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大丫鬟奮鬥日常 第64節
作者:太極魚      更新:2020-07-11 02:14      字數:7500
  黛玉笑道:“那就好了。”別個一字不提。

  朱繡笑道:“這是世外仙株入了凡塵,文能提筆書畫,武能管家理事。才理順時是麻煩,做熟了也就習慣了,用不多久時辰。”

  菊月捂著嘴笑:“阿彌陀佛,姑娘十足像了老爺,父女倆一起作詩論學問,好半天都不足。老爺看姑娘管家事,還抱怨忒費事,叫林管家好一頓念,這才罷了。”

  黛玉拈起一個軟糯的茶果子,一麵吃一麵充耳不聞,杏月指著笑道:“老爺也是這樣兒,林管家念叨時候隻當聽不見。”

  引得幾個人都笑起來。

  朱繡因道:“說起食粥來,我曾聽過一個不同的說法,你們倒是問問大夫是正經。”

  黛玉心裏正記掛林如海身體,忙問:“這如何說?”

  “粥易克化,也補人,虛弱的人吃粥是好。可長期食粥,就如同傷了手的人總不活動手指,漸漸手指就不如從前靈活;這粥好克化,長期吃,胃氣不動,五髒六腑都不用費力氣去消化,久之,胃氣更弱,更難克化其他食物。漸漸地,吃東西不克化,吃粥,重吃粥,胃氣更不足,更不克化,隻能吃粥…就成了循環的常例了。我聽著新鮮,自己琢磨一回,倒也有些道理,你想想,是不是?”

  黛玉聞言,思索一會,才道:“我也看過幾本醫術,確實有理。可父親如今吃別個都不太受用,可有什麽好法子?”

  朱繡想一想,因道:“許是粥日益熬得稠厚些,再慢慢加點健脾和胃的棗、薏仁、淮山、蓮子之類的,還有五穀雜糧,補中益氣,興許好些。咱們想的不算,正經請教一回大夫才是。”

  黛玉點點頭,把此事放在心裏。菊月見她家姑娘正沉思,忙偷空問朱繡:“繡姑娘,青錦家去了,我們旬月未見她,如今她好嗎?”

  朱繡大笑:“好,很好。她如今也和我一樣,不大能出門,蓋因你家的緣故。若是你家緩緩,說不得她這會兒就在這裏陪我呢,誰知你們家這樣著急,前腳她才回家,後腳就使了媒人來。這會兒你這作她小姑子的還要來問我。”

  菊月不好意思的笑,實在是她們兄妹相依為命,家裏沒有長輩在,哥哥隻急在心裏頭,她作妹子的不操心誰操心呢。隻盼著趕快年底,到了臘月,嫂子進門來就好了。

  涼廳角落坐地鍾叮當了十一下,前頭婆子上來回話:“太太們稍後在前頭用飯。另外在花廳治了席麵,請姑娘們巳時末過去,隻隨便熱鬧罷。”

  朱繡一愣,問道:“怎麽,又有別個人?”

  那婆子就笑:“來的不是哪家太太奶奶,是幾個女人來請安,姑太太不叫打擾姑娘們。”

  朱繡笑道:“可奇了,誰家的?”自家小門小戶,相熟的各家來往少有走這些‘使喚家下人來請安送禮’的虛禮的,大多都是親自登門相互拜訪。

  “聽說是薛家的,薛家太太請姑太太上門聽戲。”

  “薛家?金陵薛家?榮府薛姨太太家?”

  婆子笑道:“可不就是他家。忽喇巴的就使了幾個女人上門,還要見姑娘們,叫姑太太攔住了,如今正說話呢。”

  那婆子退下,林黛玉方笑道:“薛姨媽早搬出去了,怎麽你不知道?”

