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天下讀書人的福音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0-06-28 12:13      字數:2391
  封舟想要在刑部執掌話語權,成為刑部的扛把子,就得有義務給刑部掌權力。

  隻要做到這點,他就是刑部的無冕之王。

  至於刑部尚書陸瑜會怎樣想。

  他當然不會多想了。

  畢竟他已經六七十歲了,眼瞅著就要致仕的人,一心想給後人鋪路,自然不會得罪封舟這位後輩。

  寧欺老,莫欺少。

  封舟的建議,簡單說來,就是擴充刑部官吏樹木,安排他們作為“監察員”,到下麵各州各府去監督本地治安狀況。

  他們不但是監察員,還是監督員,身邊也有一套衙門班子,由刑部直接管理,與本地衙門互不隸屬。

  簡單說就是往下麵摻沙子。

  這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江南一帶。

  那裏是魚米之鄉,是大明最為繁華之地,關係著大明的文脈和賦稅,萬萬不可有失。

  所以及時有應天府的六部,京城的衙門也不能鬆手。

  畢竟江南是天下之重,各方勢力爭奪最為激烈,多一個刑部出手,也就能幫助朝廷更容易掌握財稅。

  “封大人的提議確實不錯,能夠加強朝廷對地方官府的監管控製,隻是人數是不是太多了點?”

  過了許久,戶部尚書馬昂提出了不同意見,苦笑道:“按照封大人的意思,起碼刑部的官吏數量,要增加數十倍不止,單單每月的俸祿支出就是筆不小數目!”

  “隻要給這些新收官吏基本的生活補助就成,不設俸祿以補貼形式發放,朝廷再怎麽困難這點銀子應該還是拿得出來吧?一月半石米糧,外加一貫前的補貼,不多吧?”封舟輕輕一笑,淡然開口反駁道。

  封舟也不生氣,淡淡開口反問。

  在場重臣麵麵相覷,就連高坐龍椅之上的朱見深都忍不住動了心思。

  這點錢糧,確實不多,可以說剛剛滿足生活基本用度。

  甚至不少大戶人家的仆役,每個月的收入都比這多。

  “這麽低,那些進士願意麽?”

  吏部尚書王翱忍不住驚呼出聲,臉上全是不敢置信之色。

  “大明朝不光有進士,還有舉人。進士們可以去翰林院,可以待實缺,但舉人們可就多了!畢竟大明朝每三年產生的舉人,可是一個天大的數量,雖說有一部分能當官,可大部分卻隻能閑著,這可不是讀書人的前途吧?”

  封舟開口道、

  這一席話,大家就不說話了。

  雖說大明朝的識字率比不過大宋,但畢竟人口基數大,哪怕萬裏挑一,也是幾萬人了。有門路的自然好說,沒門路的日子就過得相當苦逼了。

  大家十年寒窗,為的就是有朝一日魚躍龍門。

  可是長久落第,心理難免失衡,萬一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舉動,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封舟繼續道:“十年寒窗苦讀一朝成名,結果還要繼續心路等待不知道有沒有可能的官職,這才叫真正的痛苦!”

  “本官的提議中,雖然隻是將他們編入最低的官吏,補貼也是最低級的,但表現好可以直接成為有品級的官員,這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希望!”

  嘿嘿一笑,搖了搖頭撇嘴道:“再說雖然補貼少得可憐,但是供養他們自己甚至一家四口不成問題,隻不過日子有些清苦罷了,總有熬出頭的那一日!”

  說著,目光冷冽緩緩掃視在場重臣,淡然道:“總比他們都中了進士成了後備官員,還需要家裏養者來得強,起碼心中不用太過愧疚不是?我這話說完了,大家誰讚成,誰反對?”

  小朝會頓時一片寂靜,大家確實無話可說,封舟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他們要是再唧唧歪歪,萬一消息泄露那樂子可就大發了,誰反對誰肯定就會成為天下所有讀書人的死敵。

  在場誰都承擔不起這樣的責任,就是當今天子朱見深也不例外!

  而朱見深為什麽反對?

  他哈哈大笑直接說道:“朕覺得封大人的主意不錯,你們認為呢?”

  對於朱見深來說,眼下最重要的拉攏屬於自己掌握的人才。

  畢竟他今年不過十八歲,滿朝大臣都是先帝所留,都是老資格。

  這些老家夥做慣了官,一個個的擅長吹牛,強詞奪理,使得皇帝推行自己的政策,常常遇到這樣那樣的阻礙,還找不到足夠的人手破局。

  因為朱見深作為太子多年,培養了一批忠臣,但畢竟數量有限。

  他想要清除前朝老臣,又想要提拔自己的人上位,這麽多的官員新鮮血液從哪裏來,自然是每三年一次的春闈,以及時不時召開的製科選拔。

  之前他還不知道該如何安排這些天子門生,結果封舟便出了一個十分不錯的主意,以形部的名義向各地官府派駐‘監察員’!

  什麽‘監察員’說得好聽,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明晃晃的監督人緣,監督當地官員的品行操守,以及為官之時的表現和風評。

  當然,封舟上的奏疏上沒這麽說,隻說派出‘監察員’監督當地的刑獄之事,至於會不會將其它事情也向刑部衙門匯報,那就不是他封某人管得了啦。

  隻要朱見深及時插手,多多關注,一定能從裏麵挑選出屬於自己的人才的!

  畢竟封舟也不過才二十歲,和自己年齡相仿。

  其實,這就是刑部的垂直管理體係,除此之外他還想將地方政府的執法權,也徹底納入‘監察員’的監督和管理之中,與地方官府形成雙重管理體係,不給這些地方諸侯胡作非為的機會。

  朱見深有明君氣象,自然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好處,特別是對他皇帝統治的好處,所以,他在封舟一番犀利言辭,說得其餘大臣無話可說之後,便毫不猶豫表態支持。

  其餘重臣自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好處,他們都是朝堂大佬,自然希望手中的權柄越重越好,地方官府越聽話越好,封舟的提議對他們來說也是好處多多。

  見陛下表態支持,其他人也不想得罪天下間的讀書人,也不敢多加反對。

  於是,一件本來很可能引起朝堂動蕩的提議,就這麽輕而易舉在小朝會通過了。

  “如此,那就將第一撥五名‘監察員’,全部派到蘇州去吧!”

  封舟輕輕點了點頭,直接開口確定道:“那裏的水可是渾得很,我倒要看看當地官員到底還受不受朝廷驅使?”

  眾人靜默片刻,然後一了點頭。

  蘇杭寧,以及江北的揚州,可以說是大明朝最為繁華的地方,也是當地土豪商賈權勢最大的地方,。

  對這裏進行試點,擺明了是核桃挑最硬的砸!

  這個封舟,果然是大格局,是一個適合披荊斬棘的臣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