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給李世民講故事(過渡篇)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0-06-28 12:12      字數:2926
  要說和帝王結拜,最好的對象當然是劉備。他可是真把結義兄弟待若手足的。

  而其他皇帝,都是表麵笑嘻嘻,背後捅刀子的主。

  眼前這位李世民更是不一般,他連親兄弟都敢殺,何況義兄弟?

  不過封舟與他結拜,也不過是為了國家大計罷了。

  不過李世民終究是帝王氣度,眼神轉動間就有了注意,臉上立刻露出笑容,哈哈笑著說道:“成吉思汗所言,甚合吾意,能與你結為兄弟,亦是一樁美談,不知成吉思汗今年貴庚?

  “今年二十有八。”封舟道。

  李世民嗬嗬一笑,“我今年四十一歲,長你十三歲。”

  “如此說來,成吉思汗是不如天可汗嘍,兄長在上,封舟有禮了。”

  封舟站起身來,給李世民行了執手禮。

  李世民微微歎息,趕緊起身攙扶。

  封舟雖然拜他為兄,但是內心深處,隻怕也沒有多大敬重之意。

  想想也是,人家自己是大國皇帝,滅國無數,就算自己是天可汗,對方也未必信服。

  他拜自己為兄,想必有所企圖。

  無所謂,見招拆招就是。

  果然封舟笑道:“封舟準備了一樣禮物,還請兄長收下。”

  “哦,還有禮物,是什麽?”

  封舟請李世民回到桌案旁,在自己剛剛坐的地方掏了掏,掏出一個黃色包裹,打開之後是一個大大的圖卷,李世民微微一怔。

  等封舟打開圖卷,卻見上麵寫著幾個大字“北絲綢之路山水地圖。”

  “這是,這是西域地圖!”李世民有些激動的說道。

  “不錯,這是吐穀渾、寶象國、烏鴉國、車遲國、西梁國的城池、人口、特產分布,裏麵山川地理、君臣特點,國家形式皆詳細標注,以兄長的雄才大略,隻需數年,便可以掃平諸國,安定西北,成就天可汗之無上榮耀。”封舟說著,便將這地圖送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心中激動不已。

  這可是將滅國之功、開疆拓土之業拱手相讓啊。

  “賢弟如此慷慨,哥哥不知道要送弟弟什麽了。”李世民沉吟說道。

  封舟淡淡一笑:“不瞞兄長,我確有一事相求。”

  李世民心中一緊,暗道:“果然來了!”

  口中卻道:‘賢弟有話請講。’

  封舟道:“在此之前,我有一個故事想講給兄長聽。”

  李世民緩緩坐下,擺出一個悉心聆聽的樣子。

  “在華夏處於春秋戰國時代,遙遠的西方有一個小國,喚做馬其頓王國,老國王死去之後,新國王亞曆山大繼位,他雄心勃勃,以其雄才大略,僅用了十一年時間,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而占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天竺河流域,占地萬裏,建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亞曆山大帝國,其兵威之盛,亙古未有。”

  李世民聽了,不由得熱血沸騰,道:“當真是一代雄主,恨不能早生千年,與他交手。”

  封舟繼續說道:“不過很可惜,他年僅三十三歲就因病驟然去世,留下孤兒寡母不說,還沒來得及安排繼承人,以至於三大部將分裂了他的國家。”

  “正是可惜!”李世民歎道。

  他心中不由得掃過了秦始皇的影子。

  似乎這兩人有共同之處啊。

  封舟接著道:“後人分析,亞曆山大帝國之所以分裂,除了沒有選好繼承人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體民族實在太少,沒有卓越的領袖,根本無力壓製廣闊的國土。”

  “賢弟的意思是……”李世民聽到這裏,自然明白了封舟的意思。

  “大明拓土萬裏,滅國無數,雖然我培養了大量的朱紫國人才,作為我的統治基礎,然而我國沒有一個占據絕對數量的民族,沒有一個有著深厚底蘊的曆史,更沒有和佛教、獨神教、一神教抗衡的宗教化,與其百年後國家消亡,不如在這個時候引進大國之體。”

  封舟點點頭,道:“我與兄長桃園結義,大唐和大明互為一體,百年之後說不定能融為一國,為了做到這一點,弟想向兄長賜下儒生、樂師、醫生、農夫、工匠萬人,大明將把他們立為貴族,隻要繼續發展一百年,這一萬人必定能發展到五十萬人,甚至更多,到那個時候,大明便是華夏,華夏據有大明。兄長以為如何?”

