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欣慰
作者:霜雪千年      更新:2020-06-28 09:33      字數:2142
  拿十兩換個六兩雜誌的銀子,隻要不是傻子誰都不會這麽幹。

  他們有著茫然,不知道國主要求統一雜音之後,誰來賭這個大窟窿。

  “這可不是一個人能力能夠補上,你們也不用這麽看著我。”蘇妤道:“點石成金的事我也不會,不過給各位王爺留在了這裏,能不能把土地按人頭分均下去,才是能不能順其自然的進行雜音統一的關鍵。”

  “這和那些百姓有什麽關係?難道土地分給了他們,就變成了他們所有,國家以及朝臣開支用度哪裏出?”

  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提出來眾說紛紜。

  “土地永遠是國家的,這一點誰都爭不去,而百姓種田符合農的標準。雲國有這麽一句話,去婦因探鄰舍棗,出妻為種後園葵。我想諸位大人都是飽讀詩書之人,應該明白過度的擁有,未必是蒼生之福。”

  蘇妤來到大鸞已快一年的光景,朱修把他在大鸞走訪了近十年的概況,全部呈現給了這個人。

  能力不足的時候過問不了,如今卻是個難得的機會。

  “閣老大人,孤想聽聽你的意見。”

  鳳閣老看了一眼朱修,兩人同朝為官豈能不明白他的作為,不過因為太難以執行了,他一直認為這是個飄渺的事情,而國主問他也是他是傭田大戶。

  “臣認為國主有博古通今之才,恐怕此事也不是思量一日,國主能夠憂心與百姓,那是百姓之福。有福自然會福澤天下,臣支持。”

  他多少了解了蘇妤的想法,她要創造一個太平盛世的大鸞,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自然的溫床鋪就之下,用不上幾年自然會人丁興旺,那麽就得打破現在的製度,給他們提供保障。

  畢竟有錢的永遠是官老爺,不但擁有著土地山林河流,而且擁有著更多的店鋪。

  如今收上去的是土地,而且達到土地國有化,隻是作著的是分田到戶,恐怕要受到很大的阻礙,他個人認為難成其事,但是當堂問到自己頭上,他必須有明確的態度。

  “國主,封地的王爺收著河套附近,而且還有自己的傭兵。如果不配合征收土地,這事情又該如何處理?”

  代新國不是故意找難題,而是難題就在這裏。

  誰都知道河套附近的地土質肥沃,水草豐美,耕牧兼宜。也是放牧飼養的天然牧場,大鸞好多的馬匹出自於這裏。

  而馬也不是普通的馬,這是戰爭時期留用的馬,先不說對方給不給,如果分產到戶分沒了,這事情怎麽解決?

  蘇妤又聽了代新國的說法,一笑,“什麽事情都有個例外,也用不著古板形式。”

  代新國明白,“那就隸屬馬政。”

  蘇妤點頭,這個時期的馬太重要了。

  “國主,荒蕪的土地大鸞不少,都屬於缺水的地段,草木還沒等長得旺盛,早已經枯竭,您有治理幹旱的經驗,可有方法?”

  蘇妤明白他說的事情,指的是在雲國的時候,“那就打井灌溉,不是難以解決的事情。”

  一聽說打井灌溉,根本不擁有這些技術的戶部,都不知道找誰商量此事。

  提出這問題的禮部上書確是眉眼一轉,給自己的同僚而語了兩句,這人也就知道找誰了。

  但是當下的問題是與虎謀皮,好多大臣本身都不想拿出土地。可蘇妤也沒有強迫他們,反而是把科考好好的重視起來。

  至於那些嚷著要回家的王爺,哪怕是喊破了嗓子也沒人應他們。

  建議好多朝臣不配合,又怕他們背後起了什麽貓膩,蘇妤第一次做了監考官,使得這批科考的人成為國主門生。

  七日之後成績發放,好多的後起之秀不斷的蹦出來,蘇妤親自操刀直接把這些人安插在各個部門,一時之間朝堂上不缺乏人才。

  這樣的日子一開始老朝臣沒當回事兒,來了勤快的人他們少幹活,畢竟個個都仗著官場上是根深葉茂,卻沒想到有些人刻意的提拔這些人,哪怕受到了排擠也無所謂,畢竟賞識的人更加的權高位重。

  就在舉子科考的兩個月後,洋洋灑灑的雪花降臨時,蘇妤再一次提出土地分配的事情。

  朝臣想著能夠盡快解決手裏的假銀問題,但是不想拿出自己的土地,結果接二連三的被罷免了十幾位。

  隻要是官位沒了,相應的土地也就沒了,僅僅給他們留下的便是商鋪,這是蘇妤從來沒提過沒收的東西。

  那些個朝臣有些不服,但是蘇妤隻問了一句話,“做了朝臣十餘年,可有什麽建樹?”

  對,去除的這些人都是毫無建樹之人,而且保持著更多的土地在手裏,所以對蘇妤罷了他們的官職也是恨恨不已。

  蘇妤不去理會這些,都是憑借著關係上來的人。她直接重用提拔科考的人才。而且這些人出生牛犢不畏虎,雖然有一些和朝堂上的官員有著不可抹去的關係,可是誰不更愛惜自己前程似錦。

  蘇妤仿佛看不到背後的齷齪之事,她隻讓庸才為人才讓步。

  另外就是提拔寒門學子,給了相應的官職之後,他們聽說了土地改革,竟然默默的流下了淚。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可他們顯然不是因為傷心,而是因為某些人的舉動激動了心。

  天知道他們多麽的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但是與此同時鳳閣老請辭,因為他的兒子鳳陽也參加了科考,如今成了戶部的侍郎,領的還是實缺。

  鳳閣老這麽做蘇妤最初不同意,同朝為官沒什麽不可,雖然有些人總是諷刺鳳家獨大,年紀輕輕的兩個鳳家晚輩手握重拳,可蘇妤不介意,有些人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直到後來她明白鳳閣老,是給年輕人讓步。

  但是也有人說他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可是不管怎樣,蘇妤感謝他這麽長時間的幫助,直接把建成的了東麓書院給他管理,給了教書育人的重任。