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考試而已,不在話下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0-06-28 12:12      字數:2408
  封舟饒恕了杜良才的性命,這廝倒也乖巧,第二日便親自過來,除了帶來銀兩之外,還帶來了一棟房產的地契。

  卻是拒馬河附近的一棟莊園。

  拒馬河古稱淶水,約在漢時,改稱“巨馬”,有水大流急如巨馬奔騰之意。後漸寫作“拒馬”,相傳曾因拒石勒之馬南下,如今大明盛世,水深江闊,兩側樹林密布,環境優美,不少大戶人家在這裏修建莊園別墅,以做休閑之用。

  以杜良生的身份,本來沒資格獲得這樣的莊園,但他畢竟是定興縣的土著,二十多年時間,見識過不少家族的起起落落,所以便瞅準時機,入手了這麽一座。

  他既然這麽懂事,那麽這一年多時間,便讓他過的舒服點,雖不能欺男霸女,但是百病不生道士沒問題,不管怎麽樣,他離開定興之前,這個土著禍害是不能留的。

  接下來的日子,封舟在定興有限的渡過。

  方安在縣城已經成為大名人,人人相敬,他的生意也擴展了幾分,方安自然知道,這是他外甥的情麵。

  隻是可惜,自己的媳婦眼皮子淺,之前得罪了他,雙方已經和諧的斷開了關係。

  封舟讓他生意興隆,已經是看在親戚的麵子上了。

  至於方三在書院內屢次受到欺淩,那就和他無關了。

  方安沒時間管家,沒時間照顧外甥,自然也沒時間管自己的親兒子。

  隻有劉氏一無所知。

  每日裏隻是嫉妒封舟好運氣。

  時光匆匆,轉眼春節過去,就到了北直隸個府縣縣童生試的日子。

  童試包括縣試、府試、院試三階段。院試錄取者即可進入所在地、府、州、縣學為生員,俗稱“秀才”,生員分廩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員經科試合格,即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科舉生員”。

  縣試在各縣進行,由知縣主持。一般在每年二月舉行,連考五場。通過後進行由府的官員主持的府試,在四月舉行,連考三場。通過縣、府試的便可以稱為童生,參加由各省學政或學道主持的院試。

  在悅來書院沉下心來大半年,封舟早就做好準備,來到了定興縣轄下的考場。

  讓封舟意外的是,童生考試的考生中,他見得最多的是朝氣蓬勃的少年,其中還參雜了不少中年人甚至還有頭發花白的爺爺輩考生。

  果然是學到老考到老啊,隻需一眼就看出了這幫成年人甚至老者的本質,都是讀書讀傻了的典型,這麽大年紀了還考童生,對已經開始衰退的記憶是個嚴重考驗啊。

  瞪了片刻,眼看著小小的廣場已經人滿為患,便聽到一聲鑼響,之前緊閉的考院大門洞開,當地縣令帶著一幹考生魚貫而入,先在考院文廟祭拜聖人。

  讓封舟大覺驚異的是,就在眾多考生擺足了架勢,恭恭敬敬衝著文廟行禮的時候,小小的文廟突然一陣古怪的氣息翻湧,而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在眾多考生,也包括封舟身上掃蕩一圈。

  封舟隻是心神一動,旋即恢複正常。

  仔細感應,那股特殊的氣息波動,在掃過一幹考生之後,又猶如潮水一般退了回去,好象根本就沒出現過一樣!

  有意思。

  這個世界果然不是正兒八經的世界。

  連文廟都有這般神通。

  其實想想也不奇怪,一個騙人錢財,專職造反的白蓮教,都有精通術法的供奉。

  那麽監控天下文士的文廟,擁有勾通天地,排除異類和邪法的神通,也就不奇怪了。

  或許對付仙神,比對付那些普通凡人有意思的多。

  傳聞,妖邪異類於文廟之下無所遁形,所以其它種類的法術神通,在文廟的控製區域內都沒有了效用。

  想到這裏,封舟輕輕點頭,隻要他想在紅樓世界崛起,依舊免不了對上這些仙神人物,那就好辦了。

  心中想著這些有的沒的,跟著本次童生試的主考官,也就是當地縣令進入考場,拿著考試號牌,找到自己座位。便坐下來等待試卷發放。

  至於周圍的環境,自然影響不到封舟。

  很快,衙役便將考卷一一分發到位,封舟打開一看,臉上露出輕鬆笑意,這些考試內容,完全在封舟的心中,提筆入神,一氣嗬成,隻在某些主觀題上稍稍費了點心思。

  第一天的考試就這麽輕鬆過去。

  之後一連四天再考四場,考試都進行得十分順利,其中大部分的題目都十分簡單,隻是考驗考生的記憶以及知識掌握的全麵程度,以封舟的恐怖記憶力,過關隻是十分簡單之事。

  果然,等縣試放榜,封舟榜上有名,而且排名比較靠前,輕輕鬆鬆就得到了參與府試的資格。

  其實以封舟的實力,即便是知縣和他政見不合,他也能奪得第一名,如今不過是藏拙罷了。

  出了成績之後,封舟特意拜訪了當地縣令,奉上禮物,十分恭敬,給足了這位父母官麵子。

  童聲試有縣試五場府試三場,總共八場,縣試在二月份開考,府試則在四月分靠考。

  縣試府試可以連起來考也可以隔開來考,封舟自然不想那麽麻煩,既然要過童生試那就直接將府試也過了,

  因此到了四月份,封舟去保定府參加了府試,依舊是輕鬆通過,名詞靠前且不顯眼。

  接下來,他就繼續留在保定,參加院試了。

  院試三年之內兩次,院考兩場,考試內容與府,縣考大致相同。

  評卷由五百裏外較遠的書院山長或幕友當任。第一場錄取人數,為當取秀才名額之一倍。第二場覆試後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稟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稟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

  縣考,府考,院考三次末場,均為案首,俗稱“小三元”。

  既然“稟生”有這等特權,封舟自然不容多讓,稍微多發揮了一點實力,進入成績上等,獲得“稟生”的資格。

  接下來便是當年八月份舉行的鄉試了。

  若是鄉試通過了,封舟便成為進士,就可以入京趕考,當官治理天下了。

  和鬥鹽商、查稅收,軍訓錦衣衛比起來,還是考試更加容易些。

  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參加鄉試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回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鄉試考中了以後就稱為舉人,舉人實際上是候補官員,有資格做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