  朱繡還真未關注過薛家,隻以為他家如今仍在榮國府住著,那位寶姑娘也還是蘅蕪苑裏安置。

  說笑一回,用了飯。因她兩個都沒有午間休憩的習慣,便遣了丫頭們叫她們自去歇著,朱繡攜了黛玉的手,隻往她的書房去。

  這書房也是繡室,寬敞雅致,隔壁耳房存放著不少朱繡作出的各色胭脂膏粉,朱繡捧出來,姊妹兩個調色,玩的正好。

  黛玉素來有些天賦,調出的胭脂顏色濃淡合宜。朱繡對鏡撲在兩頰,又提氣色,還不嫌妝飾,渾然天成。忙笑道:“我調了多少種濃濃淡淡的顏色,都不如你這個好。我且先把這配的比例法子記下來是正經。”

  黛玉剛包上指甲,蔻丹還未牢固,聞言把臉擱到朱繡肩上,兩人鏡中對視,笑道:“這是你壓得住顏色,換一個皮子暗淡點的來,就顯得浮了。”

  正說笑著擺弄,桃月笑嘻嘻的進來,神神秘秘的道:“姑娘,我方才聽到個大喜事,說出來,包管嚇你們一跳!”

  黛玉笑罵:“小蹄子,又作怪。要說就說,別吊人胃口!”

  朱繡也道:“什麽大喜事?”

  桃月笑道:“她們都眯瞪了,我睡不著,就去尋陳嬤嬤,誰知道聽見薛家的事。聽著好像薛家大爺定了桂花夏家的女孩兒,來年就成親。寶姑娘竟然也定下了親事,好像是順天府尹家的公子,六禮走的比繡姑娘這裏還快,如今請期都過了,隻差親迎!”

  黛玉和朱繡都吃一大驚:“什麽?這才幾個月?”還不足兩個月呢!

  至晚,黛玉早已家去。朱繡同朱嬤嬤說話,才知道是怎麽回事。

  朱嬤嬤隻道:“這位薛太太不是常人,比榮府裏的二太太更明白些,果斷利落,給她家女兒算是搏出來個歸宿。”

  朱繡疑惑道:“怎的這般突兀,就連日子都訂了?”

  朱嬤嬤歎道:“林姑娘和你,都屬有運道的,從前在榮府裏,到底沒沾過那位寶二爺,外頭也從沒什麽傳言。可這薛姑娘不一樣,什麽金鎖需玉配,金玉姻緣的話傳的外人都知道。更有那位寶二爺,把這位薛姑娘的詩作提在扇子上,自以為風雅,可這薛姑娘的名聲……實在是不能言語。”

  “自打六月裏那邊鬧出來事情,這位寶二爺在風口浪尖上,都知他愛在內帷廝混,有些個閑人,豈有不言說評論這府裏姑娘的。迎姑娘、探姑娘還罷了,雖有個什麽木頭、玫瑰花的諢號,可到底是親姊妹,他們家還有個娘娘在,外人還不大敢評說。惜姑娘小,與她更不想幹。林姑娘麽,少有人知曉,林老爺又和那邊斷了來往,況且二品大員家的小姐,稍知輕重的也不會故意攀扯。隻可憐這薛姑娘和史大姑娘,他們府上的人嘴裏沒有把門的!都知道那寶二爺身上的荷包香囊,還有鞋襪多有史大姑娘作的。他脖頸裏掛的那玉,又有個薛姑娘的金鎖來匹配,手裏拿的扇子上還有閨閣詩詞……這下子,兩個姑娘的閨名都叫些懶漢閑人說在嘴裏。”

  “史大姑娘父母早喪,史侯家又外派為官,如今作何打算尚且不知。可那位薛太太,果真是個人物兒,知道那位寶二爺……”朱嬤嬤咳了一聲,想著閨女就要出閣,男女之事早晚得教她,到底是隱晦說:“知道那位寶二爺子嗣艱難,不到兩日功夫,一家子搬得幹幹淨淨。又忙張羅開了,他家有些底子,很舍得請官媒人。不上半月,倒真叫她家尋著了一個合適的親事。”

  朱繡忙問:“就是這個順天府尹家的公子?不是我見不得人好,可這三品大員家的公子,如何會缺良緣,怎的這個風口上相中了她家?別是有什麽不妥當罷?”

