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真想弄死秦檜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0-06-28 12:11      字數:2582
  佛道之爭,雖然屬於宗教衝突,但是二者之興替,皆離不開帝王之愛惡親仇,結果一般都是有力者較易獲勝,失敗者,每遭毀滅之厄運。

  封舟神通廣大,法力高深,但是數年前,他隻是一個年輕的海商而已,結果被神宵派和金丹派的道士看重,從此入了道門,練就無上神通。

  而金山寺的法海禪師,卻不知道年歲幾何,隻知道五十年前,他就是鎮江金山寺的主持,佛法精深,有降妖除魔之能。

  兩者一比較,好像封舟年歲更輕,修道更短,相比之下成就更高,而須發皆白的老和尚法海,隻怕是年齡都活到狗身上了。

  因此一時間,封舟成為行在臨安的風雲人物。

  和他有關的人,全都都受到矚目,被有心人所追捧。

  比如錢塘縣捕頭李公甫,因為身受重傷,本來一直在家休養,除了幾個衙門捕快前來探望之外,一向少有人來,但是忽然間門前車水馬龍,不僅僅商家大戶前來探望,連錢塘縣周縣令都親自登門探望,不斷囑咐李公甫好好養傷,早日歸來。其態度之殷勤,完全不像這一個月來不聞不問的縣太爺。

  許仙的保和堂,也是一時間顧客接踵而來,其中許多人都是達官貴人,因為咳嗽感冒的事情親自登門求診,沒等許仙開藥方就忙不迭的誇讚許仙真乃華佗轉世。

  而中書舍人趙逵、秘書監虞允也各有封賞,一時間他倆發現不知道何時多了不少朋友……

  而殿前司校尉龐勇,也連升三級,被提拔為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也算位高權重。

  趙構下旨將淨光寺賜予封舟之後,為示恩寵,特賜封舟府邸一座。同時,作為救駕功臣,連續三次賞賜宴席。

  封舟領旨,專程去宮裏一趟謝了恩。

  三個徒弟,以及趙逵虞允等人特來恭賀封舟喬遷之喜,和封舟一起參觀了新府邸。

  這是一座五進院落,原為檢校太師汪伯彥的宅子,這位秦檜的前輩死了之後,這座宅子便收歸國有。。

  宅子前半部是富麗堂皇的府邸,後半部為幽深秀麗的園林,占地甚廣。

  正門朝南,門前一對石獅威武莊正,正紅朱漆大門頂端懸著黑色金絲楠木匾額,上麵龍飛鳳舞地題著三個大字“封府”。

  這是皇帝趙構親筆題字,可見封舟在他心中的地位。

  府邸中的建築莊重肅穆,尚樸去華。樓閣高下錯落,軒窗掩映,幽房曲室互相連屬,明廊通脊,氣宇軒昂。

  府後園林則花木繁茂,銜水環山,曲廊亭榭,幽靜雅致。出了後園再往北幾丈遠,便是覆蓋著黃瓦的宮牆。

  趙逵等人都是渴望功名之人,見封舟被皇帝如此信重,賜予了這麽一座府邸,全都感到豔羨不已。

  不過他們看到封舟本人雲淡風輕的樣子,對他更是大感欽佩。

  其實封舟對此真的完全不在乎,趙構的信任和賞賜對於他來說,隻是一個工具而已。

  畢竟這麽大的一座豪宅,卻沒有靈氣可聚,不過滿足個人享受的所在而已,沒什麽大不了。

  他經曆的若幹世界,無一處不是富貴在身,聲色犬馬,良田美宅應有盡有,如今一座皇帝所賜的府邸,也就那麽一回事。

  而且,他住在這麽大的一處宅子裏麵,總要有人打理,這讓他略微感到頭疼。

  他的頭疼事很快就有人來解決了。

  大宋朝的那位奸相秦檜也登門來慶賀,送上婢女二十人,當做示好的心意。

  其實秦檜有金人作為後台,成為大宋權相,連皇帝趙構都不敢撤掉他的官職,他兩度封相,獨占朝政已經有十七八年,根本不需要討好誰。

  但是人之將死,其思也善,他老了,得為自己的家族後人考慮了。

  現在他繼子秦嬉擔任樞密院使,位不高權不重,才能有限,眼看秦檜死了之後,秦家就會失勢,所以秦檜好幾次暗示皇帝,希望他死之後,讓他兒子繼承相位,但是趙構很明確的拒絕了他。

