在家裏等得心急如焚,不過隔一日就又登了婧怡的門。

  婧怡便又將沈青雲的話原樣傳給她。

  廣州可在港口邊上,商旅雲集,最是富庶不過,不說別的,那些商賈之戶的孝敬每年就不知有多少。

  城門衛雖是京官,品級也比縣令高,可說白了就是看城門的……攝政王的哥哥去看城門,說出來不是要笑掉人的大牙!

  方氏的表情有了一絲猶豫。

  婧怡嘴角掛著微微一絲笑:“三嫂既然記掛著嵐哥兒那孩子,不若就選了城門衛罷。”

  方氏勉強笑道:“嵐哥兒自然要緊,可三爺想要造福一方百姓,我卻也不好不顧他的滿腔抱負。”

  婧怡笑容更甚:“那也好辦,三哥要去廣州,三嫂可擇一品性賢良、家世清白的良家女子陪著一道去,三嫂則仍在府中打理中饋。如此,嵐哥兒有你幫襯,三哥身邊也有知冷知熱的貼心人,豈不是兩全其美?”

  一番話激得方氏當場變了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