  朱嬤嬤摸摸閨女的頭發笑道:“可不是嗎,聽說這位公子身子骨孱弱,多少高士給他批命,都說他八字忒弱,若妻宮能壓得住,也還能求個長命安康。若是娶個壓不住的,弱者更弱,隻怕這位公子就一命嗚呼了。那公子耽擱到如今,已二十五六,依舊無人相配,日漸不好。可這薛姑娘不是有個金鎖麽,又是金命,冷硬非常,他家見了那八字,喜得別個都顧不得了,隻願意趕緊娶進門來,衝一衝壓住那公子的命。”

  “若不是這般,兄長還未娶妻,如何越禮倒先嫁出妹子去。”

  第82章 小定

  朱嬤嬤歎口氣, 到底直言道:“雖是背後褒貶,可那位寶二爺的事情這時候抖露出來,總是好的。若是再拖個一年半載,那幾位姑娘與他一個園子裏住上些時候, 不說史大姑娘和薛大姑娘, 就是親姊妹, 恐怕也難說人家。況且他的那個病症, 雖然難聽,終究是給了兩個親戚姑娘一條活路。若是鬧出別的,嗬, 叫人都不敢想。”

  朱繡想一想, 也覺得這幾乎是當下最好的結局了。時人多有輕狂的, 一家的女孩兒, 嫡庶要挑揀, 名聲更是半點不能有汙, 對待字閨中的女子要求頗多。聽姆媽說前些年還有鼓吹貞節牌坊和誡女新則的, 若非太上皇禪位時亂了一場, 流血漂櫓,朝廷上那些迂生腐儒因義忠老親王事敗被砍了一波;當今登臨大寶後, 又講究養民生息, 鼓勵寡婦再嫁, 可能如今對女子的桎梏更為嚴厲。

  “薛家太太是請姆媽去觀禮?”

  朱嬤嬤笑道:“可不是。往日我隻覺得他家那位大姑娘小小年紀, 就藏得住心思,從來一幅寬厚大度的模樣,忒厲害了些, 可如今瞧著竟是女隨其母。這位薛太太了不得,以往不過遠之又遠的關係, 竟借著喜事正經登門,叫咱們也難拒絕。更借著此事與你舅舅搭上了話,說是要在各省開幾件脂粉鋪子,巴巴的找上門來了。聽說他家原先的買賣不大成了,但是各地的落在好街市的鋪子是盡有的,換個招牌鋪上貨物就能做起來。”

  朱繡一愣,細一思索也有些明白,甄家原管著織造局,門下又有無數鹽商,薛家和他家也是老親,沒少沾了光。甄家倒台,當今幾位心腹重臣聯手整頓江南事務,殺的殺,關的關,抄家的抄家,等新一波盤根錯結的關係利益網又結起來,也沒薛家什麽事了。況且王家不中用了,薛家與史家不親近,與賈家分裂勝似翻臉,薛家此時快刀斬亂麻,放棄生意根底轉做其他,其實是明智的。

  隻是,與他家扯上關係?“姆媽,舅舅怎麽說?還有甄家,如何了?”朱繡忙問。

  朱嬤嬤笑道:“你舅舅沒白給你說外頭的事,你得了真傳了。你舅舅也說甄家敗了,他家根基垮了,如今退步抽身還不算遲,沒有其他幾家,薛家不過是尋常富府,牽扯不到朝廷大事上去,這生意做的。不過就是供些貨物,買進賣出的,都是平常事,勿要擔憂。”

  “行了,這事與咱們不大相幹,你知道就成了。隻不過防著以後出去與太太奶奶們交際,許是就會碰到那位薛大姑娘,免得不知道人家的根底,把自己陷到尷尬裏去。”說起這個,朱嬤嬤又有些憂心,閨女頭頂上沒有婆母壓著,自是舒心自在不少,可做人婦哪能不出門交際,小媳婦兒沒婆母引導帶領,總歸有些不方便。