  因此這個情況下,秦檜隻得另求外援,以保住家族勢力。

  所以他帶了自己唯一成器的繼孫秦塤前來,想讓封舟收為弟子,想讓他和封舟之間的關係有了這個紐帶後,能夠更親近一些。將來說不定能讓秦家延續下去。

  秦檜的孫子啊……

  封舟打量著這個眉清目秀,一看就十分聰慧的少年,十分幹脆地拒絕了秦檜的提議。

  開玩笑,奸相秦檜的孫子啊,要是收留了他,自己還要良心嗎?

  還要功德嗎?

  別說秦檜的孫子了,若非秦檜有王朝氣運在身,他當場就像一刀砍死這廝。

  現在雖然殺不了他,也殺不了趙構,但是封舟已經埋下了種子,爭取在君臣二賊還沒有死之前,好好地收拾他們。

  因此封舟對於那二十個貌美婢女,封舟欣然笑納。

  他倒是沒有那麽多花花腸子,而是讓小青有一個折騰的的地方。

  二十多個婢女,還是秦檜送的,隨便她發揮。

  小青很高興的接受了這個任務。

  當她開始收拾這群婢女的時候,封舟正端坐在摩訶寺大雄寶殿前的講經台上,台下黑壓壓站滿了開封百姓信徒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僧眾。

  這一日,正是封舟在道觀中舉辦羅天大醮,開壇講經說法的日子。

  這所本來叫做淨光寺的廟宇,現在已經改名為丹宵宮。

  封舟苦讀道藏的日子,可以比肩任何一位得道高人,單以此論,當世隻怕無人能比他更熟練。

  自古以來,多有開壇講經的和尚,少有現身說法的道士,並不是道士不擅長演講,而是道家講究無為,多身體力行,少口若蓮花。

  簡單說,他們傳道的方式,和佛家不同而已,並無高低之分。

  此時其他法事活動已經順利完成,台下黑壓壓都是信眾,還有那其他道觀慕名而來的道士,封舟的仙長首秀至關重要,不博取點名聲,與法海進行佛道之辯論的時候威望可不夠的呀。

  封舟道經讀得算是純熟了,但這傳道和念經又是兩個概念,要將道經解說得通透,無論是深山修行的真人還是化層次不高的信眾都能聽懂,都覺得信服才行。

  老實說,以封舟鑽研的道藏經書的深度,天底下還真沒幾個人比得上,更何況和他暢談的都是諸葛亮這樣的居士,或者王卿、陳楠這樣的得道之人,對於道藏的理解,可以說前無古人。

  因此,他站在高台上侃侃而談,可謂千經萬典,無所不通,道家典籍,無般不會,隨口說幾句結論都發人深省,頌幾句詩詞都仙意十足。

  本來臨安城就流傳著封舟的種種傳說,此刻見他道家理論如此透徹明白,說得口若懸河、舌燦蓮花,妙語連珠,隻怕四大天師下凡,他也能談笑風生,這水平不知道比尋常道士高到哪裏去了。

  眾多的道士們一個個的欽佩有加,暗道果然人的名樹的影,封舟果然不愧是真人之稱,比他們的境界高的不知凡幾啊。

  等到中午休息的時候,封舟隻感覺道道清泉一般的功德流入肺腑心田之中,他心中不由得大喜,知道這一步算是走對了。

  不過他當然不會滿足於這點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