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逡巡不進
作者:食色性野      更新:2020-07-05 07:35      字數:2276
  侯景槍挑韋粲頭顱,槍尖指向柳仲禮。

  麵對侯景的挑釁,柳仲禮默默握緊馬韁,抖一個槍花,兩邊腿肚輕踢馬肚。

  馬越過青草灌木,奔騰於空,脫口一聲殺,喊聲四起。

  隻一個交鋒,侯景勒馬由青塘退去。

  柳仲禮默然回營,摒退一旁的親軍,令人端上酒食。

  猛灌數口,不夠勁,輕輕捅破封紙,再灌一壺。

  數壺酒水下肚,柳仲禮微醺有些飄意,接著又下令讓人去尋美妓。

  “沒有良家的?豈有此理!今日本帥隻要良家,趕緊給本帥去抓五六個來,抓不來的話,提你的腦袋來見。”

  柳仲禮內心煩鬱,建康城人口百萬,怎麽能讓他吃那樣的爛貨。

  原來先前衛兵擄來南市的妓女,柳仲禮一想到這些女人有可能為侯家軍服務過,胃中瞬間如翻山倒海,嘔過一陣才作罷。

  此時邵陵王蕭綸連同一眾皇子重新集結敗兵來援,同樣推舉柳仲禮為大都督。

  ……

  ……

  如果說丹陽郡還有一方世外桃源,那絕對有聖泉的一席。

  除了聖泉,即便是梁軍控製下的其他縣城也無半分太平模樣。

  南軍暴虐猶甚侯家軍,這是侯二聽韋鼎說起來的。

  勤王軍初到城下,建康城的父老鄉親相攜出郊歡迎王師,沒想到勤王軍比賊更賊。

  賊軍為賊,他們怨天,官軍為賊,他們恨——皇帝。

  侯二見到韋鼎是正月初九這天,韋家一門忠烈,皇帝詔令追贈韋粲為護軍將軍。

  但是詔令好出,皇帝站著說就是,棺材難出,韋氏一族兩百多人無穴而眠。

  雖然也是亂世時的無奈之舉,但是韋鼎不忍乃兄死無葬身之地,將其兄韋昂的屍體運出,一路往聖泉而來。

  侯二眼中的韋鼎,又疲憊三分,侯二從韋鼎處得來很多消息,有些他並不怎麽關心,有些還是會讓他緊上一緊。

  比如朱異病死的消息,他就不怎麽關心,而王僧辯率軍到來的消息則讓侯二有些緊張。

  朱異在正月初四病死,以他的職位本不夠享受死後追贈的榮耀,何況朝廷內外都將朱異當做禍亂的根源。

  皇帝依然排除眾異,將朱異追贈為尚書右仆射。

  王僧辯於正月初八攜荊州軍勤王而來,而他之所以讓侯二覺得緊張。

  正是因為王僧辯是日後決定他活命的幾個主要人物之一,由不得侯二不放在心上。

  “韋兄節哀,亂世難由己,連皇帝都在艱難掙命。”

  侯二不說話還好,一說話,現場人人眼色悲戚。

  韋鼎臉上的悲戚更加明顯:“賢弟也是掙命嗎?何不棄暗投明,博個好前程。”

  “韋兄高看我了,小弟手無縛雞之力,難道韋兄想指望我撥亂反正?”

  韋鼎搖頭不語,二十萬大軍停留朱雀門前,反正尚且無望,多一個侯二又有何益。

  侯二不等韋鼎答話,接著問道:“韋兄認為誰最有可能反正?”

  韋鼎苦笑道:“以賢弟的聰慧想必已經有了人選,何不一起說來聽聽?”

  “王僧辯,陳霸先。”

  “陳霸先,王僧辯。”

  兩人脫口而出的竟然是一模一樣的兩個姓名,侯二心中大驚。

  他知道這兩人,那是因為他有係統,難道韋鼎善相真的有這麽妖孽?

  “妖孽兄,哦不,韋兄,陳霸先在廣州,兄長是憑什麽認為他能反正?”

  侯二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他甚至有一個更激進更荒唐的想法,他以為韋鼎也是一個有係統的人,自然要驗證一番。

  韋鼎不知道侯二到底激動個什麽,認真道:“賢弟忘了愚兄善善相,曾經見過陳霸先一麵,觀其有王霸之氣。”

  “王八之氣?可是跟二爺一樣的猥瑣?”桃花適時補刀準又狠。

  韋鼎笑著搖頭,心中思緒萬分。

  這樣的主仆關係,怎麽是侯景魔頭的兄弟能做到的?賢弟定然另有苦衷,不然也不用特意和侯景疏遠。

  韋鼎沒有深究侯二的苦衷,像他這樣的神棍不唯心,像他這樣的神棍善善人,自然能一眼看穿一個人,韋鼎很自信。

  侯二將韋鼎留在聖泉,聖泉這個年過得很熱鬧。

  侯二是將前世的元宵節,端午節全都一起過了,反正能想到的都說給聖泉的夥房師傅。

  夥房師傅是從瓦官寺僧人選出,幾人原本就在瓦官寺夥房做飯,另外從難民中挑出善烹飪的婦女擔任廚娘。

  侯二不能總吃素不吃葷,他進瓦官寺是為了度化和尚,而不是被度化。

  韋鼎來時正月快過去三分之一,聖泉依然一派和諧樣子,僧人已經被侯二教化的差不多,紛紛走上工作崗位。

  一百畝良田翻耕工作已經進行了大半,第一批小雞已經出殼,百分之八十的出生率,是當時做實驗的兩倍多。

  供甘蔗種植用地已經翻新過一遍,施的是有機肥,侯二對聖泉內的一千人員的大小解有嚴格要求,必須在指定的茅房進行。

  韋鼎走在田間地頭,這副人與自然相協的畫麵,怎麽可能是侯景魔頭的義弟所為?他對侯二的認同不由得多了三分。

  之前的韋鼎願意與侯二交好,隻是出於對侯二才情的欣賞,以及對他侯景義弟身份的好奇,或者說對侯二悲憫天人性情的好奇。

  此刻他是對侯二人格的認同,雖然侯二的行為前後矛盾,但不影響韋鼎對其施加足夠的同情及認可。

  韋鼎此刻的心情或許隻有百多年前的陶淵明能夠理解。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

  那邊侯二和韋鼎等過著世外桃源的日子,這邊淮河兩岸瞧著也是止了幹戈。

  如果有人隻看此情此景,或許真的以為侯家軍和梁軍重修於好了呢。

  但是僅僅數裏之遙的台城,卻是另一副地獄模樣。

  勤王軍停在淮河對岸不敢進,侯家軍攻城更加猛烈,台城數度險險失守。

  勤王軍又開始軍事會議,一天一小會,三天一大會。

  今日是勤王軍三日一次的大會。

  主題依然是半成不變的,口頭解台城之圍。

  “您擁兵百萬,卻坐視京城愁困。現在正是我們與叛軍全力決戰之時,還有什麽可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