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蒲劇來了裴琰之笑了
作者:洛邑三十六朝      更新:2021-02-24 12:18      字數:3140
  白彥森一臉激動的大聲喊道,“又是十五票,裴琰之再次創造了一個曆史,太厲害了,從百強賽到現在的擂台賽,裴琰之已經連續三次拿到了所有評委手中的票,這真是太令人震驚了!”

  白彥森看向了李天偉,臉上帶著一絲遺憾,說道,“不過,我們還是要感謝李天偉老師的精彩演出!”

  李天偉從白彥森的手中接過話筒,笑著說道,“其實在投票之前,我就有要輸的心理準備了,對於裴琰之先生,我是心服口服的,沒想到一個京城的孩子,竟然能夠將秦腔演繹的如此完美,比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陝省人一點都不差,而且還這麽年輕,對於裴琰之先生,我倒是有一個請求!”

  白彥森和裴琰之都是有些驚訝的看著李天偉,不知道他想要請求什麽。

  李天偉鄭重其事的說道,“秦腔雖然說是華夏最古老的聲腔藝術,但是由於地方的特色太過於濃厚,所以隻在西北五省能夠流傳開來,想要向外走出西北,走向全國,還是有很大的難度,這次的比賽,我是非常開心的,我希望秦腔藝術能夠在這次比賽中大放光彩,讓全國人民都能夠知道我們大西北的秦腔有多美,可惜我止步在這裏了,我希望有機會的話,裴先生以後也能來我們陝省,一起合作幾出秦腔,怎麽樣?”

  裴琰之笑嗬嗬的說道,“李老師太客氣了,有機會的話,我也想要到陝省,好好的唱一回秦腔!”

  李天偉緊緊的握住了裴琰之的手,動情的說道,“恭喜你了,希望你能夠走到最後!”

  看著李天偉和裴琰之一同下去的背影,白彥森也是動情的說道,“多麽可愛可敬的戲曲人啊,他們的一生都是為了自己喜愛的藝術而努力的,在咱們華夏,除了幾個有限的劇種,能夠做到遍及全國,而其他的劇種基本上都是隻在自己的省內發展,就像之前說過的華陰老腔,隻在他們那個村裏才有,華夏的戲曲種類繁不勝舉,每一個劇種都應該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過去的時候,我們想要普及各種各樣的戲曲,但是我們沒有這個條件,不過,現在,我們這個信息的時代,大不一樣了,你像過去的很多戲曲大師,藝術家們,一輩子的觀眾都不會比現在一個三十多歲的京劇演員遇到的觀眾多,畢竟那個時候,很多藝人就在一個地方唱戲,一天最多也就那麽幾十人,上百人,一輩子能見過多少人,但是現在唱戲,一個大劇院,抄起來好幾千人,一年下來,唱個幾十場戲,也許過去有些藝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這麽多人呢!”

  “更何況現在還有網絡了,南方的戲曲種類,北方人在網上就能領略到,北方人的藝術,南方人足不出戶也能夠欣賞到,不過,要真正的了解這門藝術的內涵,還是要到劇場去,用眼睛,用心去感受藝術的魅力。”

  白彥森的聲音再次高漲了起來,說道,“各位,第三組的擂台爭霸賽的第三輪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這一位出場的挑戰者是蒲劇的名家甄蘭菊,這位也是梅花獎的得主,蒲劇可能有人不太熟悉,這是一種來自晉省南部蒲州的劇種,也叫蒲州梆子,當地人成為亂彈戲,也是咱們華夏民族最古老的戲曲種類之一,而這位甄蘭菊女士,是晉省蒲劇院的副院長,從藝近三十年來,演繹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段,被稱為‘蒲劇皇後’,在晉省也是大大的有名,今天她要為我們帶來一段蒲劇的名段,《青絲恨》,這出戲也是甄蘭菊女士獲得梅花獎的作品,請大家欣賞甄蘭菊女士為我們帶來的蒲劇名段,《青絲恨》。”

  大屏幕中出現了甄蘭菊的畫麵,晚上三點多鍾了,在賓館裏翻來覆去睡不著的甄蘭菊起床,來到了大廳裏,穿上自己的戲服,舞動著水袖,接下來的片段,她獨自一人在劇場內跑著圓場,跟樂隊老師摳細節,帶上妝之後的彩排,都是一絲不苟的完成。

  “這次參加比賽,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因為進入到六十四強之後,蒲劇演員隻剩下我一個了,我就是代表著蒲劇的獨苗,這次來參加這次比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全國的觀眾們都能知道蒲劇,都能喜歡上蒲劇,那我就沒有白來,當然,我還是很希望能夠再往前一步,拿到更好的名次,畢竟都已經來了,誰都不希望就是來走個過場吧!加油,甄蘭菊,加油,蒲劇,擂台爭霸賽,我來了!”