  “……改日,還是叫你舅舅給他家提一句,若湛氏族裏有親近妥當的女眷長輩更好,如若沒有,倒還真是個麻煩事。”

  聽這話,朱繡哭笑不得,拉著她姆媽的手:“姆媽,您操心的也忒早了。況且……”朱繡抿著嘴,忽然有點兒不大好意思:“前些日子不是有個徐氏嫂嫂來作客嗎?徐家嫂嫂長我十幾歲,聽她的言語,像是十分親近的同袍兄長家裏的……”

  朱繡想起那位徐家嫂子悄悄說她是受人所托而來,徐家與湛家幾輩世交,十分親近,說有她在,自己日後融進湛冬袍澤內眷的往來交際都不必憂心,當日在徐嫂子麵前,朱繡還不覺如何,此時說起來卻悄悄紅了臉。

  朱嬤嬤看這情景,還有什麽不明白的,也大為熨帖:這男女婚事,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見湛家小子有心,做父母的哪有不高興的呢。

  “今年黃道吉日多,這喜事也多。聽鳳奶奶的口信,榮府裏頭迎姑娘的親事大抵也能定下了。”朱嬤嬤一笑,把話扯開。

  “這?”原來寧可蹉跎姑娘們的年華,也把在手裏不放,待價而沽,如今這榮國府開竅了不成,老太太也終於肯願意了?

  朱嬤嬤因笑道:“剛才你舅舅還和我說呢,說咱們家繡繡很有點子運道時氣,逢凶化吉不說,多少不順的事兒到我閨女身上就順了起來!更有,你才說親事,把這喜事開了頭,果然就帶出來一串兒好音信兒……可見,姆媽的小閨女真就是個小福星。”

  朱嬤嬤愛憐的幫閨女理理鬢發,她心裏頭想一想,繡繡長到這麽大,果真就是運氣十足,若換個人,隻怕…榮國府裏那麽多下場悲慘的丫頭就是例子。唯有自家女孩兒,說起來,委屈辛苦都受過,可大事上從來都是遇難成祥,瞌睡來了枕頭,一路走過來,竟隻是“順理成章”四個字罷了。

  聽這話,叫朱繡也一怔,隨即眼裏忽然有了熱意:“最有運道的,就是遇見了姆媽。”原先是賴著雙好耳朵,狠命掙紮,可自從梨香院認母,頭上身後就有了遮風擋雨的親人作倚靠。朱繡很清楚,姆媽和舅舅幫自己擋了多少風雨,有親人保駕護航,才能順遂如斯。

  閨女的話,由不得朱嬤嬤不紅了眼圈……

  程宅裏頭馨香滿室,榮國府卻愁雲密布。

  “老祖宗,自打薛姨媽送來了請柬,太太病的更沉了。寶玉被老爺死命打了一頓,混混僵僵的,如今還沒好全。幾個妹妹也是病的病,養的養。就連我,也是氣短神昏,總也不好。我琢磨著,許是咱們府裏流年不利,請張神仙來瞧一瞧,或是作喜事衝一衝?”鳳姐扶著平兒的手,黃白著臉兒,窺著賈母的神色小心道。

  賈母正不自在,這樁樁件件,接二連三的,都是不遂意的壞事,她已有年歲,哪裏能擱得住,氣鬱神悶,很添了不少的小病症。鳳姐的話,正是說到了賈母心裏。

  正欲說時,賴大家的進來回話道:“林姑娘打發人送來兩簍子太湖菱角和雞頭米進來。”

  賈母忙命叫進來,又問:“玉兒沒說要來?”