  “嘶……”

  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

  光聽說那些胡族一心隔離大漢,固化本族風俗的,沒想到這竟然還有一位主動求著漢化的雄主。

  而且這求漢化的心態,比北魏孝帝還迫切,還激進啊!

  麵對這種傳播華夏化於異域,揚國威於萬裏之外的壯舉,李世民鐵定答應啊。

  這種事要是成了,百年、千年之後,隻要華夏尚在,就會流傳他李世民的赫赫名光啊。

  他連忙說道:“兄弟有此誌向,兄十分佩服,定當竭力相助,不負所想。”

  “如此,多謝兄長了!”封舟哈哈大笑:‘兄長放心,隻要有我在,大唐的西北便如泰山一般穩固,如長安城一般平和。隻是我還有一事。’

  “什麽事?”李世民問道。

  “我聽聞兄長治下有袁天罡、李淳風兩位大賢,擅推演術,若請他二人來,定然會發現兄長被人算計,有地府其死還生之舉。”

  “什麽?竟有此事,什麽人敢暗算朕?”李世民眉毛一揚,帝王之氣頓時勃發,氣勢淩人。

  遠處的六人和程咬金,頓時心驚膽戰,搖搖欲墜。

  但封舟卻不以為意。

  他微笑道:“以兄長的雄才大略,當世無人能勝你,但是如果暗算你的不是人呢?”

  “不是人?”李世民怔住了。

  “不錯,兄長有所不知,弟略通推演之術,此次來到長安,就是發現有佛門大德臨凡進入唐境,長安龍氣有觸底之勢,故親身來此,就是為了讓唐明一體。”

  李世民恍然大悟。

  這家夥為了漢化,不惜一切代價啊。

  不過他更關心“長安龍氣有觸底之勢”這句話,忙問端詳。

  封舟也沒有故作虛張,直接說道:“到了長安後,發覺此時天機混亂怕是有事要發生!”

  “不知道是哪位佛門大能?”李世民將信將疑的問道。

  封舟當然不會說出到底是誰來了,因為這樣會有可能改變劇情。

  太清的願望是讓他順勢而為,改變大勢,以擺脫天道束縛。

  封舟自然把注意力放在大勢上麵。

  要想改變大勢,就應該盡量不影響關鍵點,否則必將影響未來走向,使得自己無法看清大勢進展。

  所以他繼續說道:“佛門大德三千,豈能盡知其能,但他能在我麵前掩藏行蹤所在,至少是金仙之上,想來不會是羅漢,而是菩薩。”

  “佛門菩薩?”

  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

  沙門廣大,佛法昌盛。

  當年隋帝楊堅就是在沙門長大,自然一力推行佛門大盛。

  李世民自然對佛門不陌生。

  能證菩薩果位,隻比佛陀果位低上一層,位於佛門果位的第二階層!

  而佛門四大菩薩,觀音,殊,普賢和地藏,其地位和實力都隻在三大佛祖之下,絕對的佛門高層大能!

  這位菩薩級別的佛門大德來到大唐境內,是福是禍,有何作為,李世民心中一時忐忑不安。

  封舟卻道:“兄長放心便是,任他有何把戲,也難犯大唐氣運,終究是化險為夷,縱然有所不測,弟隨你共遊地府,管教十殿閻王,地藏王菩薩,均對陛下畢恭畢敬,安然返回。”

  你隨我共遊地府?

  狂的你。

  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了吧。

  李世民心中一陣疑惑,不由得看向封舟。

  封舟哈哈一笑,自然明白李世民的心中之意,卻不肯多說,隻是道:“萬事能順,兄長隻需耐心等待,數日內必有怪事發生,兄長順勢而為,無須憂慮。”

  ……

  李世民一臉疑惑的離開了。

  他對封舟的滿嘴怪話完全感到糊裏糊塗,隻覺得他在瘋言瘋語。

  “朕結拜的這位義弟,難道是個狂士,和我那趙王三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