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作者:不吃糖包      更新:2020-07-11 03:02      字數:4427
  當初父親還在,家裏雖然吵吵鬧鬧,鄭氏也刻薄的很,但有父親在,還是不敢太過分,平常姐妹之間也是小打小鬧。

  大房鄭氏,林老夫人,皆是笑臉相迎,父親性格傲,但對家人卻是一等一的好脾氣。

  曾姨娘跟父親一生都未紅過臉,若是父親還在,曾姨娘又怎麽會因為傷心過度去世,又怎麽會被趕去揚州。

  原來一切的根源,竟然在董家身上。

  林惜香覺得有些奇妙,她回京城參加第一個宴會就是董家所辦,所有的事竟然冥冥之中扣合起來。

  父親不在了,也不代表林家不能擊垮董家,現在的林家,不還有她嗎?

  同時揚州三伯母周氏已經把收集的董家嫡長女消息,遞到宮中。

  周氏道,“董家嫡長女閨名叫董寄瑤,董寄瑤素有才名,是董太師都極寵愛的孫女。”

  之前林惜香也知道,董家子孫眾多,淑妃並不算起眼的,一直以來宮中傳言要送淑妃跟孫昭儀回家,也沒有董家的過來阻攔,就能看出淑妃在家中的地位。

  現在所說的董寄瑤,林惜香在董家西園的時候也見過,一直跟在董太師夫人的身邊,文靜賢淑,是個極安靜靈氣的女子,看著年歲也不算大。

  若是在以前,林惜香還不會多想,但現如今林惜香卻知道董寄瑤才名在外並非偶然。

  周氏繼續道,“詩會就是在就在七天之後,聽說去的都是京城的才子佳人,還是由董寄瑤主辦。”

  林惜香接著道,“這個詩會,恐怕會請我去主持?”

  若是董寄瑤請林惜香參加,那便是托大了,但要恭恭敬敬的請林惜香主持,當個評審,那還算合適。

  但這評審哪是好當的,京城是大盛朝的都城,匯聚了天下才子,又正逢科舉盛事在即,無數才名遠揚的才子恐怕都會去那詩會。

  林惜香作為評審,既要出口成章,又要點出詩句的優劣,這恐怕比參與評比更難些。

  若是董家真的邀她做評審,怕是給她設套才是。

  林惜香跟周氏對視一眼,眼中都看出對方的想法,董家恐怕是來者不善。

  隻要在這詩會上董寄瑤穩穩的壓林惜香一頭,恐怕就會滿京城皆知。

  這詩會不能去,先不說林惜香學識如何,若是董家有意針對,就算是李清照再世,說不定也會被刁難住。

  畢竟林惜香隻有一人,那董家定然早就做過功課,周圍的看客又有許多董家的子弟。

  這樣的鴻門宴說什麽都不能去。

  隻是需在董家請她之前,讓詩會這事徹底沒戲。

  林惜香勾勾唇,問向周氏:“外麵是不是傳言董家姐妹感情不錯?”

  周氏點頭。

  林惜香就知道,董寄瑤想要踩著她跟淑妃上位,為了顧全名聲,必然說跟淑妃關係不錯。

  既然這樣,那董寄瑤的好妹妹若是出了大事,那她還能如願辦這詩會嗎?

  林惜香跟周氏商議過後,轉而問道:“翰兒最近在國子監如何?聽說這次科舉他跟幾個兄弟們,要一起參加?”

  周氏提到兒子,臉上不由浮現笑意:“是啊,現在已經在準備了,國子監的夫子也說他也該去試試,不過翰兒估計考不上,有個年歲大些的子弟倒是有望。”

  林亦翰在國子監裏也算用功,再加上有皇後表弟這個身份在,也沒人敢欺負,陛下對皇後的態度就決定了國子監眾人對林亦翰的態度,林家的子弟們自然是同樣的待遇。

  這也是周氏對林惜香愈發盡心的原因。

  周氏喜滋滋的,看她的樣子,估計林家那個子弟,這次考試竟然有些十拿九穩的樣子。

  林惜香也有些印象,那個子弟也不過二十多的年齡,若能考上進士,就是他們林家多年以來頭一個能做官的。

  有林惜香在,自然不會差到哪去。

  這是林家的機遇,也是子弟們的機遇。

  林惜香點頭,這樣的結果讓她有些滿意,開口道:“讓他們專心備考即可,旁的事不用多想。”

  林惜香跟周氏說著話,菱角送來今日遞到宮裏的帖子,京城各家大小喜喪事,都會給宮裏遞帖子,也不是期望宮中真的會去人,多是向皇後稟告一聲,也隻有特意請的,才會讓囑咐宮人多說幾句。

