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滿朝震驚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0-06-28 12:11      字數:2593
  劉錡今年六十六歲,須發皆白,去年坐鎮江北,擋住了完顏亮的偏師進攻,因功升為樞密院副使,就等著致仕了。

  但他性格豪爽、深沉果斷,有儒將風度。去年金帝完顏亮率軍南下侵宋時,下令有敢提及劉錡姓名的,罪不饒恕。他在抗金生涯中,除形勢不利而主動退兵外,大多戰勝,因而被“世傳錡通陰陽家,行師所避就”。

  事實上,滿朝武皆知,大宋各級戰將之中,劉錡算是最精通軍事戰略之人。

  如果說張浚、陳康伯是為了拍皇帝馬屁,虞允與封舟有舊,無條件欽佩,那麽劉錡的這一句誇讚,那就證明封舟真的通曉軍事戰略了。

  莫非封舟還是一個兵法家?

  隻見這位須發皆白的老太尉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聽了封真人戰略演講,不由得茅塞頓開,隻覺得撥雲見日一般,如果按照這個方略進行作戰,臣以為一年之內,天下可定,金人當北遁。”

  “這麽厲害!”皇帝趙昚又驚又喜。

  他想讓封舟為北伐統帥,其實就是想借助他的神通給宋軍壯膽,也能鎮壓宋軍內部不和。

  隻要宋軍內部擰成一根繩,北伐才有勝利的可能性。

  一開始的時候,皇帝趙昚想到的也是張浚,但是考慮到他富平之敗,淮北兵變,且目前有更好的人選,所以趙昚才選擇了封舟。

  隻是沒有想到,封舟一番侃侃而談,竟然深得兵法大家們的讚賞。

  看來,朕是撿到寶了。

  “好好好!”趙昚大喜:“連老將軍都這麽說了,看來封真人果然有過人之才,當初漢高祖築高台拜韓信為大將軍,朕就在這大慶殿拜封真人為主帥。封舟聽令!”

  封舟淡淡的一拱手:“貧道在。”

  “朕封你平章軍國事,假節鉞、賜尚方寶劍、令都督中外諸軍事,節製江淮宋軍,率軍北伐,收複失地。”

  “嘶!”所有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他們想到陛下信重此人,卻沒有想到竟然信重到這麽深的地步。

  這分明是把北伐之事全權相托,任他在前線生殺予奪啊!

  可是他隻是一個小道士,能否管得了那些驕兵悍將?能夠帶領大家持堅攻銳?

  此人一心練道,沒有經過聖人教誨,能否擔得起軍國大事?

  皇帝會不會太兒戲了?

  “陛下聖明!”封舟再次稽首拜禮,道:“陛下慧眼如炬,提拔貧道於草芥之間,委以重任,貧道絕不辜負所托,必收複中原,還於舊都,盡誅一切內外敵寇,還大宋一個朗朗乾坤!”

  封舟一邊說著,一邊直起身來,轉身環視整個大慶殿。

  他的身位本來就在最前列,這回首環視,雙目如電,看向每一個人的身上,猶如寒釘一般,炸得人渾身戰栗。

  不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大臣,看到他的眼神射來的時候,都不由得心中一寒,滿腔指責的話語沒有一個敢說出口來。

  大家已經想起來,眼前的這位是真真切切的神通廣大,且不說臨安城流傳的種種傳說,單單采石之戰,生擒金主完顏亮的豐功偉績,就足以讓在場的大臣們猶豫不決。

  更何況他是弑殺先帝的最大嫌疑犯。

  他不是人人彈劾的狄青,也不是被秦檜隨意揉搓的嶽飛,他是連皇帝都敢殺的封舟。

  誰要是敢在這個時候指責他,彈劾他,隻怕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他這一雙眼睛一環,隻怕天底下敢和他對視的人不多,但是這大慶殿中,絕對沒有。

  想到這裏,所有人盡都默然,一句話也不敢多說。

  看到眾臣的反應,趙昚眼中露出一股笑意,心中冷哼一聲。

  他就知道這幫大臣,畏威而不畏德,大部分都是隻為升官發財的官僚,沒有幾個真正為國為民的。

  往常他提出什麽議案,沒說兩句就有大臣跳出來,扯幾句聖人的微言大義,惹的人老大不痛快!

  現在好了,有一個不是讀書人的道士到了平章軍國事,你們就一個個的不敢吱聲了?

  原來是一群欺軟怕硬的家夥罷了。

  趙昚心中升起濃濃的不屑之色。

  想到這裏,他手伸進懷中,握住了那本經書。

  那是封舟送給他的,告訴他隻要按照書中記載的內容修煉,一兩年之內,就會有所成效,不敢說長命百歲,但是身強體壯,拳打猛虎、腳踢惡龍的本事還是有的。

  那個時候朕生殺予奪,狠狠地收拾你們這群官!!

  想到這裏,趙昚又看了一眼封舟,心道:“接下來你得繼續演啊!”

  封舟當然明白趙昚的眼神,微微一笑,從懷中取出一份奏章,說道:“陛下,貧道感念諸葛武侯當年的出師表,在此做檄一篇,請陛下預覽!”

  趙昚道:“封真人的采,朕向往已久,來人,呈上來。”

  立刻有太監走下台階,接過奏章,叫道趙昚手中。

  其實這篇檄,乃是趙昚讓史浩提前寫好,交到封舟手中,關鍵時候拿出來,在朝堂上一念,提升軍威士氣。

  趙昚接過來,隨意一覽,頓時雙目一凝。

  這篇檄,和史卿寫的不一樣啊!

  但是更加理直事明,氣勢磅礴。

  趙昚不禁一拍扶手,叫道:“好采!”

  眾官員見趙昚這般模樣,心中不由得一曬:“你們串通好的章,還這麽有模有樣!”

  卻見趙昚道:“虞愛卿,你來讀一遍這篇北伐檄,念給諸愛卿聽一聽!”

  “臣遵旨!”虞允接過檄,粗略的看了一眼,差點跳了起來。

  他連忙正了正麵容,收斂心神,大聲念到:“自古帝王臨禦天下,皆中國居內以製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製天下也。……然達人誌士,皆有冠履倒置之歎……古雲: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當降生聖人,驅除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北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複宋廷之威儀……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當虞允仰揚頓挫,將這篇氣勢磅礴的檄念完之後,武百官全都長大了嘴巴,連張浚、陳康伯等人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所有人都久久不語,心中也隻有一個念頭:“看樣子,這片北伐檄分明出自封舟筆,他一個道士竟然有如此氣勢磅礴之采,隻怕天下間的人墨客都比不過啊,這分明是狀元之才啊!”

  也有人想到:“此人采斐然,即使執掌兵事,也是儒將啊!分明是讀書種子啊!”

  趙昚也抑製不住激動,站起來道:“好章,好檄!封卿,有你這篇檄,中原士紳百姓必定會簞食壺漿以迎枉師,這篇章,抵得上十萬大軍!朕果然沒有看錯人!”

  封舟微微一笑:“陛下謬讚,北伐成不成功,還要看將士是否奮勇拚命。”

  “好好好!”趙昚道:“愛卿隻管用兵向前,朕為你坐鎮中樞,保證你衣食無憂兵器完備!對了,你出征之日,朕為你送行!”

  滿朝武百官看著他倆君臣相得,委實默然無語,有人開始琢磨念頭,生出投靠之意,但更多的人則眼珠子亂轉,不知道內心深處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