  賴大家的就不大敢回話了。原是老太太隔三差五總是叫人往林家去,不是說身上不大好想林姑娘了,就是說胃口不開,尋些新鮮吃食。林姑老爺從來不露麵,管家們也還客氣,林姑娘亦十分禮遇,總要招進賈家去的女人問說幾句,次次都送東西叫奉給老太太,可卻從不自己登門。

  賈母歎一聲,事到如今,兩個玉兒的事不死心也不成了。幸而黛玉還算孝順,有這個外孫女在當間兒,林姑爺就是再氣,過一二年,兩家也慢慢能和緩起來。

  “稟老太太,還有一事,林姑娘叫把紫鵑帶回來了。說不忍見她常日思念父母,骨肉分離終歸不妥。還說紫鵑心細周全,叫紫鵑替她好生侍奉您。”

  賈母一愣,哭道:“我的玉兒呐,還想著我這老厭物。你們往日總抱怨我偏疼她,可如今看看,這麽些孫子孫女,還是玉兒孝順!”又命快把紫鵑帶上來。

  鳳姐一邊聽了,忍不住暗暗撇嘴,旁人都說她變臉快,可跟老祖宗比,才不算什麽呢。自家這位老祖宗,真真才算是脂粉隊裏英雄,識時務的很,最是個見風使舵的人物。

  紫鵑一身簇新的綾羅衣裳,發簪耳墜子,戒指手鐲皆是時興的式樣,俏生生的立於堂下,竟然叫人覺得有些‘衣錦還鄉’的意味。

  賈母心裏不是滋味兒,嘴裏還隻道:“好!好!以後你還是伺候我,就住朱丫頭以前的屋子罷。”

  紫鵑稟明了林黛玉的囑托,賈母叫了賞,鳳姐因問:“平兒幫著紫鵑丫頭去收拾妝匣衣裳,另叫人開了後庫,取新的鋪蓋送去。”

  賴大家的忙道:“紫鵑姑娘的行禮,帶了三個箱子回來。”

  紫鵑因道:“姑娘說舊的不要了,服侍她一場,賞下來的都是時新的,倒不用大規整。另有些姑娘托我送給奶奶姑娘們的小玩意兒,一會兒叫平兒給二奶奶帶過去。”

  紫鵑幾個自去榮慶堂後院裏安置,一時花廳中安靜下來,有幾分死寂寥落的情景。

  鳳姐忙揚聲笑問:“老祖宗說我先前的話如何?咱們家裏不大順,太太病的那樣,連二六日去宮中探候請見娘娘都不能了。再有即便能見,太太隻怕家裏時氣不好,恐衝撞了娘娘,隻怕太太也不會去。長月下去,很不是辦法,想著老祖宗經見得多,才來討個主意。”

  賈母歎道:“你說的我焉能不知,這消災洗業的平安水陸道場,你算算,今年做過多少了?那邊你珍大哥領著族裏的眾位爺們跪香拜佛也不知幾次了,到底是不大中用。我本想著,那年寶玉魘著了,來了個和尚,替寶玉消災解難,叫好生供奉他那塊玉,那個癩頭的和尚卻是有些道行,請他來破一破這黴氣災厄。隻是這樣的高人行蹤不定,賴大使人在外頭打聽了月餘,都沒找見。叫我還能怎麽樣呢?”

  “若有喜事衝一衝那是最好不過。隻是如今這光景,何來的喜事呢?”

  鳳姐本欲馬上說迎春的事,可話到嘴邊又暫時咽下,笑道:“這有何難。老祖宗這裏沒有外人,我直說罷。依我看,寶玉身上就有現成的喜事,他和雲丫頭打小一處長大,這情分旁人是比不得的,若是能親上加親,自然是樁美事。況且……”

  賈母看她又不敢說,命她:“又無旁人,你直說就是。”

  鳳姐笑道:“一則用他的喜事衝一衝那玉,許是就靈驗了呢。二則雲丫頭的脾氣是能支應事情的,我如今不中用,大嫂子那裏獨木難支,常拿不定主意要去討太太的主意,太太益發不能好生養病,若有雲丫頭,亦是個臂膀。三則,外頭傳的不好聽,也破一破謠言。老太太看呢?”

