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2章 深海斧頭魚
作者:飲馬流泉      更新:2020-06-28 10:03      字數:3533
  剛才那道可怕的魔鬼之浪,源自幾千米以下的深海,它除了攪動百億噸以上的海水外,還將一些倒黴的深海魚類也帶上了水麵。

  這些深海魚類,就是不折不扣的禮物。

  從這一點來看,魔鬼之浪更像海洋對人類的考驗,如果頂住了魔鬼之浪,會有禮品相贈,頂不住,那就去和深海魚類作伴去吧。

  第一個發現深海魚類的人,是一名水手。

  這家夥在魔鬼之浪事件中幾乎被嚇尿了,海麵剛一恢複平靜,他就迫不及待的來到“廁所”,打算撒泡尿壓壓驚。

  異界帆船上的“廁所”,當然不可能像地球船舶那樣設施齊全,有單獨的隔間,裏麵還安裝著抽水馬桶。

  海潮號的廁所,簡陋得令人發指,它實際上就是第二層甲板下方,船壁上伸出去的一塊厚厚的木板。

  木板上被掏出一個大洞,這是“上大號”的專用蹲位,新鮮出“爐”的排泄物將會從洞口,直接墜入下方的海水中。

  對異界土鱉來說,海洋就是最天然的廁所,覆蓋了大半個星球的超級廁所。

  為了防止在風高浪急時,發生“掉進廁所”的慘劇,木板周圍還貼心的安裝了一圈柵欄。

  這位水手的癖好比較獨特,他比較喜歡觀看這種“水柱從高空墜落”的場麵,於是他一邊“壓驚”,一邊仔細的盯著海麵。

  結果這廝忽然發現,水下居然有黑影在閃動著。

  從黑影的形狀以及移動姿態來看,他馬上意識到,這是一條海魚,而且遊動速度極慢,根據黑影長度判斷,它的體長不超過2米,隻是中等體型的海魚。

  可問題是,在暴風季,怎麽會有海魚出現在海麵?它們不都是躲在風平浪靜的水下嗎?為什麽看見了帆船也不跑?

  “壓驚哥”還注意到,水下似乎不止一條海魚,短短分鍾內,他就看到了好幾個黑影。

  魚群!

  這必定是魚群。

  這個發現立刻被匯報給水手長,又傳到大副盧德福耳中。

  於是盧德福叫上幾名水手,取出一張中型漁網,嚐試著捕撈魚群。

  與之前的白尾雀號不一樣,海潮號作為一艘多功能帆船,船上幾乎什麽都配備了,連全鋼結構的魚籠都帶了2隻。

  當魔動機將漁網拖起來,大家看清楚漁網中的海魚後,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漁網中僅僅隻有6、7條魚,從外形看,它們是同一種魚,模樣怪異,連一位擁有二十年漁夫經驗的老水手,也從來沒見過這種魚。

  這幾名土鱉雖然沒多大見識,可也能猜到這多半就是深海魚群,而且肯定與魔鬼之浪有關。

  這些海魚體長.5米左右,身體非常扁,寬度不到30厘米,外形非常奇特,從側麵看過去,頗有點像斧頭,“斧頭魚”應該是一個比較貼切的名字。

  它們渾身鱗片呈白色,微帶有些透明,隱隱可以看到皮膚,頭顱占身體比例極大,幾乎超過/3,一對魚眼也大得出奇,幾乎有2個拳頭那麽大,還向上高高鼓起。

  魚嘴一直保持著張開狀態,似乎無法合攏,滿口利齒清晰可見,看起來猙獰而醜陋,從下頜關節的位置來看,它們嘴巴張開角度恐怕可以超過20度,足以稱得上“血盆大口”。

  從斧頭魚聚集成群的習性來看,顯然這是一群凶猛的掠食性深海魚,習慣集體捕獵。

  此外,魔鬼之浪肯定不止裹挾了這幾條倒黴魚,絕對還有淺海魚,可為什麽漁網撈上來的隻有斧頭魚呢?

  這也與深海魚類的身體結構有關係。

  它們常年生活在深海區域,那裏的水壓非常巨大,按照0米一個大氣壓的弱智算法,比如3000米深的水下,水壓相當於300個大氣壓。

  為了適應這種可怕的壓力,深海魚類走上了一條獨特的進化道路。

  這條路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以柔克剛!

  它們的骨骼普遍薄且軟,容易彎曲,肌肉纖維更細密,連魚皮也變得很薄,換句話說,就是它們的柔韌性特別好。

  於是,海水施加在魚身上的巨大壓力,都被轉移到了體內。

  準確的說,轉移到體內的海水,讓高壓海水來對抗高壓海水。

  可這也帶來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隻耐高壓,不耐低壓,除非是某些強大的異種,比如被魔能強化過的深海魚。

  但斧頭魚不在此列,它們是掠食者沒錯,可也僅僅隻是普通魚。

  當斧頭魚不幸坐上這趟“深海電梯”後,它們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急劇減少的外界壓力,打破了內外壓力平衡,讓它們瞬間身受嚴重內傷。

