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0-06-28 12:12      字數:2392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出自《詩經-國風-卷耳》,意思是寫一位女子在路邊采卷耳時思念良人的情景。這兩句意為“我在路邊采卷耳,采著采著,不覺停了下來,想起了良人。半天竹筐都沒裝滿。”

  而“既見君子,雲胡不喜”也是出自詩經中的《國風-風雨》,意思和上麵那個差不多,也是表達一個女子對良人的思慕之情。

  寶釵和探春都是端莊受禮,蘭心蕙質的,萬事不肯多出一步,就算有什麽心思,也會深深地藏在心裏。

  寶釵遇到事情,會隱在心裏,絕不外露,表麵上會愈加淡然。

  而探春更習慣於把一切都掩藏在心底,然後再披上一層堅硬帶刺的外殼。

  能讓這兩個姑娘,冒著名節盡毀的危險,不顧封建禮教的約束,也要向林昭說出心中的那句話,足以見得林昭所寫的這首詩,帶給雙姝的震撼。

  這首詩的才華,簡直如同一把重錘,將兩位姑娘的心扉擊穿,以至於被情感壓住了理性,不管不顧的,也要向林昭表達出自己的心意。

  以林昭曆經數世、萬事不由己心、淡漠萬物的心態,依舊為之震撼。

  當下熱血上頭,不禁做出了承諾。

  所以說最難消受美人恩。

  林昭畢竟無論經曆多少世界,在感情方麵都極少投入,除了亞曆克西絲和宮二之外,其他女子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

  直到現在,他又重新敞開了心扉,並決定此生絕不相負。

  一時間大觀園內歡笑晏晏,寶釵和探春仿佛打開了往日心結一般,肆意開心取樂,隻不過卻故意離著林昭遠了。

  而林昭自然不會打擾兩人,畢竟無論是寶釵還是探春,都不知道彼此為情敵呢。

  這種情況下,林昭故意和誰說話,都不合適。

  所以幹脆拉了寶玉,半強迫的要求他帶著自己逛一逛大觀園。

  在他的巨力之下,寶玉終究不敢拒絕,更何況看到這首《七律-答眾姝》之後,也對林昭的才華欽佩萬分,待他遊覽大觀園,也是心甘情願的。

  當晚林家兄妹返回林府,黛玉便問:“哥哥,以後還是不要說我是大周李清照了,實在是才氣不足,受之有愧。”

  林昭笑道:“好端端的,怎麽說這種話?她易安居士也是一個腦袋倆胳膊,不是三頭六臂的,妹妹才情出眾,也是賈雨村仔細教了兩年的,才高學博,近代鮮倫,未必會弱於那易安居士了!怎麽就不能稱之為大周李清照了?”

  林黛玉臉色一紅,嗔道:“哥哥明知故問。”

  頓了頓,想到女兒間的心思和紛爭,豈是一個外男所能理解的?便道:“哥哥今日做的《七律-答眾姝》,雖然完全和題目無關,但是氣魄雄古,意境絢麗飄逸、意動高遠,便是十個我也比過了,若是大周李清照被哥哥這般輕易蓋住,大宋李清照泉下有知,隻怕棺材板也按不住了。”

  林昭嗬嗬一笑:“李清照也是讀了家中萬卷藏書,又有妹妹一般的才華,且能在汴梁城自由行走,自然才情施展,妹妹畢竟隻有十二三歲,就能做出這般詩才,假以時日,必定是才名遠播的,詩典贍,無愧於古之作者的。”

  “哥哥!”

  聽了林昭不要臉的吹捧,饒是黛玉自負才華,滿口謙遜之詞,此刻也不由得臉色通紅。

  “往常我以為,雖然比不過易安居士,卻也小有才能,今日與眾姐妹一起做了詩詞,方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哥哥的才華自不必說,那寶姐姐、三妹妹,哪一個才華不在我之上,還有史大姑娘,雖然今日發揮有失水準,但是我卻知道她也是才華橫溢的,淡淡素日所見,就有幾個姐妹不比我差了,大周廣袤,人口何止億萬,才能出眾,比肩易安居士者,隻怕如過江之鯽,所以妹妹委實不敢再稱‘大周李清照’之名了。”

  聽了黛玉的話語,林昭淡然一笑,知道這話雖然透著自謙,但是話裏話外,依舊自負才情,隻不過怕是黛玉自己,都未必感覺到。

  或許黛玉真的感受到姐妹們的才華帶給自己的壓力,但林昭卻是知道,黛玉的才能,實則是出類拔萃的了。她不禁善於詩詞,其實裁剪、理財等方麵,亦有出類拔萃之能。

  比如林家後院,就被黛玉治理的井井有條。

  非絕等聰慧之女,再難做到的。

  於是林昭道:“妹妹,那王陽明十五歲想著帶數萬兵馬,出關殺盡胡虜,被他爹打了一個半死,十六歲立下更大的誌向,要去當聖賢。當世在別人看來,不過是癡人說夢。但是結果呢,他真的成了聖賢。”

  “所以啊,像妹妹這樣聰慧絕倫的女子,萬不可妄自菲薄,這個時代雖然不能讓你們才華盡顯,但是有哥哥在,足夠你展翅翱翔。”

  林昭看著黛玉,十分認真的說道。

  黛玉聽了,不由得眼眶紅了,撲到哥哥的懷中,開心地說道:“哥哥,你真好。”

  林昭嗬嗬一笑,扶住妹妹,語氣寵溺的說道:“咱們是兄妹,我不疼你疼誰。否則山東的老爺太太豈不是嫌我不懂事?”

  “對了。”聽到哥哥提起父母,黛玉連忙認真的說道:“哥哥回來這兩日,我都忘了和你說。爹爹之前來信,預計再過五日,就抵達京城了。”

  說道這裏,不由得莞爾一笑:“隻怕爹爹麵聖述職之餘,就要操心哥哥的終身大事了。”

  說道這裏,她不由得想起了寶釵和探春。

  以今日黛玉的觀察,自然發現了兩人的出格之處——她兩人時常瞥向林昭,然後飛快的移開眼睛。

  黛玉雖然隻是猜測,但是心裏有了判斷之後,便覺得大致不差了。

  隻是黛玉卻不知道,她們已經與林昭通話了,隻是當時聲音小,除了林昭誰也聽不見,黛玉自然不知道哥哥已經分別同她二人私下裏定了情。

  但她和容嬤嬤、聆歌私下裏商談的時候,都感覺這兩人對自家兄長或有心思,平時也覺得寶釵和探春都是極好的品性,也願意和她二人做妯娌。

  唯一可慮的是,大周朝是一夫一妻製,寶釵和探春雖好,卻隻能娶一個,無論是娶哪一個,另一個必定是可惜的了。

  哪知道林昭聽了黛玉的話,麵色淡然,微微一笑:“因為父親極有可能拜相入閣,所以我這個錦衣衛許是做不長久,到底是讓我做一個醉生夢死的衙內,還是打發出去做一個地方官,一切還未可知,所以這一兩年呢,那些士大夫家族是不會考慮將女兒嫁到咱家,但是卻會考慮自家兒子結親。”

  黛玉頓時臉色通紅,一跺腳,嗔道:“哥哥,你胡說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