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小青被盯上了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0-06-28 12:11      字數:2917
  一開始的時候,小青是想著怎麽能讓濟公和封舟打一架,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可是沒想到,被人吹上天的靈隱寺聖僧濟公,竟然數招之下,便被蚌精祭出的血丹給打倒在地,隻能撒腿就跑。

  於是小青便把擊敗封舟的希望寄托在擁有血丹的蚌精身上。

  哪想到蚌精自身法力地位,雖說能突襲擊敗濟公,但是遇上上來就全力以赴的封舟,隻能含恨敗北。

  “連那枚血丹都不是封舟的對手,一度還被他掌握在手中,那這封舟的實力,得多厲害?那本姑娘,豈不是沒有報仇的希望了!”

  一想到這裏,小青便感到如喪考妣。

  剛才還一度生出奪取血丹的心思,也就此煙消雲散。

  擁有這枚血丹,也無法擊敗封舟,但偷取它又有何用?

  看到蚌精明珠回到屋裏,明知道她已經身受重傷,小青也熄滅了殺妖奪寶的念頭,歎了一口氣,轉身離開。

  ……

  封舟踏步而行,漫步在西湖邊上,心中並沒有多麽高興。

  雖說蚌精明珠用那血丹擊敗了濟公,而封舟又擊敗了擁有血丹的明珠,還一度將那血丹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封舟卻清楚地明白,無論那枚血丹有多厲害,要想擊敗蚌精還是輕而易舉的。

  與其說濟公輸給了那顆血丹,倒不如說濟公輸給了自大。

  因為一個小小的蚌精,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擁有這麽強大的內丹,所以他也無法徹底的駕馭它。

  蚌精可以憑著信息不對稱,利用濟公對於那枚血丹的輕視,上來直接把濟公擊倒,但卻無法徹底擊敗濟公。

  哪怕濟公此後對她百般相讓,也是因為他估計血丹背後的主人。

  而封舟已經觀摩了剛才濟公與蚌精的一戰,自然不會重蹈覆轍,是以一上來就全力以赴,同時利用自己法寶突然襲擊,以至於短暫的掌握了血丹。

  但封舟心中明白,連濟公都知道暫退一步,以免招惹背後的大佬,他當然不會瞎逞能,過早的得罪佛門。

  根據他的記憶,似乎這枚血丹背後的真正主人,是佛祖座下的某位大佬,連降龍羅漢附身的濟公和尚見麵都得磕頭下跪,想必地位崇高、法力強大,封舟自然不會輕易招惹。

  沒有靠山,沒有後台,自身又沒有超強的實力,當然不能隨意出頭了。

  不過剛才一戰,封舟也得到了一些好處。

  那血丹被他握在手中之時,湧入了海量的靈氣,不僅默默凝練著氣血能量,同時還在滋養強壯體內筋骨血肉還有五髒六腑。

  封舟是道門修行者,但是對於吸收海量的佛性靈氣也毫無排斥。

  這修仙和練武略有不用,前者更重要的事一種人生體驗和人生態度不。

  自從佛門傳入中華以來,迅速和本土化相結合,有了新的發展。

  而華夏明吸收佛門化,對於道門和儒家,也有不小的進益。

  具體到修仙者,那更是無所謂了。

  大多數修道成仙之人,本來就沒有太多的一脈相承之人,大多數都是涉多門,觸類旁通,方成大道。

  事實上修仙者也不需要太高的道德水平,即便是殺人奪寶,也能修成正果。

  以至於很多修仙者動不動喊著要一個逍遙自在、隻手遮天,誰不讓他逍遙,念頭就不通達,念頭不通達就要殺人全家。

  像封舟這樣的不殺人奪寶,沒有因為別人態度不好就要殺人全家,也不會因為人家說他沒有佛緣就要屠寺滅佛,他所做的,隻是殺戮一些公認的罪大惡極之輩而已。

  事實上,在這個世界,真正的罪大惡極之輩都在朝堂上呢,偏偏他們有王朝氣運,隻能自相殘殺,而不能被封舟這樣的修道者殺戮。

  因此,封舟吸收一些佛門靈氣,那是絕對可以挺直腰杆,大大方方的去做的。

  事實上,佛門也是廣納百川,有教無類,連魔門弟子都能輕易獲得高職稱。

  《大般涅槃經》第七卷中記述:“佛告訴迦葉:‘我進入般涅槃七百年之後,魔王波旬會逐漸破壞我的正法,如同人卻穿著法師的衣服。魔王波旬也是如此,裝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的樣子,也能化作須陀洹身,直到化作阿羅漢身以及佛的色身。魔王用此有漏的外形裝作無漏之身壞我正法。’”