  鳳姐心裏掂量一番。她提這個,可不是存心要害史湘雲,寶玉子嗣艱難已是定局,別人避嫌還來不及,就不知道這個雲丫頭怎麽想的,居然仍舊搬到那瀟湘館裏去居住了。寶玉住的怡紅院和瀟湘館本就離得近,瓜田李下,更是難以說清。平兒好心,倒是去隱晦勸說過,誰知碰了一鼻子灰回來,那雲丫頭說甚‘原來家裏幾處軒館,我又沒住過,正沒趣呢。誰知在這裏倒有了軒館作住處,可巧還正叫這名字,瀟湘館,豈非注定我受用一回?’

  鳳姐頗知道老太太和太太對寶玉的看重,隻怕她們攀求林家不成,再妄圖攀其他人家,平白鬧出事情來不好收場,這才想著索性把湘雲和寶玉湊作一起,了了心思,才能安穩。

  賈母沉吟一回,她是喜歡湘雲這個侄孫女,尤其是薛家比對著,更顯得雲丫頭孝順有情義了。隻是依她的心思,能配寶玉的,要麽就是高門之女,要麽就是有財力,權勢家財總歸得占一樣才成。雲丫頭雖出身侯府,卻是孤女,底子忒薄了些。但話說回來,寶玉身子骨有恙,雲丫頭也勉強能作配。

  一時賈母又想宮裏的娘娘,寶玉是娘娘嫡親的兄弟,如今墜落低穀,也不過是暫時的。若日後果真有造化,雲丫頭非是助益,反而拖累。

  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因惱道:“寶玉還小呢,這事過一二年再說不遲。若說喜事,你和璉兒也是不爭氣的,大姐兒都幾歲了,你們還不能再添一個!若你們屋裏有了喜信,這可不就是現成的喜事麽!”

  熙鳳紅了眼,苦笑道:“不怕老祖宗笑話,做夢都想呢。我和平兒不頂事,我們兩個人的肚子這幾年都不鼓一鼓。”心裏卻罵一句,這當頭,心日日懸在半空,從沒個安生,敢要孩子麽,孩子來了也隻恐怕他跟著受罪。

  一麵口裏又道:“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一則不提,隻是府中這情景,卻如何解呢?”

  見賈母皺緊眉頭,鳳姐笑道:“方才提起寶玉的事,倒叫我想起幾個姑娘來。四姑娘還小暫且不提,隻是二姑娘和三姑娘年歲卻合適了。”

  賈母果然不願意,正要說話,鳳姐忙親自捧上一盞茶,口裏笑說:“三姑娘身子強健,又小兩歲,倒無妨。隻是二姑娘,她慣來有些體弱,性子也悶些,到今天也病了一個多月了。府裏歲星不利,我隻憂心她再出什麽岔子,可不是火上澆油,更不好了麽。”

  鳳姐心道,先穩住老太太,把迎春的事定下來,探春那裏,日後再籌謀罷了。

  賈母細想一回,這話不錯。很不必兩個丫頭都留著,探春比迎春合適,身子骨好不說,還是寶玉的親姊妹,迎春要遠了一重。況且娘娘若是能自己生,那才最好不過。

  半晌,賈母叫來賴大家的,問:“前兒我恍惚聽你說有個什麽官媒婆上門,是什麽人家的?”

  賴大家的笑道:“是個什麽孫大人和咱們求親,官媒婆朱嫂子天天拿著個帖子賴死賴活的打聽求問。”

  賈母笑道:“那還罷了,她再來時,請進來我見見。”

  鳳姐一聽,登時急了,她暗地裏忙活了幾月,賴大家的不知道那個孫大人的根底,王鳳姐卻知道這是個五毒俱全的混賬種子,就連繼母身邊的丫頭們都不放過,誰家的女兒嫁給他才是祖上十八輩子喪了德行,才有此報呢。

  忙插嘴笑道:“那裏來的什麽朱官媒,孫大人!外八路的小卒子也敢咱們家裏湊。老太太您知道,我叔叔雖沒了,可兩個姊妹嫁的都還好,就連最小的妹子,也定給了保寧侯家的幼子。若是老太太放心,二姑娘的事包在我身上,我隻求求她們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