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神通大漲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0-06-28 12:11      字數:2786
  丹宵宮乃是原來的聖德法師建立的淨光寺,而當初的聖德法師乃是殊菩薩弟子下凡,神通非凡,因此很容易收斂到巨額財富,建立起一個浩大的淨光寺。

  等到聖德法師被殊菩薩帶走之後,這淨光寺變成了無主之地,被封舟用巧妙手段拿到手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擴建了主殿門前的廣場,仿效東京城的大相國寺,引進了許多攤位。

  畢竟宋朝已經進入市井化社會,有商業的地方就會有人氣,有人氣的地方就會有人流,進而引發吸引力,造成潛在的信仰。

  到了此時此刻,丹宵宮已經成為江南第一大觀,觀內的大廣場可以塞下近萬信眾,但是如今湧來數萬,一時間許多人都驚慌不已,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過封舟有辦法,立刻安排人在大門外構築高台,高達十丈,站在高空可以遠眺西湖,仰望夕照山的雷峰塔,封舟踏空而上,高高立在上麵,陽光照在他身上,金光閃閃,更加顯得他宛若天尊下凡一般。

  “那二人正是八魔當中的三魔錢青選與六魔厲吼,因為當初同黃玄極結下深仇,後來知道黃玄極是東海三仙中玄真子的弟子,奈何他不得……”

  封舟接著昨日沒說完的繼續講評書,一時間,偌大的廣場安靜無聲,隻有他一人在侃侃而談。

  而他身處高台,一言一語聲音也不如何大,卻清清楚楚的傳到數萬信眾的耳朵當中,就像他在每一個人的耳邊說話似的。

  許多純心想鬧事的青皮混混,沒毛大蟲牛二一般的人物,也很快明白過來,頓時熄了胡作非為的念頭,老老實實的坐在那裏聽評書,不知不覺之間竟然聽了進去。

  發現到了這一幕,齊雲山的李雲逸臉色都變了。

  太乙派的道士們當然沒有來,他李雲逸雖然不屬於太乙派,但是和魏虛正卻是莫逆之交,天然的站在他的立場上。

  但是封舟這一招傳音千裏,徹底震撼了他。

  因為以他所見,整個江南的道門,無一人的法力超過他。

  “難怪宮門外用幻術圍攻,都一敗塗地,這封舟果然了得。”李雲逸心中暗想。

  就在此時,有人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雲逸回頭視之,卻見到一個身穿殿前司校尉打扮的武官,衝他微微拱手:“敢問可是齊雲山太素宮的李真人?”

  開始見到官府打扮的武官,李雲逸心中微微一驚,等他話語中說的是“李真人”,心中便放下心來,笑道:“正是貧道。”

  “下官奉侍衛殿前步軍都虞侯之命,前來請真人一談,還請真人移步,我等求教之心,如久旱逢甘霖一般。”

  聽說朝廷命官有事請教自己,李雲逸頓時心中大喜,心道:“若是通過一個小小的都虞侯的橋梁,使得我太素宮能夠進入朝堂,那真是大妙。”

  想到這裏,微微一笑,擺出一個得道仙人的姿態,隨那武官而去。

  哪知道剛剛走出人群,忽然呼啦啦一陣響,五六個殿前司打扮的武官一擁而上,直接將他捆縛住。

  “李雲逸,你在皇宮門前圍攻朝廷命官的事已經發了,跟我們走一趟吧。”

  “什麽,你們……”李雲逸心中一沉,張口就叫,哪知道一張黃符貼上,頓時半句話也說不出來。

  封舟站在高台之上,視野極好,早就將這一幕看在眼裏,卻是不動聲色,繼續講評書。

  因為李雲逸不是第一個被抓的人,估計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被抓的人。

  能夠發動近百人,遮蔽皇城禦林軍的幻術,自然不是一個區區太乙派能做到的。

  尤其是張元宗不敢占身,隻敢出主意的情況下。

  不過封舟已經不關心這點小事了。

  此時封舟已經不再講《蜀山劍俠傳》了,他開始不知不覺間講起了《黃庭經》。

  台下百姓隻覺得仙音淼淼,如在耳邊繞梁一般,許多人就算捂住耳朵也能聽得見封真人的微言大義,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當場就有那本來是前來聽評書的普通百姓心悅誠服地成為了信徒。

  能在幾萬人麵前侃侃而談,將一眾百姓發展為信徒,許多人更是心悅誠服,暗道封真人果然是神通廣大,展現玄門妙法,聲聞三界,直指人心!