  如今是南宋年間,佛祖涅槃已經接近一千七百年的時間,波旬的徒子徒孫們就能混入佛門以有漏的外形裝作無漏之身,甚至化作阿羅漢身了。

  所以封舟吸取一些佛門靈力,根本無足輕重。

  當然,他再狂妄,也不敢奪取那枚血丹,因為這樣會招致很大的因果,不是他封舟目前所能招惹的。

  不過大的因果不敢招惹,小的因果卻是無所謂。

  比如剛才躲在背後的那條青蛇,若是還敢出來惹事,招惹了他,封舟不介意再讓她受到一些打擊。

  ……

  臨安府城外的官道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透著十分的繁華……

  熙熙攘攘的人群當中,一行人馬十分引人注目。

  一群騎馬護衛,各個身材高大,體格雄健,約莫四五十人,簇擁著三輛裝飾豪華的馬車,緩緩走進官道上。而沿途的衛兵似乎已經接到消息,根本沒有檢查,直接放行。

  要知道大宋缺馬,趙構重建南宋之後,更是連理論上的養馬地都沒了,所以馬匹是十分稀罕的牲畜,大部分有錢人出遠門都騎驢。

  因此見到這隊人馬,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們既不是商人,也不是一般的官員,極有可能是高高在上的豪門權貴。

  基於這種認識,隨著車隊不斷前行,周圍的路人和商隊主動讓到兩旁,不敢跟這隻隊伍爭搶。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每讀柳三變的這首詞,就又南下臨安之意,讀了‘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更有投鞭渡江之心啊!”

  其中一輛馬車之內,傳來一位年輕公子的讚歎聲音,

  車內立刻有一個中年人小聲道:“公子,這裏畢竟是宋國都城,耳目眾多,公子白龍魚服,但氣度攝人,有識之士一看便知公子絕非尋常之人,還需謹慎啊。”

  “嗯,朕……我知道了。”

  說話間,一行車馬已經通過城門進入了杭州城內。

  “公子,咱們是先去班荊館,還是直奔禮部?”

  這時,前頭的一位騎馬護衛掉轉馬頭來到馬車旁小聲詢問。

  “先去班荊館住下,至於去禮部的事情先不用著急,本公子要好好地遊一遊西湖,量宋人也不敢有半分不滿!”

  騎馬護衛恭聲回答,掉轉馬頭小跑著衝到了隊伍前頭,而後一行在他的帶領下順著主街直奔西城方向而去。

  滴搭搭的馬蹄聲,還有車輪壓紮青石地麵的嘎嘎聲,慢悠悠的向杭州城腹心之地傳漾。

  被眾多護衛保護得嚴實的豪華馬車,窗簾不知什麽時候已經掀起,露出一張麵如冠玉般的英俊臉膛。

  此人雍容華貴,大眼長目,鼻梁高挺,約莫二十七八歲,卻似有一種位居人上去,氣吞萬裏的風範。

  遠看西湖無邊景色,近看路上的一位位江南女子,眼中不禁露出絲絲貪婪之色,感歎道:“他日立馬吳山,必定盡享江南女子婉約秀氣!”

  本來他準備放下車簾的,可是突然他的眼睛直了。

  他的目光,卻是被跟隨在一道身穿青衣的倩影吸引。

  以他的身份地位,自然閱女無數享盡無邊風流,可他看到那嬌俏活潑的麗影之時,不禁眼睛都直了。

  那雙機靈大眼泛著頑皮狡黠之色,竟是讓他有種驚豔新鮮無比的感觸。

  “我要得到她……”公子淡淡的吩咐道,指向那個女子,“我要……我要得到她的全部消息。”

  他本來想說“要讓這個姑娘侍寢”,但是轉念一想,改成了“要得到她的全部消息”,畢竟這裏是宋國,還是要小心謹慎為好。

  “遵旨!”護衛隊長立刻躬身行禮,然後指向一名衛士,吩咐他辦理此事。

  而無論公子、中年人,還是他,都沒有注意到“遵旨”這個詞語的突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