  屏幕中的甄蘭菊,緊握著拳頭,衝著鏡頭比劃了一下。

  而現實總的甄蘭菊,就算是馬上就要上台了,在候場區,她也一直在舞動著自己的水袖,抖出去,抖回來,然後抓住,一次一次的練習著,生怕出現了任何的差錯,自己可是蒲劇的獨苗了,如果出現任何一點點的疏漏,也就代表著蒲劇在這次比賽中全軍覆沒了。

  甄蘭菊深深的吸了口氣,來到了出場的位置,等待著出場。

  《青絲恨》這出戲,取材自明傳奇《焚香記》,講的是王魁上京赴試時敫(jiǎo)桂英贈他一縷青絲作為信物,而王魁中狀元以後忘記恩義,為了仕途娶宰相之女為妻的故事,最後的結局也是非常的淒慘,敫桂英懸梁自盡,而王魁在跟宰相之女成親之後,生活也不順心,最後內疚而死,兩人在黃泉路上相遇,王魁說他後悔,敫桂英又拋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麽世人總是用生命來換取這樣的醒悟。

  這個問題留給觀眾一份沉甸甸的思考,使它不再是對敫桂英和王魁愛情的簡單陳述。

  後台正在繼續換裝的裴琰之聽到白彥森說到甄蘭菊要表演的劇目是《青絲恨》時,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

  一旁為裴琰之換衣服化妝的跟包劉連生笑著說到,“裴老板能掐會算,不僅算到了李天偉的《白逼宮》,而且還算到了甄蘭菊的《青絲恨》,厲害,他們這真是撞槍口上了!”

  裴琰之微微搖頭,說道,“這有什麽厲害的,這次可是擂台賽,他們肯定要拿出壓箱底的東西來了,大概率就是他們拿梅花獎的作品。有什麽難猜的!”

  隻見裴琰之現在化的妝,跟台上的甄蘭菊一模一樣,而且旁邊的衣架子上,正掛著一件跟甄蘭菊身上穿的藍色裙裝一模一樣的戲服,看來裴琰之接下來要表演的,應該也是這出《青絲恨》了,難怪劉連生會說他們這是撞到槍口上了。

  ……

  甄蘭菊並不知道裴琰之在後台的情況,上台之後的她,全然沒有了在台下的那種緊張和惴惴不安,如同變了一個人似的,兩條兩米長的水袖,直接一下抖了出去,又直又穩,看著十分的漂亮。

  隻見甄蘭菊伏跪在地上,接連不斷的痛哭著。

  “那日王魁上京趕考在此盟誓,

  倘若負心,人神共伐!

  如今那王魁賊子,

  一旦身榮,背信棄義,

  閃的我桂英,無依無靠!”

  這一段唱,半說半唱,讓沒有聽過蒲劇的人感覺非常的新鮮。

  蒲劇的特色之一,唱時不拉,拉時不唱。

  蒲劇唱腔的啟口,具有嚴格規範,用老藝人的話說,叫做,“開口不起木頭”,木頭指的就是梆子,前半節唱,後半節伴奏的處理辦法,使演員演唱起來,不會因樂器的伴奏而發生裹腔、包腔、聽不清唱詞的現象。

  甄蘭菊的唱功了得,讓所有人都聽得是如癡如醉,這種“新鮮”的唱法,頓時獲得了不少觀眾的青睞。

  評委們也不住的點頭,對甄蘭菊的演出表示了自己的欣賞之情。

  評委中並沒有蒲劇的大師,但是在這些評委中,喜歡蒲劇的可不在少數,就像那位晉劇的大佬董必清。

  說起晉劇和蒲劇,這兩個晉省的大劇種之間,還有一層更加神奇的經曆。

  當年蒲劇險些成為了晉劇。

  在建國之後,晉省就想要成為一個屬於自己省會的大劇種,成為晉劇。

  就像是川劇一樣,這本就是建國之後的稱呼,川劇是由昆曲、高腔、胡琴、彈戲、燈調這五種聲腔藝術而形成的劇種,所以,在過去貼海報的時候,都是這麽貼的,《川劇.高腔》《川劇.昆曲》……

  所以,晉劇也想要這麽弄,將晉省的名劇團,名角兒都弄到省城來,大家商量一下,但是最後蒲州梆子的負責人因為藝術觀點不同,也不願意被人指手畫腳的,所以,帶著自己的人就回到了蒲州,變成了如今的蒲劇。

  蒲州梆子的人走了,上黨梆子的人一看,也就沒來,而北路梆子的人本來就是故土難離,這樣,四家梆子,三家沒來,最後晉劇也不能不成立啊,於是最後,唯一在省城的中路梆子,直接被破格成為了晉劇。

  而蒲劇的曆史,就此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