  “娘娘,董太師家的孫女董寄瑤求見,想請娘娘做她詩社的評審,這會董寄瑤小姐跟董家大夫人正在宮門外候著。”

  菱角上前,遞上來詩社的請帖,請帖設計的雅致,上麵的字也娟秀大方,落款自然是董寄瑤的名字。

  林惜香跟周氏看著帖子沉默片刻。

  林惜香輕笑出聲:“這董家,真的把我當傻子了。”

  “去請董大夫人跟董寄瑤進來,正好我三伯母也在,一起說說話。”林惜香讓菱角下去。

  周氏皺眉:“是不是我最近打聽董家的消息,被她們家知道了?”

  林惜香稍微想想點頭道:“不是三伯母的錯,董家在京城時間已久,認識的人自然比你要廣,讓他們知道就知道了,也不是什麽大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日董家還有蹦躂的餘地,且看他五年十年,以後未必有這樣的麵子。

  現在的董家比她要慌,林惜香可以拖下去,反正淑妃等人放在宮中也是多口飯吃的事,但董家的聲勢一天不如一天,先要著急的自然是董家。

  花廳裏林惜香穩坐在上位,周氏占著了林惜香一句三伯母的稱謂,也穩坐在旁邊。

  就見一端莊的婦人帶著穿妃色襦裙的妙齡女子緩緩走了進來。

  婦人穿著正青色馬麵裙,端莊大氣,臉上的妝容恰到好處,妃色襦裙女子生的貌美如花,比之婦人的端莊,更多了幾分秀麗,看著便是鍾鳴鼎食之家才能養出來的小姐。

  若是剛從揚州回來的林惜香,說不定還真被董寄瑤給比了下去,但如今也是當了大半年皇後的人,見識氣質比之之前更是生生拔高了許多。

  林惜香今日原本隻是見周氏,穿的簡單,隻是玄色金邊的宮裝,鬆軟的青絲上帶了顆鬥大的東珠,隻用金絲簡單纏繞,斜斜的戴在發上,拇指大小的珍珠在如脂般細膩的手腕上繞了幾圈,簡單又漂亮的很。

  東珠是隻有皇後才能佩戴的飾物,更別說這樣渾圓漂亮的珠子更是世間罕見,但這一個物件就壓過了董寄瑤所有的首飾,至於手上的普通珍珠雖不起眼,但二十多顆差不多大小的珠子也是十分難得。

  林惜香無意跟別人比這些東西,不過幾個首飾,自她到皇宮裏,再新奇珍貴的物件都是成箱的送過來,如今見董寄瑤的目光似乎在她頭上的東珠上,林惜香笑了,招手讓董寄瑤前來。

  董寄瑤其實也不過是短短一瞬的眼神,林惜香要不是看的仔細,恐怕也要錯過。

  “這就是淑妃的姐姐吧,長的也是漂亮,如今多大了,可曾說了人家?”最後一句林惜香問的是董大夫人。

  董大夫人沒想到剛進門,女兒就如此失態,看什麽不好,偏偏看皇後頭上的東珠。

  董寄瑤看董大夫人一眼,沉穩道:“娘娘謬讚,臣女過了年就十九了。”

  “小女自幼在家嬌慣,家中也想多留兩年,並未許配人家。”董大夫人笑的端莊,處處帶著風度。

  林惜香笑笑,將手下的珍珠褪下來放到董寄瑤的手上,“本宮瞧你進來便看著珍珠,想必是喜歡,這串珠子就送與你,是個小玩意兒,不當回事。”

  董寄瑤勉強笑笑,她若想要珠子,雖說不如皇後這樣簡單,但也不是得不來,怎麽剛進花廳就看著東珠晃了眼,真是失策。

  幾人這一交鋒,林惜香已經穩穩占了上風。

  董大夫人見此,隻能直接說明來意:“小女去年身子一直不爽利,今年大好了,便想著把她之前玩鬧辦的詩會再撿起來,她臉皮薄想請娘娘去做個評審,但又不好意思自己來,隻能讓臣婦跟著,想跟娘娘討個臉麵。”

  玩鬧辦的詩會,能成京城首屈一指的盛會,也真的難為董寄瑤了,但就林惜香跟董寄瑤的照麵,見她也並非真正靈動之人,想必也是董家給出的主意。

  “你們遞上來的帖子本宮也看了,別的不說寄瑤倒是寫了一手好字。”林惜香笑著道,卻不說答應,也並未拒絕。

  董大夫人沒想到一個鄉下來的庶女,竟然這樣滑不溜手,根本不接她的話,隻能繼續道:“詩會雖不大,但也是請了京城內外各方英才,若是他們聽說娘娘能到,定然都歡欣鼓舞的很呢。”

