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諸天震動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0-06-28 12:12      字數:3260
  “呼啦啦。”

  淒厲的寒風吹進這座山穀,帶進來無盡的風雪。

  此時此刻,整個山穀內一片狼藉,其實穀內並不大,長寬大約一二百丈左右,而封舟與蚩吒的交手,乃是準聖交鋒,動輒引動天地之力,震天動地。幾乎把大半個山穀都拆了。

  當然,造化神泉和本源之樹已經被封舟提前用陣法覆蓋,無論山穀內如何混戰,都不會對它們造成絲毫影響。

  “此戰已止,何人不服?”

  封舟收回丈六金身,傲立當場,氣勢衝天,在場之人見到,無不低頭俯首,不敢造次。

  這是準聖之威,聖人不出,無人能敵!

  不過這是外人的看法。

  事實上,準聖之間的戰鬥,哪裏是那麽容易的?

  封舟實力雖然高出蚩吒一線,但蚩吒也是上古巫族大聖,數千年來刻苦修煉,至少服用了三顆大道至果,也是非同小可。

  就算是如來出手降服,也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

  封舟豈是表麵的那麽輕而易舉?

  隻不過他和那些大能、菩薩、天尊一樣,都是演技派。

  事實上他此時每一個呼吸之間,都在巨量的吞吐天地間的澎湃元氣,修補肉身以及損耗的真元。造化神泉的水汽,也以肉眼難見的方式注入他的體內。

  不愧是本源之樹、造化神泉,封舟隻覺得像吃了蟠桃一樣,體內力量迅速恢複了。

  “可惜斬殺準聖這個級別,終究耗損了我的本命元氣,還好我施展丈六金身,揮出無上神劍,能夠斬殺他,否則的話,我恐怕真的隻有逃了。還好有大道至果,能夠把我元氣補足,否則的話,這一戰打下來,我至少得修養十年才能恢複原樣。”封舟靜靜想著。

  而山穀內的眾多高手與熊族,則大氣都不敢出一個,臣服在封舟的神威之下。

  隻有牛魔王和萬聖龍王,急速的跑過來,老龍狂喜叫道:

  “太子殿下,您太強大了。此戰之後,整個三界,還有誰敢與您為敵?”

  牛魔王也是連連點頭,心中震驚與狂喜同在。

  楊戩雖然站在一旁,沒有動彈,但是早已經收回了三尖兩刃刀,長舒了一口氣。

  對於這位威震三界的顯聖二郎真君來說,這一趟北俱蘆洲之行,實在是一波三折。

  先是遇到一群和自己勢力不相上下的高手,逼得自己隻能讓康老大和張老二躲得遠遠地,和二十多個隻聽說過沒見過的大高手來到這裏。

  然後他便看到西牛賀洲的封舟大發神威,碾壓三大妖王,並對自己有善意。

  楊戩的心剛落下來,還沒等他驚喜,結果又來了一百多頭魔熊,而且還有巫熊王出手。最後封舟在所有人的關注下,祭出神通,踏天斬聖!

  雖說此聖非彼聖,他楊戩還被稱為小聖,旁邊那頭老牛還自稱平天大聖。

  但巫熊王蚩吒卻是準聖之能,強大無匹。

  而封舟能夠誅殺之,簡直神乎其神。楊戩雖然見識、神通、都高過牛魔王一線,但依舊不敢想象,封舟是如何施展出來的力量?

  丈六金身,斬殺準聖啊!。

  隻要想一想,就心中為之顫栗。

  申公虎等人與諸多熊族,為什麽在封舟一動不動的情況下,也絲毫不敢反抗,還不是因為封舟施展的神通太強大了,根本不是普通金仙的力量,而是超越金仙,乃是玄仙的存在!

  “嗯,此次前來俄國,終究大功告成,隻要在等幾個時辰,讓我細細體會本源之樹的精華所在”封舟微微點頭,然後看向其他人。

  申公虎和畢方對視一眼,低聲長歎一聲,同時對封舟躬身行禮道:“封天尊在此,我等冒昧,蒙天尊不殺之恩,我等告退。”

  剩下的十多人一起向封舟躬身行禮。

  看到十幾個實力不在自己之下的絕世大能,向身邊的封舟行禮,牛魔王隻覺得體內氣血長流,直湧心頭,不由得生出了一絲想法:“大丈夫當如是啊!”