  隻怕不久之後的佛道之辯,法海會輸的五體投地。

  臨安城屬於行在,每天會有各種各樣的聚會,但是除了每年的賽龍舟之外,很少發生這麽龐大的法事活動,而且還平平安安的進行到最後。

  要知道數萬人的集會,每個人隨便說幾句話,就能變成菜市場。可是封舟在高台講道,台下數萬信眾一片安寧,所有信眾端坐在講經台下,一個個目光虔誠,虔心聽法,雜念頓消。

  數萬人的大型法事活動,竟然平平安安的結束。

  要知道現代社會搞大型活動都要提前做好應急預案,消防、醫療、安保等等部門緊密配合,要在官方備案才行,古代肯定不具備這種組織能力,安全隱患很大。

  而臨安城每年舉行的賽龍舟活動,哪怕官府組織的再得利,也總會有幾個踩踏事故發生,總會有幾個落水事情發生。

  法會的第二天,封真人正正經經地講了一天《黃庭經》,度化信眾無數,待到第三天,丹宵宮門口的廣場也站不下人了,臨安府城裏的百姓聽聞了這件奇事,近一成的人來看看稀奇,見識一下一語安靜數萬人的神通真人。

  宋室南渡之前,臨安城就號稱“十萬人家”,但是到了紹興年間,臨安成為行在,人口激烈增長,已經有近百萬人口,這一成人口,那便是十萬人。

  這十萬人當中哪怕隻有兩萬多人聽到了封舟的渺渺道音,也會口口相傳。

  不過封舟沒有讓這十萬人失望。

  哪怕他們將丹宵宮周圍的地方全部堵滿了,哪怕夕照山、南屏山上到處都是人頭,他們也清清楚楚的聽到了封舟的聲音。

  一時間,整個臨安城都轟動了。

  不過這隻是開端而已。

  封真人的大名,已經在市井百姓當中徹底打響,尋常人提到他的名字,已經不再是津津樂道他殺巨蟒,退飛賊的往事,更多的是他是神仙道人,是在世神仙。

  封真人的大名也隨著眾人之口,傳向了整個大宋範圍。

  持續了三天的羅天大醮,成就了一位名震天下的大宋真人。

  羅天大醮順利結束,封舟封真人的名聲徹底傳遍天下,臨安城內有一些不識抬舉的達官顯貴慕名而來,居然想請封舟到他府上講經說法、消災解難、誦經祈福。

  封舟直接了當的拒絕了。

  開什麽玩笑,要不是趙構有用,我連他的麵子都不想給,你們這群跪舔趙構的家夥算什麽東西?也配我上門服務?

  再說了他法力深不可測,已經到了不需要達官貴人為他揚名,自有天下百姓為他傳頌的地步了,當然不需要搭理他們。

  而封舟則利用短暫的時間,消化成果,將這三天法會所收獲的信仰之功轉化為神通修為。

  還別說,僅僅三天,封舟共收獲了十幾萬人的信仰崇拜,每時每刻都用功德匯聚為靈力匯入他的心田經脈,使得他的法力呈幾何式飛速增長。

  這修為進境神速,精不在於服食辛苦煉製的寶丹。

  他也終於突破先天期沉心境的上階,安安穩穩的進入了守篤境。

  果然功德之力,才是道家修行的根本。

  要不然三清聖人當初都要建立教派,到了最後太清真人還要將三教統一為道教。又為啥要出關西行,化胡為佛。

  這等收獲信仰的功德之力,即使順勢而為,也讓聖人無法拒絕啊。

  就在這個背景下,金山寺的當家主持法海禪師,時隔一個多月,重新回到了臨安,掛單在淨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