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去梨園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更新:2020-06-28 10:16      字數:2982
  梨園就在曲江池畔的芙蓉園內,雖然是屬於長安城外的邊角之地,但是,這裏是整個長安城風景最優美的地方,被懂得享受的李隆基劃為藝人們的曲藝練習之所後,又建了許多亭台樓閣以及供樂手居住,和存放各種大型樂器的房屋,走在裏麵幹淨的石板路上麵,讓人仿佛有種置身於優美的電影畫麵之中的感覺。

  才往裏走了不到一百步,李龜年便聽到了陣陣的曲樂之聲,這裏的藝人,平均每天都有三個時辰以上在排練,多的時候甚至能夠達到四五個時辰,差不多隨時隨地能夠演奏大唐的三百多種教坊曲,是大唐訓練強度最大,曲藝水平最高的藝人的集中地。

  李琰用過午飯之後,就被錢文鳳帶來了這裏,現在,他已經與小部的一百多位童聲小藝人排練了有一會兒了。

  小部沒有固定的部首,一般都會由其它各部的班首或者樂工代為指導訓練,童聲藝人不分男女,教授他們的樂工也不分男女。

  此時,教授他們唱《涼州詞》的,便是女部的班首蘇藝芳,此女年齡大約三十,看上去卻像個二十來歲的小姑娘,是女部諸多藝人中,歌藝最為突出的幾人之一。

  “蘇班首這都排上了,是棣王殿下要演出節目已經定下來了麽?”李龜年王維和杜甫三人站在旁邊看了一會,待得蘇藝芳領著這些孩子們唱完整首曲目之後,才開口問道。

  其實,這種往複的唱二十幾個字的詩詞,在李龜年聽來有點無聊,尤其是曲子是定式的時候,就像後世一首大熱的歌曲,卻給它配了無數個版本的歌詞一樣,聽著會別扭,無感。

  大多數人,都是有聽覺記憶的,更喜歡原版的味道。

  在李龜年的那個時代,與這個時代的音樂剛好相反,大家唱歌一般不會改詞,而會去改曲,把曲改的更加適合自己的風格了,一首歌通常就會唱出自己的氣質。

  當然,這也與後世編曲更方便,寫出有意境的詞卻很難有很大關係。

  “藝芳見過李太樂。”

  “李琰見過老師。”

  “拜見李太樂。”

  在李龜年開口之後,蘇藝芳便率先轉身向他行禮了,然之後,就是站在小部那些孩子前麵一排的李琰,再之後,就是幾排童聲小藝人一起拱手行行禮。

  “大家不要跟我客氣,雖然做了太樂令的官職,但也還是梨園的一份子嘛!”李龜年沒有刻意回李琰的禮,朝大家擺了擺手示意大家放輕鬆點道。

  這時,蘇藝芳便開口回答李龜年的問題道,“我剛才隻是在照常例訓練他們的嗓音和氣力,棣王殿下歌藝天賦極高,並不弱於小部的孩子們,至於他要表演的節目,宮中有口諭傳過來,由你主要把關,兩位部首還在商議之中,暫時沒有定下來。”

  聞言,李龜年卻是有些意外,李琰能得蘇藝芳天賦極高的稱讚,跟的上小部至少有三年以上高強度訓練的童聲藝人,卻也是個不錯的苗子。

  見到李龜年過來梨園,李琰還以為他是專門來教自己歌藝的,頓時上前一步道,“老師的歌藝天下無雙,琰想跟老師學習一些更高超的歌藝。”

  李龜年笑了笑道,“你在蘇班首這裏的天賦極高,在我這裏,可未必,我們在歌藝的道路上,走的是不同的路子,所以啊!想學我的歌藝,你恐怕得從頭再來,吃很多苦。”

  李琰雖然比杜甫還小幾個月,但也已經懂事,略帶幾分堅毅的語氣道,“琰不怕苦。”

  李龜年再度笑了笑道,“很好,那你先跟著蘇班首學氣力,我與幾位部首商量一下你要表演的節目之後,再開始排練。”

  “是,老師。”李琰拱手朝李龜年行了一禮之後,再度回到了列隊前麵站著。

  王爺未成年之前,在有品級的官員麵前,要守禮,這李琰在這麵做的還算到位,李龜年之前沒有與他有什麽接觸,現在看來,對他的感官還算不錯。

  轉身離去前,他拱手向蘇藝芳道,“打擾蘇班首教學了,不過,後麵你就主要教他們唱音階練氣力吧!”