  所以,魔鬼之浪平息後,“坐錯電梯”的淺水海魚立即潛入水下溜走了,斧頭魚則快嗝屁了,想走也走不了。

  再然後,“發現深海魚群”的消息轟動全船。

  埃隆立刻讓盧德福組織大規模的捕撈,在離開這片海域前往皮靴島之前,盡可能的多捕撈一些深海海魚。

  因為誰也不知道即將到來的風暴會持續多久,在風暴停歇之前,海潮號隻能逗留在皮靴島,多準備一點新鮮的食物有備無患。

  哪怕船上不缺食物,可那些食物幾乎都是醃製、曬幹的食物,沒人願意天天吃那玩意,更何況這也是運輸到中途島的儲備物資,能不消耗就盡量別消耗。

  海潮號的甲板上很快變得熱鬧非凡,幾乎所有水手和護島隊員都擠在甲板上,興致勃勃的觀看這場別開生麵的打撈活動。

  即使在航海科技發達的地球上,有幸目睹過深海生物的人也極少,更別說異界土鱉,所以理所當然的,凡是有空的人,都跑過來圍觀。

  由於絕大部分深海魚都瀕臨死亡,或者已經死亡,捕撈過程非常輕鬆愉快,哪裏發現黑影,往哪裏撒網就夠了。

  捕撈活動隻持續了不到個小時,收獲也談不上太豐盛,撈上來的海魚不到000條,總重還不到0噸,大部分都是斧頭魚,也有幾種其它種類的魚,模樣都是一般的醜惡。

  這也是深海魚類的另一個典型特征:反正特麽的烏漆嘛黑看不見,不用在意形象問題。

  這讓大家都有些失望,可雷諾卻覺得很正常。

  因為深海並不像某些人所想像的那樣,有著無窮無盡的魚群,遍布著各種小魚大魚巨魚。

  恰恰相反,深海非常貧瘠,生活在這裏的海魚,都是魚中苦逼。

  根本原因就在於,陽光。

  在海洋裏,陽光幾乎是一切能量的來源,浮遊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它們也正是食物鏈的第一層。

  但在深海區域,確切的說,是深海“無光帶”以下,陽光無法穿透,黑暗是永恒的主題。

  在地球上,無光帶的起始深度是000米,在異界,盡管陽光稍強,深度也不會差多少。

  沒有陽光就沒有浮遊植物,也意味著沒有充足的食物,生活在這裏的魚類,自然遠遠少於富饒的海洋表層。

  那深海魚類主要吃什麽呢?

  答案是,上層海水中落下來的食物殘渣或者其它魚類殘骸,也就是說,它們就是一群撿垃圾的貨色。

  可單靠這麽點垃圾,深海苦逼們當然既吃不好,也吃不飽,那怎麽辦呢?

  對於這個問題,正常的解決思路,落在“開源節流”這四個字上麵。

  先說開源。

  什麽是開源呢?就是去其它地方多弄點食物,比如往上麵遊個幾百上千米,討飯的都知道,這裏討不到食物,那就換個地方唄。

  然而很不幸,深海魚拒絕這樣做,這不是因為它們的自尊心比較強,而是因為——非常危險。

  mmp,不是勞資不想遊上去,一上去就要原地爆炸啊!

  即使扛得住,上層食物多沒錯,可掠食者也多啊,搞不好就送外賣去了。

  當然,異界還有魔能造就的怪胎異種,它們不在此次討論之列。

  (地球上還有一種特別牛逼的魚,比如深海鱈魚,最深可以潛到近3000米,也能浮到水麵)

  既然開源不行,那就隻有節流了。

  怎麽節流呢?

  就是為了省錢,不,省能量,沒有用的器官,勞資通通都不要了。

  聽說淺海裏的哥們長了個什麽魚鰾,裏麵充滿氣體,上上下下都靠嫖,咱深海的爺們用不著這玩意,割了!

  深海的生活壓力太大,魚鰾浪費能量不說,還容易發生爆胎慘劇,不,爆鰾慘劇。

  光“割腎”還不夠,能量還能省著花。

  肌肉是耗能大戶,躺著不動都能消耗能量,可又不能不要,著實令“魚”糾結,那就少要點吧。

  脂肪,咱也……不,深海太冷,穿不了羽絨服就得多長點脂肪。

  嘴巴,幹脆就一直張開吧,開開關關多費力啊,還得張得大點,這樣遊到哪裏,垃圾就能撿到哪裏,還可以撿得更多。

  然而,盡管做出了種種努力,也還是免不了天天挨餓。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

  那個誰誰誰不是說過麽,不吃飽,多餓餓,有利於增加壽命、減少疾病,所以,咱這不叫挨餓,叫修仙,知道不?

  別笑,很多毛病就是吃飽了撐出來的,懂不懂?

  另外,吃不飽是沒錯,可掠食者也少啊。

  咱修仙者都覺得日子艱難,願意修仙的魚少,掠食者自然也多不起來。

  地廣魚稀敵人少,這說明了什麽?

  安全性高!

  正因為深海苦逼窮逼多,別看魔鬼之浪的區域大得驚人,實際上卷上來的深海魚類卻並不多。

  撈夠海魚後,埃隆一聲令下,海潮號再次揚帆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