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國際論壇
作者:浩瀚馨語      更新:2020-03-08 10:25      字數:2577
  由於提到了自己的兒子,令葉教授的興致提升起來,起身從裝飾架上取下一個相冊,走近沈琳溪的身邊:“丫頭,你看!”

  沈琳溪懷著一顆好奇心,打開相冊首頁,一張七寸大的彩色照片立即呈現在眼前——

  照片上是一個高大帥氣的軍人,頭上佩戴的正是她想象中的藍盔,結合全身的全副武裝,顯得無比剛毅、英武、霸氣凜然。

  沈琳溪瞧得芳心暗湧,臉頰發燒,崇拜之情溢於言表:“曉輝叔叔真威武。”

  她麵對隻比自己大十來歲的大男孩,心裏蕩起了漣漪。對方的高大形象仿佛撥動了她那根少女的心弦。

  葉教授顯然把這個小兒子視作自己的驕傲,把兒子平時一些瑣事,對她誇誇其談,令她那顆少女的心更加向往。

  等葉教授的話告一段落,她才繼續翻動相冊。結果,第二頁居然是鏡框裏的照片。對於葉教授而言,要把最看重的照片安插在相冊的前頁。

  她看著照片裏的年輕爸媽,心裏又泛起淡淡的漣漪,當年恰同學少年的他倆到底是怎樣結合在一起的,難道真像媽媽所說的那樣是一場誤會嗎?

  她剛想向葉教授發出質疑,突然留意到照片裏的年輕媽媽把頭微微歪向了貼在身邊的一個國字大臉的男生身上,而最後嫁給的卻是相隔兩個男生的爸爸。這個細節令她心裏一動,假如當時媽媽和爸爸是相愛的,應該緊密站在一起才對,可媽媽卻跟另一個男生顯得很親密。

  她自然認識那位男生,於是好奇詢問葉教授:“葉爺爺,照片裏的邢叔叔在哪呢”

  葉教授目光也在照片上,順口回道:“他跟你爸爸一樣,也是在海外一個大工程的負責人。”

  “他不是搞石油的嗎?”

  “是呀。他就在北非開發一處油田,為祖國的能源做出了貢獻。”

  “北非?”她心頭一震,“我媽媽也在北非呀。”

  葉教授欣然道:“不錯。不過你媽媽正在北非籌建孔子學院呢,正為傳播中華文化而努力工作著。”

  沈琳溪的疑心大起,剛要再套問一點什麽,卻被一陣手機鈴聲打斷了。

  葉教授立即轉身去拿正在響鈴的手機。

  她則向他投去好奇的眼神。

  葉教授看一眼來電顯示,便從容接聽:“喂,小張?”

  手機裏傳出一個中年男聲:“老師,您在家嗎?”

  “嗯,我已經晨練回來了。”

  “那好,您趕緊準備一下。我馬上派車去接您。”

  “這麽急找我,有事嗎?”

  “明天的國際論壇就要開幕了。市政府想再征求一下您老人家的意見。”

  葉教授謙虛道:“我一個老頭子能有啥意見呢?能作為一名特邀嘉賓就挺好了。”

  “您不僅僅是一位特邀嘉賓,還是我們的顧問呢,就不要客氣了。”

  葉教授遲疑一下,才點點頭:“好吧,我去。”

  “那好,市政府的車幾分鍾就到。”

  葉教授放下手機,衝沈琳溪做出一個無奈的表情:“丫頭,不能陪你了。”

  沈琳溪站了起來:“是許伯伯找您嗎?”

  “嗯,就是照片裏靠你媽媽左邊那個‘瘦猴’。不過,他現在已經大肚便便了。”

  “嗬嗬,他已經是這個城市的市長了,能不發福嗎?”

  葉教授哈哈笑道:“他可是你媽媽的粉絲呀。”

  “是嗎?”

  “嗯,他後來向我這個老師透露,當初在94屆的女生裏,他唯獨看上了你媽媽。可是,他卻沒有追到。”

  沈琳溪又情不自禁奔向裝飾架上的鏡框。裏麵的照片要比相冊裏大一號,也更清晰。媽媽被幾名男生夾在中間。右邊的是在北非打油井的邢叔叔。而左邊就是那個所謂的‘瘦猴’,許伯伯。從照片上看,許伯伯果然像一個護花使者一樣,偎依在媽媽身邊,而媽媽卻把腦袋歪向了右邊的男生。看樣子,媽媽所說的一場誤會,證明當年爸爸並不是她的最愛。那媽媽的心上人會是那位邢叔叔嗎?

  “葉爺爺,我想向您求證一件事?”

  葉教授不想耽擱了,一邊轉身奔向臥室,一邊回答:“現在沒時間了,能這個會兒結束了。咱們爺倆再好好聊一聊。”

  沈琳溪鑒於一些話有點難以啟口,頓時沒了脾氣。

  第二天,丹海市一帶一路國際論壇正式開幕。

  當論壇主持人用中英兩種語言邀請丹海市市長許瑞喆講話時,一位西裝筆挺的中年男子在熱烈掌聲中,箭步走上講壇——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很榮幸在這個平台上與來自五大洲的朋友們交流。這是一場關於‘一帶一路’的論壇。它為世界各國的互聯互通架起一道橋梁。實施幾年裏,已經讓沿線國家受惠,令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得到長足的改善和發展。中國,正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著巨大的貢獻。我們丹海市作為沿海城市,是名副其實的‘一帶一路’端點的窗口,並將承載更多,發揮建設性的貢獻······”麵對台下坐著不同膚色的來賓,許瑞喆發表了一番熱情洋溢的講演。

  葉教授坐在嘉賓席,聆聽著他的學生的演說,那副老態龍鍾的表情露出一絲青春光彩。在那張照片合影的七個學生中,唯獨這位學生工作在這座城市裏,並且身居高職。他沒有理由不為之自豪。當然,他不禁思念起另外幾名正在海外為‘一帶一路’奉獻的學生。

  張茵深處記者席,聆聽著許瑞喆的演說,腦海裏時不時閃爍著幾天前在克魯拉港采訪時的畫麵,足以讓她感同身受。

  在她身邊的也有許多國外媒體記者。跟她毗鄰而坐的是一個金發碧眼的歐洲記者。她的名字叫蒂亞斯,長期在中國工作和生活,不僅是一位中國通,並跟張茵成為好朋友。

  許瑞喆講演完畢,博得台下一陣熱烈掌聲。

  張茵則激動地站起來,長時間鼓掌。

  蒂亞斯顯得很好奇,悄聲詢問:“茵,您今天好像特別激動?”

  “是的。我剛從東南亞的克魯拉港采訪回國,對許市長的演講感同身受。”

  蒂亞斯略有所思:“我聽說過那個新建的港口,也知道建設速度很快。不過,這對於您們這個號稱‘基建狂魔’的國家來說,又算得了什麽?”

  張茵的眼神濕潤了:“不錯,我們國家的‘基建狂魔’稱號是來自於在過去短短數年裏興建了許多號稱跨世紀的工程。可誰知道在這些舉世聞名的工程背後,凝聚了多少中國建設者的智慧和辛苦的付出?我們國家能製造這麽多獨一無二的工程的背後,凸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底蘊。”

  “茵,您看起來很自豪?”

  “我為那些勤勞的建設者感到自豪。”

  蒂亞斯被她感染了:“中國人是很了不起。不僅創造了屬於您們的經濟奇跡,並通過‘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昂首走上了世界經濟舞台的中心。”

  “謝謝您的褒獎。我們不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令世界各國互聯互通,經濟上高度融合,構築全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大國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