  一計不成,董大夫人又拿眾人來壓她,林惜香原本不打算去這什麽詩會,跟周氏對視一眼,這會改了主意。

  董大夫人攜董寄瑤來宮中請皇後去做詩會評選這事,定然會傳出去,若是這時候再拒絕,難免落人話柄,林惜香斂下眉眼,微微思索,這才張口,“這樣的盛事,本宮去湊一湊熱鬧也好。”

  見林惜香同意,董大夫人心中暗笑,這詩會是她女兒成名的機會,也是林惜香皇後之名受損之時。

  林惜香好笑的看著董大夫人,慢慢道:“淑妃也是董家的女兒,這次詩會本宮就破例帶著淑妃同去吧。”

  果然,聽到淑妃的名字,董大夫人跟董寄瑤皆是一愣,不都說皇後要把淑妃她們趕出皇宮嗎?這又是怎麽回事?

  愛你們,感謝支持。

  第68章

  一到春時,京城大小詩會花會數不勝數,各處美景遊人如織,若說最風雅的,自然是董家嫡長女董寄瑤所辦的詩會。

  每年的命題不同,或寫小令,或吟詩詞,不知多少書生佳人,早早在家想了好詞佳句,想在詩會上一鳴驚人。

  但今年的情形又有不同,聽說尊貴的皇後娘娘也要前來。

  雖說皇後娘娘是庶女出身,但深得陛下寵愛,入宮不到半年,陛下日日都歇在她那。

  聽說皇後生的國色天香,京城不少人都在猜皇後娘娘到底生的多好看,能讓英明神武的陛下這樣神魂顛倒。

  皇後的父親是先皇時期才名遠揚的朝臣林元文,這也讓眾人對皇後多了些好感。

  無數人期待皇後露麵後,能受到賞識。

  董家從宮中回來之後,把詩會的聲勢越造越大,幾乎把林惜香吹得天上有地下無。

  簡直是把林惜香架起來,若是皇後出現後,並未有想象中的美貌跟才華,隻怕會讓眾人失望。

  林惜香沒想到董家竟然這樣陰狠,就連公孫夫人楊氏都遞了消息過來,提醒林惜香要小心,自然楊氏的信沒那麽直白,但意思是那個意思。

  但想也是公孫裏讓楊氏幫忙傳的消息,不然以楊氏的脾氣,又怎麽會跟林惜香聯係。

  林惜香心底一暖,竟然不知公孫裏還在幫她,默默記下這個人情。

  雲台有山,其山有雲,雲霧相間,山柏傲然。

  董寄瑤的詩會就在城郊雲台山腳下而設,雲台山之上,鬆柏環繞,霧氣飄然,遠看仿若仙境一般。

  詩會設在這裏,還沒開始,便已經有些清雅之氣。

  林惜香乘著鳳車鸞架緩緩前來,淺綠色宮裝的春芝扶著林惜香緩緩下車。

  身後跟著的皆是容貌清秀,大方得體的綠裙宮人,看著便清新的很。

  林惜香今日並未穿的隆重,她過了年也不過十七八歲,正是如花的年紀,近來清瘦些,細腰更是顯得盈盈一握。

  因是詩會,穿了寬袍大袖的月白色衣袍,袖子上用同色絲線繡了碎珠流蘇,走動可見其星火閃爍,又不會太過奪目。

  林惜香一張小臉微微抬起,明明是倨傲的動作,卻因她尊貴的身份,隻讓眾人覺得理所應當,更是忍不住想,這樣的女子,怪不得能得到陛下的萬千寵愛。

  她生來,便應該是被人捧在心尖上的人。

  跟在她身後的淑妃,雖用了脂粉,但怎麽看都有些憔悴,跟林惜香一前一後,竟然是被眾人無視了。

  林惜香自然是最後到場的,幾乎吸引了全部人的目光,當她走進來的時候,便是這個詩會最閃耀的人。

  眾人慌忙行禮,大膽些的抬頭看過去,寬大的衣袍隨著微風輕輕擺動,仿若風中的仙子一般,林惜香嘴角的笑容淡而清澈,聲音柔和婉轉:“都起吧,既然是詩會,就不該拘些俗禮。”

  一句話讓眾人心生好感,臉上的笑容也更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