  ……

  須彌山上,多聞天王已經徹底震驚了。

  “需得將此事告知我佛,否則取經之事,或有劫難。”

  他剛剛站起身來,忽然又重新坐下:“原來我佛已知,且讓我沉默不言,唯有謹遵佛旨。”

  萬裏之外的靈山,大雷音寺內的大雄寶殿。

  世尊如來正是講解經法,座下諸佛、諸菩薩、諸弟子、諸羅漢正在悉心聆聽。

  忽然之間,世尊如來閉口不言,和過去佛燃燈上古佛、未來佛彌勒佛一起,三佛幾乎同時站起身來,他們三人起身力氣之大,身下的蓮台都在這震動。

  諸佛、諸菩薩、諸弟子、諸羅漢全都渾身一震,一個個臉色大變,不明所以。

  要知道我佛慈悲,高坐蓮台,巍然不動,給人一種“須彌山倒我亦不動”的永恒不動,似乎世間萬物都不能讓他離開蓮台。

  但是現在,非但現在佛釋迦摩尼已經站起身來,便是過去佛、未來佛也一起站起。

  難道三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事,以至於三佛坐臥不寧?

  就在此時,世尊如來歎道:“南無阿彌陀佛,或許此人與我佛有緣。”

  過去佛接著道:“若有好時機,當以佛法渡他,早證佛位!”

  如來道:“此人與本源之樹有緣,若是渡他成佛,隻怕太清不喜。”

  過去佛沉思片刻,低歎一聲道:“盡人事聽天命。”

  世尊如來緩緩搖頭:“此人生殺由心,卻有造福百姓之大善,王朝氣運由身,非大劫不能臨,依貧僧觀之,其不動,我不動,順到天意,也可順時渡之,但非妙言顛毫則不能為。”

  過去佛點點頭,不再言語。

  倒是未來佛踏前一步,雙手合十,哈哈一笑:“此人牽涉巨大,不可輕易渡之,若有機緣,小僧願身涉這場因果。”

  燃燈和如來對視一眼,一起點點頭,道:“此事非彌勒佛不能為也。”

  他三人商議已定,便重新坐回蓮台

  大眾見他三人似在打啞謎,俱都麵麵相覷,不明所以,有菩薩、羅漢暗暗掐指運算,卻難得根底,見三佛不語,隻得按捺於心,不再言語。

  如來高聲道:“去來自在任優遊,也無恐怖也無愁。極樂場中俱坦蕩,大千之處沒春秋,今日法會已閉,大家各回道場。”

  大眾聽言點頭,合十行禮j。謝罷,各分班而退,各執乃事,共樂天真。果然是:

  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常見玄猿獻果,糜鹿銜花;青鸞舞,彩鳳鳴;靈龜捧壽,仙鶴擒芝。安享淨土袛園,受用龍宮法界。日日開花,時時果熟,習靜歸真,參禪果正。不滅不生,不增不減。煙霞縹緲隨來往,寒暑無侵不記年。

  ……

  大赤天太清境。

  元始天尊麵對太清道德天尊,躬身行禮:“見過師兄。”

  太清道德天尊微微點頭,道:“師弟輕易不離彌羅天玉清境,今日到此,可是為封舟一事而來?”

  “正是!”元始天尊道:“當年老子一氣化三清,後出關化胡為佛,這道教佛門,皆為師兄說化,無論是是道教大興,還是佛門興旺,皆為我三清之盛,然此次佛門西行取經之事,也為師兄點頭,卻為何有封舟出現,以至天道生變數?師弟不解,求師兄指點。”

  太清緩緩點頭,道:“此方宇宙,乃太清所化盤古,另一方宇宙,亦有元始天王化身盤古。”

  我等立下玄門,非得與魔道相對,才符合一陰一陽兩儀相存的道理,我們不是推演過,若是沒有魔道,玄門就是一灘死水。”

  “一消一長,道之存也!玄門延續,也在一興一衰之中。”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豈能有長盛不衰的道統,繁盛時大興我道,衰弱時守弱藏機,反而留出了成長的空間,看似衰弱,其實反倒是生機勃勃,反而是強盛之後卻多有僵化和衰弱之勢,守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看似柔弱,實則更接近道。”

  元始天尊聽罷,緩緩點頭,又問:“封舟所為,不像魔。”

  太清嗬嗬一笑:“不為魔,可為聖,能讓玄門進取,皆為我友,不必非要為魔。”

  “師兄明見萬裏,我玄門能立,不被婆羅門、獨神教、真明教所化,皆師兄之柔也。”元始天尊心中欽佩。

  ……

  就在高高在上的諸天神佛忽然齊齊震動之時,封舟右手離開了本源之樹,看向穀內剩餘的三人。

  “此樹已經歸我,這造化神泉,三位可暢飲。”封舟淡淡一笑,一派揮灑之姿。

  牛魔王和萬聖龍王連連致謝。

  楊戩則是萬分感激。

  他沒想到,自己竟然因為灌江口水利之事,被封舟高看一眼,有得到造化神泉之大機遇。

  他連忙躬身致謝:“楊戩代手下梅山六友、一千二百草頭神,多謝太子殿下義舉,日後但有所遣,刀山火海亦往之。”

  “真君不必客氣。”封舟淡淡一笑。

  能讓灌江口水利工程萬年不壞,造就天府之國,無數百姓承受其恩惠,這樣的英才,由不得封舟不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