  蘇藝芳知道李龜年可能是在節目編排方麵已經有了想法,便點頭答應,繼續開始排練了起來。

  梨園有三位部首,十二位班首,以及三十六位樂工,李龜年此前就是班首之一,當然,也不是說,他的技藝就僅次於三位部首了。

  夠資格在梨園做樂工的,每一個都有絕活,有的人在琴上,有的人在琵琶上,有人在笛簫,奚琴,或者各種打擊樂器,單一的絕活拿出來,每一樣,都未必比李龜年差,相互之間,也沒有多大的差距。

  因為,能夠有樂工以上職稱的,除了李龜年,年齡普遍都在三十歲左右了,甚至有許多三十歲以上的,他對於自己最擅長的樂器,大多是從小修煉,至少有二十多年的功力。

  隻是,像黃幡綽,孫鶴,公孫大娘這樣的人,有更多掌控大場麵的經驗,能指揮數千,乃至過萬人的曲樂演奏,或者舞蹈演出,而保持場麵不亂。

  這就不僅僅是個人技藝上的能力了,還需要很強的協調管理能力,以及對於音樂舞蹈演出更高層次的認知。

  當然,即便是十二位班首,也有一定的組織能力,過千人的演出,他們同樣可以編排的很好,至於那些樂工,他們則更熱衷於修煉自己的獨門技藝,來表現自己,其中有很多人,就已經開始在琢磨李龜年弄的那些新式樂器了。

  梨園作為李隆基常來的地方,房屋建築,內部裝修都極為精致,李龜年來到黃幡綽坐班的大廳的時候,孫鶴也在,但公孫大娘現在一直在忙外教坊的事情,好多天都沒空來了。

  “龜年來的正好,陛下有口諭,棣王表演節目,乃是代表皇家的顏麵,必須要彰顯皇家的大氣,能用的大樂器,盡量都要用上,箜篌,編鍾,銅缶等百姓平時聽不到的樂器都要用上,這些樂器全部編排在一起,可就為難死我們了。”見到李龜年進來,黃幡綽像是找到了救星一般道。

  聞言,李龜年也是眉頭一皺,頓時便看向了拿著好幾卷曲譜在對照的孫鶴,問道,“教坊曲目中,沒有適合把這些大型樂器都編排進去的曲目麽?”

  孫鶴搖了搖頭道,“教坊曲我等爛熟於心,又怎麽會不知道裏麵適不適合加這些樂器呢!”

  有固定旋律的教坊樂,一般都有固定的樂器演奏,想要將各種大樂器全部加進去,就幾乎得重新編排創作曲目,否則,就是雜音。

  是故,孫鶴翻看對照的曲譜,其實都是教坊曲以外的一些曲譜,而這個時期,教坊曲以外的曲子,本就不多,能把這些樂器加進去,還適合童聲演唱的,可沒幾首。

  “如此的話,就幹脆重新作詞譜曲就好了。”李龜年沒多想道。

  “呃,過不了幾日就要演出了,現在開始作寫詞譜曲,排練,還不知道何時能夠完成,要不,你來?”黃幡綽當時到李隆基的口諭之後,其實就萌生了把這個任務全部交給李龜年的想法。

  然而,大型的演出,整首曲目的編排,在這個時期,可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

  畢竟,現在沒有像後世那樣的編曲錄音設備,可以反複不斷的試。

  如果所有的樂器,所有的旋律,都得找不同的樂手來反複討論,試驗,那所要花費的時間,就不是按天計算的了。

  就算最後把曲子定下來了,還得給樂手一些排練的時間,才能保證表演的時候不出錯,畢竟,一種樂器什麽時候進,什麽時候止,在沒有模板學習的情況下,也需要很多摸索,即便是黃幡綽,也沒有多大把握。

  “那就我來吧!還請兩位部首,現在就將所有的樂器和樂手調配過來,稍後我們直接現場討論細小的旋律問題。”李龜年說完,目光看向了王維。

  “你不會又要我寫詞吧!”王維有些鬱悶道。

  像這種大型的演出,唱詞寫的不好,可是很丟麵子的事情,但上佳之作,也不是說有就能馬上有了。

  李龜年聞言則是笑了笑道,“不是,我的意思是,今天晚上開飯的時間,恐怕要很晚了。”

  “無妨無妨,你有把握編排新曲就專心編排,晚餐我讓廚下準備最豐盛的酒食來。”黃幡綽見李龜年不推遲,大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