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溫體仁的邀請
作者:打了個哈欠      更新:2020-07-01 01:26      字數:1973
  敲門聲打斷史明的思緒,接著就看到門縫被人塞進一張請帖。

  陳國山清了清嗓子在門口說道:“鄙人陳國山,對此行打擾到狀元郎深感抱歉,但同時也希望您能看看這封請帖,更希望狀元郎如約而至,尚書大人恭候狀元郎的光臨。”

  綿長腳步聲又從樓梯處向下移動,匆匆得讓史明甚至來不及答話,撕開請帖,裏麵簡短的內容也隻是寫明了溫體仁想要邀請自己的想法、時間及地點。

  不過現在相比於溫體仁這隻狐狸,更讓史明好奇的是遞請帖的人,雖然明知道他是溫體仁的手下,但這種‘適可而止’的邀請實在讓人討厭不起來,沒想到一向以油腔滑調死皮賴臉著稱的溫體仁手底下還有這樣的奴才,沒沾染到溫的脾性可算是萬幸,但自己卻想不出任何一點有關於這個名字的訊息。

  “不識禮數,小郎答應見你了?你就跑上去,沒想到身為禮部尚書的溫大人卻對下人的管束有失公允,哀哉。”

  “哉你二姨夫?”

  “你敢罵我?”

  “禦史大人在胡謅些什麽?小人在關切大人的親屬,隻是讀書甚少不會言語罷了,你二姨夫可好?”

  “……”

  史明看向窗外又跟四品禦史鬥嘴的陳國山問道:“這人是誰?”

  “陳國山,禮部尚書溫體仁的管家,或是朋友,或是義子。”秦鳴隔著門回應。

  “他不是朝官?”

  “不是。”

  史明不可置信的皺眉,本以為那個人充其量也就是禦史這一級別的官員,囂張跋扈隻是狐假虎威,沒想到連個屁都不是,一條家犬卻敢衝禦史叫吠,如果不是手上的請帖,史明肯定以為溫體仁是特意讓陳國山來惡心這些人的。

  而提及溫體仁,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是來自張廷玉的《明史》,書中有就有專門纂寫溫體仁的篇幅,這一篇被分類在明朝奸臣榜的內容裏。

  那麽溫體仁的奸具體體現在何處?如果從國家的角度上看,溫體仁算不上大惡,至少明朝的滅亡跟他的關係不大,相反,溫體仁熱衷於檢舉倒是扳倒了不少貪官,值得一提的是他本身就是個貪之極的大官,甚至可以說,溫體仁在這方麵的曆史地位僅次於和珅,隻不過和大人眼裏隻有錢,而溫體仁全都想要。

  而且溫體仁的政治手段極高,畢竟是混亂的明末時期擔裏任首輔最長時間的人。雖然在百姓眼裏,溫體仁算不上一個好官,但朱由檢卻十分寵溺這位大臣,以至於京城中常有崇禎皇帝遭‘瘟’了的言論。

  這其實不難理解,繼魏忠賢之後,朱由檢對結黨的官員有著莫名的恐懼,溫體仁雖然也在勾結,但始終沒人能抓到把柄揭露他的行為,而且溫體仁把防禦做的滴水不漏的同時又經常在朱由檢麵前揭發其他人的結黨營私,這麽一來更讓朱由檢對他更為信任。

  所以概括來說:溫體仁的奸可以用狐狸來比喻,但狐狸再精始終不敢招惹獅子,朱由檢是獅子,而朱由檢對於奸臣的畏懼更多是因為魏忠賢那種危及自己地位的洪水猛獸。

  正午,忽晴的天氣帶來陽光的同時也使得溫度轉驟變灼熱,鳳棲樓下的馬車開始零零散散的調轉離去。

  其中一輛裏,一個清秀男子偷偷從車廂的窗口看向熱鬧的街市,驚奇的目光不斷在人堆中流轉。

  “挺熱鬧啊!”史明驚歎,不愧是後時的北京今日的順天府。

  在明朝,‘街為商業,巷是民宿’的現代商業模式已經初具規模,隻是種類還沒具分,人口流動大的街市上滿是錢莊、酒樓、成衣店等招牌,混合著各種鋪子的吃食飄香。巷口處多為布市和米行,樹蔭下還有賣菜的小販,時不時有孩童在人流裏穿梭,顯得生氣十足。

  “護衛大哥,攤前販賣的那一堆就是近幾年外來的農作物?”史明指著沾滿黃泥的疙瘩向車廂前頭詢問。

  秦鳴勒緊了韁繩把馬匹的速度放到最慢,回答道:“那玩意叫土豆,你們偏南一帶好像叫它荷蘭薯,這玩意也算是稀罕物,前幾年剛傳進大明的時候也隻有富貴人家才能享用得起,白水一煮就能上桌,雖然味道不怎樣倒也能填飽肚子。

  最近土豆的價格隨著產量的暴漲而暴跌,雖然已經成了民間常見的菜肴卻也鮮有問津。”

  “原來如此。”史明恍然大悟的點頭,土豆剛進中土時確實遭人嫌棄,畢竟所有人對這種新鮮作物還不熟悉,再加上個頭和樣子長得類似番薯,所以就幹脆像番薯一樣一鍋清燉,可惜土豆本身的味道並不出眾,哪有未來那種令人垂涎欲滴的土豆絲土豆片土豆餅,想想這可能又是一次上天垂憐,給自己一個大展廚藝的機會。

  答完問題,秦鳴鬆掉韁繩的手再一次揮鞭,馬匹長嘯後繼續再青石板上疾馳,也把臆想中的史明撞回現實。

  “麻煩提速前告知一聲。”史明用手壓著額頭,試圖阻止那塊紅包的持續增長。

  秦鳴忽略史明的抱怨問道:“在下有些疑問,為何前後如此多的人來邀請狀元郎,但偏偏狀元郎選擇去赴溫大人的宴席?”

  “溫大人身為禮部尚書,又不惜自降身份作邀,確實該拜見一下。”

  史明敷衍的回答,事實上是因為溫體仁愛麵子又有報複心,得罪他還不如得罪朱由檢。

  “原來如此。”秦鳴點了點頭,臉上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