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明的社會風氣
作者:打了個哈欠      更新:2020-07-01 01:27      字數:2469
  休寧,大名鼎鼎的徽州六縣之一。

  徽州的著名因於徽商,遠在宋朝就已經開始活躍的徽州商人,最初是因為‘種地無以生存’而被逼從商。自管仲分四民為‘士、農、工、商’以來,從商自然成為了最被人看不起的職業,被打壓了幾個朝代,商人的處境終於在明朝時期得以鬆弛,而徽商的名氣也在嘉靖年間達到峰頂,更有徽商遍天下之說。

  而休寧作為徽商發源地之一,繁華程度可想而知,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叫賣聲,種類之多可以貫穿百姓的衣食住行,從而也聚集了不少外地人駐足,番邦商使也會慕名而來。所以一條街道上經常看到不同的地域風味在一起和睦相處,前一腳剛路過一家飯館,下一秒就能聞見一股麵香。

  好的環境很容易讓人心情愉悅,史明樂於晃蕩在充滿食物香味的休寧街頭,從早點鋪裏抓起一個火燒,問了價錢後丟出一個銅子,然後就啃著火燒拐進前邊的書坊。

  剛進門的史明就衝著櫃台裏的老板問道:“店家,我要的書找到了嗎?”

  “喲,史今公子來得介麽早。”四十多歲的店老板迎了出來,笑道:“今兒可就巧了,您要的東西一個半時辰前剛到貨。”

  史今這回沒因為店老板混雜了幾個地方口音的話發笑,頗有激動的跟著他走進裏鋪。

  店老板拿出書簍道:“一共九卷,全給您找齊了,走腳的夥夫可不容易,為了這幾卷書可是…”

  史今拿出一錠銀子,店老板立馬笑臉洋溢的噤聲。

  書簍打開,裏邊如老板所說整齊的擺放有九卷書,每卷的皮紙上都印著安門縣誌四個大字,找全這些書不容易,但畢竟就要上任安門縣縣令了,提前做點功課是必須的事。

  “容小的多問一句,小公子費這麽多心思買這些書是要去安門縣?安門縣處於西南地區的兩廣丘陵,實在不是個好去處。”

  史明當然聽得出話裏的意思,大概就是安門縣窮鄉僻壤。按照商人的行事風格,哪裏富裕哪裏窮苦都會有大致上的了解,等到史明付了錢之後才做善意的提醒,這也是商人的特性之一。

  “我隻是去遊春。”

  “原來如此。”

  店老板了然的點頭,安門縣雖然窮苦,但山水環繞不失為景色怡人的美景之地,每年去遊春的外鄉人也不少。

  拿了書的史明就要離開,卻聽店老板叫住了他。

  “小公子可是最近就要去安門縣?”

  “有何不妥?”

  “正如小的所說,按安門縣如今的情況,很少有順路的商運,走道的馬夫也許會去,但熟路的估計沒有。”

  “店家有法子?”

  “商人是脫了官服錦衣衛,這話可不是白說的,那些大人不屑知道的我們更要了解。

  安門縣百姓的處境跟徽州老祖們的處境很接近,所以這段時間有不少安門人聚集在休寧想著從商,小公子買的這幾本書正是小的托他們帶來的。”

  “這兩天能談妥嗎?”

  “時間有點著急…”看到史明手中的銀錠,店老板又改口道:“一定能妥!”

  得到承諾,史明不再停留,跟商人沒有任何交情可講,隻有生意和盈虧。

  “砰——”剛出門的史明就被人撞了個踉蹌。

  撞史明的人長得圓滾肥胖,史明隻是偏了個身就穩住了腳跟,那人卻身子前傾摔了個大跟頭。

  “什麽事這麽急。”史明費力的把對方扶起來。

  “得罪得罪,隻是趕著去看熱鬧。”

  說完話,那人又喘著粗氣繼續往前奔。而且這樣的人不止一個,後方亂哄哄的一團也在拚命的往前趕。

  史明也好奇的跟了上去,走到人群聚集的巷口時隻見一群衙役在那喧嘩,有手持木棒的,有拿著皮繩的,一個個凶神惡煞。衙役的前麵是幾個商人,正卑躬屈膝的說著什麽。

  走得近些,就聽到領頭的衙役不耐煩的大喝:“不曉事的老不羞,皇糧國稅誰有資格拖欠?我現在好好跟你說話你不聽,待會給你上枷鎖不知道你們這些老骨頭受不受得住?”

  史明饒有興趣的打量這些衙役,都是五大三粗,為首那個臉黑須長,穿著箭袖青衣,腰身纏著紅裹,這些人便是經常在小說和史料中充當底層社會一大害的胥役之徒。

  不過除卻為首的黑大漢,其他幾個穿著不一,隻唯黑大漢馬首是瞻,不難推斷出其他幾個隻是幫役,也就是俗稱的白役,更直接的說,這些都是後世裏所謂的臨時工…

  商人這邊有人出聲道:“差爺,我剛才已經解釋過,我馬家去年下半年的賦稅已經上交過了啊?”

  “我孫家的也交過了…”

  “呸。”黑大漢啐了一口,接著繼續道:“誰不知道馬家和孫家在年初大賺了一筆,去年的稅收給你們算少了,現在補充一點不是於情於理?”

  後麵有個幫役接話道:“馬朝奉孫朝奉,你們還是乖乖交錢吧,否則我們待會破門而入,損壞了你們家裏的器物,大家麵上都不好看。”

  “差爺,不是不交啊,年初所得不應算在今年上半年的稅收上嗎?今年我馬家定然加倍繳稅,哪敢拖欠公家的錢。”

  “我孫家也是…”

  這個時候收稅確實不符合常理,史明看著兩個老頭在那哆嗦,不忍的出麵說道:“幾位差爺,這個時候收稅確實說不過去,不知是否持有官府文書?”

  黑大漢狠狠的瞪了一眼史明後不屑的嗤笑,隨即從懷裏掏出一張紙道:“看好了,你們別說我以狠欺商。”

  史明盯著紙張看了許久,上麵有姓名、事項、期限以及必不可少的知縣大印,確實是一張衙門發給衙役的執法憑證,而且這種憑證是一事一張,事畢銷毀,沒辦法作假。

  有了這種憑證,衙役就可以光明正大且不違法的進行敲詐勒索。

  黑大漢嫌史明礙事,粗暴的把憑證塞回懷中,冷不丁卻聽史明問道:“差爺為了這張憑證費了不少錢吧?”

  “花了我十錢銀…”分心的黑大漢信口答出,反應過來後隨即發怒道:“哪來的黃口小兒,不知道妨礙公家辦事要吃鞭子的嗎,快給我滾開!”

  “現在誰還敢多說一句阻攔我辦事,全按抗差處理!”

  史明還想多說幾句,但看到黑大漢手中的木棒還是隻好低頭苦笑,類似事情隨時都有發生,如若解決不了根源隻會招人記恨。

  而且這些商人不缺錢,隻是不想吃虧而已。

  圍觀的人群隨著商人交錢而散去,一個個有了飯後談資滿意的說笑,衙役拿著銀子也不多作停留。

  見到這一幕的史明剛要歎氣,卻聽到旁邊先有人歎道:“所不如者,上無兩稅及助役錢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