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好戰略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0-06-28 12:11      字數:2632
  如今主戰派當政,北伐幾乎是最大的呼聲,所有人都知道,北伐勢在必行。

  而根據朝中大臣的資曆、才能和聲望,張浚幾乎是北伐統帥的不二人選,不管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亦或是熱血沸騰的太學生,都認為張浚應給被天子拜為北伐主帥,統兵北上。

  但是大朝會上,天子近臣,帝師史浩卻推舉了護國真人封舟為北伐主帥。

  這完全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封舟是出家人,是全真教的教主,丹宵宮的主持,是世外之人。

  雖然大家都知道他法力高深,有通天徹地之能,但是不管怎麽說,他不是朝中大臣啊?怎麽能夠擔任北伐主帥?

  這不是亂彈琴嗎?

  張浚更是心中翻騰,猶如海浪一般。

  生逢亂世,張浚也算年少得誌,苗劉兵變就是他平定的,三十三歲時,就成為帝國的執政官,隨後坐鎮西北地區,政治、經濟、人事、軍事權力一手抓,曲端那種高級將領不服,張浚直接就將其擊殺。在宋代,人臣擁有這種權力,實在可以稱得上空前絕後了。

  後來與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嶽飛並稱的吳玠,從某種意義上,就是張浚一手栽培出來的

  張浚在西北地區,指揮三十萬大軍,打了一場富平之戰,結果全麵潰敗,於是大宋喪失西北。

  後來,張浚改編劉光世的軍隊,因為處理不當,致使酈瓊率領六萬大軍投降金國(偽齊)。

  宋孝宗上位後,讓張浚領銜北伐,再次大潰敗。

  說起張浚時,因為有嶽飛等人的光芒遮蓋,所以我們通常總會說到他的失敗,很少會說到他的成功。

  但是不論怎麽說張浚的失敗,我們必須也得承認,張浚在當時的江湖地位,是無人能及的。

  張浚在西北,一場富平之戰,致使三十萬宋軍大潰敗、並且喪失西北。但是,趙構依然讓張浚全麵主持西北軍事、政治、經濟。

  要知道,富平之戰是建炎四年的事,而張浚被調回中央政府,卻是紹興三年的事。

  從這個最基本的時間表,我們就可以知道,富平之戰後,張浚依然是南宋帝國最倚重的軍政長官。

  更主要的是,紹興三年,張浚被撤職回家。紹興四年金軍大舉南下,趙構又讓張浚複出,全權指軍幾路大軍聯合作戰,並且成功打退金國的入侵。

  從這層意義上,南宋政府一直高度認可張浚在西北的工作成績,更高度認可張浚的工作能力,否則,絕不會在金國大舉南侵時,讓張浚複出擔任大軍統帥。

  後來,張浚主持南宋軍改,致使六萬宋軍北上投降金國(偽齊)。但是,張浚依然是南宋主戰派的旗幟性人物,更是南宋主戰派眾望所歸的人物。

  因為類似的原因,曆史上的宋孝宗決定大舉北伐時,就邀請張浚出山主持北伐。

  因為根據江湖地位,有且隻有張浚能夠統領大軍,也隻有張浚能夠獲得主戰派一致認可,便是主和派也說不出什麽來。

  可是就在今日的大朝會上,皇帝趙昚狠狠地打了所有朝中大臣一巴掌。

  隻聽趙昚說道:“史愛卿所言大善,此次北伐,朕要的是萬無一失,封真人神通廣大,有移山倒海之功,朕在東宮的時候便時常耳聞,去年封真人大婚之日,朕也當場慶賀,若說此人能夠收複中原,朕深信不疑。史卿,封真人現在何處?”

  “陛下,封真人此時在殿外等候。”史浩說道。

  “好,來人,宣封真人覲見!”趙昚淡淡的說道。

  “嗡……”朝堂之中,立刻如菜市場一般喧嘩起來,所有人都交頭接耳,一臉震驚。

  這分明是已經安排好了啊。

  皇帝繞開政事堂和樞密院,直接讓一個世外之人為北伐主帥,這是在藐視臣們的權威啊!

  更何況,封舟此人,還是傳聞中弑殺先帝的嫌疑人呢!

  陛下竟然請他做主帥!

  難道這裏麵有陰謀?

  再說了,他一個方外之人,講究無為,順天而行,怎麽能夠擔任國家軍隊的主帥?

  他會指揮軍隊嗎?

  軍隊中的驕兵悍將,會搭理他嗎?

  隻怕不會是第二個趙括吧?

  在眾人的目光中,封舟一身青色道袍,頭戴玄冠,緩緩走入大殿之中。

  “貧道封舟拜見陛下!”封舟隨手打了一個稽首,動作態度十分瀟灑,卻有十分隨意。

  有不少大臣眼前一亮,就想著出來彈劾。

  可是眼睛一轉,便把邁出的腳步收了回來,心中暗罵自己傻。

  封舟的各種傳聞在臨安城中流傳,誰不知道封舟法力強大,神通非凡?

  不僅能降妖除魔,還能殺人放火,誰要是敢惹他,隻怕他一個瞪眼,你就與不知不覺之間死了。

  “封真人,史卿舉薦你為北伐主帥,說你通曉軍機,率軍北伐,必定大獲全勝。朕召你覲見,你有何話可說?”

  “陛下!”封舟淡淡一笑:“金兵雖強,但在貧道眼中,如土雞瓦狗爾,貧道願率我大宋天兵,驅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若能生擒完顏雍,讓他與完顏亮一起,為陛下跳舞,也讓四方草原首領,皆稱陛下為‘天可汗’!”

  “什麽,這大話說的很溜啊!”

  “大話誰不會說,我還說吹一口氣,就能讓金軍灰飛煙滅呢!”

  “封真人,你法力高深,我等皆知,你生擒金海陵王完顏亮,我們也十分佩服,可是個人勇武並不代表就能行軍打仗,那呂布雖勇,可是卻被曹操所滅,就是這個道理!”

  “陛下,臣彈劾封舟大言不慚,欺君罔上。若此人為北伐主帥,必定喪師敗績啊!”

  “臣請驅逐封舟於朝堂之外,任他傳播道法,萬不可讓他領兵北伐啊!”

  一瞬間,無數的大臣踏步出列,紛紛拱手,在朝堂上指責封舟。

  麵對諸多大臣的彈劾,封舟卻是麵帶微笑,如沐春風,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對於眼前的這一幕,趙昚早就在預料之中,他淡淡開口道:“封真人,若你統軍北伐,當以何種戰略進行呢?”

  此言一出,滿朝大臣為之一靜。

  對啊,說一千道一萬,你再說你能打,還得看你的戰略水平怎麽樣?

  戰略是因為正確而勝利,戰術是因為勝利而正確。

  在座的大臣都是讀書人,大多讀過兵法,這個淺顯的道理還是明白的。

  但軍國大事,豈能兒戲,若是封舟說的戰略根本行不通,大家在批他不遲。

  統軍北伐,隻能有我們主戰派諸臣去執行,去推動,而不是由外人操作。

  否則,大家怎麽升官發財?

  啊不對,是怎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大家可都是一心為公,絕無二心。

  麵對滿朝質疑,封舟微微一笑:“若貧道統領大軍,當先取山東,撤除金朝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潼關,占據它的門檻;然後進兵燕京,這時金朝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可以席卷而下。入席天下可定矣!”

  “好戰略!”

  封舟話音剛落,立刻有四五人大聲喝彩!

  眾人視之,竟然是左相張浚、右相陳康伯、參知政事虞允,以及樞密院副使,老將軍劉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